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梵蒂冈地窖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法国现当代作家中,安德烈·纪德是独具特色的。这位20世纪初法国文坛的精神领袖,以其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其人格的复杂性,以及所处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在文学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梵蒂冈地窖》是一部讽刺性作品,围绕一伙歹徒劫掠财富的阴谋展开。纪德在作品中探讨了生命本质的不定性、泯灭人性的红尘之中如何追寻生命价值与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规范与渴望自由的冲突等诸多新的社会问题,批判了当时西方社会的为传统禁忌和教条所蒙蔽而僵化的道德观。作品打破了19世纪传统的小说模式,风格明净清纯,心理刻画入微,以法国古典文学的完美形式表现了现代人的复杂思想感情,为传统的小说模式重铸了新典范。

内容推荐

在法国现当代作家中,安德烈·纪德是独具特色的。这位20世纪初法国文坛的精神领袖,以其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其人格的复杂性,以及所处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在文学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梵蒂冈地窖》是一部讽刺性作品,围绕一伙歹徒劫掠财富的阴谋展开。

《梵蒂冈地窖》取材于一则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情节跌宕起伏,并真实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状况。在形式上,小说如同报上常见的连载冒险小说,却又是讽刺杂感文特有的各种笔调的混合,亦庄亦谐,真假莫辨,显示出纪德高超的小说技巧和独特的艺术追求。

目录

致雅克·科波

译序

第一卷 昂蒂姆·阿尔芒-杜布瓦

第二卷 尤利乌斯·德·巴拉利乌尔

第三卷 阿梅代·弗勒里苏瓦尔

第四卷 千足帮

第五卷

试读章节

一八九○年,在教皇利奥十三世的统治下,风湿性疾病专家X大夫的名声使共济会会员昂蒂姆·阿尔芒-杜布瓦决定前往罗马。

“什么?”他的襟弟尤利乌斯·德·巴拉利乌尔大声说道,您去罗马是要治疗您的身体!但愿您会在那里发现,您的灵魂病得更重!”

对此,阿尔芒-杜布瓦用十分体谅的口吻回答道:

“可怜的朋友,请您瞧瞧我的肩膀。”

生性宽厚的巴拉利乌尔不禁抬起眼睛,去看他襟兄的肩膀,只见肩膀不断抖动,仿佛是无法克制的暗笑引起的。看到这半边瘫痪的宽阔身体,因无法控制肌肉的后遗症而显出这种滑稽可笑的样子,真是十分可怜。好吧!显然,他们各持己见,巴拉利乌尔能说会道,却丝毫无法改变这种情况。也许时间可以改变?圣地会暗中出主意……尤利乌斯显得极为失望,就这样说道:

“昂蒂姆,您使我感到十分难受(肩膀立刻停止抖动,因为昂蒂姆喜欢他的襟弟)。但愿我,在三年之后,在大赦年,当我去看您时,但愿我能看到您已经痊愈!”

至少,陪同丈夫前往的韦萝尼克心情完全不同:她同妹妹玛格丽特和尤利乌斯一样虔诚,这次去罗马长期逗留符合她的一个珍贵心愿。她用虔诚而又微不足道的宗教活动来点缀她那单调、失望的生活。另外,她没有生育,就把因没有孩子而不需要作出的关心献给了理想。唉!对于是否能把她的昂蒂姆重新带到天主身边,她并不抱有奢望。她早就知道,这宽阔的前额充满了拒绝,是何等顽固不化。教士弗隆曾提醒过她。

“最不可动摇的决定,”他对她说,“夫人,是最坏的决定。别再指望会有奇迹产生。”

她甚至不再感到伤心。到达罗马后的前几天,夫妇俩就已安排好各自的隐居生活:韦萝尼克忙于家务和祈祷,昂蒂姆忙于科学研究。他们就这样生活在对方身边,却又不赞成对方,彼此忍受,互不理睬。正因为如此,他们之间占支配地位的是一种协调一致,笼罩着他们的是一种相当满意的气氛,他们都在对方的支持下小心翼翼地行善。

