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九刺客
内容
编辑推荐

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文人可以写文章,经国治天下;武将

可以去打仗,建立不朽功勋;贩夫走卒挣钱养家,把日子过得不那么辛

苦,自然也是一种;刺客们则只能采取极端的方式,刺杀或劫持,这是他

们的事业,也是他们的宿命。立山的《九刺客》中将为您介绍先秦刺客们的生平事迹、理想与幻灭。

内容推荐

立山在《九刺客》中通过实地走访和查证资料,还原了要离、曹沫、朱亥、荆轲等先秦时代九位刺客的悲壮人生。

刺客在《九刺客》作者笔下不再简单地被定义为凭蛮力复仇的小人物,而是具有了爱恨情仇交织的复杂人格。作者通过追寻他们的足迹、想象他们的内心,探讨了他们在那个大时代中的理想与幻灭。

目录

开篇:“小人物”与大时代

曹沫:劫持者的身份谜团

专诸:刺客之道的开创者

要离:一个刺客的罪与罚

组麂:杀与不杀的两难抉择

豫让:当复仇成为一种仪式

聂政:刺客“变形记”

朱亥:配角的精彩人生

荆轲:个体与国家的纠缠

高渐离:刺客之道的极致与终结

试读章节

把曹沫列入《史记·刺客列传》是不是一个误会?

2010年秋天,当我路远迢迢赶赴东阿古城遗址时,这个疑问始终在心头萦绕,挥之不去。东阿古城,春秋时称为柯,是齐国西鄙的一座城邑。两千六百多年前,鲁国人曹沫来过这里,并且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劫持了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齐桓公姜小白。

但劫持终究不是刺杀,曹沫达到了目的之后,就放了姜小白,后者毫发未伤。严格来说,曹沫充其量只是一个劫持者,算不得刺客。既如此,司马迁又为何把曹沫归入刺客之列呢?徘徊遗址之侧,眺望远村烟树,我百思不得其解。

这曾经繁华的城僻处于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如今只剩一道两百多米长的城垣,隐没在茂密的树林和玉米田中,当地人称之为“古城岭子”。说是城垣,其实不过长长一道土墙,经年风雨,又加之当地人不断取土烧砖,许多地方都现出坍塌的痕迹。1998年阳谷县政府所立的“东阿古城”石碑也已倒伏地上多时,落木萧萧,颇有凄凉之感。

曹沫来到柯邑,是在公元前681年,身份是鲁国的将军。他此番跟随鲁庄公姬同来到齐国的这个地方,是为了与齐桓公姜小白会盟。

作为一种盟誓活动,会盟起源非常早,据说在遥远的夏代就已经出现。《左传》记载,治水的大禹曾在涂山召集万国相会,大约就是早期的会盟。此后,会盟逐渐成为一种国际外交礼仪,在春秋时期尤为盛行,至战国时期,随着成文法的逐步颁行,才渐趋消失。会盟的目的大约很多,比如小国寻求联合御敌、大国仗势胁迫小国听从自己的号令等等。

柯邑之盟,基本可以算作后者。那时,实力日渐强劲的齐国正在通往霸主的路上一路狂奔,几年之内,三败鲁国,鲁国为求自保,向齐国献地……

P4

序言

“小人物”与大时代

小时候看古装剧,最觉激动的画面,是月黑风高之夜,蒙面人飞檐走壁,悄悄入了某座府第,然后忽然有人大喊一声:“有刺客!”

据说少年们最容易被某些反面的角色所吸引,做游戏时争着去扮演,比如小偷、海盗、妖怪等等。我小学时一心要学武术,以致说服家人,差点儿退学跟着一个武术班子去四方卖艺,恐怕也是受了这蒙面刺客的影响。

后来读《史记·刺客列传》,才知道刺客原来并不需蒙面,也不必专等夜晚才发起行动,他们甘冒生命危险而前往行刺,也并非为了某些实际的收获,比如钱财、官职,抑或美女。刺客们追求的是另一种东西,具体是什么,我一时想不明白,但司马迁似乎说了,是“义”。

