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菜根谭/中华经典解读
内容
编辑推荐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是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本书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由专家进行了最新的注译和解读,值得阅读。

内容推荐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是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它倡导积极入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泽被后世的进取精神,主张亲近自然、悠游山水、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宣扬悲天悯人、普渡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意蕴。《菜根谭》经典解读版,以明刻本为底本,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精妙传神的译文,阐述其微言大义,以经典智慧指导现实生活。

目录

第一章

 方圆进退:知退一步之法,懂让三分之功

 让步为高,宽人是福

 知退一步,须让三分

 面前放宽,身后泽长

 高处立身,退步处世

 方圆并用,宽严互存

 退步宽平,清淡悠久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宁虚勿溢,宁缺勿全

 养喜召福,去杀远祸

 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清浊并包,善恶兼容

 冷眼观物,热诚有度

 热心助人,其福必厚

 量宽福厚,器小禄薄

 责人情平,责己德进

第二章

 求学问道:专心领悟妙理,步入学用境界

 水滴石穿,瓜熟蒂落

 修德忘名,读书深心

 心地干净,方可读学

 张弛有变,不失生机

 学以致用,注重实际

 花铺好色,人为好事

 磨炼福久,参勘知真

 逆境砺行,顺境销靡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闲莫放过,静不落空

 凭兴作为,学贵有恒

 磨砺如金,施为似弩

 读书之善,观物之妙

 人生无常,不可虚度

 幼不定基,难成大器

 浓夭淡久,早秀晚成

 学者扫物,直觅本来

 幻无求真,雅不离俗

第三章

 淡泊明志:真情来自日久,真味出自平淡

 寂寞一时,凄凉万古

 真味是淡,至人是常

 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志在林泉,胸怀廊庙

 粗茶淡饭,布被神酣

 专求无念,凡事随缘

 人我一视,动静两忘

 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恩功当念,怨过宜忘

 脱俗除累,超凡入圣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贫者不艳,因净风雅

 栖恬守逸,最淡最长

 浓味常短,淡中趣长

 舍毋处疑,恩不图报

 怒火沸处,转念则息

 不昧己心,为民立命

第四章

 明辨是非:辨真识假之术,看清人情世故

 不怕小人,怕伪君子

 辨别是非,明识大体

 无害人意,存防人心

 毋形人短,不持己长

 无非和气,浑是杀机

 亲疏有度,浓淡相宜

 浮华不羡,淳朴存真

 用人不刻,交友不滥

 趋炎附势,人情通患

 坦诚以待,久交不厌

 勿仇小人,勿媚君子

 不恶小人,礼待君子

 善勿预扬,恶勿先发

第五章

 言辞有度:话要恰到好处,把握分寸尺度

 宁可默然,不出躁语

 言简意赅,注重场合

 操履严明,不犯蜂虿

 处世不偏,行事适宜

 守口应密,防意当严

 潜移默化,启迪人心

 弥缝人短,化诲其顽

 多栽桃李,不积诗书

 攻勿太严,教勿太高

 阴者勿交,傲者勿言

第六章

 功业成败:勉励现前之业,图谋未来之功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得意回首,拂心莫停

 骄矜无功,忏悔消罪

 功盈召忌,业满召损

 进时思退,得手思放

 忧勤勿过,淡泊勿枯

 地秽生物,水清无鱼

 持其操履,敛其锋芒

 功过不混,恩仇勿显

 信人己诚,疑人己诈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

 虚圆建功,执拗败事

 恶不即就,善不即亲

 穷寇勿追,为鼠留路

 杯弓蛇影,猜疑不和

 人为乏趣,天机自然

 大处着手,小处着眼

 伏久飞高,守正待时

 零落露萌,凝寒回阳

 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第七章

