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情故事/最经典的中国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世情故事,亦即人情故事。它包括古代的短篇小说、唐宋传奇以及其后的评话小说、讽刺小说、侠义小说、公案小说、谴责小说等反映世态炎凉、悲欢离合的短篇故事,长篇的世情故事(如《红楼梦》之类的故事)不在此丛书范围之内。

《世情故事》(作者张永芳、张营)包罗万象,从发生时间说,就从先秦直到清末,涵盖了各个历史朝代。具体说,有先秦故事、隋前故事、唐代故事、宋元故事和明清故事。

内容推荐

《世情故事》(作者张永芳、张营)选材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前面所说的纪实性的笔记小说,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等;二是文史杂著和文人随笔,如刘向《说苑》、沈括《梦溪笔谈》等;三是汇录有关记载的类书,如冯梦龙的《智囊》《古今谭概》等。个别篇目,从正史材料中略作补充,但对有关事实并不加考证。虽然要求它们带有历史的真实性,毕竟只是传讲故事,而不是叙述历史。

《世情故事》包罗万象,从发生时间说,就从先秦直到清末,涵盖了各个历史朝代。具体说,有先秦故事、隋前故事、唐代故事、宋元故事和明清故事。

目录

总序

前言

朝歌长者暗谏周武王

周公评论齐鲁之政

志士不食嗟来之食

王霸妻安于贫困

漆室女有远虑

知错即改的车夫

晏子清廉

晏子事君以礼

晏子谏齐景公

弦章谏齐景公

晋文公正确行赏

咎犯哑谜谏平公

祁黄羊荐人无私心

土茁叹大兴土木

延陵季子人晋识乱相

赵盾救人得报

秦穆公喜得百里奚

秦穆公惠民得回报

老人吊谏孙叔敖

楚文王斩子严国法

徐偃王空讲仁义难自保

楚庄王绝缨护人才

子罕重用子韦

弥子瑕失宠是变非

齐桓公招贤

以德报怨得人心

管仲妻智解诗谜

季文子俭朴

邱成子识乱干微

丘吾子思亲

孔子论知人不易

孔子论贤才

孔子论赏罚

孔子顺应人情  

孔蔑与宓子贱谈从政得失

阳昼妙喻言政

闾丘先生妙词论赏

齐宣王与淳于髡论好士

公卢笑谏赵简子

田子方论骄人之道

魏文侯选相国

邺医抵制巫师

西门豹禁河伯娶妇

燕昭王招揽人才

蔺相如洞察人情

缇萦上书救父

汉武帝柏谷遇险

李夫人以智留宠

汉昭帝洞察诬告

丙吉宽容得益

王莽哭天

贾逵“舌耕”

