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恒大传奇(解密中国首富许家印)
内容
试读章节

地产狂欢的初潮

许家印参加工作的1982年,中国第一个房地产广告诞生了。

当年5月24日,新创办的《深圳特区报》,在创刊后头版的下端四分之一面积的地方,刊出了友谊大厦、怡景花园等四家楼盘的几何形图案,还有一行醒目的红字:祝贺《深圳特区报》创刊志庆。如此朴素的文字、图案,让见惯了各种楼市广告噱头的当代读者,不免产生一番喟叹。

之后的几年,中国房地产业开始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代。1984年邓小平南下,写下了“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万科、招商地产、保利地产、广州城建、浙江广厦、华发股份、天鸿集团、宋都集团……这些日后成为巨鳄的房地产企业,都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在1984年。

1984年封顶的深圳国贸大厦,曾用“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创造了中国超高层建筑史上的奇迹,150米的高度使它在十年时问里占据着全国第一高楼的桂冠,“深圳速度”也因此被载人中国史册,它代表高效率、高质量还有激情燃烧的岁月。以房地产的盖楼速度,来形容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可谓别有一番意味在里头。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登上了国贸大厦五十三层旋转餐厅,发表了有关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精辟论述,充分肯定“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从特区的发展谈到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984年,当代房地产最富有话语激情的两位房地产大佬,开始了自己的起步。潘石屹从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后,被分派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而任志强则出任北京市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建设部经理。

任志强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绝不去国有企业。因为他觉得完全国有的企业就跟军队一样,会束缚他的发展。他有个想法跟许家印很相似,那就是“宁当鸡头不做凤尾”,他宁愿在一个白手起家的小企业里做一个领导,也不愿意做一个国有大企业里的副手。

在宏观层面,与土地、贷款相关的规定不断破冰,房地产获得了越来越大的政策空间。1988年,是中国房地产的一个“大年”。这年的4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修改了1982年《宪法》的有关条款,删除了“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中国第一个土地拍卖、按揭贷款,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商品房小区东晓花园,也于这年的7月在深圳竣工,当时售价仅为每平方米1600元。12月,内地首家房地产中介企业深圳市国际地产咨询公司诞生了,为日后房屋买卖投资的热潮提供了平台支持。

中国房地产的第一次狂欢,也在这一年,在“飞鸟犹有半年程”的海南岛上演了。

4月2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十万创业人的热情,把这座南陲蛮荒的小岛点燃了。到了5月底,在这里注册的省外建筑单位就达到了242家,省内自有265家,上演了一次房地产的海南传奇。有人回忆说:“今后再也不会有如此大规模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实践,这是最集中的一次体现。”

有人说,现在到北京的商务中心区(CBD)走一圈,就会发现很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家都闯过海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然就是“万通六君子”,包括潘石屹、易小迪、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六个人在海南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以后万通虽然分了家,却为中国房地产业培养了三十多个董事长和总经理。

搞房地产的不仅是这个行业的。现在大名鼎鼎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这股热潮中也凑了个热闹,他开过照相馆,卖过冰箱配件,然后带着自己的数千万资金来到海南炒房淘金,最后的结果却是血本无归。据说,这是他至今都不愿提起的经历。

而这一年,我们的主角许家印还在河南“山沟”的舞钢里,做自己的车间主任,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不妨具体看看日后在地产界挥斥方遒的地产大腕们,当时在做什么——

37岁的王石完成了一件大事,他完成了万科的股份化改组,正式更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有地产理论家之称的冯仑在国家体改委任职,并准备在海南岛大干一场。

潘石屹在深圳和海南折腾一年多了,还没有特别大的成绩。

“大炮”任志强,已经升任北京市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兼华远城市建设开发公司经理。

广东最低调、最神秘的合生创展朱孟依,当年29岁。他当时因承建老家广东丰顺县的一个集贸市场已经有了第一桶金。至于这第一桶金到底有多少,有多种版本,无从考究。但正是这笔资金,为他到广州开发房地产派上了用场。两年后,他去了香港,获得了香港永久居住证,为日后合生创展在香港上市铺了一条捷径。