他们通过一个办事处的介绍租到的套间,同意大利的大部分住房一样,既有无法预料的优点,又有显而易见的缺点。套间占据了卢奇纳街上福尔杰蒂宫二楼的整个楼面,有一个相当漂亮的晒台,韦萝尼克立刻想到要在那里种植很难在巴黎的套间里长好的蜘蛛抱蛋,但是,要去晒台,必须穿过柑橘温室,而昂蒂姆马上把温室变成自己的实验室,并规定一天里只有几点到几点才准许别人通行。

韦萝尼克悄悄地把门推开,偷偷地溜了进去,眼睛盯着地上,就像杂务修士在乱涂的淫秽画前走过那样,因为她对温室里面坐在斜靠着一根拐杖的扶手椅上的昂蒂姆的宽大背部不屑一顾。昂蒂姆把背弯成拱形,不知在做什么困难的手术。他装着没有听到她走路的声音。但是,等她走过去之后,他笨重的身体立刻站了起来,慢慢地朝门口走去,并怒气冲冲地抿着嘴,威风凛凛地用食指啪的一声把插销插上。

跑腿贝波从另一扇门进来拿酬金的时刻即将来临。

这个十二三岁的童仆,衣衫褴褛,无父无母,没有住处,昂蒂姆来到罗马后没过几天就注意到他。在这对夫妇最初下榻的位于狮口街的旅馆前,贝波为了引起过路人的注意,把一只蝗虫关在灯心草做的笼子里,蝗虫上放着一撮草。昂蒂姆花了十个苏买下了这只昆虫,然后用他知道的那点意大利语,勉强让孩子知道,在他将在第二天搬过去的位于卢奇纳街的套间里,他不久就会需要几只老鼠。会爬的、水里游的、跑得快的或会飞的东西,都能够为他提供资料。他研究的是活的动物。

贝波是天生的跑腿,连卡皮托利山丘上的鹰或母狼也能抓来。他喜欢这个行业,因为他喜欢偷窃。他的酬金是每天十个苏,另外,他还帮助做家务。韦萝尼克开始时对他看不顺眼,后来她看到他在屋子北面那个角落的圣母像前走过时在胸前画十字,就原谅了他的褴褛衣衫,准许他把水、煤、木柴和树枝一直拿到厨房里。他陪韦萝尼克去菜场时还拿着篮子,那是每星期二和星期五,他们从巴黎带来的女仆卡萝琳在这两天家务太忙。

贝波不喜欢韦萝尼克,但喜欢科学家,科学家很快就不再吃力地走到楼下的院子里去取动物,而是准许孩子把这些牺牲品送到楼上的实验室里。到那里可以直接通过晒台去,有一道暗梯从院子通到晒台。昂蒂姆独自一人时脾气不好。他听到赤裸的小脚越走越近,在石板上发出轻微的咯噔声,他心跳有点快。他丝毫不让别人看出这点:任何事都不会妨碍他的工作。

孩子没有敲玻璃门,而是在门上擦着。他见昂蒂姆仍俯身桌上没有回答,就往前走了四步,并用天真的声音问道:“可以进吗?”他一开口,房间里仿佛出现了一片蓝天。听这声音像是天使,可他却是助理刽子手。他放在行刑桌上的这个袋子里,又带来什么牺牲品?昂蒂姆过于专心致志,往往不立刻打开袋子。他朝袋子迅速地看了一眼,只要袋布在动就好:田鼠、家鼠、麻雀、青蛙,这只刺蜥都要吃。有时,贝波什么也没有拿来,但他还是进来了:他知道阿尔芒-杜布瓦在等他,即使他两手空空。默不作声的孩子站在科学家旁边,俯身观看某个可恶的实验。我想要肯定地说,科学家并无虚荣心,不想领略假天主的乐趣,即感到孩子惊奇的目光停留在动物身上时充满恐惧,停留在科学家身上时却充满赞赏。

