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鬼谷子/中华人生智慧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战国时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学说竞相出现。这个时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鬼谷子》就是“轴心时代”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以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续编”本《鬼谷子集校集注》为底本。每篇均包括正文、注释、译文、点评四部分。注释与译文主要采用笔者许富宏译注的《鬼谷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华书局2012年版),个别地方做了改动。为求注释简明,对前人的注释仅保留对理解文意有参考价值的部分,以便加深读者的理解。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续编”本《鬼谷子集校集注》为底本。每篇均包括正文、注释、译文、点评四部分。注释与译文主要采用笔者许富宏译注的《鬼谷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华书局2012年版),个别地方做了改动。为求注释简明,对前人的注释仅保留对理解文意有参考价值的部分,以便加深读者的理解。文后列有点评,主要以先秦时期各书所载事迹为例,部分事迹采用《史记》的记述,以符合当时的时代风气。一些事例因先秦各书的记载有异,我们采取了细节比较丰富的一家,同时参照其他书籍,并作了改写。在事例的安排上,主要选择运用智慧取得成功的事例,以彰示《鬼谷子》智慧所产生的正能量。

本书点评参考了郑杰文先生的《鬼谷智谋》(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和《鬼谷权谋》(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在此特别说明,并致谢忱!

目录

捭阖第一

反应第二

内揵第三

抵巇第四

飞箝第五

忤合第六

揣篇第七

摩篇第八

权篇第九

谋篇第十

决篇第十一

符言第十二

转丸第十三、肱乱第十四

本经阴符七术

持枢

中经一

试读章节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①。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②。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③。阴阳相求,由捭阖也④。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⑤。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⑥。

【注释】

①阳还终阴,阴极反阳:此言阴阳之间相互转化。

②“以阳动者”四句:此言万物之生成。《鬼谷子》认为,万物皆有形体与精神。阳动,道迈开生成万物第一步,此时德已经生成精神;阴静,万物的形体生成。精神与形体合一,物乃生成。形,形体。德为神为精,形即物之形体。

③“以阳求阴”四句:按,此句说“德形合一”的过程,是研究《鬼谷子》宇宙生成模式的重要资料。苞,通“包”,包容。

④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言以阳取阴,或以阴取阳,均应遵循捭阖之术。相求,相互追求。

⑤说:游说。

⑥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意谓捭阖乃天地间处理万事的根本法则。圆方,指天地。

【译文】

阳就是行动前进,阴就是静止潜藏,阳活动外出,阴隐藏入内。阳返还停止于阴,阴走到极点又还回为阳。阳动,道德就生成了;阴静,形体就产生了。从阳的方面去追求阴,要以道德包容对方;从阴的方面去追求阳,就要走出暗处实际去做。阴阳之间相互依赖,这是由捭阖之道决定的。这是天地阴阳的大道,游说他人的根本法则。捭阖是处理万事之本,是天地的门户。

【点评】

《鬼谷子》历来都被尊为“智慧”之书。《鬼谷子》各篇确实也都富有智慧。本篇篇名为“捭阖”,原意即开合,原是指纵横策士的智慧。

首先,“捭阖”的智慧,就是为人处事善于运用辩证法的智慧。善于运用辩证法来处理看待事物,处理事情,是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大智慧。《鬼谷子》说:“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这就是说,懂得运用阴阳开阖来处理世界万事万物,就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捭,就是阳。阖,就是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两个方面组成的,事物的好与坏也都是辩证的。从一个方面来说是好,从另一方面来说就不一定是好的。好与坏,得与失,都是相对而言的,关键看你如何取舍。从辩证法来说,你得到了多少,同时你也失去了多少。虽然如此,如果你在这个时机,想要的是“得”的部分,那么也可以利用捭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捭,就是开,让对方“开”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战国时期来说,“捭”有时表现为纵横策士在游说过程中,用言辞打动对方,使对方“开”而接受自己的主张。比如,触龙游说赵太后就是一例。