 持理灭欲: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天理路广,人欲路窄

 有木石心,具云水趣

 节制欲求,享用五分

 贪富亦贫,知足亦富

 一念贪私,坏了一生

 起念便觉,一觉便转

 宠利毋前,德业毋后

 名不独享,过不推脱

 放得心下,脱凡入圣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

 同功相忌,同乐相仇

 急流勇退,与世无争

 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人生苦短,何争名利

 知足则仙,善用则生

 处进思退,得手图放

 逃避名声,省事平安

 不忧利禄,不畏仕危

 自老视少,瘁时视荣

 名利尊卑,贪无二致

 达人猛醒,俗士沉沦

 月盈则亏,履满宜慎

 不食钓饵,不落圈套

第八章

 齐家教子: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

 善表诚意,融洽气氛

 春风解冻,和气消冰

 富贵宽厚,聪明敛藏

 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

 祖宗德泽,子孙福祉

 以贤教育,影响后代

 从容处变,剀切之失

 富多炎凉,亲多妒忌

 恩爱长存,善于忍让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尽量不做别人的眼中刺

“心事宜明”是做人的准则,“才华须蕴”是做事的准则。君子之心应该是坦荡的,不应有不可告人的欲念、邪念乃至恶念。至于个人才能的发挥,应该是合乎自然的,切忌好大喜功的炫耀,否则,必然招致旁人的嫉恨,自身的才华必然会变得飘飘荡荡的,终身不得其果,甚至会招致杀身之祸。

一个人自恃才能过人,总是表现过多,锋芒太露,就会给对手带来压力和不快,他就会感觉到你气势太盛,不可一世,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将你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尤其是当你的傲然之气表现出来的时候,他甚至会怒火中烧,不择手段地对你施以明枪暗箭。所以,欲成大事者必须学会自敛锋芒、韬光养晦。

三国时期的杨修,在曹营内任行军主簿,思维敏捷,甚有才名。有一次建造相府里的一所花园,才造好大门的构架,曹操前来察看之后,不置可否,一句话不说,只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手下人都不解其意,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围墙,改造完毕又请曹操前往观看。曹操大喜,问是谁解此意,左右回答是杨修,曹操嘴上虽赞美几句,心里却很不舒服。又有一次,塞北送来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盒酥”三字。正巧杨修进来,看了盒子上的字,竟不待曹操说话自取来汤匙与众人分而食之。曹操问是何故,杨修说:“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听了,虽然面带笑容,可心里十分厌恶。

杨修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看场合,不分析别人的好恶,只管卖弄自己的小聪明。当然,如果事情仅仅到此为止的话,也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谁想杨修后来竟然渐渐地搅和到曹操的家事里去,这就犯了曹操的大忌。

在封建时代,统治者为自己选择接班人是一件极为严肃的问题,每一个有希望接班的人,不管是兄弟还是叔侄,可说是个个都红了眼,所以这种斗争往往是最凶残、最激烈的。但是,杨修却偏偏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不识时务,又犯了卖弄自己小聪明的老毛病。

曹操的长子曹丕、三子曹植,都是曹操准备选择做继承人的对象。曹植能诗赋,善应对,很得曹操欢心。曹操想立他为太子。曹丕知道后,就秘密地请歌长(官名)吴质到府中来商议对策,但害怕曹操知道,就把吴质藏在大竹片箱内抬进府来,对外只说抬的是绸缎布匹。这事被杨修察觉,他不加思考,就直接去向曹操报告,于是曹操派人到曹丕府进行盘查。曹丕闻知后十分惊慌,赶紧派人报告吴质,并请他快想办法。吴质听后很冷静,让来人转告曹丕说:“没关系,明天你只要用大竹片箱装上绸缎布匹抬进府里去就行了。”结果可想而知,曹操因此怀疑杨修想帮助曹植来陷害曹丕,十分气愤,就更加讨厌杨修了。

还有,曹操经常要试探曹丕和曹植的才干,每次都拿军国大事来征询两人的意见,杨修就替曹植写了十多条答案,曹操一有问题,曹植就根据条文来回答,因为杨修是相府主簿,深知军国内情,曹植按他写的回答当然事事中的,曹操心中难免又产生怀疑。后来,曹丕买通曹植的亲信随从,把杨修写的答案呈送给曹操,曹操当时气得两眼冒火,愤愤地说:“匹夫安敢欺我耶!”