在研究人之前,昂蒂姆·阿尔芒-杜布瓦只是认为可以把他观察的那些动物的活动归结为“向性”。向性!这个词创造出来之后,人们就无法再理解其他任何东西。一大批心理学家只赞成向性。向性!这些音节会突然射出何等的光线!显然,机体和鸡血石一样屈从于同样的刺激,如植物不由自主地把花转向太阳(这可以轻而易举地归结为几个简单的物理和热化学的定律)。总之,宇宙料到会有一种使人放心的宽容。在生物最出人意料的运动中,人们可以看到的就是对原动力的完全服从。

为了符合他的目的,为了让被制服的动物显示自己的单纯,昂蒂姆·阿尔芒-杜布瓦刚发明了一种复杂的装置,即设有过道、活门、迷宫、分格的盒子,其中一些盒子里有食物,另一些盒子里什么也没有,或是有些引嚏粉末,活门颜色不同或形状不同:这种恶毒的工具很快在德国流行,被称为魔盒,这使新的心理生理学学校在不信神方面又走出了一步。为了分别作用于动物的某一感觉和大脑的某一部位,他使一些动物失去视觉,使另一些动物失去听觉,把它们阉割,剥去它们的皮,除去它们的脑子,切除它们的某个器官。这个器官你认为必不可少,但在昂蒂姆看来,动物并不需要。

他的《论“条件反射”公报》刚在乌普萨拉大学引起轰动,出现了激烈的讨论,外国科学家中的精英也参加了讨论。但是,昂蒂姆的思想中产生了新的问题,所以他对同事们的无端指责听之任之,自己则通过其他途径来进行研究,认为这样可以迫使天主躲到更加隐秘的地方去。

任何活动都会消耗精力,他大致上承认这点还不够,同样,大致上承认动物使用肌肉或感觉会消耗精力也是不够的。每次消耗之后,他就问消耗多少。耐心的动物被弄得精疲力竭,想要恢复体力,但昂蒂姆不是给它吃东西,而是称它的重量。增加新的因素会使实验变得过于复杂:六只空腹和被缚住四肢的田鼠每天都要过秤,其中两只双目失明,两只独眼,两只视力正常,有一个机械小风车不停地转动,使后两只田鼠的眼睛感到疲倦。饿了五天之后,它们各自消耗的比例如何?每天中午,阿尔芒-杜布瓦在几块专用的小黑板上得意洋洋地写下新的数字。P3-7

序言

在《梵蒂冈地窖》一九一四年的序言中,纪德对自己的作品重新分类,把“故事”(《违背道德的人》(1902)、《窄门》(1909)、《伊莎贝尔》(1911)和“傻剧”[也是三部,即《帕吕德》(1895)、《未被锁好的普罗米修斯》(1899)、《梵蒂冈地窖》(1914)]区分开来。他在《致雅克·科波》中写道:“为什么我把这本书称为‘傻剧’?为什么把前面三本称为‘故事’?这是为了表明,它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不过,在《梵蒂冈地窖》中,纪德并没有采用戏剧的形式,而是使用了小说式的叙述,具有明显的戏谑笔调,从而抛弃了传统小说或现实主义小说的形式。这表明纪德在探索新的叙述形式,《梵蒂冈地窖》,特别是《伪币犯》,是这种探索的终结。

《梵蒂冈地窖》于一九一四年一月一日至四月一日分四次在《新法兰西评论》杂志上发表,同年夏天出版单行本,评价褒贬不一。法国作家科克托、普鲁斯特等对该书表示赞赏。普鲁斯特在一九一四年三月六日给纪德的信中写道:“自从巴尔扎克和《交际花盛衰记》之后,还没有人如此客观地写出如此的邪恶。”克洛岱尔和弗朗西斯·亚默则表示气愤。保守的天主教作家亨利·马西斯在《闪电报》上发表口气强硬的文章,发起抨击该书的运动:“《梵蒂冈地窖》中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我不知道有什么小说比这部惊险小说更不惊险……纪德先生歪曲并玷污了我们的信仰。”对这部作品的不同反应,说明它的形式新颖,使某些人感到不知所措。