赵太后刚刚在赵国执政,秦国就来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国以长安君做人质,方肯出兵。但赵太后不愿意让自己疼爱的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谁说也不听。到这个时候,让长安君做人质似乎已经是个死结了。也就是说,这个事现在处于“合”的状态。这个时候,触龙来游说赵太后。他从自己爱小儿子说起,推演出爱孩子就应为其着想,正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进一步导出赵太后如果真的爱长安君,就必须为长安君的未来着想。现在的长安君,“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将来如何取信于民?而让长安君“有功于国”,才是为其未来着想的最佳办法。眼下就有一个让长安君立功的大好机会,那就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以解赵国之危。最后赵太后答应让长安君做人质,高高兴兴地送他到齐国去了,齐国于是出兵解救赵国。触龙依靠游说,从赵太后宠爱长安君的心理出发,从而打“开”了赵太后的心结,这就是“捭”之法。

阖,就是闭,自己将实情隐匿起来,不为外知。常见的韬光养晦就是“阖”之一种。所谓韬光养晦,就是隐藏才智,不露真情,待时而起的智慧。北魏节闵帝元恭,是魏孝文帝元宏的堂弟。北魏孝明帝时,元义在朝廷专权,肆意杀戮。时任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的元恭,总担……  P12-14

序言

战国时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学说竞相出现。这个时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鬼谷子》就是“轴心时代”的代表作之一。从传下来的《鬼谷子》一书的内容看,善于从人们的心理去认识、把握并驾驭世界,强调顺从大自然的规律,利用、顺从并满足人的欲望来达到目的,是《鬼谷子》的特色。人对自身的控制,最难莫过于控制自我的欲望,对人来说,是满足还是控制自己的欲望,是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鬼谷子》正是看准了这一点,选择立足于这一点来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鬼谷子》强调辩证地对待世界,既要能合理控制自我的欲望,又要利用对方的欲望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因而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有特色的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枝吐着智慧芳香的奇葩,鬼谷子也被人们称为“智圣”、“谋圣”。《鬼谷子》书中所提供的智谋,可以广泛运用于今天人们的现实生活。

鬼谷子,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开创者。根据横秋阁本长孙无忌《鬼谷子序》的记载,鬼谷子是“楚人”,因隐居在鬼谷而称作鬼谷先生。《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东师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这说明鬼谷子应在齐国活动过;《史记·张仪列传》也记载张仪“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可见鬼谷子是战国中晚期纵横家张仪和苏秦的老师。晚唐以来,民间还有鬼谷子是军事家孙膑和庞涓的老师的说法。《四库全书总目》介绍尉缭子时也说到尉缭子“一说”为“鬼谷子之弟子”。根据钱穆《先秦诸子系年》的推算,鬼谷子的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90年至公元前320年之间。

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志》引陆龟蒙的诗说:“鬼谷先生,名训。”宋人李防《太平广记》卷四引《仙传拾遗》云:“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因为其号。先生姓王名栩,亦居青溪山中。”明人李杰《道藏目录详注》也说:“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姓王名诩,不知何许人,受道于老君。”《嘉庆重修一统志》亦日:“鬼谷子,姓王名诩,楚人。尝入云梦山采药得道。”这里都说到鬼谷先生名王栩、王诩、王训等,都是道士或道教徒为了神化鬼谷子所伪托。

今传《鬼谷子》,大致是鬼谷子及其弟子集体撰著而成,其主体应为鬼谷先生所亲著。在整体上,《鬼谷子》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篇至第十一篇为一个部分;《符言》、《转丸》、《肱乱》三篇为一个部分;《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为一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也是《鬼谷子》一书最初的三个源头。

大约到了西汉时期,刘向对《鬼谷子》进行过整理,并在标题前加上序号,如《捭阖》第一、《反应》第二、《内揵》第三、《抵巇》第四、《飞箝》第五、《忤合》第六、《揣篇》第七、《摩篇》第八、《权篇》第九、《谋篇》第十、《决篇》第十一、《符言》第十二、《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这是《鬼谷子》成书的一个重要阶段。

