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走阅读(关于欧洲的笔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欧洲全称欧罗巴洲,是世界第六大洲,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仅次于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欧洲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东南以里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与亚洲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极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行走阅读(关于欧洲的笔记)》是作者(顾功尧)自2006年至2007年留学德国期间,在欧洲自助旅行,足迹遍及31个国家的旅游笔记。

内容推荐

《行走阅读(关于欧洲的笔记)》作者(顾功尧)自2006年至2007年留学德国期间,在欧洲自助旅行,足迹遍及31个国家。在旅途中和归来后的几年时间中,不断整理旅行笔记。同时利用清华图书馆的藏书,广泛阅读与欧洲相关的书籍,与自身的旅行体验相互印证,又撰写了一系列的读书笔记。《行走阅读(关于欧洲的笔记)》就是从这些旅行笔记和读书笔记中筛选汇编而成的。

目录

为优秀学生的成长创造最佳环境

自序

一、前赴南德

国王湖山水掠影

音乐之乡——萨尔斯堡

信步所至——奥格斯堡

巴伐利亚“腐败”行

二、捷克行踪

震撼——人骨教堂

布拉格——建筑的盛宴

三、荷兰环游

夜渡阿姆斯特丹

无声的旋转——小孩堤坝

泛舟天堂——羊角村

四、国家印象

重温意大利

相约法兰西

独行在深秋的瑞士

五、城市散记

海德堡——心遗失的地方

寂静——一个人的哥本哈根

昨天、今天——莱比锡

漂荡——威尼斯印象

繁华与萧索——从克拉科夫到奥斯维辛

伊比利亚的新年(上)——马德里

伊比利亚的新年(下)——里斯本

从三国交界到三国交界——亚琛与林道

再别巴黎

屋檐下的博洛尼亚

古堡斜阳(上)——西庸

古堡斜阳(下)——乔治堡

“牛津博士后”的一天

访友瑞典

惊艳斯京(上)

惊艳斯京(下)

维京“船”说

六、留德杂记

汉诺威看球记

Kullen——生活即风景(一)

Kullen——生活即风景(二)

Biertrinken ist wichtig

晴雪忆江南(上)

晴雪忆江南(中)

晴雪忆江南(下)

食为天(一)——荒诞的梦

食为天(二)——切片面包自来水

食为天(三)——爱生活、爱火锅

食为天(四)——死嗑鸡翅种种

食为天(五)——好吃不过饺子(上)

食为天(六)——好吃不过饺子(下)

七、冬行希腊

众神的追寻——从雅典到德尔斐

另一种诗意——爱琴海

八、欧洲玲珑小国巡礼

痛并快乐着——疾行卢森堡

圣马力诺(上)

圣马力诺(下)

摩纳哥(上)

摩纳哥(下)

九、前南行记

前南行记(一)——巧遇波黑

前南行记(二)——萨格勒布(上)

前南行记(三)——萨格勒布(下)

前南行记(四)——十六湖

前南行记(五)——Bled湖(上)

前南行记(六)——Bled湖(中)

前南行记(七)——Bled湖(下)

十、南德周末

南德周末(一)——霍亨索伦城堡(上)

南德周末(二)一一霍亨索伦城堡(下)

南德周末(三)——纽伦堡(上)

南德周末(四)——纽伦堡(下)

南德周末(五)——拜罗伊特

南德周末(六)——班贝格

南德周末(七)——维尔茨堡(上)

南德周末(八)——维尔茨堡(下)

南德周末(九)——又闻《菊花台》

南德周末(十)——布雷根茨(上)

南德周末(十一)——布雷根茨(下)

南德周末(十二)——另类的“百水”建筑(上)

南德周末(十三)——另类的“百水”建筑(下)

十一、晴雨卢瓦尔

晴雨卢瓦尔(上)

晴雨卢瓦尔(中)

晴雨卢瓦尔(下)

十二、伊斯坦布尔

亦诗亦歌,回首千年——伊斯坦布尔(上)

Cb you want a Turkish girl?

