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绘画的研究和创作,大部分人关心的是技法、材料、语言、符号、风格、观念、新潮,很少有人从境界人手去想绘画。张映辉怀着对艺术的敬畏和真诚,关注绘画的境界和境界的生成,追问绘画的本质和缘由,思考艺术的生命和精神,写下了《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画境与现当代实践)》。
图书 | 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画境与现当代实践) |
内容 | 编辑推荐 对于绘画的研究和创作,大部分人关心的是技法、材料、语言、符号、风格、观念、新潮,很少有人从境界人手去想绘画。张映辉怀着对艺术的敬畏和真诚,关注绘画的境界和境界的生成,追问绘画的本质和缘由,思考艺术的生命和精神,写下了《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画境与现当代实践)》。 内容推荐 作者选取了一个“言之者众。释之者鲜”的论题,以绘画境界为研究核心,结合“古今一也”的生成观进行旁征博引,从画境含义、衍化变迁、创生依据、孕生方式、美感显露、图式别构和意蕴标示等方面,《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画境与现当代实践)》(作者张映辉)全方位地开展了系统的论述和独到的诠释。基于大量文献和图例的运用、通论与个案的相辅相成,论著提供了具有充分学术含量的观点.强调了现当代实践与本土文化精神的纵向生成关联,揭示了中国传统画境系统的恒久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为厘清、削减当代美术创作和理论的蔽障。提示了一种更具根本性和建设性的思路。 《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画境与现当代实践)》适用于艺术院校美术与设计类专业师生学习及欣赏。 目录 第一章 画境的生成含义 一、指涉:孕创奥拔 二、属性:弥贯生机 三、历程:开显之行 四、特质:涵摄映现 第二章 画境的衍化变迁 一、和于天倪 二、取之象外 三、妙悟图真 四、可居可游 五、可止可安 六、一画从心 七、古韵新腔 第三章 画境的创生依据 一、到处云山是我师 二、知君自有真丘壑 三、留取时光在画图 第四章 画境的孕生方式 一、呈两镜之照 二、展开合之势 三、传象外之韵 四、耀心宇之光 第五章 画境的美感显露 一、危峰叠嶂斗峥嵘 二、我心澹然如碧渊 三、云影峦光净太空 四、数叶传神为不朽 五、山色空濛翠却流 六、烟山云树霭苍茫 第六章 画境的图式别构 一、潇湘影绰 二、汀树遥岑 三、传綮心印 四、骛雁忘机 五、花影非花 六、水韵畅游 第七章 画境的意蕴标示 一、烟空云散山依然 二、笔尖刷却世间尘 三、莫把丹青等闲看 第八章 画境的当代因应 一、顺乎时势,守望当下 二、新创臻美,召唤诗性 三、解脱羁束,开敞灵觉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画境与现当代实践)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映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23194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7 |
出版时间 | 2013-07-01 |
首版时间 | 2013-07-01 |
印刷时间 | 2013-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22 |
CIP核字 | 2013078125 |
中图分类号 | J20 |
丛书名 | |
印张 | 1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1 |
宽 | 18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