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附光盘)
内容
编辑推荐

喻大华编著的《囚徒天子光绪皇帝》内容介绍: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九位君主,1875~1908年间中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他一生三十八岁,在位三十四年,自打记事儿起就君临天下,但始终处在慈禧太后的操纵之下,生活没有自由,婚姻不能自主,备受摧残和迫害,最终含冤九泉,命运令人扼腕叹息……然而,光绪皇帝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毅然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由此打开了中国百年变革大潮的闸门。

内容推荐

喻大华编著的《囚徒天子光绪皇帝》内容介绍:光绪皇帝逝世己过百年,此间,中国走过了欧洲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然而,我们走出了发端于晚清的那场跨世纪的社会大变革吗?在中国人民依然致力于国家富强的努力和发展模式探索的今天,光绪朝的“自强”、“求富”口号丧失了历史价值吗?困扰光绪皇帝的种种问题,诸如吏治腐败、经济危机、西方压迫等,不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吗?《囚徒天子光绪皇帝》一起带我们翻开那段历史。

目录

前言

一 继位风波

二 苦难童年

三 诤臣死谏

四 东太后暴卒

五 罢黜恭亲王

六 亲政风波

七 光绪大婚

八 尊封皇父

九 母子裂痕

十 甲午风云

十一 国难家愁

十二 欲图维新

十三 奋起变法

十四 戊戌政变

十五 废帝阴谋

十六 庚子国难

十七 被挟西逃

十八 光绪之死

光绪帝大事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慈禧的手伸得很长,甚至连同治皇帝晚上跟哪位嫔妃过夜也要干预。而同治皇帝正是处于逆反期的年龄,一怒之下干脆在养心殿独居,再后来索性溜出宫门,像个有钱有闲的旗下大爷那样在前门一带的“娱乐场所”挥金如土。不用步军统领衙门的探子举报,朝廷大臣有时就能在大街上邂逅他们的最高统治者。两宫皇太后知道后气得七窍生烟。这样一来,在慈禧太后的眼里,他是个不合格的儿子;在六叔奕诉眼里,他是个不合格的皇帝;在师傅眼里,他是个不合格的学生。一天到晚看到的都是失望的目.光,所以,同治皇帝简直要崩溃了。

同治十三年初冬时节,同治皇帝发病了,御医诊断是天花。在当时,这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但也是一种常见病,如果病情平稳、体质强健、护理得法,按说不至于有太大的危险,充其量留下一脸麻子而己。然而同治帝体质一般,心情更差,刚刚病倒,慈禧就来揽权。本来,病中的同治帝命他的师傅李鸿藻替他批阅奏折,李鸿藻深知国家实权掌握在慈禧和奕诉之手,自己一个皇室的“家庭教师”哪敢蹬这个浑水,拒不接手。于是,同治帝又请六叔奕诉代他批阅。慈禧大怒,亲自来到儿子的病榻前,勒令儿子收回成命,改由慈禧批阅奏折。中央权力体制实际上回到了“垂帘听政”的老路上,同治帝的心情自然低落到了极点。

慈禧跟同治皇帝的关系长期紧张,但毕竟是亲生儿子病重,慈禧自然也十分焦急。她认为儿媳妇“房帏不谨”,就是夫妻生活不注意,把儿子折腾出病来了。这样一来,慈禧对皇后的印象更坏了,一见到皇后就跟泼妇骂大街似的指桑骂槐。同治皇后是出身高贵的大小姐,哪里见过这阵势,更没受过这份儿窝囊气,于是,跑到丈夫的病榻前哭诉。同治皇帝对自己的生母噤若寒蝉,自然束手无策,心情更坏了。

根据《崇陵传信录》记载,在同治皇后哭诉的时候,慈禧太后冲进门来,当着同治帝的面给了皇后一顿痛打,同治皇帝吓得病情恶化,在这个节骨眼上,又患上了感冒,这样一来,他发病仅仅一个月零几天,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附带指出,野史传说同治皇帝死于性病,考虑到同治皇帝曾微服出宫,寻花问柳,所以,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只是无法求证,从清宫脉案来看,同治皇帝死于天花。

在同治皇帝的遗体前,慈安、慈禧两位皇太后哭得死去活来,慈禧虽然是个铁石心肠的人,但毕竟是跟亲生儿子生离死别,血脉相连,痛彻肺腑。王公大臣哭得顿足捶胸,太监宫女哭得声嘶力竭……然而,众人挥泪之余,心中一片茫然,大家知道,清朝史无前例的一场统治危机降临了!

