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湖畔(张兆和小说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湖畔(张兆和小说精选)》是一本精选张兆和女士作品的短篇小说集。《湖畔(张兆和小说精选)》取材各异,细致刻画和表达了年少时的一种朦胧的悲与喜,青春之际的一种莫名的哀与愁,那一份对年少情愁的特殊体验,那一份对青春爱恨的适意感知,独具旖旎温婉的风韵与意蕴。

内容推荐

《湖畔(张兆和小说精选)》共收录了张兆和女士的五则短篇小说,如《费家的二小》、《小还的悲哀》、《湖畔》、《招弟和她的马》、《玲玲》。小说取材各异,都细致刻画和表达了年少时的一种朦胧的悲与喜,青春之际的一种莫名的哀与愁,那一份对年少情愁的特殊体验,那一份对青春爱恨的适意感知,独具旖旎温婉的风韵与意蕴。作者的文字虽淡雅素净,却写尽人物的愁情、内心的孤独,及对自由的向往。结尾均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思索。

目录

费家的二小

小还的悲哀

湖畔

招弟和她的马

玲玲

湘行书简

飘零书简

呓语狂言

序言

试读章节

老爹不管有人无人心里总那么转着:做媳妇的日子长,做女儿的日子短,要给人,也得过两年再说。也许这算得是一种私心,然而天下做父母的,若果女儿乖巧解事,谁没有这种私心。

由于老爹的固执,许多人都不得不在这老爹固执的摇头之下,将一把希望抛去。

就因为老爹言语上那点神气,许久总还保留到一些人记忆上,大家失望之余,便自言自语的议论着:“老头子眼睛生在头顶上,只望见天上的星子。女儿还小,一百岁还小,这会子不给人,过两年搁老了时,白送给屠户,屠户人家还不要哩!”

但凡认识过二小的一切人,却仍然那么欢喜-d,。一说及费家二小,对于老爹的固执不大原谅,对于二小的命运,必代为抱屈似的,用惋惜口吻来讨论这个人。

“二小命不好,娘早早的撒了手就走开不管了;若做娘的活在地面上,自己记起自己做新媳妇的规矩,也不会把个好女儿白糟塌了。”

t·只因为那古板老头子,从不放口,好像等薛仁贵似的等着,不知将来谁骑了白马来招亲!”

不是那么说也就是这么说,费老爹听到时装着不曾听到。--他有他的主张。为了心上那点主张,使他对于外面人的一切议论,只在脸上挂着一丝儿微笑。人家不懂他,他也不求人懂他。

d,究竟是命好命坏,谁能判定?在这个家中,虽然穷一--点,缺少种种乡下财主的舒服,但乡下人天生若是穷点的人,家庭又十分和气,就从不知道什么叫做不舒服。这家中爸爸宝贝她,哥哥宝贝她,任是什么总把二小放在第一位。任何时节各人眼睛接触眼睛时,总那么温和亲爱。做事情时,一切粗糙的不是一个女孩子所能担负的,作来脸红气喘时,爸爸哥哥不拘谁个见到了,总抢着去帮忙。譬如抗取大束的稻草,背负超过一个女人所能担负分量的红薯,若为了点强悍天性,爸爸哥哥帮忙时也偏不要,红着脸把事情做完,那边父子俩便笑着褒奖二小“d,,可了不得,力气快可以打豹子了。”二小一面用青围腰揩额上的汗水,整理鬓边头发,一面就说:“这也希奇!还不到八十斤,再多点也不会把脊梁骨压断!,,虽然那么说着,第二次的事,哥哥可抢先做去,再不许二小动手了。二小还为那一点夸奖十分快乐,见哥哥替工,必仍然抢着去做。若那时正负稻草,就也抗了一小束,陪哥哥把工作处理完事。有时做的是一些女人所做的事,譬如切猪草,拌糠,做酸菜,在小磨石上推豆浆米浆;爸爸哥哥见着了,觉得正闲着无事,一面同二小淡点本乡故事,一面来帮二小的忙。二小见父兄两人处理得毫不得法时,二小必同做母亲的一样,微笑着,把牙齿咬了下唇,装成生气的样子,撵开两个人:“得了!得了!这不是你们做的事,你们一来就全弄坏了。好好的为我坐到灶头那边去,让我来!”爸爸哥哥互相望望,也就微笑着,规规矩矩的坐到一边去看二小做事了。

