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文集(群言典藏)(精)》主要收录了陶行知先生有关教育理论和思想的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本书对于一些能说明陶行知先生思想发展脉络的演讲、文章和诗歌进行重点收录,这些作品可以充分展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其一生走过的道路。
图书 | 陶行知文集(群言典藏)(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陶行知文集(群言典藏)(精)》主要收录了陶行知先生有关教育理论和思想的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本书对于一些能说明陶行知先生思想发展脉络的演讲、文章和诗歌进行重点收录,这些作品可以充分展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其一生走过的道路。 目录 前言 1912~1926 共和精义 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 师范生应有之观念 试验主义与新教育 教学合一 第一流的教育家 新教育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 师范教育之新趋势 中学教育实验之必要 大学教育的二大要素 教育与科学方法 学问之要素——答程仲沂先生的信 社会改造之出发点 五族共和与教育者之责任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学生的精神 驳特定学区议 师范教育下乡运动 我之学校观l 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 我们的信条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1927~1936 教育改进 行是知之始 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 如何教农民出头 “伪知识”阶级 教学做合一 在劳力上劳心 以教人者教己 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 《中国教育改造》自序 答朱端琰之问 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 生活即教育 如何可以不做一个时代落伍者? ——答复一位青年教师的信 儿童用书选择标准 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 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佛罗棱萨的教授 怎样学爱迪生 科学的孩子 莫轻看徒弟 思想的母亲 小朋友的鸡——给徐君企周的一封信 一个教师与家长的答复——出头处要自由 从烧煤炉谈到教育 儿子教学做之一课 主人教育 儿童科学教育 从教育上谋国难的出路——手脑并用 目前中国教育的两条路线 ——教劳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 科学训练要从幼稚园开始 手脑相长 创造的教育 怎样指导小先生 行知行 教育的新生 读书与用书 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 强迫教育新义 文化细胞 通不通? 生活教育之特质 1937~1945 陶行知谈战时民众教育 纵谈战时各种教育问题 育才学校创办旨趣 填鸭教育 谈生活教育——答复一位朋友的信 生活教育运动十三周年纪念告同志书 写在《植物小世界》创刊号之后 创造宣言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创造的儿童教育 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 民主 民主教育 民主教育之普及 把武训先生解放出来 ——为武训先生诞辰一百零七周年纪念而写 1946 领导者再教育 社会大学运动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 附录 我所认识的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大事年表 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陶行知文集(群言典藏)(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陶行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56384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4 |
CIP核字 | 2012251511 |
中图分类号 | G40-092.6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7 |
宽 | 151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