我读中学的时代,常常从书本杂志或者老师口中得知,“哥们儿义气害处大”,所举事例自然也都是极反面的,打架斗殴以至伤人夺命等等。这导致我很长时间内,一看到“义”字就产生罪恶感。这句话现在似乎很少有人说了,不知道是不是教育终于提升了孩子们的素质,他们已经不再讲义气了。

但《史记·刺客列传》依旧是我最喜欢的篇章之一,每次阅读,都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似乎那些面目模糊的刺客们根本不曾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过,他们属于另外的世界。那的确是另外的世界了,中国的先秦时代,春秋战国,遥远得就像梦境,隔膜得令人难受。这感觉积累的日子长了,忽然有了冲动:到刺客们行走过的土地上去走一走,看看古迹,听听传说,即便看不到也听不到,也可以想象一下。

寻找哪些刺客的踪迹呢?起初的目标,是司马迁笔下的五个人: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后来又增加了几个:要离、组麂、朱亥和高渐离。这四人中,高渐离本已出现在《史记·刺客列传》中,但不具备独立性;其余三人,其记载分别见于《吴越春秋》、《左传》和《史记·信陵君列传》,把他们列入名单,是因为其生平事迹与曹沫等五人十分相似,当然,这也是相对公认的看法。

正是在这一路走读的过程中,我对先秦刺客的看法逐渐清晰起来。

他们有很多不同点,比如长相、性格,比如最终的结局: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还有人视成功为失败……正是这些不同点使每一位刺客个性鲜明,洋溢着独特的魅力。

他们更有诸多共同之处。比如,他们大多出身寒微,做刺客之前一直挣扎于底层;比如,他们都有着必死无生的勇气,面对强大的对手,一往无前;又比如,他们都视名誉为生命,甚至高于生命,信守誓约,绝不背信。司马迁无疑怀着崇敬之情写下了他们的事迹,并给予了极高贵的评价:“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著名的武梁祠汉画像中,描绘了九位刺客中的六位,分别是曹沫、 专诸、要离、豫让、聂政和荆轲,他们与一众烈女和忠臣出现在同一组 图像中。学者巫鸿先生认为,这些历史人物之所以被“列入同一装饰区 域,是因为他们都联系着一个中心主题,那就是‘忠君’的观念。画像 中的大臣是辅佐国君的谋士;勇敢的刺客想方设法杀死敌国的君王来效 忠自己的主人……”

对于其中的一些刺客来说,“忠君”是毫无疑问的,比如曹沫、专诸、 豫让、要离;但对聂政来说,其行为显然与“忠君”无关,高渐离也是如 此。我以为。如果去掉“君”字,只用“忠”来形容他们,更为合适。这一点,可以援引许倬云先生在《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一书中的话来加以说明:“他(孔子)一生致力于重整失去的伦理秩序,却不是恢复封建,而是将其中原来封建结构的理想成分,扩大为人间应有的普世伦理。于是对于主君的‘忠’,转化为处事待人的诚敬……”

刺客们的“忠”,即是诚敬,再加上一个“义”字,似乎就可以解释他们的行为。

但在“忠”和“义”之外,我认为先秦刺客们的行为尚有另一层动机:他们是藉此追寻人生的意义,在被赏识、被认可的满足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文人可以写文章,经国治天下;武将可以去打仗,建立不朽功勋;贩夫走卒挣钱养家,把日子过得不那么辛苦,自然也是一种;刺客们则只能采取极端的方式,刺杀或劫持,这是他们的事业,也是他们的宿命。

在中国这个想象出来的“礼仪之邦”,先秦的刺客们终究难逃异端的指责,现代的知识分子们更有充足的理由将其划人“恐怖”的行列。但是正如张承志先生在礼赞先秦刺客之后所说的,在那个时代,“没有什么恐怖主义,只有无助的人绝望的战斗”。

当然,这些言论同样难逃“异端”的指责。

先秦刺客们在汉代获得了广泛的纪念和赞颂,此后则历经浮沉,褒贬不一。幸好,梳理这一过程不是我的目标。在这本书里,我所有的努力,只为还原这些小人物们的一生,通过追寻他们的足迹、想象他们的内心,探讨他们在那个大时代中的理想与幻灭。

作为沧海之一粟,他们毫无选择地被裹挟人时代的巨流,但最终,他们实现了自己,完成了自我的超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九刺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立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88404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3
16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