——伊斯坦布尔(中)

止步黑海——伊斯坦布尔(下)

十三、英伦悼念

英伦悼念(上)——马克思

英伦悼念(中)——戴安娜

英伦悼念(下)——翁美玲

十四、普罗旺斯的记忆

普罗旺斯的记忆(一)——引子

普罗旺斯的记忆(二)——马赛(上)

普罗旺斯的记忆(三)——马赛(下)

普罗旺斯的记忆(四)——阿尔勒(上)

普罗旺斯的记忆(五)——阿尔勒(中)

普罗旺斯的记忆(六)——阿尔勒(下)

普罗旺斯的记忆(七)——加尔桥(上)

普罗旺斯的记忆(八)——加尔桥(下)

普罗旺斯的记忆(九)——阿维尼翁

普罗旺斯的记忆(十)——尼姆(上)

普罗旺斯的记忆(十一)——尼姆(下)

普罗旺斯的记忆(十二)——薰衣草过后的秋天

十五、沿着多瑙河的足迹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一)——穿行欧洲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二)——乌尔姆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三)——瓦豪河谷(上)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四)——瓦豪河谷(下)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五)——雷根斯堡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六)——维也纳(上)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七)——维也纳(中)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八)——维也纳(下)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九)——金色大厅的好运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十)——维也纳拾遗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十一)——意外的布拉迪斯拉发(上)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十二)——意外的布拉迪斯拉发(下)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十三)——前往布达佩斯的坎坷(上)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十四)——前往布达佩斯的坎坷(中)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十五)——前往布达佩斯的坎坷(下)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十六)——布达佩斯(上)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十七)——布达佩斯(中)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十八)——布达佩斯(下)

沿着多瑙河的足迹(十九)——山丹丹

十六、英格兰印象

英格兰印象(一)——庭院深深

英格兰印象(二)——烟雨蒙蒙

英格兰印象(三)——读报生活

英格兰印象(四)——帝国背影

十七、冰岛散记

冰岛散记(一)——从一个破产的国家说起

冰岛散记(二)——追寻极光

冰岛散记(三)——穿越时空

冰岛散记(四)——蓝湖怀旧

冰岛散记(五)——一直很安静

十八、想起苏格兰

想起苏格兰(一)——又见凡尔纳

想起苏格兰(二)——遍地石楠

想起苏格兰(三)——若即若离

十九、阅读欧洲拾遗

除夕夜读

关于《德国人》

海之传奇——《地中海》

三部德国史

《阅读城堡》的阅读(上)

《阅读城堡》的阅读(下)

从建筑看历史——两本书的偶遇

有关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前世今生——兼答鹏君师弟

历史的侧面种种——近来所读关于欧洲的几部书

《阿尔勒的一年》及其他

彼岸的普罗旺斯

漂荡——《威尼斯日记》

前路漫漫——《绕道去圣地亚哥》

旅途上幸福的建筑师

致谢

试读章节

一、前赴南德

国王湖山水掠影

巴伐利亚州的南部,集中了阿尔卑斯山脉在德国境内的全部美景。国王湖则是介于德奥之间最美的部分。翻过湖畔群山中最高的耶拿峰,就是奥地利的国土了。这里距离萨尔斯堡不到一小时的车程,距离慕尼黑却要两个多小时,我们正是从这里星夜赶往奥地利的。

淅淅沥沥却无休止的雨,对于郊游并非全无好处,游人相对减少,云雾倒有加倍。也许我这人乘船游湖命中注定遇雨:以往两赴西湖,都是在船离岸不久后便遭遇斜风细雨,2005年的大年初一清早兴起,驾车直奔嘉兴南湖“朝圣”,更是大雨如注。

巴伐利亚山水之间的雨,最大的好处便是制造出了一派幻境。偶尔一阵风吹过,原本笼罩着山问树林的云雾便被吹散些许,飘出些丝絮浮在水面上。于是山顶上甚至山腰间尚未消融的积雪也显现了出来。

行驶在青山碧水间的游船每绕过一个弯,总能惊喜地发现湍急的飞瀑、宁静甚至孤独的民居,还有稀稀落落、悠然自得的牛羊。特别是那间红顶的巴特罗梅修道院,就如同中国的宗教圣地也往往挑选山清水秀的所在,临湖而立,背倚青山。当船长取出小号不避风雨地伫立船舷,吹起不知名的巴伐利亚乐章时,旅途中的宁静方才被打破。这乐声在山谷中回荡数次、渐行渐远。

傍晚时分,我们应当离开仙境般的小岛时,牛群们竟开始自觉地集合了,一头公牛用低沉的声音不住召唤散落山问各处的成员。回程的船上,多数游客都渐入梦境,四下更是安静。我望着舱外的山水,不觉想起了2005年夏天与两位同窗一起在湖南那个不知名的湖上乘船漂荡的情景,一样的清秀可爱,恍如梦境,心中便开始怀念清华园里的故人了。

