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975年秋天的那片枫叶(深圳当代短小说8大家)
内容
编辑推荐

文学是灵魂的叙事,人心的呢喃。由南雁编著的《1975年秋天的那片枫叶》是深圳当代短小说8大家之一。这些小说的内容丰富,故事精彩,情节感人,发人深省,回味无穷。通过本书,能帮助读者领略中国二十一世纪中篇小说的魅力,打开一扇通往小说艺术世界的门。

内容推荐

南翔,本名相南翔。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

《1975年秋天的那片枫叶》包含微型小说、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三个部类。其中《世相》是五篇微型小说的组合,亦可称短篇小说,事实上,当初《文学界》发表及随后的《小说月报》转载《世相》,都是将其作为短篇的。

《1975年秋天的那片枫叶》是深圳当代短小说8大家之一。

目录

前尘

世相

1975年秋天的那片枫叶

老兵

伯父的遗愿

柳全保同学,你好

美丽的指甲

女儿床前的洋娃娃

博士后

后记

试读章节

临走的前两天,苏子和才将学校即日疏散的消息告诉母亲。入冬以后,母亲一直咳痰,一张脸咳得蜡黄,这几日服了庆仁药栈的指迷茯苓膏,饭量增了,气色也见得有几分好转。

母亲这才敏感,子和日常爱读的古籍都齐齐整整地码在那里,一只赭色的牛皮箱早已腾空,想必是装书用的。

南京失守以后,有种种骇人的传闻不胫而走。那些日,子和见母亲绞尽脑汁地藏匿金银细软,但得来探她的口风,是不是到四川亲戚家去避一避时,她却一口回绝:我都七老八十了,我哪里都不去!常说人老怕死,母亲却是在三年前就置齐了寿衣,是济生坊的驼子裁缝用手工精制的,做工就花了三块大洋。

自从父亲因脑溢血猝然撒手,母亲就把生死看淡了,常说若不是看重子女,早就随父亲去了。

子和娶妻生子当了大学教师,母亲依然不时给他熨裤缝制大衣,这些事她嫌女仆做不利索。

妻子如静是子和的中学同学,后来在市内一家大银行当职员,轧起账来心捷眼快,操持家务却手脚笨拙。

这也是母亲放心不下的,流露过妻子贤能在持家之类的意思。

好在苏家是个有底子的人家,祖父营商,曾把生意做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即使后来不再有可观的进项,靠着积攒.苏家无论男女,都得了书读,仆役保姆也从未间断过。

苏母自己精明能干,针黹女红皆晓通,所以对男仆女役就不免有些挑剔。

男仆做粗活重活,还好些。

女仆的表现不在气力在勤快,也在_二看就知一点就破一学就会,总之在机敏聪慧。

母亲曾雇过一个十分中意的女仆叫金花。十八九岁的姑娘却瘦小得如同一个孩子,刚来时一脸怯怯,母亲哪里看得人眼。送来的人请她试试看,母亲就发善心把她留下了。

只端午节扎了一次粽子,母亲就服了。

母亲叫她洗净米淘尽沙把粽叶片片刷干净,问她会不会扎,她讲从来没扎过。母亲叫她跟着学,于是她就跟着卷叶、填米、扎丝。

两三只以后,她就手嘴并用,扎得飞快。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她以后扎的每一只粽子都不重样,或禽、或兽、或抑、或坐,而且铁紧,拎一挂使劲摔,不散。

母亲后来说:天性聪明学不来。

母亲给金花的月薪超过了做粗活重活的男仆。

后来才晓得她是逃婚出来的。她父亲寻上门来,也不待他打骂,金花就知错了似的默默收拾了衣物去了。以后母亲打听到金花嫁人以后,因难产流血过多死去。母亲叹息道:’太机灵的女子,怕是难得善终的。

几个子女中,母亲最宠爱子和,叉知晓留他不住。日本人来了,谁晓得会有个什么结果,于是一边流泪一边为他打点行装。

吃饭的时候一边给儿媳如静搛菜,一边数落子和太不会照顾自己。如静不憨,听得出那是叮嘱自己以后多多照顾夫君的意思,如静少不得说几句叫母亲放心之类的话。

家中一个女仆前日才辞了,合适的一时半刻也未必找得到,男仆秉奎,母亲叫他们一定带了去。

子和不依,说这边家中需要一个能干的。秉奎高大结实肯下力做事,才过来个把月,母亲就用得顺手。

母亲说,这边我会继续去找,到了那边,,只怕是话也听不拎清的,找个好使唤的不容易。子和说,学校迁徙,路途遥远,一时半刻回不来的。母亲当下叫秉奎进来,问他愿不愿随了去。秉奎没费踌躇说,先生即使出洋,我也随了去。

如静笑道,那倒正好让你开眼!

子和孝心,说原本就拖儿带女的辗转不便,多带个人,学校是难以答应的。

母亲鼓捣着一双小脚就要去找校长求情,母亲和校长都是四川老乡呢,逢周末,校长常携了酒来吃母亲烧的麻辣鸡。

只好依了母亲。

千里辗转,来到黔南。

山清水秀的一个县城,不算大也不算小。

这是一所大学的分校,拢共百余名教职员工,几百名学生,安扎在城东南的一片开阔地,却是依山傍水,,比行前想象的蛮荒大有不同。

子和跟如静说,这使我感觉,离家其实不远。早知这般风景,那是该把母亲一块拽来的。

如静撇嘴?。你母亲哪舍得那栋青砖大瓦房,还有那么一个宽阔场院!