世茂集团董事长许荣茂,已经在做房地产生意。1989年,他在老家石狮投资兴建了振狮大酒店和振狮经济开发区,在市场最低位,以最低的成本切入了房地产市场。

富力集团的张力和李思廉,两人还不认识。李思廉正在内地做生意,张力在这一年辞去公务员工作,下海了,靠做装修和工程设计赚得第一桶金。

绿地集团的张玉良,在上海农业委员会住宅建设办公室任职,管单位盖房子和分房子,也算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碧桂园的杨国强,当时33岁,应该正在担任建筑队队长。

中坤集团的诗人黄怒波,在中央部委已经提到了处长职位,时年32岁,前途无量。

日后将向王石“教父”地位发起冲击的顺驰的孙宏斌,从清华水利系毕业后在中国环境科学院工作了三年,1988年辞职,进入联想集团工作。仅一年后,他出任联想企业发展部主管,分管北京以外的全部业务,这也为之后的权力之争埋下了伏笔。

综合这些大腕的状况,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1988年,除了黄怒波和孙宏斌,这些地产大腕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进入房地产业或者已经下海。而此书的主人公许家印,刚刚在舞钢步入第七个年头,他还将在河南继续等待四年,才再一次决定改变命运。

再多费一些笔墨给王石和他的万科。因为,这将是许家印和恒大狂飙突进式路上的最后一个对手。

1980年,而立之年的王石进入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工作,聪明的头脑已经让他洞悉了官场生活的准则,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他已经成家,拥有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但他内心坐立不安。1983年5月,他乘火车到达深圳,“兴奋、狂喜、恐惧的感觉一股脑涌了上来”。

次年的9月,王石组建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这是一家业务与房地产没有任何关联的公司。

1989年,万科正式进入房地产领域,以“杂牌军”的身份开发第一个项目天景花园。“天景花园,深圳住宅的明天”,这便是王石构思的广告语。1991年1月,通过在菜市场“摆摊叫卖股票”的寒酸方式,万科一步步完成了股票的认购,打通了融资渠道,建立了完善的公司结构,推动了第一轮扩张。1月19日,万科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代码0002,这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房地产企业。

有人说,这是万科的一小步,是房地产业的一大步。许家印的恒大,还要在五年之后才开始注册,而恒大的上市,还要再等上十八年!

从政策层面看,许家印在舞钢的十年,也是中国房地产政策开始成形、房地产市场开始经历第一波热潮的时期。比如,1990年8月,又一个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件发生了,国务院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办法条例》,对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做出系统规定:居住用地年限为七十年;工业用地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年限为五十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年限为四十年。

“土地是财富之母。”三百多年前,英国人威廉·佩第爵士留下了如此一句名言;三百多年后,中国一位叫张小波的诗人在诗作《多梦时节》中如此写道:

那么,让我们聚集起来/骚动起来/登山者在马蹄形山谷里/留下一根预备手杖/我们庄严地接过/探险于一个盛产黄金的世界

人们很快就会发现,房地产,不仅是个“盛产黄金的世界”,它还是个“盛产富豪的世界”。

P51-55

目录

引言 地产帝国崛起的最短路径

第一章 负势竞上:不认命的贫寒少年

 故乡在高贤

 “孤儿”的清高之举

 失败的第一单生意

 拖拉机手与掏粪工

 未萌发的房地产业

第二章 热血青春:爱吃热干面的卫生委员

 “龙门”陡开的1978

 卫生委员的苦差事

 与“铁榔头”郎平的前缘

 一毛钱的奢侈热干面

 房地产的启蒙元年

第三章 面壁十年:炼钢车间的“小皇帝”

 不情愿的钢铁工人

 自创:150度考核法

 “小皇帝”的软与硬

 宁当鸡头不做凤尾

 地产狂欢的初潮

第四章 猛浪若奔:不安分的深圳打工仔

 1992,深圳!深圳!

 处级干部当上业务员

 绝无仅有的“双薪制”

 赶上房地产末班车

 最后一次“出走”

第五章 争高直指:一个地产帝国的起点

 23号文件:房改新政

 金碧花园的第一桶金

 2004,恒大战略转折点

 高速奔驰的“马车”

第六章 急湍甚箭:惊心动魄的上市之路(上)

 金融寒冬中的恒大困境

 香港私募与斗地主

 全线促销,杀出一条血路

 挑战老大万科

 中国首富终加冕

第七章 急湍甚箭:惊心动魄的上市之路(下)

 地产强人的幕后心境

 战略协议与最划算的生意

 成功了的顺驰?