这部作品构思于一八九三年。同年十一月十五日,纪德在《十字架报》上看到一则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一帮骗子散布谣言,说利奥十三世被囚禁在梵蒂冈,教皇被人冒名顶替,目的是向虔诚的信徒骗取六万法郎。作品的写作计划在一九○二年至一九○三年得到落实。一九○五年,雅克·科波在居韦维尔逗留,纪德把作品的故事情节说给他听。写作持续了好几年,从一九一○年写到一九一三年,作者阅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笛福、菲尔丁等人的作品。

《梵蒂冈地窖》分为五卷。在第一卷中,坚定的共济会会员昂蒂姆·阿尔芒-杜布瓦出人意料地在罗马皈依天主教,时间是一八九三年三月,即利奥十三世大赦之时。第二卷把读者带到信奉天主教的贵族巴拉利乌尔在巴黎的家庭。昂蒂姆的襟弟尤利乌斯·德·巴拉利乌尔是小说家,也是法兰西语文学院院士的候选人。他从父亲给他的一封信中得知他父亲有个私生子,名叫拉弗卡迪奥·卢基。这个年轻人没有财产,同一个可疑人物普罗托斯有联系,并和情妇卡萝拉一起住在一幢肮脏的房子里。尤利乌斯去看望拉弗卡迪奥,说要请他当秘书,并约好在第二天见面。尤利乌斯走后,拉弗卡迪奥立刻到图书馆去查阅尤利乌斯的情况,查到尤利乌斯的父亲曾在十九年前,即他出生那年在布加勒斯特任外交官,猜到伯爵是他的生父,就准备去拜访他。路上他看到一幢房子着火,就爬到上面救出两个孩子。当时尤利乌斯的长女热纳维埃芙在场,把他看做英雄。第二天,拉弗卡迪奥来到尤利乌斯家赴约,向尤利乌斯讲述了他的童年和他受到的教育。在这卷的结尾,尤利乌斯的父亲去世,留给拉弗卡迪奥四万法郎的年金收入。

不久之后,在第三卷的开头,普罗托斯乔装打扮成维蒙塔尔议事司铎萨吕教士,从尤利乌斯的妹妹居伊·德·圣普里伯爵夫人那里骗取了六万法郎,说是用于十字军东征,以拯救被囚禁在梵蒂冈地窖里的真教皇。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尤利乌斯的襟弟阿梅代·弗勒里苏瓦尔决定前往罗马,以恢复真教皇的地位。

第四卷情节起伏跌宕。弗勒里苏瓦尔于三天后来到罗马,在不知不觉中被普罗托斯领导的诈骗组织千足帮所利用。他认识了卡萝拉,成了她的情夫。他从罗马前往那不勒斯,想去见圣费利切红衣主教,却落入普罗托斯设下的圈套,见到了假红衣主教,并答应去罗马的银行为千足帮取出骗得的钱款。他在罗马遇到刚见过教皇的尤利乌斯,把他的秘密使命告诉了尤利乌斯。