梁鸿以身偿债

乐羊子妻谏夫成名

袁隗妻善辩

王嫱不赂画工

苏不韦为父报仇

陈元方据理斥来客

韩浩果断破劫持

钟氏兄弟善于答话

石崇与王恺斗富

向雄不忘旧恨

嵇绍拒奏乐器

丑妇劝郎收心

王导夫妇爱子及物

陶侃母教子有方

陶侃俭省

周处改过

王蓝田吃鸡蛋

王羲之怀愤去世

王徽之雪夜访老友

谈佛对话泄心事

张凭一鸣惊人

范宣清廉自守

陈遗孝母得济

桓温设喻讽腐儒

羊孚语讽王氏兄弟

义犬救杨生

荒唐的鳝父庙

卖胡粉女子喜获奇缘

曹景宗谈快感

古弼一心顾大局

甄琛知过能改

王始执迷不悟

赵绰执法一心

张玄素有回天之力

尉迟敬德不谀君

李绩妙言讽世

马周幸逢寡妇店主

何婆算命胡言乱语

夏侯彪贪鄙

李庆远使诈露馅

崔昭行贿

郭纯伪孝

郑氏抗暴

碧玉殉情

董氏助夫免祸

郭元振真情安番兵

吴保安义救郭仲翔

陈子昂摔琴买名

刘颇买瓮畅行路

狄仁杰善待同僚

死姚崇智胜活张说

宁王智惩贼僧

高力士进谗

李林甫奸计排异己

王如洮及第风波

杜丰父子痴愚

张县令外廉实贪

勤自励杀虎救妻

宫女题诗得佳偶

崔护求饮获良缘

李光弼智降叛军

段秀实弹压暴卒

郭子仪叹子不材

李晟训女

李侃妻谏夫守城

李德裕童年善辩

和尚鄙俗毁方竹

李德裕剖明甘露寺存银

试读章节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末代君主暴虐失政,以致老百姓喊出“我愿与你一起死”的口号。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王,趁机起兵向夏朝进攻,夏灭商兴。不料,商朝的统治者并未接受历史教训,又走上荒淫暴虐的道路,其末代君主纣王,也是一个残害百姓的暴君,建酒池肉林来昼夜享乐,还设立“炮烙”(将铜柱烧红了作为刑具)等酷刑以钳制众人之口。但这一切倒行逆施,依然保不住天下,商灭周兴。

话说周武王率兵攻下商朝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后,听说当地有个长者,年龄已过百岁,德高望重,深为众人敬服。为了争取民心,武王亲自前去拜会那位长者,恭敬地请教道:“本人很想知道,商朝有几百年的根基,为什么会一朝败亡呢?”那个长者答说:“商朝灭亡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我还要再好好想一想。请您明天正午再来这里,我一定认真奉告。”

第二天,周武王如约再次恭恭敬敬地来到长者家中,不料长者早已隐遁,其家人也不知道他的下落。武王怅然若失地叹息道:“可能是我的德行不够,才未能得到长者的指教啊!”对于未能得到朝歌长者的明确指教而感到十分遗憾。

这时,随武王一同前往的辅政大臣周公说:“大王不要伤感,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长者实际已经告诉我们了。因为纣王是其旧主,长者不便直接批评,所以用临期失约的行动告诉我们:期而不当,有约不践,言而无信,也就是说任意妄行,不讲信用,这便是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啊!如果失去天下人的信任,这样的王朝怎能不灭亡呢7”

周武王听后欣然点头,接受了这一评说,并感动地说:“信用对个人非常重要,对国家来说也同样重要啊!”

后人认为,以行动暗中进谏的朝歌长者是善于进谏的人,周公是善于理解进谏内容的人,周武王则是善于纳谏的人。

本故事出自明代冯梦龙的《智囊》。朝歌长者的无言说教,以身示范地说明了信用的重要意义和失信的严重后果。现代社会也提倡“诚信为本”的行为准则,这实在很有必要。

周灭商后,立下大功的丞相姜子牙(俗称姜太公)受封为齐国诸侯;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为鲁国诸侯。周公由于要留在朝中主持国政,便派他的独生子伯禽前去封地处理政务。两人离开朝廷(中央政府)后,按照各自的治国方略,开始实施对于封地的治理。由于总体思路不同,收效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差别。

话说姜太公到达封地后,三个月后便报告说,封地的事务已整治得差不多了。周公感叹地说:“你怎么能这么快便完成治理工作了呢?”姜太公回答说:“我简化了君臣上下之间的礼节,顺应了当地的民俗习惯,所以齐国人很快便适应了新的统治秩序。”

伯禽来到封地后,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向中央报告说,他的封地方才整治得差不多了。周公叹息说:“你怎么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啊!”伯禽回答说:“我改变了当地的民俗习惯,强化了礼仪制度,规定丧服要三年后才除掉。这样,封地要用三年多的时间,才能看出治理的效果。”