到了西晋时期,皇甫谧在给《鬼谷子》作注时,《鬼谷子》已经有了三卷本的定本。这个定本一直流传至今,只是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残缺。不过,幸运的是《鬼谷子》一书的基本内容还是保留下来了。

《鬼谷子》流传最广的是《道藏》本,但是《道藏》本《内楗》篇缺文多达三百余字,且没有标明注者和《揣篇》、《摩篇》、《权篇》三篇的题注。质量上比较好的版本是清秦恩复嘉庆十年刻本,但此本也没有收录上三篇题注。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续编”本《鬼谷子集校集注》吸收了各家之长,并补充了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是目前可见的最完备的本子,可以参看。

《鬼谷子》的价值历代均有争议,有赞同的,也有批驳的。这里作简单的回顾。根据唐代柳宗元《鬼谷子辩》的说法,唐代的元冀是肯定鬼谷子的。柳宗元说:“元冀好读古书,然甚贤《鬼谷子》,为其《指要》几千言。”元冀为鬼谷子所作的《指要》今天已不见,其如何评价鬼谷子已经不得而知,甚为遗憾。但是柳宗元却持相反的看法。他在《鬼谷子辩》中说:  《鬼谷子》要为无取,汉时,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鬼

谷子》后出,而险整峭薄,恐其妄言乱世,难信,学者宜其不道。而

世之言纵横者,时葆其书。尤者晚乃益出七术,怪谬异甚,不可考

校。其言益奇,而道益狭,使人狙狂失守,而易于陷坠。幸矣,人

之葆之者少。今元子又文之以《指要》。呜呼,其为好术也过矣!

柳宗元是唐代中期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古文运动虽说是从文学领域发起,实际是有政治目的的,那就是复兴儒学运动。纵横之学与儒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彼此不相容的。柳宗元对鬼谷子的非议是理所当然的。但唐代重视道教,鬼谷子是道教中的先师,受到道士以及当时一些人的欢迎与喜爱也是正常的。唐代的尹知章还曾为《鬼谷子》做过注,可见喜欢鬼谷子相对来说比批评鬼谷子的人要多,也就是说肯定鬼谷子价值的应该是居多的。

宋代的大文豪欧阳修高度评价《鬼谷子》的价值,认为“权事而制宜,有足取焉”。他在《崇文总目叙释》纵横家类中说:

春秋之际,王政不明,而诸侯交乱,谈说之士出于其间,名挟

其术以干时君,而因时适变,当权事而制宜,有足取焉。

又在《跋平泉草木记》中说:

余尝读《鬼谷子》书,见其驰说诸侯之国,必视其为人、材性、

贤愚、刚柔、缓急,而因其好恶、喜惧、忧乐而捭阖之,阳开阴塞,变

化无穷。顾天下诸侯无不在其术中者。惟不见其所好者,不可得

而说也。以此知君子宜慎其好。盖泊然无欲而祸福不能动,利害

不能诱。此鬼谷之术所不能为者,圣贤之高致也。其次,简其所

欲不溺于所好,斯可矣。

欧阳修充分肯定《鬼谷子》的价值,但也指出“不溺于所好”。《鬼谷子》中提出的诸多解决问题的智慧之法,应该用于正途,而不应该用于玩弄权术。应该说欧阳修对《鬼谷子》的评价是持论公允的。

对《鬼谷子》的价值给予最高评价的,要数宋代的高似孙,他的评价一直被后世所引用。高似孙在《子略》中说:

战国之事危矣!士有挟隽异豪伟之气求聘乎用,其应对酬酢

变诈激昂以自放于文章。见于顿挫险怪离合揣摩者,其辞又极

矣!《鬼谷子》书,其智谋,其数术,其变谲,其辞谈盖出于战国诸

人之表。夫一辟一阖,《易》之神也;一翕一张,老氏之几也。鬼谷

之术,往往有得于阖辟翕张之外,神而明之。益至于自放溃裂而

不可御。予尝观诸《阴符》矣,穷天之用,贼人之私。而阴谋诡秘

有《金匮》、《韬略》之所不可该者,而《鬼谷》尽得而泄之,其亦一

代之雄乎!

