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在巴黎天气晴
内容
编辑推荐

《给我一杯别尔宾》;《写在梦想边上》;《我在巴黎天气晴》;《平行世界》;《假如天一直亮着》;《葵我想告诉你我的日与夜》;《那曲年月》;《我们在童年干什么》;《春邻》;《柳林河》;《遗落的秋千》;《奢靡之城》;《深情到溃不成军》;《你好,千寻》……《我在巴黎天气晴》(作者水格)是一些九零后小作者的散文作品集,收录了十几个九零后作者记录自身成长和经历的散文作品。

内容推荐

《我在巴黎天气晴》(作者水格)是一些九零后小作者的散文作品集,收录了十几个九零后作者记录自身成长和经历的散文作品,《我在巴黎天气晴》反映了当代校园生活和初入社会的体会。

目录

平行世界

特邀评点:李安全

妮米拉给我一杯别尔宾

刘嘉呓写在梦想边上

朱戈我在巴黎天气晴

凌媚平行世界

梁俞瑶假如天一直亮着

那曲年月

特邀评点:田宇

陈充葵我想告诉你我的日与夜

韩青那曲年月

丁楷镔我们在童年干什么

宇华春邻

郭璨钰柳林河

奢靡之城

特邀评点:陈涛

林欢遗落的秋千

阳光已至奢靡之城

胡姚雨深情到溃不成军

王子伯你好,千寻

背向的光

特邀评点:黄孟轲

季峰黾我用整个宇宙来忘记你

马逸舒燃烧

宇华夏天的尾巴

李旭琦我们的纪念

鹦鹉螺背向的光

物中之镜

特邀评点:雷其坤

王钟的风一样的年代

高璨如一切流过

吴如功史诗的书脊

姜嘉物中镜

原筱菲叛逆,一个夏日里的忧伤

倾城,倾城

特邀评点:王岱

胡姚雨素手折乾坤

闫晨晓倾城

朱紫嫣我只是很想疼她

张牧笛忧伤的过往

特别专区

阳光已至突然好想你

宇华极遥远之地

小蜜蜂我是小蜜蜂

小蜜蜂小蜜蜂直播间

试读章节

我一愣,我那可怜的帽子啊,刚刚喝进嘴里的一大口咖啡喷了出来,落到了筠那纯白色的小衬衣上。

就这样,我们慢慢地聊了起来,谈他的班级,说我的同学,我们俨然成了认识多年的老朋友。

以后的日子,我们常常相约来到这家咖啡屋,老板也同样给我们送上满满马克杯的咖啡。喝完后,我们就撒野般地跑到露台,仰在宽大的藤椅里,看着变幻莫测的云的形状。小城的空气格外清爽,蔚蓝色的天空像水洗过一样,干净,透明。我们就这样躺着,听听风的声音,欣赏着云朵下的校园,宁静,安详。

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无比眷恋小城,以及憧憬着小城里的甜蜜生活。

我和筠都很喜欢孙燕姿,常常一个下午沉溺在她的音乐里,一起谈论她独特的声音,灿烂的笑容,专辑封面上明亮的气球,身后湛蓝的天空。听他讲咖啡的由来,看他轻啜咖啡的样子,以及喝一杯真正蓝山的梦想,那种只孤独地长在一个寂寞的日本小岛上的咖啡,听他介绍广合大众口味的卡布奇诺咖啡,代表着思乡情感的别尔宾咖啡。

在我们过腻了这种无所事事的日子之后,筠就异常想逃离这个小城。在一个有着纯白色沙滩的海岸,开一间露天咖啡屋,渐渐习惯喝着别尔宾,等着一个可以把咖啡当水喝的顾客,我很感动,就傻傻地仰起头。他的嘴角轻扬,露出了干净的笑容,那样纯真的笑容。

时间在我们的谈天说地里一点一点溜走了,筠考上了省会城市的一所大学,离海很远。遥遥学习艺术类课程,也去了省会。我也毫无准备地就迈进了高三。那种炼狱般的恐怖生活开始了。

繁重课业压力下,任何情感都无所遁形。我承认,很想念他们,遥遥调皮的作祟,筠干净的笑容,那些追也追不回来的日子。喜欢逃一个下午的课,跑到玛雅人里,老板同样送一大马克杯咖啡,偌大的房间,悄悄地坐在窗边,老板将DJ舞曲的音量调到最大,如果是晚上,一定会误以为是酒吧。老板曾经是一个乐队的吉他手,后来乐队散了,没有再组,回到家乡开了间咖啡屋。兴致好的时候,也会拿着那把吉他,吼一首信乐团的《死了都要爱》,他的嗓音像极了那个主唱,眯着眼,忘我地陶醉在音乐中。

