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脊梁--女儿眼中的罗阳
内容
编辑推荐

烈娃、刘朵格编著的《脊梁——女儿眼中的罗阳》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十八大重点选题,书中从女儿的视角来缅怀英雄罗阳,旨在弘扬“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英雄事迹和奉献精神。作品不是停留在对罗阳先进事迹的简单报道上,而是走进英雄的家庭,走进英雄的生活,以白描的手法、朴素的文字,生动翔实地展示了罗阳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真实地还原一个敬业爱岗、敬老爱亲的罗阳,进而歌颂英雄是家庭的脊梁、单位的脊梁、国家的脊梁。

内容推荐

《脊梁——女儿眼中的罗阳》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长篇报告文学,作者烈娃、刘朵格跟随“中国作家罗阳事迹学习采风团”,走进英雄的生活,以罗阳女儿的视角,透过女儿的眼睛,把一个真实的、原汁原味的罗阳,呈现在读者面前。

《脊梁——女儿眼中的罗阳》分上、下两卷,以女儿罗靓的话为引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文字,生动翔实地展示了罗阳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上卷中,引领女儿重走父亲的足迹,多角度展示慈父罗阳的成长历程,寻访其幼年、少年、青年的航空梦;下卷以采访手记的形式,真实再现罗阳牺牲后人们对其深切的缅怀以及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第一次把罗阳作为一个既伟大又亲切、既“超常”又普通的父亲形象,展示给读者,进而歌颂英雄是家庭的脊梁、单位的脊梁、国家的脊梁。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目录

上卷 沿着罗阳的足迹/001

女儿的话:仰望星空/003

 第一章 西北的小星星/008

 第二章 嘉陵江船歌/016

 第三章 他从这里出发/031

 第四章 我爱北京天安门/036

 第五章 黑土地之恋/047

 第六章 妈妈的蝴蝶兰/057

 第七章 任重而道远/064

 第八章 蓝色“飞鲨”/077

 第九章 生命之花最绚丽的绽放/087

下卷 采访手记:致以最深切的缅怀/099

女儿的话:天不会塌/101

 第十章 巨大的挽联/105

 第十一章 儿子是妈妈的天空/117

 第十二章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25

 第十三章 中航工业沈阳所的故事/137

 第十四章 太阳花!太阳花/146

 第十五章 国家力气/159

 第十六章 英雄不谢幕/169

后记/183

附录一 缅怀,是寻找向上的力量/189

附录二 罗阳生平大事年表/207

试读章节

第四章 我爱北京天安门

北京,一个神圣的城市。

天安门,就是那神圣的象征。

1978年秋天,怀揣着北京航空学院录取通知书的罗阳终于来到这里。梦中的天安门,安详地坐落在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上。

儿时的罗阳最喜欢唱的歌之一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现在17岁的他只想冲着天空大声呼喊:“北京——我来啦!”

所以,刚考上大学的罗阳来到北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凌晨天还没亮时,和同学王凡、李兆坚跑到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

当身着军礼服的国旗班战士威武庄严地走来时,那整齐的踏步声,在罗阳的听觉里幻化成儿时少先队的声声军鼓;又幻化成童年英雄梦中那驰骋的骏马,啊!马蹄声声,罗阳感到自己浑身热血沸腾。透过激动的泪光,他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他再次感受到了神圣和庄严的升华。

升旗仪式结束后,李兆坚提议说:“咱们在天安门广场上合个影吧!”

罗阳和王凡立即热烈响应。是啊!人生中有几个阶段是最值得纪念的,包括上大学,包括第一次到首都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于是,他们三个好友拍下了那张后来为许多国人都熟悉的照片。照片上,三个青涩的少年,睁大了对这个新鲜世界充满好奇的双眼,把他们那干干净净的灵魂,向这个镜头敞开……

过了些日子,罗阳又专程去了趟圆明园。在这昔日皇家宫殿的残垣断壁跟前,罗阳深深地感到了震撼,体会了亡国的屈辱。出生于军人家庭的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报国!一定要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祖国的航空事业中!