高似孙并没有否定《鬼谷子》中有“阴谋诡秘”之术,而且对此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鬼谷子》之书就是以“阴谋诡秘”超过了《金匮》、《韬略》而成为一代之雄,成为古书中智慧之书的代表。在今天阅读甚或研究《鬼谷子》智谋之学,高似孙的评价值得关注。

宋代对《鬼谷子》智慧的肯定或许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有关。两宋时期,国家始终未得统一。北宋时期,宋的北边有辽、西夏,南边有大理;南宋时期,北边有金、西夏,后来又有蒙古,南边仍有大理等国。各国之间也需要合纵或连横来彼此相处,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战国时期相似,故而对鬼谷纵横智慧认识比唐不同。

元代人们是喜爱并肯定鬼谷子的。陶宗仪的《说郛》中有《鬼谷子》节抄,反映了元代《鬼谷子》的流传情况。元代的青花瓷鬼谷子下山图罐,其纹饰故事就是鬼谷子下山,反映元代人民对鬼谷子价值的肯定,以及对鬼谷子智慧的崇拜。该罐曾在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到了明代,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程朱理学是官方的统治思想,儒学取得了意识形态上的主导地位,儒士对待《鬼谷子》则多持批评态度。如宋濂的《诸子辩》就说:

大抵其书皆捭阖、钩箝、揣摩之术。其日与人言之道,或拨动

之令有言,以示其同;或闭藏之使自言,以示其异,捭阖也;既内感

之而得其情,即外持之使不得移,钩箝也;量天下之权,度诸侯之

情,而以其所欲动之,揣摩也,是皆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

国用之则国偾,天下用之则失天下,学士大夫宜唾去不道。

胡应麟《四部正讹》也说:

《鬼谷》,纵横之书也。余读之,浅而陋矣!即仪、秦之师,其

术宜不至猥下如是。

这是明代儒士的看法,但这也只是少数人的看法。据笔者的研究,明代曾有一次大规模的信仰鬼谷子的运动。在今天的河北临漳有祭祀王禅老祖(即鬼谷子)的祠堂,河南淇县云梦山有有关鬼谷子的碑刻,陕西石泉有鬼谷子庙的遗址,其他如浙江宁波、湖北大庸、江西三清山等地也都有鬼谷子庙或殿堂的遗迹。这些地方都有不少有关鬼谷子的传说,与冯梦龙的小说《东周列国志》记载相似。这说明在明代民间,广大人民群众对鬼谷子是十分喜爱的,对以鬼谷子为代表的智慧是崇拜的。明代也有许多书商刻印《鬼谷子》,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鬼谷子价值的肯定。

清代以来,由于朴学的兴起,许多学者把《鬼谷子》作为学术著作加以研究,人们能够客观认识《鬼谷子》的价值。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价《鬼谷子》时就说:

宋濂《潜溪集》诋为“蛇鼠之智”,又谓“其文浅近,不类战国

时人”,又抑之太甚。柳宗元《辩鬼谷子》,以为“言益奇而道益

隘”,差得其真。盖其术虽不足道,其文之奇变诡伟,要非后世所

能为也。

持论虽也有“术不足道”之语,但也对《鬼谷子》的价值给予了客观的评价。

晚清以来,国家衰亡,西方列强纷纷崛起,东洋日本国也虎视眈眈,大清朝所面临的救亡图存局面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何其相似,这时人们想起了鬼谷子的智慧,故而学者大都对《鬼谷子》给予高度评价。张尔田在《史微》中说:

