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商伟的这本《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对《儒林外史》的研究包括五个部分。为了追述《儒林外史》对儒礼困境的反思与重构过程,本书第一部分的讨论分为两个步骤展开。作者首先指出,《儒林外史》从否定二元礼开始(小说第2—30回),继而转向暴露苦行礼的症结所在(小说第31—55回)。不容否认,小说中的确存在一些显见的断层或矛盾,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审视一下它所展示的自我反省的过程,还是不难辨认出小说叙述的内在逻辑,及其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小说第37回对泰伯礼的呈现形成了作品的高潮,因此本书的第一部分从这一回开始,首先通过考证确认它的文体特征和文本来源。

内容推荐

《儒林外史》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以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反讽手法展示了士林的众生百态,而且在于它触及到了儒家精英社会的一些核心问题及其困境。这本商伟的《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以此为出发点来解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作者认为,十八世纪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这些转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儒家世界的最终解体。《儒林外史》既是这些转变的产物,也是对他们的回应。而这正是《儒林外史》的意义所在,可以用来解释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和文学史上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导论

偶像破坏还是礼仪主义?

文人小说的悖论

自我阐释和文化密码

二元礼与苦行礼:《儒林外史》的儒家想象

在正史之外寻求规范秩序:重释文化转折

在权威叙述之外寻求道德想象:重释文人小说

全书概观

第一部分 礼与儒家世界的危机

 导言

 第一章 儒家仪注,颜李学派和《儒林外史》

泰伯礼和儒家仪注

颜李学派:礼仪与言述

《儒林外史》与颜李学说

 第二章 泰伯祠:苦行礼与二元礼

郭孝子:行动中的苦行圣徒

二元礼的言述性

日寻

二元礼的双重结构

苦行礼

郭孝子的忏悔:幻灭的一刻

 第三章 泰伯祠的毁坏:危机中的苦行礼

从节孝祠到泰伯祠:王玉辉的历程

反思苦行礼

礼仪和象征秩序

从坍塌的祠庙到想象的市井:精英文化的救赎?

 结语

第二部分 正史之外

 导言

 第四章 历史与时间:史传之外的《儒林外史》

超越史传

世俗时间,世俗历史

过去、现在与叙述的当下性

 第五章 礼仪的构架:开篇与结尾

苦行礼与时间

最终的评判

 结语

第三部分 叙述创新与文化转折

 导言

 第六章 《儒林外史》,白话小说和叙述者

龙三的插曲

共同话语的形成

叙述者与共同话语

 第七章 戏仿与历史的终结

旧文本,新世界:一次误导的旅程

谁是权勿用?

作为叙述者的侠客

 结语

第四部分 泰伯神话及其困境:重新定义文人小说

 导言

 第八章 泰伯神话与叙述问题

泰伯崇拜:书写与行动

泰伯神话:至德与至真

泰伯叙述及其悖论

 第九章 道德想象与自我反思

退让

湖心岛、戏台与祠庙

 结语

跋 《儒林外史》的诗意场域:乡愁与失落的家园

附录 《儒林外史》的作者、版本及其相关问题

中文版后记

参考书目

索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商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1395
开本 16开
页数 4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5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
丛书名
印张 2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9: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