音乐之乡——萨尔斯堡

由于维也纳的存在,在奥地利这个国度,萨尔斯堡只能屈居“音乐之乡”而非“音乐之都,,了。但即便如此,两件事也足以使萨尔斯堡名扬天下:其一是音乐奇才莫扎特生于斯长于斯,其二则是不朽的音乐电影TheSoundofMusic以此地的多处景点作为外景,包括美丽的米拉贝尔花园和庄严的圣彼得教区。  时间所限,我们此行的核心是德国巴伐利亚的山水,跨越国境来到地处德奥之间的萨尔斯堡,则是兴之所至。尽管由于这种一时兴起,导致我们退掉了在慕尼黑最后一晚的青年旅馆,而在当晚的午夜时分仍然奔波于萨尔斯堡安静的街巷中寻找旅馆;尽管由于整个中欧持续数周的阴雨挥之不去,我们几乎一整日都浸染在风雨之中,甚至于在返回慕尼黑的火车上还在晾晒湿透的外衣,但是音乐之乡散发出的艺术气息,却让我们觉得不虚此行,更何况当年恰逢莫扎特诞辰250周年。

萨尔斯堡还有很多精致的细节,我的镜头没有及时抓拍到,甚为遗憾,比如街头上攒动着的一顶顶五线谱图案的雨伞、广场屋檐下忘我演奏的西洋乐手、印第安土著等,那些闪烁跳动的音符全沉浸在音乐之乡的这一片烟雨迷蒙之中。历的,唯独奥格斯堡是个例外。

乘坐夜火车到达慕尼黑的第一天,我们在青年旅馆放下行李,就转车前往德国旅游的标志性景点——天鹅堡。由于前一夜的旅途劳顿,大家没有精力攀上天鹅堡周围的高山,机械地按照前人游记中的记述走完必看景点之后就不愿在阿尔卑斯的怀抱中多逗留了。可我却心有不甘,毕竟初夏的德国往往9点多天色才会逐渐暗淡下来,此时不过下午3点。

天鹅堡毗邻的福森火车站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火车站,只有一个站台和两侧的轨道。小小的候车室里免费取阅的时刻表标示着这里只有开往两个城市的直达火车——慕尼黑或者奥格斯堡,恰好当时的站台上就停着即将开往奥格斯堡的火车,反正我们所买的是超值的拜仁州票,全州境内的火车和公共汽车随便乘坐,我就不由分说地拉着同伴们上车,随即掏出师兄留下的全德旅游手册“恶补”。这才发现原来奥格斯堡也是拜仁州境内颇受推崇的景点,是仅次于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的德国第二古老城市,既留存着不少罗马人的遗迹,也是路德新教与天主教达成和解的地方,还有莫扎特的故居和欧洲最早的社会福利院等。其实从这个城市的名字上也能看出它背后历史的沉淀:Augsburg正是纪念奥古斯都,这位古罗马帝国的奠基人。

这座美丽的城市果然没有使我们失望。笔直的马克西米利安大街两侧五彩缤纷的房屋堪与布拉格相比,青灰石块铺就的宽阔路面,配合当时有些阴霾的天色,静静地透露着这个城市的沧桑。哥特式的市政厅恰好位于这条主街的中央位置,这座外表无奇的建筑中竟然有一间令人目眩的“金色大厅”。当我们走过旋转扶梯,从高大的门框内散射出来的金光就已经让我们禁不住赞叹了。更不用多说里面一幅幅精美的壁画和雄浑的雕塑,如此这般奢华的装潢即使在波茨坦的无忧宫、柏林的夏洛腾堡宫和慕尼黑的宁芬堡宫都不可想象。马克西米利安大街的一端便是新教与天主教达成和解的教堂,这种和解不仅体现在著名的奥格斯堡协议上,更体现在这个教堂独一无二的造型上,前部较为低矮的为新教教堂,后面高耸的部分则为天主教教堂,两派和谐共处,全德甚至全球都是独此一家。

虽然旅游指南在手,我们于此处也是信步而行,主要景点无非散布在主街的两侧,短短两三个小时,几乎是散步一般的轻松。在积攒了一天的雷阵雨来临之前,恰好走进一家推荐的啤酒馆,小小“腐败”一把,坐观风雨冲洗着窗外宁静的石板路,就又是一重享受了。P1-3