北京航空学院于1952年建校,1988年改名为北京航空天大学,已成立60多年。工科背景的北航曾经被称为“共产党的儿子”。当时所有的系主任都是曾留学美、英、德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爱国人士想尽一切方法,纷纷回到国内,立志报国,立志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现年102岁的北航第一任老校长武光,是一位革命家,行伍出身。武光不光打仗勇敢,对于教育这件大事,他也极其在行。被任命为校长之后,他来到北航的第一件事,就是虚心听取专家、教授们的建议,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毫不懈怠。

其实一个行伍出身的人,怎么会对教育天生在行呢?

是忠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是改革奋进的精神支柱;是正气——一身正气的人,身正不怕影子斜,就能够摒除障碍,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飞速前进;是谦虚——谦虚使人进步,这是个硬道理;是智慧——真正的智者,有能力在正确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而愚昧的人,则会在错误的小径上大步流星。

或许因为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场,武光是个定力十足的人,他把教育当作另一个人生的战场,深知在战略、战术上一步都不能走错。

在武光的带领下,北航人鼓足干劲,日夜奋战,于1958年9月先后完成了“北京一号”的试飞、“北京二号”高空探测火箭的发射;1959年又完成了“北京五号”无人驾驶飞机的初步试飞,从而成就了20世纪50年代北航那段最辉煌的历史。

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这是北航人心中永远飘扬的旗帜!在北航,埋首科研就是时尚,这个时尚构成北航精神的坚实基础。严谨、求实——这并不久远的北航精神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北航人前进的步伐。

17岁的罗阳,就在这样一个有着独特而卓越的人文精神的美丽校园里,掀开了他人生中不平凡的一页。

入学报到,是寻常的一天。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也称五系)给该系的同学们每人配发了一个像部队战士那样的小马扎,这让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罗阳感到很亲切。

老师说:“同学们,从现在起你们就是大学生了,所以要学会用和中学生不一样的方式处理各种问题,比如你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不熟悉,那么,是不是可以主动介绍一下自己呢?”

一下子,院里就沸腾起来,大家开始互相介绍起来。

这时,一位清瘦的男生走到罗阳跟前主动介绍:“你好!我叫祁建新。”

P36-38

序言

告诉世界,告诉未来

烈娃

中航工业沈阳所大楼的墙上,醒目地用赭红色大理石铺底,用烫金工艺刻下一首五线谱歌曲《告诉世界,告诉未来》:

有一个梦想,在信念中历尽沧桑;有一声呼唤,在蓝天里荡气回肠。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一代代志士上下求索,为中华铸就铁壁铜墙。

有一个奇迹,在搏击中挺起脊梁;有一种士气,在云海里神采飞扬。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一代代儿女前仆后继,为神州谱写锦绣华章。

啊!告诉世界,告诉未来,新的世纪属于中国!告诉世界,告诉未来,中航工业前景辉煌!

这是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的“司歌”。我们站在这一面红墙跟前热血沸腾,仿佛看到五星红旗在高高飘扬。

是啊!当我们要设计未来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把握未来,否则,我们的设计就是海市蜃楼,纸上谈兵。

对于中航工业沈阳所来说,对于所有航空人来说,拥有了天空才能把握住未来。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逐渐增强,国防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航空、航天实力与日俱增。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北斗卫星开始导航,蛟龙号深潜打破纪录,航母技术完全掌握,隐形飞机世界领先,激光技术全球一流,生物工程走在前列,机械制造全球独大,中华文明吸引世界……

如今的中国令世界惊叹。进入当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保持长期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30多年的和平建设就让中国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20世纪末,中国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七位,而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

如果仅仅以经济总量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和看一个有钱的人是否真正强大一样,都是没有意义的。鸦片战争时期,大清王朝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绝对是GDP大国;甲午战争时期,北洋水师的装备毫不逊色于日军,“定远”、“镇远”更是亚洲首屈一指的战舰,结果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多少楼台多少明月,都会在历史的尘埃烟雨中坍塌;多么强大多么先进的武器,总会在绵绵的岁月里生锈;多少荣华多少富贵,总会在奢靡挥霍中丧失。唯有人——人的精神和不灭的灵魂,可以在一切都毁灭后重建!