又有一次,曹操让曹丕、曹植出邺城的城门,却又暗地里告诉门官不要放他们出去。曹丕第一个碰了钉子,只好乖乖回去,曹植闻知后,又向他的智囊杨修问计,杨修很干脆地告诉他:“你是奉魏王之命出城的,谁敢拦阻,杀掉就行了。”曹植领计而去,果然杀了门官,走出城去,曹操知道以后,先是惊奇,后来得知事情真相,愈加气恼。

曹操性格多疑,深怕有人暗中谋害自己,谎称自己在梦中好杀人,告诫侍从在他睡着时切勿靠近他,并因此而故意杀死了一个替他拾被子的侍从。可是当埋葬这个侍者时,杨修喟然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了之后,心里愈加厌恶杨修,于是开始找岔子要除掉这个不知趣的家伙了。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建安24年(公元219年),刘备进军定军山,老将黄忠斩杀了曹操的亲信大将夏侯渊,曹操率自大军迎战刘备于汉中。谁知战事进展很不顺利,双方在汉水一带形成对峙状态,使曹操进退两难,要前进害怕刘备,要撤退又怕遭人耻笑。一天晚上,心情烦闷的曹操正在大帐内想心事,此时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心中感慨万千。这时夏侯蔼入帐内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到:“鸡肋!鸡肋!”于是人们便把这句话当作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军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夏侯蔼见了便惊恐万分,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何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蔼听了非常佩服他说的话,营中各位将士便都打点起行装。曹操得知这种情况,差点气坏心肝肺,大怒道:“匹夫怎敢造谣乱我军心!”于是,喝令刀斧手,将杨修推出斩首,并把首级挂在辕门之外,以为不听军令看戒。

曹操的“鸡肋”、“一盒酥”及门中的“活”字等都是一种普通的智力测验,是一种文字游戏。他的出发点并不是真为了给大家出题测试,而是为了卖弄自己的超人才智,因此,他主观上并不希望有谁能够点破,只想等人来请教。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你猜着了,也只能含而不露,甚至还要以某种意义上的“愚笨”去衬托上司的“才智”。但是,杨修却毫不隐讳地屡屡点破了曹操的迷局。

在待人处世中,下属千万不可以处处一味表现自己,放任自己,无视上司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必然会招来上司的嫉恨,引火烧身。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自认为有才华有前程的人,要做到心高气不傲,既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就要战胜盲目自大、盛气凌人的心理和作风,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并且还应当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这不仅是有修养的表现,也是生存发展的策略。

巧妙的掩饰之所以是赢得赞扬的最佳途径,是因为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抱有好奇心,不要一下子展现你所有的本事,一步一步来,才能获得扎实的成功。倘若你处处卖弄,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如何出众的才智或高远的志向,都要时刻谨记:心高不可气傲,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必须审时度势,尽量收敛起锋芒,以免惹火烧身,影响前程甚至危及生命。P15-17

序言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书名“菜根谭”系取宋汪革氏“人咬菜根,百事可做”语意。指人若能经受得清苦,则可成就任何事业。还有一种解释说:“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发,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书所说世味及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所言亦当。洪应明将谭以菜根名,化大俗为大雅,变腐朽为神奇,清雅超逸,在洞察世情之余,点化人世间的万事。

古人云:“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作者以此为主旨,借解释菜根的含义,将儒的仁义中庸,道的无为知命以及佛教的禅定超脱熔冶于一炉,总结处世为人之策略,概括功业成败之智慧,指示修身养性之要义,界分求学问道之真假,指点生死名利之玄妙;既主张积极人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恩泽后世的进取精神,又宣扬亲近自然、悠游山水、独善其身、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同时也倡导悲夫悯人、普度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境界。

《菜根谭》从形式上看,文字皆由排比对仗的短句组成,一段语录字数不多,但十分精粹。

除作者自己的心得外,有些还是从先哲格言、佛家禅语、古籍名句、民间谚语转化而来,所以本书便于背诵流传。

从内容上看,本书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可以说它阐述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涉及的方面如此之多,但本书的核心主题多而不散,只有两个,一是人世,另一是出世。

《菜根谭》博大精深,妙处难以言传,须有心人在工作之余,沏上一杯香茶,静静地品味,菜根会越来越香,心智会越来越高。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不仅处于逆境的人应该阅读,处于顺境的人也应该仔细熟读。读懂一部“静心沉思,乃得其旨”的《菜根谭》,才能真正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才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博大、淡泊、宽容、智慧,《菜根谭》中无处不在。阅读它,就像与一位智者、一位挚友交谈,在他那双洞悉人世的慧眼的凝望中,在他那沉甸甸又带着暖意的警策下,你必然心有所悟且有所得。

书中的精彩片段还有很多,其含义深刻,意味悠长。愿您在充满睿思哲理的启迪中,品出生活的内涵,悟出人生的真谛,使前景一片美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菜根谭/中华经典解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洪应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92515
开本 16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2013305346
中图分类号 B82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