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精)
内容
编辑推荐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精)》编著者蒋勋。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共十封,有很精心的计划和结构,每一封都详尽的书写了一个主题,主要是从嗅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来说明一个艺术家应该具有的敏感,同时也有谈到作为艺术家应有的立场或者姿态。

道理很简单,正是因为足够简单,让我相信这的确是写给青年艺术家的;也正是因为足够简单,我想恐怕很多人都不屑仔细耐心的读完,正像我看完大半本时候的心态。

内容推荐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精)》编著者蒋勋。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是蒋勋以书信形式,传递他对艺术的理解。全书共收入十封信,蒋勋独辟蹊径地从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听觉这些人体感官功能出发,充分利用每个人身上的本能,自然地感受气味、重量、质地、形状和颜色,亦即全身心、全方位地感受艺术。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无论是诗歌还是舞蹈,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又充满了艺术。

目录

第一封信 南方的海

第二封信 故乡与童年的气味

第三封信 空

第四封信 La vie est d’ailleurs

第五封信 Andrei Rublev

第六封信 苦

第七封信 童年的声音

第八封信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第九封信 山色有无中

第十封信 烛光

试读章节

我想象,腥是许多许多大海里死去的鱼类、贝类、海藻类的尸体的气味的总和吧?

我去过一些渔港,刚捕捞上来的新鲜的鱼,带着一种活泼生猛的气味,和腥味不同。腥味好像是死去已久的鱼的尸体在空气中持久不肯散去的忧伤怨愤。

一片大海里,有多少死去的鱼的尸体?分解了,被腐蚀了,化成很小的部分,还会被虾蟹啄食,被虫豸吸吮。最后,没有什么会被看见,好像消逝得干干净净,但是,气味却还存在,气味弥漫着,好像证明那存在没有消失,反而更强烈。

气味是生命最后,也是最持久的坚持吗?所以,丫民,你闻嗅到的海洋的气味,是多么古老的记忆。是的,空气里嗅觉的记忆,人类的语言和文字最难以描写的一种感官,却这么真实地存在着。

古老的埃及人,很早就使用了香料。从植物中提炼的香精,用小瓶子储存着,女人们盛装时,把特别设计的小瓶子藏在发髻中,便一直散发着使男人察觉、却找不到来源的气味。

气味好像与本能的记忆有关。

许多动物是靠着气味寻找交配的对象的。

因为肉体上一种特殊的性腺的分泌,使雌雄动物有了欲望,有了发情与交配的季节。

在视觉和听觉的选择都还不强烈的时期,人类是否也曾经像动物一样,依靠嗅觉寻找交配的伴侣?

在路上,看到猫狗相遇,注意到它们总是习惯性地嗅闻彼此的下体,辨识交配的对象。

人类也有过那样的阶段吗?

嗅觉是更贴近原始本能的记忆吗?

丫民,我闭着眼睛,回溯向自己嗅觉最初记忆的深处。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母亲的子宫内成了胚胎。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那细小的胚胎有了感觉。我的视觉、听觉、味觉,都还在懵懂中,一切混沌暧昧,那时,我是否能够嗅到什么?

我最早的嗅觉,是母亲的身体吗?

我好像浮游在水中,我已经有了触觉吗?

丫民,我都不确定,我只是想模仿你,闭起眼睛,像一个包围在海洋中的胎儿,用那样真实的方式去感觉海,感觉外面的世界。

是的,我最初嗅觉的记忆,是母亲的身体。

我是母亲哺乳的。我常常在嗅觉里寻找母亲身体的记忆。我吸吮母乳时,眼睛是闭着的,我感觉到母亲厚实沉稳的胸脯,微微呼吸的韵律;我感觉到母亲的体温,像暖暖的洋流,一波一波袭来;这些触觉的记忆,一直非常清楚。但是,有一些记忆,不那么具体,好像是一种气味,我可以闭着眼睛,完全放心,相信母亲这么近,我被一种难以形容的气味包围着,是母亲身体的气味。

大了以后,我跟母亲很亲。母亲常笑我,说我吃完了奶,安心趴在她胸前睡着了,睡得香甜,但是,母亲把我递给别人,一换手,我即刻警觉了,便大哭起来。

所以,母亲身体的气味不正是很具体的吗?