在第五卷,拉弗卡迪奥在前往意大利南部途中,在火车的一节车厢里和弗勒里苏瓦尔不期而遇,对这个小老头看不顺眼,就在天黑后把他推出车门,犯下无动机谋杀罪,留下犯罪痕迹,但被当时在火车里的普罗托斯消除。拉弗卡迪奥在死者的上衣口袋里找到库克旅行社的火车本票,看到上面有尤利乌斯的名字,就在那不勒斯下车,于第二天乘火车回罗马。他在大饭店找到了尤利乌斯,尤利乌斯请他去那不勒斯把弗勒里苏瓦尔的遗体运回罗马。在火车上,他见到乔装成波尔多法学院教授的普罗托斯,后者威胁要揭发他的罪行,并要他去敲诈尤利乌斯。与此同时,卡萝拉去警察局告发了普罗托斯,说他是杀害弗勒里苏瓦尔的凶手。卡萝拉去找普罗托斯时被他杀害,包围大楼的警察听到叫声,就冲进去把普罗托斯逮捕归案。在参加了弗勒里苏瓦尔的葬礼之后,昂蒂姆重新加入共济会。尤利乌斯的女儿热纳维埃芙虽然知道拉弗卡迪奥是杀害他姨夫的凶手,仍在夜里到他房间里去找他,劝他逃走,并委身于他。清晨,拉弗卡迪奥离她而去,去进行新的冒险。

这部作品的情节及其人物和题材,反映了一八九○年至一九一○年法国社会的状况。在这一时期,天主教徒和世俗人士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大部分天主教徒持保守态度,主张恢复君主政体,反对归附共和制度,这显然有悖于利奥十三世劝告法国天主教徒归附共和制度的一八九二年二月二十日的教皇通谕。与此同时,反教权主义的势力十分强大,法国共济会自一八七七年起采取无神论的观点,进行积极的斗争,导致法国于一九○五年十二月二日通过“关于国家和教会分离的法令”。《梵蒂冈地窖》讽刺了尤利乌斯·德·巴拉利乌尔这个天主教徒的厚颜无耻和虚伪,通过昂蒂姆·阿尔芒—杜布瓦这个人物用漫画的手法来描绘共济会和实证主义,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的四分五裂。这个社会又因一八九二年至一八九四年无政府主义者的谋杀行动(一八九四年法兰西共和国总统萨迪·卡尔诺遇刺身亡)以及其后的博诺帮对银行的抢劫(首领博诺被击毙,四名黑帮成员于一九一三年被判死刑)而受到动摇。书中的普罗托斯和拉弗卡迪奥就是这种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代表。

在《梵蒂冈地窖》中,尤利乌斯是实证主义在小说心理学方面的代表,昂蒂姆则是在科学方面的代表。对于这种决定论,拉弗卡迪奥用无动机行为加以反对,而尤利乌斯也逐渐发现,个人不受到他企图阐明的因果关系的约束。应该看到,社会学、心理学和犯罪学在当时得到了发展,意大利犯罪学家隆布罗索于一八七五年发表著作《犯罪者论》,为这些学科奠定了基础,这些学科强调社会或心理因素对个性的影响,企图缩小个人的自律作用。

与纪德以前的作品不同,《梵蒂冈地窖》抛弃了在《违背道德的人》和《窄门》中使用的第一人称叙述,转而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不是在作者隐匿后采用一个兼作人物的叙述者,而是描写经历各不相同的众多人物。以前作品中的封闭状态让位于大千世界,对物体、衣着和相貌的确切描写取代了过去的模糊外形。作为资本主义社会标志的金钱,在纪德以前的作品中未被涉及,从此却不断从一个人物流向另一个人物。最后,作品的构建围绕着一系列故事进行,随意增加起伏跌宕的情节,如昂蒂姆起初皈依天主教,最后又重新加入共济会,普罗托斯的被捕,热纳维埃芙委身于拉弗卡迪奥;还有牵强的巧合,如链扣是拉弗卡迪奥买给情妇卡萝拉的,后由卡萝拉送给其情夫弗勒里苏瓦尔,尤利乌斯在罗马和弗勒里苏瓦尔不期而遇,拉弗卡迪奥和弗勒里苏瓦尔在火车车厢里偶然相遇等。因此,这部作品既像现实主义小说和冒险小说,又像报上的连载小说。但这只是表面上的相似,因为纪德把这部作品归为“傻剧”,并在初版时指出该书为“《帕吕德》的作者所著”。

