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怎样读书(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怎样读书》由胡适等人著,聚集了胡适、蔡元培、王云五、林语堂、丰子恺、朱光潜、马寅初等当时就令人瞩目、现在更令人追怀的学者、文化人士。在读书方法的问题上,他们中有人提倡要有系统,有人却认为兴致更加重要;有人会在眼、口、心、手等部位的运用上逐一叮嘱,有人则将自己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苦读经验倾囊相授。

内容推荐

这本《怎样读书》由胡适等人著,主要内容包括:怎样读书、我的读书经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的艺术、我的读书的经验、余对于读书之经验、怎样读书、对于读书问题的我见、读书方法、读书与兴趣、读书实验、谈读书、我的苦学经验、作文与读书等。

《怎样读书》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编辑者言

怎样读书

我的读书经验

为什么读书

读什么书

怎样读书

读书的艺术

我的读书的经验

余对于读书之经验

怎样读书

对于读书问题的我见

读书方法

读书与兴趣

读书实验

谈读书

我的苦学经验

作文与读书

怎样提高读书的速率和效率

读书生活的三多法

我的读书经验

我的读书经验

读书并非为黄金——我的不读书的经验

我的读书经验谈

个人读书的经验

怎样研究英语

怎样学习日语

试读章节

我的读书经验

蔡元培

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岁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可以作前车之鉴。

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我初读书的时候,读的都是旧书,不外乎考据、词章两类。我的嗜好,在考据方面,是偏于诂训及哲理的,对于典章名物,是不大耐烦的;在词章上,是偏于散文的,对于骈文及诗词,是不大热心的。然而以一物不知为耻,种种都读;并且算学书也读,医学书也读,都没有读通。所以我曾经想编一部《说文声系义证》,又想编一本《公羊春秋大义》,都没有成书。所为文辞,不但骈文诗词,没有一首可存的,就是散文也太平凡了。到了四十岁以后我始学德文,后来又学法文,我都没有好好儿做那记生字、练文法的苦工,而就是生吞活剥地看书,所以至今不能写一篇合格的文章,作一回短期的演说。在德国进大学听讲以后,哲学史、文学史、文明史、心理学、美学、美术史、民族学统统去听,那时候这几类的参考书,也就乱读起来了。后来虽勉自收缩,以美学与美术史为主,辅以民族学;然而他类的书终不能割爱?所以想译一本美学,想编一部比较的民族学,也都没有成书。

我的不得法,第二是不能勤笔:我的读书,本来抱一种利己主义,就是书里面的短处,我不大去搜寻他,我只注意于我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这本来不算坏,但是我的坏处,就是我虽读的时候注意于这几点,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若是有时候想起来,除了德文书检目特详,尚易检寻外,其他的书,几乎不容易寻到了。我国现虽有人编·t索引”、“引得”等等,又专门的辞典,也逐渐增加,寻检自然较易,但各人有各自的注意点,普通的检目,断不能如自己记别的方便。我尝见胡适之先生有一个时期,出门时常常携一两本线装书,在舟车上或其他忙里偷闲时翻阅,见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铅笔作记号。我想他回家后或者尚有摘抄的手续。我记得有一部笔记,说王渔洋读书时,遇有新隽的典故或词句,就用纸条抄出,贴在书斋壁上,时时览读,熟了就揭去,换上新得的。所以他记得很多。这虽是文学上的把戏,但科学上何尝不可以仿作呢?我因从来懒得动笔,所以没有成就。

我的读书的短处,我已经经验了许多的不方便,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的短处,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勤笔,这一定有许多成效。

(《文化建设》)

P10-12

序言

当“读书”一事与较多人、较多事有所关联时,人们对于“读书法”的介绍与追慕大概就不会冷淡。中国此类书籍,自古屡见不鲜。如果说出于“修身齐家”的目的,它们多与修行立身有关的话,那么朱熹《朱子语类》中的《总论为学之方》和《读书法》,则以朱子现身说法、对治学门径多有提示,而显得更为读书人受用。这一思路延续到民国,则表现为各种介绍读书方法的文章、图书蔚然大观。刊物中最著名的当属1925年《京报副刊》上“青年必读书”的讨论,因鲁迅在其中的独特表态,而成为20年代最著名的文化事件之一;而当年对市场极为敏感之如商务印书馆者,更是先后出版过将近二十种“读书法”的书籍。“读书法”之书的兴起,恐怕和民国后社会转型有关:西学的进入、现代学堂的兴起、学术方式的变化,都是影响此事的直接动因。另外,30年代国民政府有意识引导的文化建设,无形中也给读书之风添柴加火。

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近乎“应运而生”的小书。编者郭文彬开宗明义地介绍:“这几月以来,读书识字的空气,弥漫全国。有党政机关主持的识字运动,也有文化团体主办的读书竞赛。前者企图用政治的力量,扫除民间的文盲;后者则希望借奖励的办法,鼓舞读书的风气;这不消说都是很好的现象。”但在外部力量主导下,读书的“价值”易让人懂,读书的“方法”却难人人能求:“同样一本书,懂得方法的人读了,可以获得智识,应付环境;反之,不懂方法的人,读了却一无所得,反博得‘书呆子’的绰号。”所以“把国内闻名的学者教授们”的“读书经验汇集起来”,“供读书青年的参考”,“当然是目前读书界所急切需要的一件事”。

本书就聚集了胡适、蔡元培、王云五、林语堂、丰子恺、朱光潜、马寅初等当时就令人瞩目、现在更令人追怀的学者、文化人士。在读书方法的问题上,他们中有人提倡要有系统,有人却认为兴致更加重要;有人会在眼、口、心、手等部位的运用上逐一叮嘱,有人则将自己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苦读经验倾囊相授。虽然每人经历、专业、性情各有不同,具体观点、方法也各有门道,但对读书方法的诚恳介绍,却都相当一致。由此可见当年这批学者文人期待青年后学与书为友、学得智识、利己利国的拳拳盛意。

本书1935年6月初版于一心书店,1936年再版,后未见新椠。此次三联书店出版该书,除对讹脱倒衍做基本的修订外,也保留了一定的民国表达方式。我们不敢期望这本小书能对当下的读书环境和风气有所叩诊,但求对苦恼于读书方法的青年学子起到一点帮助作用。希望读者阅览这本小书时,各取所需,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也找到自己读书治学的门径。

由于我们见闻有限,未能访到编者郭文彬和一些文章作者或其家属的联系方式,因而无法事先获得他们的允诺。请编者、作者或其家属原谅,并请示知联系办法,以便奉寄样书与稿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怎样读书(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1272
开本 32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94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92
丛书名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3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