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人格力量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而优美的哲思,对人生的温暖与热情,及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和尊重。
史铁生夫人陈希米老师重新精选史铁生最受读者喜欢、流传最广的散文、随笔作品,如《我与地坛》、《合欢树》《秋天的怀念》等,集结成《爱情问题》;经典的文本,考究的纸张、装帧,最值得阅读和珍藏的史铁生随笔集!
浮躁的年代,读大师的文字,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再加一个“更”字。
图书 | 爱情问题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史铁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人格力量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而优美的哲思,对人生的温暖与热情,及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和尊重。 史铁生夫人陈希米老师重新精选史铁生最受读者喜欢、流传最广的散文、随笔作品,如《我与地坛》、《合欢树》《秋天的怀念》等,集结成《爱情问题》;经典的文本,考究的纸张、装帧,最值得阅读和珍藏的史铁生随笔集! 浮躁的年代,读大师的文字,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再加一个“更”字。 内容推荐 史铁生精选珍藏文集之《爱情问题》为散文集,收录了史铁生先生经典散文,包括《我与地坛》等被广大读者熟悉的作品,史铁生的散文是史铁生先生最可圈可点的,他的散文里面处处体现着其他作者可望不可即的哲思色彩,不管是广为流传的《我与地坛》还是《好运设计》,语句中都充满了哲学式的思考。《爱情问题》中的散文里还处处表达着对生活对人生的温暖与热情。他挖掘细小事物的光芒,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和尊重,都无比令人钦佩。 目录 秋天的怀念/1 合欢树/3 我与地坛/7 好运设计/28 相逢何必曾相识/48 黄土地情歌/56 印象与理解——写好人李雪健/65 随笔十三/87 爱情问题/108 墙下短记/122 复杂的必要/131 悼路遥/133 在家者说/136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139 老家/144 庙的回忆/152 想念地坛/163 她是一片绿叶/169 花钱的事/189 喜欢与爱/197 诚实与善思/200 上帝的寓言/213 第一次盼望——选自长篇小说《务虚笔记》/215 随想断记四十八/218 更美的奥运/233 试读章节 合欢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有用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我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儿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容易。大伙儿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合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了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儿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985年 P3-6 书评(媒体评论) 史铁生是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我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韩少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爱情问题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史铁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60813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8 |
出版时间 | 2011-11-01 |
首版时间 | 2011-11-01 |
印刷时间 | 2011-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