二小在这一家中间,事情似乎做的顶多,但一切工作皆永远不使她厌烦。

由于早年无母与小小的就为父兄所疼爱,二小血液中混杂了两种不同的性质:早年丧母,一家失去了主持家事的重心,照应男子们衣履茶饭,料理一切繁琐家务,既全得二小,这份工作很早就在二小身上养成一种温柔持重的母亲品格;家里的事并不比田里工作轻松,二小能独自不慌不忙从早到晚埋头工作,把一切料理得妥妥贴贴。凡事由她主持,使她倒像个中年妇人,反以替丈夫儿女日夜操作到筋疲力竭为一种安慰了。另一面呢,由于父兄的过事溺爱,二小便成为这家中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女儿了。二小虽可以把家事处置得上好,同时也仍然可以蹲在地上尽可能的装小撒娇,得父亲来摸着辫发,乖乖宝宝的加以爱抚。

P6-P8

序言

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及其社会的影响,绵延浩邈,几乎与中国的历史等长,而其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也就是妇女受难史。尽管如此,大公无私的缪斯女神并不曾忽略对女性的关注,在那样沉重的命运压抑之下,也没有扼杀女性绚烂的文学才华,只要我们略举几个名字,例如蔡琰、李清照、朱淑贞、陈端生,就足以说明问题。武则天是女皇帝,不是作家,但她也赋有强烈的文学细胞,从她的政治敌人对她公开讨伐的檄文中,能够撇开杀伤力极强的凌厉词锋,用文学眼光欣赏其中的文采,认为不用这样的人才是朝廷的失职。古今中外的统治阶层中,不乏雄才大略之伦,有这种雅量的,还不见有第二人。

女性文学世界的真正形成,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毅然割舍经过几千年千锤百炼,公认为“至善至美”的文言,而引用“引车卖浆”者流的大白话来作文学这样精致的上层建筑工具,无疑是一场石破天惊的文化革命和社会革命。——就文论文,是否有必要对文言采取如此坚壁清野的策略,属于另一论旨,此处姑置不论,因为这场革命太重要了,是中国现代化工程必不可少的工序。发起和参与这场启蒙运动的,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先知、先驱、战士,而其中有不少女性,如陈衡哲、谢冰心、凌叔华、冯沅君、黄庐隐、苏雪林等等,就在这先进队列中。

白话文运动发生在古神州大陆,酝酿期却延伸到大洋彼岸。当时留学美国的胡适揭竿而起,提出白话文学的主张,却遭到周围朋友的反对,感到很孤独,唯一表示同情的是一位女留学土,胡适称之为“最早的同志”,那就是陈衡哲。她第一篇白话文学试作《一日》,发表于1917年《欧美学生季报》第一期,比现代文学史公认的新文学短篇小说开山之作,鲁迅的《狂人日记》还早一年。

也许我们还可以把年历倒转十轮,回顾一下在1907年慷慨成仁的女革命家秋瑾。她风神俊朗,是美人胎子,又是女诗人。她的吟咏多出于一时感兴,不是呕心沥血之作,她用白话文写的《敬告姊妹们》,是一篇政治宣言,却写得酣畅流丽,锦心绣口,个别精彩的段落,完全称得上是相当成熟的白话美文。