那个丁香花纷飞的五月时节,高考的日子一天天迫近,我的心情莫名其妙地低落,不明原因地就把书狠狠地扔到墙角,在背了几十遍还是记错的数理化公式上画大大的猪头,把分数低得让人后悔的卷子撕成一片片细碎的纸屑。遥遥说,这些日子天天跟筠厮混在一起,没有任何预兆,或许根本不需要。她告诉我,他们一起去轧马路,一起吃着冰淇淋对着走过的美女吹口哨,在晴朗的夜晚,仰起头,看亮亮闪闪的银河,会不会像我傻傻地仰起头一样,我不知道,那个曾经向往着纯白海滩的干净男孩,我却知道,已经不再属于我了。

我更加依恋那个咖啡屋,露台上植物生机勃勃,我就会坐在那群植物中间,孤独地坐在那里,啃一本厚重的习题集。

我从来没有那样渴望过逃离生活,逃离小城,尽管曾经无比眷恋着它。

高考结束,我如愿地考到了南方的一所大学,玛雅人里,他们挽着手,向我祝贺。遥遥告诉我,她考进了筠所在学校的美术系,我说祝福你们。没有香槟,没有红酒,只是心里默默地祝福,然后偷偷地别过脸,佯装累了一样地揉揉眼睛,擦干了眼泪。

那天晚上,我悄无声息地,飞到了这座南方古城。扑面而来的湿热空气让人窒息。陌生环境,陌生人群里夹杂着听不懂的方言,绕过临街的乞丐,淅淅沥沥的小雨,的士司机把庞大的旅行箱抬到车里,用带着浓重地方味的普通话跟我讨价还价。

大学的生活枯燥,乏味,也有一个朋友小雨,很会照顾人,我生病的时候,会细心地为我买来最想吃的东西,很满足。还有,很想家。我戴上了那顶土黄色的针织帽子,肆无忌惮地从南门走到北门,频频引得同学侧目,我很骄傲,尽管知道它很土。对了,小雨也说过,这顶帽子很漂亮。

我会利用所有的空闲时间,跑到临街的那些饰品店,也终于明白了遥遥为什么那么喜欢卡带。我买了很多,心形的、飚tty猫形的、带水钻的、黑暗里会发光的。我选了一个水钻最多的准备送给遥遥,一个粉色的送给小雨。我穿了中学时一直不敢穿的牛仔裙,背着妈妈打了耳洞,在乱七八糟的杂志上学化妆,却一直不能得心应手,把自己的脸涂得像个脸谱。

古城里的咖啡屋很多,我总是在周末时流连其间。别尔宾成了我最喜欢的味道,淡淡的,有一丝家乡的情怀,那个让我极度厌恶的想逃离的小城,我却从未逃离过。我用最简单的三个字“还好吗”作为几个月没有联系的问候信息,发给了筠,一直期待着筠可爱的笑脸在新消息的屏幕上跳动,却从未亮过。

我把发卡寄给了遥遥,能想象到她拿到时开心的样子。回寝室的甬路上,夕阳俏皮地从树叶的间隙照下来,这里有常年永驻的绿色,每到这个时候,家乡小城的树叶已经掉光了。

期待中的屏幕终于亮了起来。

筠的第一条信息:不好,因为你没有回复我的短信息。我很惭愧。

第二条:很想你。我有小小的感动。

第三条:遥遥很想去南方,我们可以顺便看望你。

我愣住。第四条信息的未读提示一闪一闪,我迅速地关上了手机。

我觉得自己很傻,只想顺着甬路跑回宿舍,跑到那个可以挡风遮雨的家。柔和的灯光透过玻璃,照在寝室外面。我停留在门外,三秒钟就可以打开门的动作,我却需要三分钟来酝酿自己的情绪,不至于在打开门后泪如雨下。我甚至想好了怎样可以笑容满面地把那个粉色卡带交到小雨的手里,然后听她夸张地比喻自己如何喜欢它。那是我唯一可以得到的安慰。

寝室里熙熙攘攘,“瞧瞧看,我新买的帽子。”我下铺女孩子的声音。

“很漂亮呢,很漂亮呢!”一片恭维。

“比××的帽子漂亮多了。”我抑制不住好奇心,那个比我的还要漂亮的帽子,真的很想看一看。

“那个帽子,”鄙夷地说,“根本没有比的价值。”是小雨的声音。

“咦,你不是说过很漂亮吗?”