对比齐、鲁两国不同的治理思路,周公认为齐国追求实效,而鲁国讲究礼仪,齐国将很快强大起来,而鲁国却很难强盛。

接着,周公又向姜太公请教治国的根本举措。太公答说:“任用人才,充分发挥其建功立业的能力。”周公评说:“这恐怕会出现篡逆的臣子。”周公接着又询问鲁国治国的根本举措,伯禽答:“严守礼节,注重统治阶级的血缘关系。”周公评说:“这恐怕会使国力衰弱。”

果然,历史的发展如周公所见,齐国很快成为东方的强国,但国政被他人篡夺了,使姜氏政权变成了田氏政权。鲁国呢,则一直是个比较贫弱的小国,尽管出了孔子这样通晓礼仪的圣人,国力却始终没有变强大。  后人认为,姜太公与周伯禽的治国思路,各有长处也各有弊端,只有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治理好国家。

本故事出自明代冯梦龙的《智囊》。周公的这番评论,真实地反映了古人的政治见解,即治理国家,不能不讲实效,也不能不讲礼仪;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要抓。

春秋时,齐国有一年发生严重旱灾,许多地方荒野连片,庄稼颗粒无收,成千上万的灾民外出逃荒,不少人饿死在路边,景象十分凄惨。

当时,齐国有个富豪名叫黔敖,见到灾情严重,便开仓实施救济,准备了许多食物放置在路边,遇见灾民便招呼过来给予救助。他很为自己的善行得意,但却将灾民看做待死的动物一样,根本不加尊重。

这一天,有个极度饥饿的人,脚步踉跄地路过黔敖施舍的地方。只见他蓬头垢面,瘦骨嶙峋,身体摇摇晃晃,衣服褴褛不堪,脚下的鞋子破破烂烂,双手缩在衣袖里无力地下垂,虚弱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黔敖左手捧着食物,右手擎着汤水,对那个人大声呼喝道:“喂,那家伙,你过来!我可以给你吃的喝的!”他本以为那个人一定会低眉俯首地赶紧过来,卑躬屈膝地向他乞讨食物。人都饿成那样子了,哪还会有什么讲究?

不料,那个人听到呼喝之后,显出十分气愤的样子,对着黔敖将眉毛高高地扬起来,目光凝重而锐利,气宇轩昂地回绝说:“你呼喝谁呢!我严正地告诉你:正因为我从不肯接受不平等的施舍,决不肯吃嗟来之食(嗟,呼唤;嗟来之食,就是被人呼喝过去忍辱得到的食物),才饿成今天这个样子。你的施舍,我不能要!”

黔敖乍一听到那人的回答,不觉一下子愣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好。只见那位饥饿的人转过身去,无力地,但却毅然决然地向远方走去。他这才明白,人的处境不同,却同样需要尊严。于是,连忙向那个人致歉,但那个人还是高傲地拒绝接受施舍,终于因缺乏食物而饿死荒野。

但是,那个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毅然弃世的死者,从此赢得后人的无比尊敬,他的坚定气节传为做人的典范,“嗟来之食”一语也成为传诵颇广的成语,喻指自尊的人不会接受施舍。

本故事出自《礼记·檀弓》,讲的是做人要有气节的故事。故事中那个宁死不肯受辱的志士,多么令人钦佩!毛泽东同志表彰朱自清先生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爱国气节时,便引用了这一故事。P6-11

序言

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讲故事是启蒙益智的重要途径,这早已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所证明,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所证明,为无数文化名人、文学家、艺术家的成长经历所证明。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他的童年时代,可以说就是在讲故事的浓厚文化氛围中度过的。他的祖母,他的保姆长妈妈,他的叔祖周兆蓝,都曾给他讲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鲁迅回忆说:“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朝花夕拾》《狗·猫·鼠》);长妈妈“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叔祖周兆蓝“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做眼睛的怪物……”

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童年时代也受到了故事的良好熏陶,给他讲故事的人就是他的外祖母。在高尔基看来,外祖母就是一位卓越的教师。她聪明、慈祥,精通俄罗斯语言,知道许多童话和歌谣,她给高尔基讲了许多童话故事。她讲的故事,在幼小的高尔基心里埋下了未来伟大作家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培养起了对于祖国语言的爱,培养起了对于真理和正义的憧憬与追求……

