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衣冠服饰(精)/事物掌故丛谈
内容
编辑推荐

“事物掌故丛谈”是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代表作。全套书按“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分为九个大类。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种事“物的最初来源和历史演变,囊括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基本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本由杨荫深编写的《衣冠服饰(精)》是其中一册,主要介绍二十多种日常穿戴的起源流变,从帽中到鞋袜,从布料到脂粉,——考证源流演变,同时又附有历代冠服的汇总介绍,内容极其丰富。

内容推荐

衣冠服饰,古今不同。杨荫深编写的《衣冠服饰(精)》主要介绍二十多种日常穿戴的起源流变,从帽中到鞋袜,从布料到脂粉,——考证源流演变,同时又附有历代冠服的汇总介绍,内容极其丰富。中国历朝对衣冠服饰极为讲究,在专制时代,服饰更是等级地位的象征。书中对各朝代衣冠服饰的演变做了详细介绍。《衣冠服饰(精)》除了对袍、衫、袄、帽等做了介绍,这类偏女性化的用物,使本书内容又增添了一些情趣。

目录

一 袍

二 裘

三 衫

四 袄

五 马褂

六 背子

七 裙

八 挎

九 帽

一○ 袜

一一 鞋

一二 靴

一三 巾

一四 带

一五 被

一六 褥

一七 衣料

一八 首饰

一九 脂粉

二○ 夹表

附录 历代服制辑略

试读章节

绣即以针刺成五彩之色,《考工记》所谓:“五采备谓之绣。”今于绸缎之上加以刺绣,亦谓之绣。上海顾氏的刺绣,在昔很负盛名。据姜绍书《无声诗史》云:“上海顾会海之妾,刺绣人物,气韵生动,字亦有法。”则顾绣实创于顾会海之妾。古虽与锦并重,常连称锦绣,然绣尤重于锦,如《后汉书·舆服志》云:“制冕服垂舆刺绣文,公卿以下织成文。”织成文即指锦。盖锦绣虽均备五采,但锦系织成,而绣乃刺成,故更可贵。汉王充《论衡》所谓:“绣之未刺,锦之未织,丝帛何以异哉?”

绫,《释名》以为:“其文望之似冰凌之理也。”然其后绫亦有各种花样,不限似冰凌一类。如《唐六典》云:“仙滑二州出方纹绫,豫州出鹕鹚绫、双丝绫,兖州出镜花绫,青州出仙文绫。”所谓方纹镜花,即示文理为方似花了。按:今绫的花样亦不一,大多用作装裱字画册页,制衣已很少了。古则百官多服绫,与罗并称为美好的丝织物。

罗本为网之类,用以络鸟,后以丝织成薄而有疏孔如罗的,也称为罗,《释名》所谓:“罗,文疏罗也。”通当有花与无花两种,无花也称素罗。古以为百官之服,惟以花纹大小为分别。又多作为袜帏之用,故诗人歌咏,辄多罗袜罗帏之语。

绮,在现在已无此种丝织物名称,其实也与绫相仿,不过花纹不同而已。《释名》以为:“绮,跨也,其文欹斜,不顺经纬之纵横也。”按:《汉书·高祖纪》云:“贾人母得衣锦绣绮觳。”据师古注:“绮今之细绫。”可知古亦视为贵物,商人不得著用的。此名称自宋以后已不闻,大约都称为绫了。 毂即现在所谓纱,《玉篇》所谓:“觳,纱也。”《汉书·江充传》云:“充衣纱觳单衣。”按:师古注:“纱觳纺丝而织之也,轻者为纱,绉者为觳。”今则通称为纱,无觳的名称了。

以上诸织物,皆有花纹或加以彩色,其纯白无花纹的,则为素为绢,素较为精,绢较为粗,《释名》所谓:“素,朴素也,已织则供用,不复加巧饰也。绢,绝也,其丝缅厚而疏也。”今则绢犹其称,素则多称为纺。按:纺本为纺绩之义,《说文》所谓“网丝也”,《广韵》所谓“纺绩也”。今称纺之薄者犹云素绸,可知即古所谓素。

这许多丝织物,在古总称为帛,汉时又称为缯,故《说文》缯与帛互训,所以称绫为“帛之细者”,称绮为“文缯”,称素为“白缴缯”,称绢为“缯如麦乖舄”。至今则总称为绸缎。按:绸本作绸缪解,即缠绵之意,不作丝织物名称。惟《说文》则有纳,音与绸同,云“大丝缯也”,则亦为缯之一,可知作绸者非。缎,《说文》无其字。按:唐染织署详述各种织物,独无缎名,惟彭汉二州有贡段,是缎本作段,以其为丝织物,故别加糸旁罢!实则今所谓缎,盖即古之绮绫之类,皆有花纹。名称虽异,实为一物。今则绸缎之名亦渐为过去,新出的丝织物,或称绉,或称葛,甚至也有称呢的了。

布与帛古时往往对称,盖帛为丝织物总称,布为麻葛等织物总称,今则多称为棉所织。按:棉之传入我国,约在唐时,故棉布当始于唐。在唐以前虽也有棉布,大抵为外国所贡,中土实未曾有。所以如《说文》云:“布,臬织也。”臬即麻属。又《小尔雅》云:“麻芝葛日布。”均未有提及棉的。其中以葛为布,又有粗细之分,《说文》所谓:“缔,细葛也;络,粗葛也;绉,缔之细者也。”此种葛布均作为夏衣,即今所谓夏布,所咪礼记·月令》有:“孟夏之月,天子始缔。”至秋乃不服,所以潘岳《秋兴赋》有“乃屏轻筵,释纤缔”之语。至冬天所著的绵衣,古时因无棉花,其衬里所用为丝绵,新的亦称为纩。故《左传》有“挟纩”之语,纩即新绵也。P111-114

序言

衣冠服饰,古今不同。在昔专制时代,自天子以至庶人,服制皆有规定,上得兼下,而下不得僭上。今则此种制度,已成过去,各人服饰,全随自由;且欧风东渐,服制更多变革,与吾国古时所服,迥异其趣。故欲以今制考证占制,事极困难。惟形制虽异,名称犹昔,如袍如衫,如裙如祷,以至如鞋袜,如冠帽,古今固多同其名称。今即就此习见习闻之衣服名称,分别考其由来,述其沿革。其为昔有今已不复存在者,则以本丛书名为日常事物,概不举列。大抵古今服制,其不同之点有三.一为古服上衣下裳,今则衣裳相连,而裳名转废;二为古服皆极宽大,惟武装较为窄小,今则除僧衣道服犹存古制外立日通服制,惟窄是从。其相同之点亦有三.一为古时平民服色,类为皂白而已,今除妇女以外,男子服色固仍如此;二为今日所服衣饰,仍不出于古时创制以外,虽问有变革,而名称仍如古时。其他首饰脂粉,过去如此久了日亦然,固无何等之分别也。此稿之成,为时极促,坊间又无同样著作,足供参考,取舍之间,全凭臆测,惟大雅正之!

杨荫深 一九四五年五月二十一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衣冠服饰(精)/事物掌故丛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荫深
译者
编者
绘者 赵澄襄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641345
开本 32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2014064011
中图分类号 TS941.12
丛书名
印张 5.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0
13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