 恒大,到底有什么不同

第八章 战略为王:恒大崛起的真正秘密

 一个核心:紧密型集团化管理

 擅长战略的“不劳而获者”

 标准化:房地产业的沃尔玛

 二三线城市的战略布局

 进军京沪,进军商业地产

第九章 狼性文化:地产江湖的决胜法宝

 “特价+ 明星”恒大式营销术

 人才战略与“赛马机制”

 战斗的狼性文化

 粤派地产视野中的恒大

第十章 中国阿布:体坛帝国的恒大模式

 试水体育的信号:郎平

 换帅李章洙的博弈智慧

 令人惊愕的财阀式表演

 升班马的夺冠奇迹

 为何被称为中国阿布

 “三最”俱乐部的冲击波

第十一章 千百成峰:地产首富的慈善之路

 慈善的小事与大手笔

 知恩图报与扶危济贫

 政协委员的振臂高呼

致谢

序言

地产帝国崛起的最短路径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史》中有些遗憾地说:“在中国这部历史长剧的发展中,中国商人阶层没有占据显要位置。它只是一个配角——也许有几句台词——听命于帝王、官僚、外交官、将军、宣传家和党魁的摆布。”有人评价说,商人几乎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群下落不明的人。

这部历史剧正在被改写,配角开始成为舞台的主角。

当代中国,如同进入经济快车道疾驶的超级跑车,各领域中富豪的创业奇迹层出不穷。对财富的渴求,击倒了一部分人,也成就了无数人,在刚刚过去的急遽变迁的三十多年中,这点尤其令人慨叹。细细体味他们的成功历程,每一次,都能令人感受到超越角色本身的时代寓意。

许家印,就是这个时代所造就的“主角”之一,是中国经济这条快车道里的快车手。他的奋斗历程与恒大的崛起奇迹,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历史的一个缩影,也呈现了与同一时代企业家近似的拼搏路径。

2009年11月5日,总部位于广州的恒大地产集团在香港上市,当天收盘市值705亿港元。拥有恒大近七成股份的许家印,身家瞬间升至479.49亿港元(约合422亿元人民币),超过同一天公布的200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中国内地首富王传福的身家(396亿元人民币),戏剧性地刷新了首富榜单。

许家印和他的恒大帝国用了十几年时间,拼杀出一条庞大基业与个人财富崛起的最短路径。

有个小细节。生于河南贫困农村的许家印,幼时曾被一位算命先生预言,长大后这孩子要捧金碗。多年以后,已成为地产首富的许家印,确实捧了个大大的“金碗”——恒大地产集团。要了解中国地产江湖里这条迅速前行的巨鳄,不妨先看其几个重要发展节点:

1997年,恒大开始正式运营;

1999年,恒大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跃进为广州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第七名;

2003年,恒大位居广州房地产最具竞争力十强企业第一名,并首度跻身中国企业五百强、中国房地产企业十强;

2004年,恒大向内地二线城市派出员工两百多人,开始实行布局全国的战略;

2006年,恒大与高盛银行签订境外上市的合作协议,尝试与国际资本联姻;

2008年,恒大跨入了年销售额百亿俱乐部,但在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中,备受业内瞩目的上市计划被迫搁置;

2009年11月,重整旗鼓的恒大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以705亿港元的总市值,成为内地在港上市的最大非国有企业;

2010年,恒大的年度销售额突破了500亿元,以狂飙突进的上升态势,继续稳居中国房企第一军团;

2011年上半年,恒大再次实现新的飞跃,在营业额、净利润、核心业务利润、在建面积、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长率等多项行业关键指标上都位居全国第一。

许家印喜欢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85年出版了著名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他对企业家的定义是:“企业家是那些愿意把变革视为机遇,并努力开拓的人。”作为中国房地产界的后起枭雄,恒大起步较晚,它并非机遇最好的,但前述数据却显示出它极为罕见的发展速度。  “恒大者,古往今来连绵不绝,曰恒;天地万物增益发展,曰大。”许家印曾对恒大二字做过如此一番解读。与此相映衬的是,得益于产品品质、战略前瞻性和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等关键因素,成立仅十几年的恒大,已经将发展目标确定为“全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公司”。这听起来有点疯狂,可《基业长青》一书指出,高瞻远瞩的公司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有“胆大包天”的目标。