子和及时给母亲拍了份电报,以报平安。

母亲回了一份电报,却是这样几个字:速雇女佣。

子和擎了电报对如静说,我妈疼你。

如静不领情地说,怕我不能干,委屈了她的宝贝儿子呢。

如静曾想在这边银行续上一份职业,寻_上门去,没承料是极不起眼的一副门脸,里头连管事的在一起也不过两三个人,哪还有空余的位置呢!

闷坐在家里无聊,自然也得下厨,得空带儿子小乃到屋后竹园里玩玩,粗杂活由秉承应承,一时也没觉得特别缺个女佣。

不久,子和就说如静身上有股洗不净的烟膏气,床榻上,她身上那股能撩人情欲的淡香没有了,香水徒然。

如静见他几次慵懒疲软,心里也好没意思,说,一日三餐泡在厨房里,这地方又烧柴,而且是烟灰特多的松脂柴,身上能好得了!腊肉也架不住这么日日熏的。

子和又嫌如静做的饭菜没滋味,不可口。

于是决定找女佣。

其时,如静已经结识了街镇上的一个好裁缝冯嫂,委托她代找一个能干的;工钱贵点也可以。.

三五日以后,冯嫂就领了一个叫玉珠的女子来。

却是很斯文也很娉婷的一个姑娘。

冯嫂说,她还读过两年学堂的,今年才刚十七岁。

细间下来,才知玉珠祖籍江西樟树,从曾祖辈起,一直做药材生意。家中原本很有一点积蓄,祖父和叔祖染上了抽鸦片,从此一蹶不振。父亲被土匪绑票,土匪言而无信,‘得了钱还把父亲打成重伤,日日需汤药侍奉,家境从此一路困顿。

见玉珠一把瘦骨,一副伶俐模样,子和心下早已软了,当即留下。P2-5

后记

这本短小说集包含微型小说、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三个部类。其中《世相》是五篇微型小说的组合,亦可称短篇小说,事实上,当初《文学界》发表及随后的《小说月报》转载《世相》,都是将其作为短篇的。字数的多寡只是小说三大类的一个并非截然的分界,近见素以非虚构见长的作家章诒和第一个小说单行本《刘氏女》,仅四万多字,是一个蛮标准的中篇篇幅,单行本出一个中篇,已然少见,易让人误以为是长篇。本人的这本《1975年秋天的那片枫叶》集子,人选者大半散见国内文学刊物,未曾收集,但有一篇是例外,《前尘》曾收入《前尘——民国遗事》回眸是一层意思;再,有读者在不同的时段,向我导找这些个中短篇,为便于寻找,纳入一集。

发表更早的几十个中短篇,看来是无法收集了,1998年我从江西(南昌)失学调至深圳大学,行程匆遽,一应家什及书籍悉数堆在南昌。三姐雇车将书拉至她家,堆满闲置屋及地下室,她后来告诉我,因为霉湿,有些书刊已经卖了。我一惊之余,随即淡然。那些散见在刊物上的中短篇,如果不及时收集出版,其命运就不难想见,如果刊物不存;再想寻找,难矣哉!以我的怠惰,再到大型图书馆去寻找“旧面”复印,结集,想必可能性很小。

遥想1970年代,我在铁路局当工人时开始写诗,宿舍前是一块“湿地”,泥泞的菜地之上,昼夜都是蝶蛾飞舞。我常常关起门窗,在一只樟木床头柜前写诗,全不管近在咫尺的站台上时或驶停的蒸汽机车,其凿空而来的巨大吼声和笼罩一切的白色气浪定会吓坏神经衰弱者。一韵到底的诗歌皆长.充满那个时代高遏行云的亢奋、虚热与虔诚。一旦发表,得到的报酬是一本当年的“流行”小说《雁鸣湖畔》之类,后来有了一两块、三五块不等的稿酬。大学期间因为写作课得了八十五分,乃全班之首,得到鼓励,于是弃诗转行,做小说。时光不居,一晃三卡年过去了,当年在大学教写作课并给我高分的卢启元老师不久前去世了,犹记他的讲课和他的性格一样平和,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被他香烟熏黄的手指,点拨得茶香袅袅。我在没有书桌的大学教室写了一抽屉废稿之后,得以在《福建文学》上发表小说处女作《在一个小站》,责编黄文山后来做了该刊的主编,前不久亦已退休了,忘记那是哪一年了,。大概是大学毕业不久,他告诉我,那个短篇处女作当年差点获奖。文山先生文弱如水不似山。陈丹青说过:“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字,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和声名。”我想,如果某个文学刊物的编辑亦应该配某类长相的话,文山先生给我的印象,一个地处东南一隅的编辑,就是他这般瘦瘦高高的样子。

已然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的老编辑韦君宜说过知青作家因为青年失学,学业根基不深的话。这是很对的,我虽然不是知青,但属于那个失学的年代成长的写作营垒中的一员,虽然搭末班车在高考恢复之后上了省属综合性大学,亦自知亏欠甚多,在一个禁锢加上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全无敌的时代,无知如我,连“美学”一词也是上大学之后才听说。然而,这一代,如果说还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欣慰的话,那无疑是生活的历练和积累。事实上,小说既是写作的艺术,亦是生活的红氍毹上进一步思考的艺术,没有坚实的生活感受,徒有一腔喷薄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也是行之不远的。当然,最好是两者的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常常为浩瀚书城里浩荡的书河浩叹,却始终不肯掷笔,究底,一则,写作算是一门健脑的运动,类似下围棋打桥牌,据说可避免大脑早衰;二则,写作人多少都有些自恋,总觉得自己写了一些别人不曾写过的东西,或者,最好的是下一部(篇),于是多半不肯遽然停笔。

是耶非耶?读者明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975年秋天的那片枫叶(深圳当代短小说8大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702622
开本 32开
页数 2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