从1917年到1949年,是新文学诞生后的第一个自然段,三十而立,已经成人了。女性文学世界和新文学是浑然一体,同步成长,也已亭亭玉立。文学是作家人格、个性与心灵的感应,女性文学自有女性的特点,大而化之,按时间流程划分,第一代如陈、谢、凌等,以及稍后的林徽音(可惜她留下的作品不多),大都出生于仕宦之家,还是清末的遗民,有的留学海外,浥欧风,沐美雨,或多才多艺,或作家而兼学者,格调高雅清婉,上承古典闺秀余绪而别具“五四”新姿。第二代如丁玲、石评梅、白薇、沉樱、谢冰莹、杨刚、萧红、罗淑、草明、赵清阁、罗洪等等,由于世情鼎沸,国是蜩螗,襟袖渐染风霜,笔端时见忧患,有的直接投入左翼运动,献身理想。第三代登场,已在抗日烽火之中,情况颇为特殊。在沦陷区上海,出现了影响大小不同的女作家群落,竞爽一时,杨绛海外归来,蛰居“孤岛”,以两部清新优美的喜剧创作初试锋芒,已俨然大家气象。张爱玲惊才绝艳,造成“张迷”无数,至今绵延不绝。苏青把“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语标点轻轻移位,变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轰传一时,又对女性独立生活一事,发为感慨:“我想想,我家连一枚钉子,也是我用自己的劳力换来的,可又有什么意思呢!”(大意)由此可见其风格。称为“东吴女作家”群中,施济美可为代表。北平沦陷区,则有著名的梅娘,当时与张爱玲并称,曾有“南玲北梅”之说。

人事代谢,世代更新,“五四”的灯火辉煌,左翼的风云叱咤,抗日的血肉纷飞,转眼都成陈迹,而文苑岁月悠悠,女性文学世界的一代风华,有如雨过天青,彩虹横空,依然历历在望。

谚云“红颜薄命”,古代才女,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命运奇苦。现代才女,也好不了多少。境遇坎坷,婚恋失意,才情横溢,生命苦短,不过是平凡的社会性悲剧,表明美妙的乌托邦还很渺茫,“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最不幸的,是满腔热血,投身革命,却被列名另册,放逐蛮荒,再回头已百年身。有的还不明不白,赔上了性命,不像封建时代的革命党秋瑾那样,活得轩昴,死得壮美,如诗、如骚,可歌、可泣。二十年代即已成名的陈学昭,到过赛纳河,饮过延河水,垂老还戴过“右派”帽子。三十年代的左翼女诗人关露,抗战中奉派打入敌伪阵营,成为一匹特洛伊木马,处境险恶,外界不明真相,目为民族败类,弄得声名狼藉;胜利后不但无功,反而以此涉嫌获咎,晚境困苦。梅娘受尽折磨,白头才得苏息。施济美守身如玉,本身的恋爱故事,缠绵悱恻,也逃不了“文革”大劫。……倘有当代学人,秉大公心,奋春秋笔,写一部“现代女性文学史”,以文事为经,人事为纬,史事为后景脉络,纵横奥丽,荡气回肠,一定大有可观。

令人鼓舞的是,现在中国女性文学,已如春草怒茁,绿遍天涯。不但大陆、香港、台湾俊彦辈出,卓有声誉的女作家、女诗人、女学者,足迹已遍于全球。她们的视野、感觉、人生体验、呼吸的空气都是新的。她们避免了重蹈前人的历史轨迹,直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我们女性文学世界的前辈,当年荜路蓝缕,开荒播种,犹似玉树临风,现在至少已是祖母级人物,老成凋谢,健在者寥若晨星。“五四”元老中,只有冰心老人硕果仅存。一代典范,如岭上青松,历经霜欺雪压,高风劲节,愈见峥嵘。苏雪林老人,已到了百岁高寿,现在台湾,新写的自传已在大陆问世。让我们为她们深深祝福,并向曾为女性文学作出贡献与牺牲的前辈致谢致敬。

1997年8月1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湖畔(张兆和小说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兆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98592
开本 16开
页数 1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1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2013236951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20
15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