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育专家私手记(抓住孩子成长的黄金10年)
内容
编辑推荐

教育上有个递减法则,就是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大,教育功效就会减弱,所以教育孩子要趁早。而黄志坚编著的《教育专家私手记》科学地提出了十年的最佳教育有效期,让天下父母更加明确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而且提供了全方位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书倡导的在孩子十年成长黄金期,抓紧对孩子品质、天赋、习惯等方面成型前的有效教育,说到父母心坎上去了。这个正印证了那句俗话“本书所说到的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树不理不成材。”如果发现孩子在某方面有爱好、有天赋,哪怕只是星星之火,作为父母也需要郑重加以引导,使之变为孩子燎原的梦想。

内容推荐

《教育专家私手记》由黄志坚编著。

《教育专家私手记》讲述了:

从初涉人世的第一声啼哭,到蹒跚学步,到咿呀学语,那些襁褓里的小人儿以惊人的速度一天天成长。

是的,人生的前10年,所有的孩子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10年弹指一挥间。

从此,人生道路分道扬镳,孩子们各自渐行渐远。

有的长成了受人尊敬的人,

有的成为了社会的栋梁,

有的成为了行业的精英……

然而,

有的孩子却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蛀虫,

有的碌碌无为平庸度过终生,

有的成为了人人不齿的罪犯……

教育孩子没有借口、不能悔恨、无法重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由你做主!抓住了孩子教育的前10年,你就决定了孩子未来一生的走向!

目录

前言 10年定终牛

第1章 过期作废——教育同食物一样有有效期

1.越大越叛逆/008

2.谁的孩子是“啃老族”?/011

3.有的孩子是精英,有的孩子是罪犯/014

4.10岁后你永远培养不出体操冠军军/016

5.黄金期转瞬即逝,你抓住了多少?/019

第2章 7岁前,90%的性格品质已定型——父母应做的事

1.别忽视心理发展的过渡期/024

2.礼仪是好品质的外衣/027

3.独立是孩子未来生存的基础/030

4.让孩子学会担当/033

5.保护好孩子的善良/036

6,让孩子自省比你的批评更有效/039

7.斤斤计较与宽以待人/042

8.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045

9.好品质的锻造要趁热打铁/047

第3章 8岁前,大脑发育完成80%——父母必做的事

1.抓住大脑发育的各个关键期/052

2.随时随地与孩子互动/055

3.手指游戏开发孩子潜力/058

4.和孩子一起阅读/062

5.运用手语交流益处大/065

6.善用启发性的留白教育/068

7.兴趣大于你为孩子勾画的“前程”/071

第4章 8岁前,是非观念逐渐确立——父母教会了多少

1.好习惯的养成/076

2.别成为匹诺曹/078

3.对“耍赖”说不/081

4.莫让孩子的聪明用在“歪门邪道”上/084

5.孩子胆小谁之过?/087

6.杜绝攀比心理/089

7.培养忍耐力,锻炼稳定性/092

8.让孩子学会创造性思维/095

9.引导孩子的天赋/098

10.防止过度敏感/101

第5章 0~10岁,学习方式伴随终生——父母应做的引导

1.学会引导孩子/106

2.怀疑精神比埋头苦学更可贵/109

3.珍惜孩子的求知欲/112

4.会学比学会更重要/115

5.找到学习的快乐/118

6.处处留心皆学问:培养孩子细心观察的能力/121

第6章 10岁前,心理结构逐渐完善——父母应给予什么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26

2.让孩子找准坐标/128

3.给孩子话语权/131

4.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133

5.成功和失败,是正确认识自己的契机/136

6.认识自己是一生的事:孩子你慢慢来/139

第7章 再不与孩子交心,时光错过不再来

1.对世界的认知/144

2.沟通是闪光的金/147

3.我和孩子是好朋友/150

4.勇于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153

5.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做/156

6.每一个梦想都是宝贵的财富/159

第8章 10年里,你能把教育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1.讲干遍道理不如言传身教/164

2.莫把劣习带回家/167

3.投机取巧是好品质?/1 69

4.双重标准要不得/172

5.批评需要讲技巧,莫用恶语来调教/174

6.孩子和你是平等的/177

第9章 父母必须规避的11大教育误区

1.无法及早进入父母的角色/182

2.树大自然直?/185

3.给孩子贴上好坏的标签/188

4.以爱之名的控制欲/190

5.呵斥和嘲笑/192

6.吝啬于鼓励/195

7.拿自家孩子之短比别人孩子之长/198

8.期望高于实际/201

9.不打不成才?/204

10.分数并非是唯一的衡量标准/207

11.是家长的责任?是老师的责任?/210

试读章节

第二章 抓紧孩子品质形成的10年黄金期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些优良的品质,好的个性能定格孩子往后的人生。朱熹有言:人即当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放在第一位的就是修身养性,没有良好的品德性情作为基石,那么一切发展都是空谈。孩子具备良好的素质之后,心灵就没有阴霾,没有偏激,让身心都有种积极向上的基调,那么这样的美好一定会让孩子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1 别忽视心理发展的过渡期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8岁前这一阶段人生经历了两次大的环境转变和两次角色转换,即经历了从婴儿到幼儿,从幼儿到儿童的转换。随着这个角色转换的进行,心理发展同时也在进行过渡。