千百年来,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尊重和渴望,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尤为迫切。因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是一定要有“向上的意志”的。如此,更显出民族精英的重要性。一个民族的精英,应该有梦想、有坚持、有创新精神;而这个民族的任何人,都应该诚实、守信、有爱心,这样的民族才有希望。精英,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只有精英崛起,才有大国崛起。

事实上,人类对精英的崇拜中,并不单是欣赏他们的胜利和成功,更多的是敬仰精英们无论是成功或是失败,甚至是牺牲——这一过程中为人类留下的珍贵思考,为民族的利益肯以生命践行的珍贵价值。人们不仅期待他们的胜利和成功为祖国赢得了什么,也更关注他们的失败和牺牲为人类树立了什么,总结了什么。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人类为了维持自己的道德秩序、精神健康,特别特别需要的一种养分。于是,写罗阳,颂罗阳,就成为一件我们今天不得不做、不能不做的重要的事情。

2012年,对中国国防工业而言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年份——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出海,歼一15舰载战斗机顺利起降。这些喜讯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民族的英雄——罗阳的身影。作为中国作协组织的“中国作家罗阳事迹学习采风团”的一员,我耳闻目睹了罗阳的感人事迹后,萌发了创作欲望。俗话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我一开始就以罗靓作为自己采访的主体。但是由于工作的性质属于保密的缘故,罗阳很少跟女儿谈工作、谈人生,女儿眼中的父亲是平面的、单薄的、片段化的。看着罗靓眼中期盼的目光,我产生了寻访罗阳成长足迹的想法。这既是一次心灵历练的过程,也是让罗靓圆梦的过程。

为此,我探访了罗阳的诞生地古城西安,怀念那颗可爱的闪烁着的“西北的小星星”;在罗阳转学去过的山城重庆,回味铿锵有力的“嘉陵江船歌”;在美丽的江城武汉,听引人入胜的“黄鹤楼传说”。经过实地采访和体悟,在我心中,罗阳的形象越来越伟岸,越来越高大……

草稿整理出来后,我最初拟的题目是《沿着罗阳的足迹》。那次在跟罗靓促膝谈心的时候,她突然说自己原来只觉得父亲是家里的脊梁,奶奶、妈妈和自己都离不开他,听了这么多叔叔伯伯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后,才知道父亲还是单位和国家的脊梁。听到这儿,我的心头一紧,“脊梁”不正是对罗阳一生的真实写照吗?这样一个充满力量的词不是正好浓缩了女儿眼中罗阳的形象吗?

罗阳的殉职无疑是中国军工乃至中华民族的重大损失。为了富民强军,为了提升我国保卫和平的实力,罗阳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最后的生命全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航空事业。在“航空报国英模”罗阳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种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更加美好、更加壮丽的未来,看到了中国的真正崛起,看到了中国梦的伟大复兴!

正如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的“司歌”所唱的那样:“啊!告诉世界,告诉未来,新的世纪属于中国!告诉世界,告诉未来,中航工业前景辉煌!”  是啊,今天我们要把罗阳的事迹告诉世界,告诉未来;要把罗阳的精神告诉世界,告诉未来;要把航空人报效祖国的热忱告诉世界,告诉未来。

告诉世界,告诉未来,我们勤劳,我们勇敢,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告诉世界,告诉未来,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是为序!

2013年9月

后记

2012年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巨人。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的综合国力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22%人口的温饱问题,仅此奇迹,就足以引起世界的关注与赞叹。但是,必须承认,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是有重要影响的发展中大国。

中国的和平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人类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的真正崛起,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平年代的长治久安,使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国家安全知识十分淡漠,缺乏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无独有偶,在世界相对稳定和平的大局势下,“懒惰”和“安逸病”同时也在全球的年轻人中间蔓延……

安逸有罪吗?人类千百年来努力和奋斗难道不是为了过安逸的生活?

然而历史早已告诉我们:安逸是一把双刃剑!它无时无刻不高悬在人类的头顶。

因此,我们才能够不无清醒地意识到“罗阳是值得研究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事实上,罗阳代表了那些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不愿再次错失机会而狠追猛拼的整整一个时代的年轻人。

这一代人,没有被“安逸”惯坏,他们痛感时间的流逝,有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一代人,经历了改革开放的过渡时期,经历了创业的阵痛和收获的喜悦。

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这批人,他们完成了一个跨越式的大发展,走到现在基本上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中坚力量。不容易啊!