这两位文化名人的童年经历,说明了讲故事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应该说就是“最经典的中国故事”编辑出版的动力。出版“最经典的中国故事”,就是要为讲故事创造条件,就是要给讲故事的人提供资料,就是要为具有阅读能力的少年儿童提供优秀的读物,就是要为广大读者提供建设文明社会的精神食粮。

“最经典的中国故事”,包括《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笑话故事》、《志怪故事》、《世情故事》、《民俗故事》、《断案故事》共八种,概括了八个文化层面上重要的、优美的、脍炙人口的故事。故事配有插图,图文并茂,既适于阅读,又适于鉴赏。

神话故事,是中华先民通过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的精神创造,是原始初民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对于宇宙和自然的认识,尽管这种认识不是一种科学的反映,但是作为意识形态的神话,却具有艺术的“永久的魅力”。

如果说神话是瑰丽的宝石,那么寓言就是闪亮的明珠。中国古代的寓言,是带有警喻和讽刺意义的故事,是既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又有比喻意义的文学形式,它通过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物喻人等艺术形式,把故事中包含的道理和意义具体地表现出来,使读者从中获得启示和借鉴。

成语,就其自身来说,是语言中的固定词组和短句,由四个单音节组成的居多,其中有一部分是由其所包含的故事概括而成的。这些故事有的是寓言,有的是笑话,有的是历史事件,有的是志怪,有的是世情故事,等等,是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

古代笑话是中国古代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蕴涵深刻的思想意义于讽刺、幽默等喜剧手法之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特点是引人发笑,通过引人发笑的艺术手段,或嘲笑一种错误思想,或讽刺一种愚蠢行为,或否定某种人的虚伪品格,或揭露某种人的丑恶本质……总之是寓教于乐,警醒世人。

志怪故事,记述的是神仙精怪、魑魅魍魉,虽然描写的是异妖鬼狐、梦幻魂魄,虽然故事离奇诡谲,但究其实质,不过是古代社会生活的折光反映而已。

世情故事,亦即人情故事。它包括古代的短篇小说、唐宋传奇以及其后的评话小说、讽刺小说、侠义小说、公案小说、谴责小说等反映世态炎凉、悲欢离合的短篇故事,长篇的世情故事(如《红楼梦》之类的故事)不在此丛书范围之内。

民俗故事,是反映民俗活动的起源、民俗活动内容的短篇故事,包括反映民间节令习俗的故事,是反映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重要资料。

断案故事,是公案故事中的一种,是以侦查、取证、判案、定案为内容的世情故事,其中歌颂公正断案、批判贪赃枉法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个方面的故事,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华历史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汇聚了中华儿女在创造精神文明进程中给后人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其中,无论是正面的积极的歌颂性的故事,还是反面的消极的讽刺,胜的故事,都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和高度的审美价值,它从正反两个方面给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故事,或散见于古代的文献典籍中,或集中在各种各类的故事集中。不管是散见的还是集中的,其在书面上大多是文言的。因为是文言的,所以难以看懂。因为篇章多为短小的,有的甚至是零散的、片断的,所以有些故事缺乏完整性。为了便于少年儿童阅读,我们把故事编写成完整的白话故事,每篇故事的结尾,还加了“评语”,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做些分析评论,供阅读时参考。

本套丛书汇集了国内著名的插图画家张成思、赵明钧、李德庆、杨希峰、关硕、齐林家和刘廷相等,他们虽然有的年事已高,有的工作繁忙,但大家都以极其认真的创作态度、极强的责任心,完成了极具收藏价值的插图画稿,在此我们一并深表感谢!《也是集续集》出版了,人们才看到了类似于今天的相声的表演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书中记载的《大人来了》的表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情故事/最经典的中国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永芳//张营
译者
编者
绘者 李德庆
出版社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556442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1
16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