这两次环境转变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极为重要,孩子最开始从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以个体生活为主的家庭到纪律约束的以集体生活为主的幼儿园,这期间心理上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过渡;从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幼儿园到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校班级,这期间同样也经历了重要的心理历程。这些心理发展的过渡期,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极为重要,甚至于一生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绝对不是在夸张,而是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小学生看上去特别可爱,但是他们却并不显得活泼、聪明,就连智力的发展,也往往让家长着急。其原因,就是在心理发展的过渡期内,家长没有尽到教育的职责,没有帮助孩子成功地度过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从而出现了这种问题。

我所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个8岁的男孩,我们经常看到他的妈妈愁眉苦脸地拉着他从学校回来,小男孩则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不用说,他肯定是又在学校闯祸了。有的时候,他的妈妈走在路上都给别人讲孩子如何淘气,如何不招人喜欢,说得孩子自己羞得抬不起头来。

有一次我出门办事,他和伙伴们正在小区的空地上玩球,当我从旁边经过的时候,他立刻故意飞起一脚。那只足球不偏不倚地恰好砸在了我的头上。从他们起哄的笑声中,我能感觉出来,这小家伙就喜欢这种恶作剧。

事实上,像这个孩子的情况并不鲜见。孩子之所以这样,完全是由于在黄金教育期没有做好品质教育,没有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从而让孩子在心理发展的过渡期没有形成良好的性格造成的。孩子现在的性格,依旧是幼儿的心理,虽然他已经上了小学,但是却跟在幼儿园那些不懂事的小朋友一样贪玩任性,不讲道理,没有礼貌。

相反,如果他的家长在黄金教育期抓好孩子的品质教育,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那么断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孩子的黄金教育期同时也是孩子的心理发展过渡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年龄小,经验少,玩性大,而且模仿力强,极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果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教育品质的培养,那么,这种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既容易形成,又容易巩固。此时,家长抓紧时机来进行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孩子自我意识的提高,另外一方面要让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得到增强,然后从这两个方面,逐步对孩子品质的各个方面进行培养,比如说培养孩子诚实、认真、负责、助人为乐等优良个性品德,从而为其今后良好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孩子的智力发展很重要,但是孩子的心理素质发展更为重要,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后者常常不能引起专家们的重视,有的心理学家在经过调查后指出,在一个人的成功因素中,智力因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往往只占到了20%左右,性格、情绪、意志、社会适应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情商)占80%左右。提升孩子的思想品质刻不容缓!

孩子的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主要是在后天的人际互动中得到培养的,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到了儿童和青少年阶段,就已经基本成型。很多心理学家曾经对此展开过专门的研究,他们发现,在儿童的黄金教育期受过正确教育和培养的孩子,往往在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以及后来的工作中表现比较出色,就连他们的婚姻状况也会比那些没有专门进行教育培养的孩子要好得多。

对孩子道德观念的养教育,具体主要是指对儿童进行自信心、情绪管理、竞争力、挫折抵抗、沟通、压力应对、人际关系及领导力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在我国,人们普遍比较重视智力教育,对于孩子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则相对而言关心得要少一些,不过,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教育观念的改善,这一情况已经有所好转。

家长抓紧黄金教育期的教育工作,在孩子的心理过渡期倾注自己的精力,全面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思想品质,一定可以大幅提升孩子的人际关系、情绪智力,为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石。

P22-26

序言

十年定终生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曾说过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有一次她去拜访一位朋友,当她和朋友坐在后院聊天时,朋友的大女儿回家了。大女儿今年18岁,已经不住在家里了。

她跟着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进来,两个人手上都各有一支烟。穿着很新潮,露着小肚子,后腰上还有一个刺青。那个男孩子的手腕跟手臂上也有刺青。两个人互相窃窃私语,有说有笑,旁若无人,两位年轻人对在场的几位大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更别提打招呼了。

龙应台当时非常感慨,她突然领悟到一件事,那就是其实做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期”的,而培养孩子,也是有“有效期”的。龙应台第一次见到这女孩时,她才8岁。

10年前龙应台去她家时,带了一瓶从日本带回来的清酒作为礼物,而这个8岁的不懂日语的台湾小女孩,居然可以在短短时间内,把酒瓶上的几个日语字和酒牌上的樱花,三两下就全部画在纸上,而且惟妙惟肖。

龙应台很惊讶,自从那次以后,她经常怂恿女孩的父母带女儿去拜师学艺。但他们永远都可以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来搪塞她。奇怪的是朋友一面搪塞,却又一面跟自己炫耀女儿最近又画了什么。