读者朋友可能奇怪,同治皇帝不过是个傀儡,他的死并不影响国家机器的运转,哪里来的“统治危机”呢?

皇帝驾崩固然是一件“天崩地解”的大事,其实,比这更重要的是新君主的继位。由于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女子没有继承权,慈禧权力欲再强,也只能以太后的名义越俎代庖,所以,拥立新君主刻不容缓;而且,清朝皇室家法规定,不立新君,就不能向全国发布先皇逝世的消息。可见,“国不可一日无君”绝不是一句空话。

截至此时,清朝的皇位传承都是父死子继,这也是中国古代皇位传承的基本规制。清朝从雍正以来,创造了“秘密立储”的家法,由君主临终立储;如果君主猝死,无一言交代,大家就扛着梯子前往乾清宫,取下君主生前写好的、藏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立储密旨,遵旨拥立新君。然而,同治皇帝无子,大清朝父死子承的皇帝系终结了!怎么办?P4-5

序言

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九位君主,1875~1908年间中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因为使用“光绪”年号,所以,史称光绪皇帝。他终年三十八岁,在位三十四年,自打记事儿起就是一位“真龙天子”。

提起皇帝,一般人的脑海中往往会联想到:

金堆玉砌、花团锦簇的富贵;

后宫如云、佳丽成群的神秘;

百官趋奉、众星捧月的威风;

高视阔步、指点江山的潇洒和风流……

然而,这一切跟光绪皇帝毫无关系。自从四岁那年一个寒冷漆黑的凌晨,他哭喊着被抱进了阴森森的紫禁城开始,直到三十四年后一个同样寒冷漆黑的傍晚,不明不白地死在瀛台为止,他度过了人世间最凄惨的一生。

光绪帝在孤独、恐惧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远离父母之爱,在人际关系虚伪、冷漠的宫廷中饱受慈禧的呵斥、太监的白眼,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像一座大山那样压得他抬不起头。此时清王朝已步入自身生命周期的晚年,又逢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轮番打击,亡国大祸近在眼前,亡国之君的下场令他不寒而栗。据记载,光绪帝多次在朝堂上痛哭流涕,多次发誓要振兴衰败的王朝……

然而,他名为皇帝,却空有一腔救国救民的热忱,始终是慈禧太后的傀儡。他不甘心永远受人摆布,坐视国家走向深渊,为此跟慈禧抗争,结果长期被幽禁在瀛台。慈禧暗示他自杀,威胁要废黜他,将他心爱的珍妃秘密处死。光绪帝沉默寡言,身穿破棉袄,在阴冷昏暗的大殿中,像待决之囚那样挨过一个又一个黄昏,度过一个又一个心惊胆战的不眠之夜……正因如此,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说:“中国四百兆人中,境遇最苦者莫如我皇上。”

1911年春天,光绪帝死后两年半,曾任起居注官的恽毓鼎回忆:他长期工作在皇帝身边,记载皇帝的言行,从来没有见过光绪展露笑容,总是一副战战兢兢、愁眉苦脸的样子,再联想到皇帝一生没有享受过母子之亲、夫妻之爱、兄弟之情、君主之威,恽毓鼎感叹他实际上连平民百姓的幸福都未曾体验到!为此,恽毓鼎热泪长流,哽咽失声。

必须指出,光绪帝的话题引人关注的原因绝不仅在于其一生命运的曲折和悲惨,还在于他是一位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皇帝。他在自己并不短暂的傀儡生涯中,曾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毅然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掀起了对当时中国社会堪称是闪电惊雷的“百日维新”,而变法的失败也使光绪帝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命运深渊。

其实,在维新运动发起之际,光绪皇帝并没有必成的把握,他不是不知道变法失败的下场,但他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掀起了维新运动,这体现着一种奋斗的精神和献身的品格。一个自小生长在深宫的帝王能有这份情怀,真令后人刮目相看。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它打开了中国百年变革大潮的闸门,指明了中华民族未来前进的方向,解放了被禁锢千年的国人的头脑,从此,效法西方,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成为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时代潮流。可见,光绪是一位失败的皇帝,也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他是中国百年变革的先驱者和独立富强大业的献身者。  光绪皇帝逝世己过百年,此间,中国走过了欧洲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然而,我们走出了发端于晚清的那场跨世纪的社会大变革吗?在中国人民依然致力于国家富强的努力和发展模式探索的今天,光绪朝的“自强”、“求富”口号丧失了历史价值吗?困扰光绪皇帝的种种问题,诸如吏治腐败、经济危机、西方压迫等,不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吗?