做到中国最大,也就有希望成为世界最大,恒大其实离这个目标并不遥远。2010年,恒大已经在储地面积、在建面积、销售面积和布局城市数量等指标上做到了全国第一,唯有在销售金额上落后于万科。毋庸讳言,在通往这个“胆大包天”的目标的路上,它目前唯一的对手也就是万科。如果说,多年前顺驰孙宏斌与万科王石的那场老大之争,是一场公开的热战,那么,当前恒大挑战万科,就更像一场暗战,迅速而低调。

人们会揣测:这家1997年才正式运营的房地产公司,十多年时间,从单盘草创快速蹿升为中国的房地产巨头,是如何做到的?在未来的几年,它还能走多远?还能走多快?

决定这一切的是恒大自己。

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另一个身份是武汉科技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他总结的“恒大模式”和管理学教程,就是在商海里拼杀出来的生存发展哲学。每三年,他都会制定出集团阶段性的战略规划,因此被圈内人称为“战略家”。

可以说,许家印一手创制了恒大跨越式发展的独门秘籍。

不同于其他公司的是,恒大实行“紧密型集团化管理模式”,即公司运营中的重大事项都由集团进行统一管理,有人把这种模式戏称为“中央集权”。这种对各分公司的垂直化管理,保证了恒大全国化扩张中不走弯路、规避风险、节省成本和最终的标准化运营,当然也保证了许家印的绝对权威。

他制定出了高达六千多条的规章制度和产业流程,小到员工的伙食、接送、住宿等,恒大也会建立一个个硬性标准去衡量,这在外人看来不免有些苛刻与极端。但这恰恰是他的特点:追求完美和规模,又不放弃细节。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在恒大扩张的初期,员工们会看到许家印戴着一双白手套,在项目的角落里四处摸擦,如果手套被染黑,那结果只有一个:即刻整改。

恒大的一位合作伙伴曾说:“在中国的公司中,没有一家的执行能力能超过恒大。”这个判断也许会遭到其他公司的反驳,但有个事实不得不说,恒大董事局的一个指令,在半个小时之内就能传到南至海口、北至哈尔滨的最基层。

要实现快速扩张与跨越发展,一个慵懒的团队是不可能做到的。恒大是“红海战略”的坚决实践者,了解许家印的人对他的成功有一个字的评价:拼。这个“拼”字,带着地产江湖的气息,也点出了他的奋斗姿态。即使登顶首富之后,许家印依然一副拼命三郎的姿态高强度工作,恒大的高管们早就习惯了在凌晨接到老板的电话——以至于有人戏称:在恒大,许家印成功复制了无数个自己。

我们仔细研究,还能发现很多恒大的“秘密”,比如精品战略、标准化复制、二三线城市布局、高性价比策略、明星式营销等等。在本书中,这一系列成就恒大的秘籍,将被一一揭开。

欲体味个体的命运,须先认清其所处的时代。这话没错,但面对“许家印是如何炼成的”这个命题,我们更需要的是从小切入,从许家印个人的成长经验入手。

生于河南周口农村,学于武汉钢铁学院,初起于国企河南舞阳钢铁厂,磨砺于特区深圳,最终在广州带领恒大跑马全国,许家印的成长路径清晰而曲折。这期间,除了改革带来的各种机遇,横亘在奋斗者许家印面前的还有座座大山——儿时的至贫,社会未进步前的蒙昧,体制改革前的僵化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险恶。

尼采说:“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强壮。”

他掌舵的恒大帝国,这几年的狂飙突进令人瞩目,但是,这个地产帝国也曾主演中国房地产史上最悲情的一幕。2008年,当全球金融危机让恒大的首度上市计划受挫时,许家印也曾面临四面楚歌,他被心怀叵测的对手描述为“冒险家”“野心膨胀者”,被个别舆论视为那场全球地产江湖巨变的“牺牲品”。不过,成功上市的胜利还是遽然而至,为这个男人和他掌舵的恒大巨舰,准备了一场迟到的王者加冕礼。

或许,在强人许家印的世界里,奇迹是不必过分炫耀的。

公众场合的许家印,总是一副儒雅微笑的姿态,但这笑容背后,是他把握命运的强悍意志和奋力搏杀的决绝。了解他的成长经验与日常生活后,你也许会惊异:这个男人的人生辞典里,很难找到畏惧、安逸,有的只是向困厄之魔说“不”的骄傲。成功和荣耀,成了他生命中的嗜好与疗伤良药。