“她呀,哼哼,给个青枣就当是蜜饯。”P7-9

序言

我极力回想1990年发生了什么——那年年底,我调换了工作,那时三环似乎还没有开通,我骑着自行车每天从安贞桥到团结湖上班,路两边是高大的树,稀稀落落地分布着燕莎、亮马河大厦、昆仑饭店,现在的中旅大厦还烂着尾。那时这个城市清简安稳,似乎就这样了,似乎萧条也是好的,无欲无梦也是好的。

还能想起什么呢?想不起来了。

当然,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比如很多人在那一年出生。这是大事吗?对那些孩子和父母来说当然是大事,但终究这也是岁岁年年家常事,历史学家不会留意。然而,纯粹因为一个数字问题,在那一年出生似乎又有点不同寻常,1990年是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年,在那一年的一月一日零时以后出生的孩子因此在十几年后将被称为“90后”。

“90后”又如何呢?

我知道,我应该在这里大谈“90后”的特殊意义,这对我毫无困难,这种意义的配制方法是:先对90年代以至新世纪作出一套总体的概括和论述,无尽时间被切出来的这十九年在这套论述中将与过去判然不同,具有全新的历史文化意义;然后,当然,在这十九年中出生和成长的人们从历史和文化中获取了全新的特性,与“80后”不同,与“70后”不同,更与“60后”不同,我们宣布:新人类、新新人类出现了!

——这件事,我们在90年代以来已经反复做过,以至于我实在不好意思再来一遍,这等于是对自己的滑稽模仿。

所以,如果我们实在忍不住要把一个人群仅仅凭着他们都出生在那十年而命名为“90后”的话,那么,我拒绝演绎而期待归纳,我要看看一个个的人——他在做什么,他怎样自我表述和自我想象,他究竟认为自己和他人有何不同,而这种不同如何构成意义。

对此,坦率地说,我所知甚少,我甚至都不认识几个“90后”。当然正因为所知甚少,我对这套“90后”书系有特殊的兴趣。

面对“90后”,我能提供的或许只是我作为“60后”的一点经验。

经验一是:几零后这件事与我无关。我从来没想过我是个“60后”,后来人家告诉我我属于一个名叫“60后”的群体时我还以为那是个什么帮会:我看着我那些“60后”兄弟姐妹们,我一点儿也看不出来我和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以及我们为什么仅仅因为生于1 964年或1 968年就一定得被算成一伙:再后来,我被人家教育得有点儿相信我们的确有点儿相似,但这并没有使我欢欣鼓舞,反而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因此变得有点儿无趣——想想吧,你的周围都是注定和你相似的人,或者也不管你乐意不乐意你注定要和别人相似;而且我也看不出来这种相似对我有什么意义:我还是得独自面对我自己的生活和问题。

现在我已经45岁,偶尔也开始想想人生的终极意义什么的。当然,我知道,没有目的,重要的是我们曾经活着、现在活着,而且不是被装进一个上帝的档案袋里,袋子上只写了一个“60后”或其他什么庞大名目,我希望我以自己的名字活着,我猜测这就是终极意义,虽然能否达到我也非常怀疑。

此外,还有经验二:具体到写作这件事,几零后据说是有效的,大概从“70后”开始,它就特别有效,几乎是芝麻开门的咒语。

但还有经验三:芝麻开门后,里边的宝贝不是无穷无尽的,很快会被人抢空的。

说了扫兴的话,再说喜兴的话,那就是经验四:青春具有无可争议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对于正当青春的个人还是对于一种文化和文学。因此,青春应该尽情绽放。

这当然是尽人皆知的事,本来不用我当经验说。那么,下一条就未必尽人皆知了:所有人——已逝的人、活着的人和将来的人都曾有、正有和将有青春,对于一个人来说,青春不可复制,对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来说,青春可不是什么稀罕事。

——这似乎又是扫兴,但是记住这一点或许最终有助于我们判断这部“90后”书系:这里是否包含着某种真正的新的探索々在青春激情涌动中,他们能否提出对世界、对自我的新的看法、新的想象和作出新的表达?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我们实在忍不住要把一个人群仅仅凭着他们都出生在那十年而命名为“90后”的话,那么,我拒绝演绎而期待归纳,我要看看一个个的人——他们在做什么,他怎样自我表述和自我想象,他究竟认为自己和他人有何不同,而这种不同如何构成意义。

——《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在巴黎天气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水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03896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201116448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4
16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