呜呼,从横家学备于此矣。彦和有言:“《鬼谷》眇眇,每环奥

义。”此所以能于诸子中独成一家也哉。问者日:“子谓从横之学

出于鬼谷,是矣,然余观战国一代,若苏代、苏厉、陈轸、甘茂、范

睢、蔡泽、樗里子、公孙衍等,其行事大抵以从横著名,史称三晋多

权变之士,岂亦闻鬼谷子之遗教欤?”答之曰:“战国者,从横之世

也,岂特陈轸、甘茂诸人为从横专家哉?即儒、墨、名、法,其出而

问世,无不兼从横之学也。章实斋言:九流之学承官曲于六典,及

其出而用世,必兼从横,所以文其质也。古之文质合于一,至战国

而各具之,质当其用也,必兼从横之辞以文之,周衰文弊之效也。”

故孟子历聘齐梁,苟卿三为祭酒,墨子胼胝以救宋,韩非《说难》以

存韩,公孙龙说平原以止邯郸之封,尉缭子说秦王以乱诸侯之谋,

商君争变法,李斯谏逐客,其与结驷连骑抵掌华屋者何以异耶?

亦可见从横一术,战国诸子人人习之,无足怪者。后世迂儒既不

知从横出于行人之官,又以苏秦、张仪为深耻,而后古人专对之材

始为世所诟病矣。”

孙德谦《诸子通考序》也说:

苏、张学于鬼谷子,历说诸侯,取富贵于立谈,儒者每鄙之,为

不足道;然禁攻息兵,天下稍免干戈之患,其功烈亦何可轻议。

《诸子通考》卷一又说:

纵横家者,古之掌交也。《鬼谷子》一书所以明交邻之道。而

使于四方者,果能扼山川之险要,察士卒之强弱,识人民之多寡,

辨君相之贤愚,沈机观变,以销祸患于无形,则张仪、苏秦其各安

中国至于十余年之久者,不难继其功烈矣。

《诸子通考》卷二:  至于纵横一家,后世皆鄙夷之,不知七国时,兵连祸结,使非

有仪、秦辈,从而持急扶倾,天下必胥被其害。今刘昼《九流》篇

云:“译二国之情,弭战争之患。”此为孟坚所未言。而读《鬼谷

子》书者,苟知纵横之术,以弭兵为事,则不敢斥为妾妇之道矣。

盖今之天下,一纵横之天下也。尝谓为使臣者,果能于口舌之间,

隐消祸乱,俾国家受无形之福,则其功为至大,故特表而出之,以

告世之有交邻之责者。

上述两家的评论具有代表性。更有尹桐阳氏鉴于国破家亡愤起而注《鬼谷子》之举。这都是对《鬼谷孚》的价值予以充分肯定的。

进入民国以后,国内局势与晚清相比并未有多大改观,《鬼谷子》的价值也一直被人们所高扬。虽然在学术界,人们有怀疑《鬼谷子》为伪书者,但那仅就学术而言,而对《鬼谷子》书中提出的智慧之术,则没有不肯定的。综合起来看,我们认为朱星元在《战国纵横家研究》中的一段话可以作为《鬼谷子》价值的一个定位,他说:

总而言之,《鬼谷子》自有其一部分价值在。毁斥他的,于他

不能减损,颂扬他的,于他也不能提高。假使我们读战国一代的

历史,当时的变化,风云的局势,是谁在其中指挥着?那是《鬼谷子》的力量和价值!

本书以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续编”本《鬼谷子集校集注》为底本。每篇均包括正文、注释、译文、点评四部分。注释与译文主要采用笔者译注的《鬼谷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华书局2012年版),个别地方做了改动。为求注释简明,对前人的注释仅保留对理解文意有参考价值的部分,以便加深读者的理解。文后列有点评,主要以先秦时期各书所载事迹为例,部分事迹采用《史记》的记述,以符合当时的时代风气。一些事例因先秦各书的记载有异,我们采取了细节比较丰富的一家,同时参照其他书籍,并作了改写。在事例的安排上,主要选择运用智慧取得成功的事例,以彰示《鬼谷子》智慧所产生的正能量。本书点评参考了郑杰文先生的《鬼谷智谋》(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和《鬼谷权谋》(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在此特别说明,并致谢忱!

许富宏  2013年2月于南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鬼谷子/中华人生智慧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93445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8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3: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