那么,什么是“傻剧”?傻剧属于中世纪的戏剧,源于拉丁文学的讽刺杂感文(satura),据利特雷的《法语词典》,这是“一种寓意讽刺,其人物被认为属于一种称之为傻民或疯民的想象的人民,但在观众看来,他们代表显贵和现实世界中的人物”。傻剧对既定政权进行肆无忌惮的讽刺,对严肃戏剧特别是神秘剧进行滑稽模仿,它把各种体裁混杂在一起,亦庄亦谐,具有巴赫金在《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的民间文化》中所分析的狂欢节性质,这就是说,它具有一种愿望,想要违反正常生活的规则,推翻已建立的等级制度,总之是要把整个世界颠倒过来。

这些特点可以在《梵蒂冈地窖》中找到:它是讽刺杂感文特有的各种笔调的混合(satura的词源本义为“混合”)。《梵蒂冈地窖》是一部滑稽小说。首先是人物的名字滑稽,如布拉法法斯、弗勒里苏瓦尔、昂蒂姆、卡弗教士等,有些名字与植物有关,如Fleurissoire(弗勒里苏瓦尔)的意思是homme en fleurs(花枝招展的男子),他在热那亚的旅馆过夜时被蚊子叮咬,下巴上长出肿块(bouton),而bouton一词又可表示“花蕾”。另外,他和植物学家的女儿阿尼卡·佩特拉结婚,arnica(阿尼卡)为植物名,意思是“山金车”。Antime(昂蒂姆)出自希腊语词anthos(花),Flons(弗隆)则源于同义的拉丁语词。其次是人物外貌滑稽,布拉法法斯和弗勒里苏瓦尔这两个朋友,一个矮胖结实,另一个瘦弱曲背,使人想起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及其侍从桑丘·潘沙,而弗勒里苏瓦尔“这位滑稽可笑的旅行者,……右手提着灰色帆布手提箱,……左手拿着大雨伞”,样子活像山羊。第三是场景滑稽,如弗勒里苏瓦尔在马赛与臭虫、在土伦与跳蚤、在热那亚与蚊子大战的场景,他到四十七岁才因卡萝拉而失去童贞,他的肿块被剃须匠割破,药铺里却用唾液给他消毒,还有他同普罗托斯乔装打扮的卡弗教士、巴尔多洛蒂和阿孙塔共进午餐的情景。另外,滑稽的题材同严肃的乃至悲剧的题材混杂在一起。拉弗卡迪奥是成长中的青年,属于学习的故事。热纳维埃芙是个动人的少女,在最后一章中摆脱了家庭习俗的约束。卡萝拉是妓女,但心地善良,千方百计保护弗勒里苏瓦尔。纪德把不同的风格混杂在一起,产生了不协和的调子,创造了一种与传统的叙述手法不同的奇特的美学观。

《梵蒂冈地窖》属于傻剧,还因为它对现实主义小说进行滑稽模仿。犹如现实主义小说那样,这部作品中“物”在流动,如卡萝拉的链扣、拉弗卡迪奥的海狸皮帽、被窃的手提箱、他的俄罗斯皮面精装记事册,以及从一个人手中转到另一个人手中的一笔笔钱,但这些物没有任何象征意义,丝毫不会改变人物的命运。与此同时,纪德的这部作品同巴尔扎克的某些作品有相似之处,普罗托斯是伏特冷的化身,千足帮与万字帮相同,甲壳动物和机灵鬼的区别则使人想起法国十九世纪动物学家居维埃研究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别。

从故事情节来看,这部作品又同报上的连载小说相似。书中有乔装打扮、阴谋诡计、劫持、谋杀以及使人物不时相聚的牵强巧合。从许多方面来看,拉弗卡迪奥属于通俗小说的人物:他是私生子,失去了母亲,却意外找到了父亲,并得到四万法郎的遗产;他又是英雄,从失火的房屋中救出两个孩子。但这些都是偶然的巧合,因此,《梵蒂冈地窖》又像流浪汉小说。在这部作品的结尾,罪犯并未受到惩罚,虽然诈骗犯普罗托斯被逮捕,杀人犯拉弗卡迪奥却逃脱了法律的制裁,而弗勒里苏瓦尔这个唯一的无辜者,成了此案中唯一的牺牲品。