后来,龙应台离开台湾一段时间,和那个朋友联系也少了很多。没想到10年后回来,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了。龙应台突然惊觉10年过得好快,好像才昨天的事情,现在已经是10年后了。龙应台感慨地说:我不认为她的父母现在有资格去批评女儿,因为一直以来,他们只顾着自己,从没重视过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才想教育已经不可能了,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因为他们错过了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没有在这个教育的黄金期里努力过,孩子最终变成了另外一番模样。

孩子小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他们单纯、无知,完全依赖父母去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这个时期,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对世界有了自己的认知,父母教育的“有效期”就快过了。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都应该早就做足了,是到了验收的时候了。这验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针,也是孩子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过了孩子成长的黄金期,父母再怎么努力去教育,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孩子是好是坏,也只能自己“承受”了。不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期内帮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孩子转眼长大,将来父母就只有叹气、摇头的份了。

我想感慨的不单只有龙应台,被泯灭的也不单只有那个有绘画天赋的女孩,该反思的也不单只是那对对孩子教育不上心的父母。

龙应台遇到的这件事,让我想起了王安石的《伤仲永》。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仲永那样的天才,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那些天资平平的孩子,如果再不重视后天的教育,最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龙应台和王安石都认为要抓住孩子的天资,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期内,在孩子接受能力最强的时间内,及时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我想这并不只是他们的想法,更是所有为人父母都应该重视的。

有些孩子从小顽劣不堪,甚至有不良癖好,作为家长,也不能听之任之,更应该多花心思去纠正孩子的缺点,将孩子往正确的道路上去引导。细节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甚至性格,对于有各种各样缺点和不足的孩子,父母再不起一个引导纠错的作用,那么不单是丧失了一个孩子,有可能还会给家庭和社会留下一个贻害人间的祸害。我们家乡有句俗语,简单却深刻——“做贼偷瓜起”,小时候偷一个小小的瓜果,这在很多大人看来无非是孩子顽劣,并非是什么严重的问题,孩子懂事了就好了。殊不知,如果没人去管教,去束缚他,没有人往正确的道路上引导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越来越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等到父母发现问题时,早已无力回天,等待孩子的,或许只有那冰冷的镣铐和沉闷的监狱,留给父母的,也只有愁白了的头发和破碎的、伤痕累累的心。

在孩子对父母还是无条件地信任、无条件地依赖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抓紧孩子的这一时期,潜移默化地给他们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告诉他们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是绝对禁止做的。

当孩子们有哪一方面的天资时,父母欣喜之余,目光更应该放长远,别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中对孩子的教育掉以轻心,对于天资过人的孩子,父母更应该承担更多责任,竭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别因为自己的大意和失误,辜负了老天对孩子的这份不薄的眷顾,将一个天才消磨成了凡人,徒留一声嗟叹。

而塑造孩子,培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告诫老师如何重视每一个孩子的一句话,我认为同样适合于家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你别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当年是你的小学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每一个孩子将来都有成就一番伟业的可能性,孩子的潜能无限,不要因为老师或者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无情地扼杀了他们的未来。

孩子的学业、技能的培养固然很重要,但是品行性格等道德教育也是一项不能忽视的内容。孩子或许没有过人的天赋,没有让人艳羡的智慧和技能,长大后就算是一个平凡人,可是品德高尚,也可以让他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活得快乐,受人尊敬。而有些父母倾尽全力培养出那些所谓的精英,却忽略了道德培养,能力过人,但是品行败坏,甚至用自己过人的能力对他人造成了危害,对社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那么结局也只能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就说最近震惊全国的药家鑫案吧,药家鑫是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开车撞人之后,因伤者欲记其车牌号而下车将将伤者连捅八刀致死,而这位无辜的受害者,家中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儿子。药家鑫在杀人后扬长而去的途中又连撞两人,当他企图再逃逸时终于被抓住。

据说药家鑫的钢琴过十级,在劳教所的元宵晚会上也因其表演的电子琴给自己迎来了掌声,但是当他的狱友得知他的这双弹出美妙乐曲的手还将一个女子连捅八刀之后,对他投去了异样的眼光。

在开庭审理此案时,讽刺的是,药家鑫的辩护律师竟然拿出了他上学期间的13份奖状,被告人校友、同学、邻居的4份请愿书,请求法庭给被告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最后,他的父母自知罪孽深重,哽咽着吐出了一段真言,“子不教父之过。我们夫妻俩向受害者及其家属以及社会公众道歉了,这个畜生,我们夫妻俩为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却以自己的残忍行为彻底摧毁三个家庭,我们对他的恨,远远大于任何人。将来法律怎么判他,都是他应得的报应。”药家鑫正是道德缺失教育失败的例子。父母的道歉、悔恨、悲伤,都无法改变事实,也无法挽救几个家庭悲剧的命运。与其现在做无谓的道歉,还不如当初做一名合格的导师,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光明的未来,不让孩子将来成为社会的脓包。

可是教育什么时候最佳,怎么教育效果才最好,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很多家长都因手足无措最终选择放弃,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是的,将一个孩子培育成参天大树不是那么容易,但是也不会很难,因为本书会给你一个完美的规划,给孩子一条康庄大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育专家私手记(抓住孩子成长的黄金10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志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48232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5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