母亲又说,我长到很大,断了奶,却还是要在手中攥着一块擦奶的布,才能安稳睡着,布一抽掉,使又惊醒了。

母亲的身体在我嗅觉里的记忆如此持久吗?

初生的动物,总是用口鼻钻在母体怀中索乳,眼睛是闭着的。

丫民,是不是我们的视觉用得太多了,总是用眼睛看,遗忘了,也忽略了视觉之前,许多更原始的感官。  我在印度的文化里,感觉到许多嗅觉的开启。

印度教的寺庙总是充满了气味。P5-P7

序言

蒋勋,美学家、画家、作家。1947年生,福建长乐人。毕业于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历史系和艺术研究所,后留学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台湾联合文学社社长。蒋勋是位高产而涉猎广泛的作家,著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诸如《中国美术史》、《西洋美术史》、《艺术概论》、《少年中国》、《母亲》、《情不自禁》、《因为孤独的缘故》等。由于他的写作风格清丽流畅。受到各界广泛好评。蒋勋也是画家,研究中国美术史,也长于中国水墨画。作画的经验,促使其对中国古代画作的审美有了新的认识。

蒋勋青年时曾师从陈映真,又受亚弦推介,走上文学之路。

进入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后又攻读历史系。戏剧系的训练和对艺术的热爱,为他在日后从事艺术审美与普及工作奠定了基础;而史学的训练,使得他对艺术的热爱转向更为理性、客观的研究。巴黎的留学生涯,他以研究19世纪法国自新古典主义至印象派阶段的绘画为主,并研修音乐史、戏剧史、文学史、社会史,同时,在西班牙、意大利、荷兰、德国、瑞士、英国、希腊等地的游历,接受了西方美学的熏陶。这些积淀,使得他能将东西方文化融会在一起,并显现出不同凡俗的理解与见地。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是蒋勋以书信形式,传递他对艺术的理解。全书共收入十封信,蒋勋独辟蹊径地从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听觉这些人体感官功能出发,充分利用每个人身上的本能,自然地感受气味、重量、质地、形状和颜色,亦即全身心、全方位地感受艺术。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无论是诗歌还是舞蹈,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又充满了艺术。

蒋勋以诗一般的语言写道:

我何其幸运,可以听到美的声音,那些鸟雀的啁啾,那些蛙鸣,那些昆虫欣悦的叫声,那些涨潮与退潮时回荡

的水流静静的声音。

我何其幸运,可以看到美的事物,看到一朵野姜花在湿润的空气里慢慢绽放,看到天空上行走散步的云一绺一绺舒卷的缓慢悠闲,看到你眼瞳中充满美的渴望时的亮光。

我何其幸运,可以嗅闻到一整个季节新开的桂花悠长沁人心脾的芬芳,可以嗅到整片广阔草原飞腾起来的泥土和草的活泼气息,可以走进结满柠檬的园子,闭关眼睛,嗅闻果实熟透的欢欣热烈的气味。

我何其幸运,可以触摸一片树叶如此细密的纹理,可以触摸一片退潮后的沙滩,可以抚摸心爱的人如春天新草一般的头发。

我何其幸运,可以品味生命的各种滋味,在一口浓酒里,回忆生命的苦涩、辛酸、甘甜,也在一杯淡淡的春茶里,知道生命可以如此一清如水,没有牵连纠缠。

年轻朋友,即使你不是艺术家,也可以打开视觉,开启听觉,用你的全部身心感受这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艺术之美,发现并感受到这些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烂。“美在理性的边缘,使我们冥想,使我们可以凭借一点心事,飞向尚未被科学证明的辽广领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1821
开本 32开
页数 12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72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4.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1
13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