由于和上述体裁的类同,纪德的叙述不断破坏小说家应与他叙述的故事保持的默契。他大量增加题外话,随意缩短描写,如“对昂蒂姆的肿块,就谈这些”,“我不想在此叙述这些仪式,当时,意大利各家报纸都对此作了报道”,对连载小说的悬念进行滑稽模仿,如“这些话如此审慎、如此明智,是否能使昂蒂姆冷静下来”,亲热地同他的人物说话,如“拉弗卡迪奥,我的朋友”,中断故事来通知读者,如“我要老实告诉读者:今天冒充维蒙塔尔议事司铎来此的正是这位仁兄(普罗托斯)”,并多次指出他不知道他那些人物的动机或未来,如“我不能十分肯定,……尤利乌斯……是否对这件丑事感到好玩……我也不能肯定,热纳维埃芙陪同母亲前往罗马,是否因为或主要因为她希望在那里见到拉弗卡迪奥”。这种冷嘲热讽般的叙述,不禁使人想起狄德罗的《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这部作品的主旨,是玩弄真和假的关系,正如书中所说,“当假的取代了真的之后,真的就得隐藏起来”。普罗托斯的谎言使弗勒里苏瓦尔不再相信教皇,瘫痪治愈的假奇迹则使昂蒂姆皈依天主教。在这两种情况下,假的使人怀疑真的:真教皇是冒名顶替的骗子,实证主义无法解释奇迹般治愈的伪科学。但是,小说家的讽刺在于,假教皇实际上是真的,而弗勒里苏瓦尔之死仿佛又使人认为这是个骗子。尤利乌斯惊讶地说道:“我见过的教皇,并不是真的。”他从此相信了这一阴谋。一则谎言因一起真实的死亡而变成真实。弗勒里苏瓦尔参加了子虚乌有的十字军,在无意中成了殉教者。

这讽刺是无情的,所有的人都在说谎。普罗托斯是骗子,一直过着乔装打扮的生活。尤利乌斯是因循守旧的小说家,想要成为法兰西语文学院院士,表面上信奉天主教,因此昂蒂姆对他说:“您确实说得太轻巧了,因为您没有为他(教皇)而放弃任何东西,因为不管他是真是假,您都有利可图。”教会则利用了昂蒂姆的轻信。布拉法法斯是弗勒里苏瓦尔的好友,却同阿尼卡一起欺骗了他。这已经是《伪币犯》的世界。正如普罗托斯对拉弗卡迪奥说的那样,“社会上的一些人,就像您或我那样,必须在生活中伪装起来”。教皇不管是真是假,都不会对事情有丝毫的改变,因为他的合法性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之上,而信仰是对表象盲从的一种形式。尤利乌斯受到教皇的接见,却说不出教皇是真是假,就对弗勒里苏瓦尔说:“您难道不知道,崇敬使我们变得多么盲从?”信仰失去了它的内容和真实性,就只能是虚幻的东西。尤利乌斯由此得出结论:如果那个不是真的:活该!”

纪德使真和假的区别变得模糊不清,真的可以被看做假的,这是普罗托斯进行诈骗的结果;假的也会被看做真的,却不会改变世界的秩序。更妙的是,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在欺骗这一事实,由普罗托斯这个骗子揭示出来。正因为如此,弗勒里苏瓦尔“像在梦中那样往前走,怀疑土地是否结实,墙壁是否牢固,他遇到的行人是否确实存在,特别怀疑他是否在罗马”,甚至怀疑他遇到的尤利乌斯是否是真的。在这里,纪德否定的不仅是社会上的虚伪,而且是作为西方文化基础和真理化身的天主。实际上,作者不仅像尤利乌斯承认的那样对教皇是真是假毫不在乎,而且对天主的真假也不在乎,正如昂蒂姆所说:“弗勒里苏瓦尔在到达天堂时,是否发现他仁慈的天主也不是真的,这点谁会告诉我呢?”