罗阳认为,他最大的幸福,就是守护国家的安全,守护万里蓝天的宁静。

在沈飞公司和中航工业沈阳所,到处都能看见标语“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安全”;“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为减轻一克重量而努力”……口号这样喊着,沈飞人也是这样做的。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庆。沈飞公司也接到光荣任务:保障国庆大阅兵。公司党委立即召开誓师大会,整个沈飞上下群情激昂。国庆节那天,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威武的空军机群飞过天安门广场,所有的沈飞人、所有的航空人及军工人都激动万分:“看,这架飞机是我们厂制造的!”“看,这也是我们设计的!”

2010年,沈飞公司交付的飞机数量创历史最高纪录。当一架飞机如期完美试飞后,试飞大队长就带领着他的飞行员们,戴着大红花,敲锣打鼓地来沈飞送喜报。

沿着罗阳的足迹一路寻觅,像这样激动人心的事情数不胜数;沿着罗阳走过的路,我们看到、听到、想到了太多太多。 一个个令人难忘的镜头在我眼前不断地闪现、抽离。罗阳的身影从罗妈妈、妻子王希利、女儿罗靓以及罗阳的领导、同事、旧友、同学的回忆中跳出来,逐渐变得更加伟岸、更加宏大。我知道,这熟悉的身影支撑起的不光是家庭的完满、沈飞的荣誉,还承载着几代人的航空梦,那是国之希望,民族之光。从家庭的脊梁,到沈飞的脊梁,罗阳最终成为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共和国的脊梁”!

因为牵涉很多国家机密,所以手稿出来后我不放心,要请沈飞的同志审查。感谢沈飞公司现任董事长、党委书记谢根华!他在百忙之中抽空看稿,并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删改;感谢沈飞公司总经理袁立,动员全家为我提供素材;感谢歼一15总设计师孙聪,在妻子做手术期间抽时间接受我的采访;感谢整个沈飞公司和中航工业沈阳所全体员工及宣传部门;感谢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四军医大、第三军医大、武汉军事经济学院、总后勤部东北物资局和沈阳干休所、空军某部宣传部、武汉市第四十三中学、重庆市高滩岩小学、军医大子弟网以及所有关心关注此书创作过程的朋友!感谢中宣部和中国作家协会把这样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使我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不断受到灵魂的撞击、升华!看到了整个社会的正能量,那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

还有,特别感谢英雄罗阳的妈妈吴传英老师!整个写作过程,她都在关注并全力配合。记得第一稿完成后,我马上邮给了罗妈妈。万万没想到,罗妈妈收到书稿的当天,恰恰是罗阳的生日!英雄的妈妈是流着眼泪当天就把书稿看了一遍,并给我们打电话说:“谢谢,谢谢!我非常感谢!”

罗妈妈的坚强和善意令我们震撼!她永远是我们大家的好妈妈!

这部书稿之所以能完成,还要感谢我们的小靓靓。没有她的参与、启发,我可能写得会更艰难。在书稿写作的过程中,我每整理好一份文字就发给罗靓,书稿成形的过程,相信也是罗靓认识童年的爸爸、少年的爸爸、青年的爸爸、中年的爸爸的过程。歼一15成功起降,使罗阳成为一个举国上下都知道的英雄,可罗靓从一开始对父亲的工作知道得并不多。随着我采访报道的深入,罗靓也随着爸爸的足迹一路走来,父亲那伟岸的“共和国脊梁”之形象在她心中逐渐清晰,每每此时,她总是情不自禁地说:“老爸,你好伟大啊!”

2012年深秋的一个晚上,我和朵格一起到学校去看望罗靓,一路堵车并且下起了倾盆大雨。原定要和她一起吃饭的计划只好改变,给她发信息说:“赶不过来了,你先吃吧。”

罗靓性情很温和,回信说:“不着急,阿姨您路上注意安全!”