有人说,一个为着自己使命奋斗的人,连上帝都要为他让路。对许家印的描述中,被引用最多的是“他不按常规出牌的思维方式,大开大阖的操作手法,决绝、强硬的手段,成就了今天的恒大”。其实,这些关键词,都已经融入恒大的肌体,成为“恒大”词义中不可分割的因子。

经过狂飙突进式的跨越发展之后,许家印已经不满足于恒大在业绩数字上的刷新。近几年,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恒大,不仅仅是当代中国卖房子最多的房地产商,它还是热心于扶危济贫的模范企业公民。在排球、足球领域,它掀起的一次次带有革命颠覆色彩的体育风暴,在令对手畏惧的同时,也引发业内深层次的反思。

无视,冷笑,棒杀,惊叹,敬畏……在过山车式的命运反复中,许家印和他的恒大帝国已尝遍命运的无常与诡谲,看多了舆论的恶评或谀赞。我们这次的解密之旅,只想带着一双平视的眼睛,一颗冷静的心,来书写这个男人的成功路径和一个庞大地产帝国的崛起秘密。

内容推荐

《恒大传奇:解密中国首富许家印》由张守刚编著。

《恒大传奇:解密中国首富许家印》内容如下:

许家印到底制造了怎样的奇迹?从孤寒少年到中国首富,他的传奇是否可以复制?1992年,许家印揣着一份三十几页纸的简历,来到了当时“下海者”的第一。

选择地:深圳。从国有企业的骨干到深圳的小业务员,他破釜沉舟地走上了经商之路。他的成功跟这个急剧转型的时代有怎样的关系?

许家印的性格在地产界独树一帜,有冒险家之称。性格即命运,许家印的性格给恒大打下了怎样的烙印,从而改变了中国地产业的格局?

许家印被人称做“足球黑客”。2011年4月2日,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由恒大足球俱乐部承办、堪称史上最盛大的中超开幕式上演。一个开幕式就花掉五千万,引进“史上最贵”球员孔卡,转会费高达一千万美元,打赢一场中超比赛的奖金是创纪录的五百万……恒大的“金元闪电战”让很多足球界人士瞠目结舌。9月28日,广州恒大队作为升班马提前四轮夺得中超冠军,恒大还会制造什么样的奇迹?

许家印和他的恒大帝国用了十几年时间,拼杀出一条庞大基业与个人财富崛起的最短路径。

尼采说:“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强壮。”

他掌舵的恒大帝国,这几年的狂飙突进令人瞩目,但是,这个地产帝国也曾主演中国房地产史上最悲情的一幕。2008 年,当全球金融危机让恒大的首度上市计划受挫时,许家印也曾面临四面楚歌,他被心怀叵测的对手描述为“冒险家”“野心膨胀者”,被个别舆论视为那场全球地产江湖巨变的“牺牲品”。

不过,成功上市的胜利还是遽然而至,为这个男人和他掌舵的恒大巨舰,准备了一场迟到的王者加冕礼。

或许,在强人许家印的世界里,奇迹是不必过分炫耀的。

编辑推荐

张守刚编著的《恒大传奇:解密中国首富许家印》首次披露大量独家细节,是关于许家印和恒大帝国最权威最深入的著作。《恒大传奇:解密中国首富许家印》作者历时两年,辗转五地,重踏许家印的成长足迹,尝试探入其“过往世界”,让这位中国首富在公众眼中就此鲜活。地产王者的成长秘史才华。

全球资本舞台的主角,恒大模式光速发展的秘密,中国阿布的博弈智慧。许家印和他的恒大帝国用了十几年时间,拼杀出一条庞大基业与个人财富崛起的最短路径。

他掌管的恒大帝国,这几年的狂飙突进令人瞩目,但是,这个地产帝国也曾主演中国房地产世上最悲情的一幕。2008年,当全国金融危机让恒大的首都上市计划受挫时,许家印也曾面临四面楚歌,他被心怀叵测的对手描述成“冒险家”,“野心膨胀者”,被个别舆论视为那场地产江湖巨变的“牺牲品”

不过,成功上市的胜利还是遽然而至,为这个男人和他掌舵的恒大巨舰,准备了一场迟到的王者加冕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恒大传奇(解密中国首富许家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守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506535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76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0: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