《梵蒂冈地窖》像存在主义小说那样,提出了自由的问题。拉弗卡迪奥无缘无故地把弗勒里苏瓦尔推下火车的无动机行为,使人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的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他事后和尤利乌斯的谈话也同拉斯柯尔尼科夫和警察分局侦查科长波利菲利·彼得罗维奇的谈话相像。拉弗卡迪奥与实证主义者昂蒂姆和尤利乌斯不同,要求得到一种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他是私生子,没有家庭的束缚,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烧掉他和母亲在一起拍的照片,销毁了他过去的一切痕迹,他辞掉了尤利乌斯请他担任的秘书职务,又顶住普罗托斯的威胁利诱,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他不承认任何权威,一心保持自己的本色。当他流露真情时,就用记事册上的“篷塔”来惩罚自己,就是用刀刺自己的大腿,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不应该过于显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他想要摆脱来自外部或内心的任何制约,因为屈从于自我就是放弃部分自由。这样一来,他就陷入矛盾之中,正如他对尤利乌斯承认:“我不是个始终如一的人”,因为要使自己始终如一,像尤利乌斯那样忠于自己的原则,就是受到使个人扭曲的价值观的束缚,就不能在生活面前毫无拘束,就要对自己说谎。

拉弗卡迪奥的无动机行为,源于这种真诚的伦理。他完成这一行为,是因为他想这样做,而且在他想做的时刻做了。只有在这一时刻,他才完全保持自己的本色,克服了道德上的顾忌和社会上的障碍,把自己的愿望直接付诸实施。这时,他才真正自由,和“一群提线过于明显的木偶”完全不同。“无动机谋杀,这对警察局来说是多么棘手!”因此,尤利乌斯、普罗托斯和热纳维埃芙都竭力去理解这一行为。这行为在天黑后完成,行为者几乎处于幻觉的状态,因为他刚回想起他童年时弗拉基米尔舅舅和他玩的一场游戏,因此,这是纪德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个人和自由的极端想法,是他在作品中对自由行为的可能性进行的探讨。然而,在一切都受到利益驱使的社会里,个人的行为难免受到社会或他人的影响。拉弗卡迪奥后来发现,他的“谋杀”被普罗托斯“修改”,成为敲诈勒索的一种手段,最后又被后者“窃为己有”,结果被捕的不是真正的杀人犯拉弗卡迪奥,而是骗子普罗托斯。

本书于去年八月底开始翻译,今年一月底完成,历时五个月之久。我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不少理解问题,请教了法国尼斯大学文学教师、杜拉斯专家克里斯蒂安娜·布洛—拉巴雷尔(Christiane Blot-Labarrère)女士,均得到十分详细的解答,特别是布拉法法斯和弗勒里苏瓦尔的合称Blafafoire(布拉法富瓦尔)的构成和书中多处关于领带的描写。对于纪德杜撰的词buciloque,她先后在尼斯和巴黎请教了纪德专家和同行,均得不到明确的回答,于是就根据纪德精通拉丁语的特点,对该词的构成进行分析,得出较为可信的解释。书中的意大利语词,则请教了复旦大学外文系的同事刘厚玲女士。在此谨向她们两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译者二○○○年十一月于海上凉城

书评(媒体评论)

自从巴尔扎克和《交际花盛衰记》之后,还没有人像这本书里这样如此客观地写出如此的邪恶。

——马塞尔·普鲁斯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梵蒂冈地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国)安德烈·纪德
译者 徐和瑾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31577
开本 32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15
丛书名
印张 7.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