序言

从现在起回溯,距离我上一次、实际上也是第一次飞抵欧洲大陆,已经六年有余了。那是一次公派交换学习的机会,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那时我不过二十出头,对欧洲的了解少得可怜,出发前也并未规划要如何旅行,只是期盼着顺利完成学业。摸索着上路、试探着前行,将旅行当作一种放松甚至解脱。未曾想,那一年半的行走,由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每一天,不是在旅行,就是在筹划、准备旅行。现在回想起来,那样的热情,大概除了源自所谓学习和探索未知的欲望,更多的正是因为被那种身心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所诱惑。自然,我也应当庆幸游学之地,凑巧是在历史和文化积淀深厚的欧洲,提供了足够的深邃和辽阔,任由远方来客走马观花,或是细细品读。

在欧洲时,起初是七八好友相约同行,渐渐地减少为三四人的小团体,及至最后,终于变成孤家寡人、独自游走;出门在外的时间和地点,也由寥寥数日盘桓于同一城市,逐步延长为长达月余的欧陆环游。孤身一人,便有许多的时间可以和内心对话,也自然会想着落笔于纸面。草草几行,无非触景生情,抑或睹物思人,没有什么流水账式的连篇累牍,然而也没有什么文笔可言。当初,也只是将它们逐一地张贴在自己的网络空间中,供好友消遣,也算作给自己留念。因此,我宁愿将这一篇篇简短的文字称作笔记,而非游记或是攻略。

在父亲和一些朋友的鼓励之下,我终于在时隔多年后,决心把大部分的笔记拼凑起来,结集成册,于是也越发自觉其中的零散和缺憾了。譬如,旅途中的时间总是零碎、节奏也偏紧凑,某些瞬间的心情没有来得及书写下来,便不会去刻意重温了。又或者曾经规划了要针对某些城市、某些景色留些感想,也终究限于时间和懒惰,搁置了起来。这样算下来,这里所集结的笔记,大约仅涵盖了那十八个月中一半的经历和行程。

即便如此,我在整理这些笔记时,还是希望显得有秩序一些,因而把它们按主题分为若干系列。有些系列在当初落笔时就已定好统一的名称和顺序,有些则是此次整理中重新归类。应该还有更好的分组编排方式,但毕竟从几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来看,欧陆各地便是互相牵连交错的,我也不再强迫自己有限的学识来做改进了。只是其中的部分文字甚至所述及的史实,经过了三五年回头再看,难免谬误。但出于敝帚自珍的目的:姑且一并保留于此。也正是为了说明自己感知和认识的逐步深入,在编排各篇文字于此的前后顺序时,也尽量遵循了先后写作的时间顺序。

当初在旅途上越是行走,便越是发觉自己的浅薄与茫然。无论是有关欧洲的历史文化,还是对中华文化本身的理解,都不足以支撑自己对风景、对掌故、对现实的解读。因此,2007年秋天返回清华园之后,我将相当的业余时间投入了有关于此的‘‘补课’’中。倚仗着清华图书馆的收藏,四五年来借阅的相关图书也快有百余本了。自.知之明我总还是有的,借阅的书籍可能其学术价值不入专业研究者的法眼,再草草写点读后感便更是肤浅。就算是自己学习历程的映照吧。这个集子的最后一个部分,摘选了一些这样的读后感,作为收尾,称作《阅读欧洲拾遗》。事实上,这部分之前的一些旅行笔记,也同样是在回到清华后重新整理的,因此早已掺杂进了一些阅读的感触。

今天一篇篇重新翻来,我渐渐醒悟,这些首先写给自己的笔记,其实还有一个沉默的读者,那便是曾经记录了我行踪的欧洲。每一串当时的脚印、每一行事后的阅读,都是我将自己的心情付于那片大陆的体现,也是我逐渐揭开那片大陆层层面纱的过程。不知不觉的,那段身在欧洲的岁月成了一段非比寻常的经历,它真实地影响了我回国后的行事习惯,甚至脾气秉性。因此在离开欧洲的日子,我时时都会惦记或者揣测,何时才能故地重游。

许是冥冥中真有天意,正当我于2011年年底结束了博士论文答辩,开始整理这部笔记之时,我竟阴差阳错地获得了前往巴黎继续深造的机会,并得以再次置身于欧罗巴的怀抱。而今落笔这篇自序之时,我已是安坐于巴黎郊外的一座山谷之中了。

虽然不知道前面有怎样的故事在等待着我,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眼前这部集子的内容和意义——行走与阅读的人生,都将在未来得以延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走阅读(关于欧洲的笔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顾功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327837
开本 16开
页数 1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4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2013136205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