大概晚上八点,我们终于在一片空阔的郊外找到了学校的大门。雨还下着,我们看见一个苗条的女孩打着伞从大门里往外走,我直接打开车门向她招手。

如今,在并不漫长的时间里,我们大家的小靓靓长大了!

首先是个头。她静静地站在朵格旁边,我用手比画了一下,她比刚从军校毕业的朵格高一点点。朵格一米六七,那么小靓靓就应该一米六八或者更高。“闺女二十三,还得蹿一蹿嘛!你还不到二十三呢!”我笑着跟她说。她很羞涩地笑了。无论怎么说,小靓靓还是变成了大姑娘,而且是非常漂亮的姑娘。

小靓靓长大了!也许,她是一夜之间长大的。我们到沈阳采访,罗靓的舅舅王跻峰还告诉我:“得知爸爸去世的噩耗,罗靓哭着说,以后再也没有人叫她小靓靓了。”

但是没过几天,懂事的罗靓就坚强地对奶奶和妈妈说:“我会好好学习,像爸爸一样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咱们家里的顶梁柱……”

我们听了,都潸然泪下。

罗靓说,她想念爸爸的时候还会情不自禁地给爸爸的手机发短信:

真的,太多了。一辈子也说不完。爸爸!您知道吗?在此之前,我不知道“死”是什么意思;在这以后,我也根本不相信您会“没有”,妈妈也不相信。我们都相信您会在一个特别的时刻突然出现在家门口,为我和妈妈带来意外的惊喜。我们会一直把您的拖鞋摆放在客厅门口,您固定放鞋的位置……还有,您上次到上海没时间来看我,我有点不高兴。不对,不是不高兴,是有点惆怅。后来我知道了,是刘阿姨采访的您的同事说的,那次您从上海赶回沈阳的飞机上,一路上没说一句话。我使劲猜想,您那一路上想些什么呢?不,我不猜了。因为我猜到了我不愿意知道的答案:爸爸,您哭了。虽然我从来没见到您流过眼泪,但是我还是知道。

好了,爸爸!我知道您忙,不多说了。我要抓紧时间沿着您走过的路线走一趟,因为女儿长大了!对了,爸爸!您可知道,现在我和妈妈,还有奶奶,一点儿都不孤独。好多好多的朋友都来关心着我们,您小时候的那些“发小”,几乎都来齐啦,还有您在各地的同学、同事……

爸爸,学校的宿舍要关灯了。我躺在床上睡不着,不知道为什么,我枕头湿了一大片。我没哭!我心里在唱着一支这样的歌,那是妈妈喜欢的一首歌,我把歌词改了。您不嫌弃女儿跑调,那我就唱啦:“假如我是一只鸿雁,我将展翅飞上九天,去看望多久不见的爸爸,为祖国,可又把白发增添;假如我是一条银鳗,我要把五湖四海游遍,去丈量那滔滔不尽的流水,可深过我对爸爸无尽的思念……”

成长是一种痛!但拒绝成长是更大的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感到无比欣慰,虽然对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来说,要经历一个“突然成长”的过程,的确十分残酷,会面临意想不到的裂变、弥合,再裂变、再弥合……但罗靓还是勇敢地走了过来,以不输爸爸罗阳当年的那股勇气和韧劲,继续沿着爸爸的足迹,走进了北航,也许将来还会走向沈飞、西飞、成飞……最终也成为祖国的军工事业中的一员,从女儿成长为爸爸的战友,成为时刻践行着祖国壮丽航空梦的可爱的航空人。

“老爸,你好伟大啊!”这是女儿对罗阳最质朴的称赞。女儿眼中的罗阳,是家庭的脊梁、沈飞的脊梁,更是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国之脊梁”。

同样,肩负重任的罗阳的战友们以及无数未来的航空人,会一如既往地继续着罗阳未竞的事业,他们将默默地努力奋斗,让祖国的蓝天更加安全,这些共和国未来的脊梁和国家强大的力气,将和他们的父辈一样:有梦想,有方向,并选择从云端开始,向旭日出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脊梁--女儿眼中的罗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烈娃//刘朵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769950
开本 16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2014014284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9
16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3: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