所以,回顾光绪往事,不仅是为了讴歌或谴责,也不仅是为了让人不忘过去那些事儿,而是为了以史为鉴,吸取先人的教训和智慧,站在先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

感谢先贤,敬畏历史!

后记

2011年9月,我终于录完了“光绪”系列。自从2008年1月开机拍摄《道光与鸦片战争》节目以来,这已经是第五个专题了。回首四年风雨坎坷的历程,真是感慨万千,实事求是地说,初登讲坛的时候,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随时做好了“下课”的心理准备,并未奢望能讲到今天。

最初,我被选中上《百家讲坛》的时候,领受的任务是在晚清领域里“拓荒”。应该承认,这段历史不好讲,一方面此间清政府丧权辱国、专制腐败,话题相对沉重一些;另一方面离现实很近,涉及不少敏感的人和事儿。如何剪裁取舍,评判是非?把话说到什么程度?往往颇费苦心。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走到今天,与其说制片人、编导们慧眼识珠,倒不如说他们胆识过人,魄力超群。尤其应该强调的是,此间,亿万观众的收视也给我以巨大的支持,是我在《百家讲坛》走到今天的力量源泉。

我在《百家讲坛》主讲晚清皇帝系列,.因此曾被某媒体戏称为“皇帝专业户”。其实,这不是因为我对皇帝有什么偏爱,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观众选择的结果。晚清的皇帝跟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惆怅不快,他们整天废寝忘食地工作,连“工资”都不拿。虽说他们是中国山川土地的所有者,但日常消费不过吃饭穿衣而已,更何况像光绪皇帝那样一生备受摧残,吃得半饥半饱,穿得破破烂烂,其实并不比平民百姓幸福多少。

晚清时代国家衰微,皇帝也活得胆战心惊,早已失去了康乾大帝的威风和潇洒,但观众、读者往往乐于关注,因为兴亡成败、国仇家恨的话题最容易引发人们的感慨。光绪帝一生做傀儡,做囚徒,其经历的传奇、结局的悲惨史册罕见,千古无匹,更何况他还是中国史学家公认的进步皇帝,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令人唏嘘的是他并非以成功者的身份完成了这一伟业,而是以自我牺牲的代价为中国的发展打开了一条坎坷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光绪皇帝更容易赢得后人的敬仰。

本书是我在《百家讲坛》讲稿的基础上补充润色而成。

出书跟做电视节目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儿。我在讲述光绪往事的时候,考虑的是观众,由于讲述节目“一带而过”的特点,为了让观众听懂,就必须线索简单,涉及的情节、人物越少越好,忌讳“倒叙”、“并叙”的表达方式。而对文字作品来说,这往往是缺点,针对此,我做了修订补充。再则,受播放时长的限制,即使摄录好的内容也被删削不少,所以,本书跟电视节目相比,不乏新颖的内容。

作为史学题材的作品,无疑必须忠于史实,为此就要参考大量的资料。本书以官书、正史、回忆录、笔记等为依据,相互印证,加以自己的理解,力图还原历史的真实,揭示光绪皇帝一生的主要事迹。

在《百家讲坛》四年,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也学到了很多。从万卫到聂丛丛,两位制片人都给了我极大的信任、鼓励和指导,对此,不是一句简单的感谢就能表达我的心情的。

此间,我接触更多的是编导们,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孟庆吉、王珊,他们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工作忘我,待人热情,魅力十足。在他们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公众表达,如何制造悬念,如何选材取舍,我被他们的热情和激情所感染。四年来,我频繁地往返于大连和北京之间,有时感觉自己也成了《百家讲坛》的一名员工,并为此而自豪。

近四年来,我的工作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的领导、同事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分担了我的不少教学、科研任务,保证了录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本书的出版,《百家讲坛》制片人聂丛丛、编导孟庆吉倾注了心血。感谢商务印书馆的领导、编辑们的极大诚意,仰慕其在出版界的巨大声望,我荣幸地成为了他们作者群中的一员。

我冒昧地僭越了众多学问高深的专家,把这本小书奉献给热心的读者,感谢各位的宽容和厚爱。我将永怀感恩之心,仰视我的观众,我的读者。谢谢您!

喻大华

2011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附光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喻大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86431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