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老恒言(中医养生名著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医学朝向健康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我国最早的医学理论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提出了中医“治未病”这一原创理念,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由此而发展起来,并体现出东方文明动静结合的哲学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理念,还创立了独特而多样的保健技术与方法,从而越来越受世界瞩目。

在系统调查研究中医养生类古籍,出版大型养生著作《中医养生大成·第一部》(养生通论)的基础上,我们精选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5种养生古籍,即《养生类纂》、《三元参赞延寿书》、《寿亲养老新书》、《东坡养生集》、曹庭栋的《老老恒言(中医养生名著精选)》,加以整理校点,分册出版。

内容推荐

曹庭栋的《老老恒言(中医养生名著精选)》全书五卷,分四十二篇进行论述。曹氏自称:“书凡五卷,前二卷详晨昏动定之宜,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要,末附粥谱一卷。’,换言之,一、二两卷主要是讨论老人起居饮食等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之道,包括安寝、晨兴、昼卧、夜坐、盥洗、燕居、见客、出门等等与生活起居相关的事宜,以及散步、省心、导引、防疾等等与强身健体、祛病防害相关的事宜。三、四两卷则是讨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各种衣物(衣、帽、带、袜、鞋等)、文具(书室用品等)、卧具(帐、枕、席、被、褥等)、家具(书几、坐榻、床等),及其他日用杂物(便器、眼镜、按摩器具、手炉、手杖等)。

第五卷,专门论粥。曹氏认为:“粥能益人,老年尤宜。”因此,专设一卷来介绍粥食。先介绍如何选择米、水等原料,如何掌握火候,如何食用;再分三品收录粥方100种,既可调养,又能疗疾,颇切实用。其分类不以“调养治疾功力深浅之不同”为依据,而是根据气味口感而定,“气味轻清、香美适口者为上品,少逊者为中品,重浊者为下品。”

《老老恒言(中医养生名著精选)》主要的学术观点是:“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起居寝食之间尔。”强调老年人养生要注意各种生活细节。

目录

卷一

安寝

晨兴

盥洗

饮食

食物

散步

昼卧

夜坐

卷二

燕居

省心

见客

出门

防疾

慎药

消遣

导引

卷三

书室

书几

坐榻

杂器

卷四

卧房

便器

卷五

粥谱说

择米第一

择水第二

火候第三

食候第四

上品三十六

中品二十七

下品三十七

试读章节

《本草》谓饭以陈米为佳,新米动气发病,窃意胃弱难化则有之,滋润香甘,莫如新粒。且有食陈难化,食新转觉易化。盖脾悦则健也。须以白米悬檐下,作经年之用色,白如新,或微炒,其松不异陈米,香更过焉。或煮饭晒干,重煮,或水浸冰之风干,再煮,俱加松软。至煮则无嫌过熟。昌黎诗所谓“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饲”也。凡煮白米宜紧火,候熟开锅即食;陈米、炒米宜缓火,熟后有顷,俟收湿气,则发松透里。

煮粥用新米,香甘快胃。乐天诗云:粥美尝新米。凿之必精,淅之必净,煮之必烂。厚日□,薄日酏。常食薄乃适口,厚则转觉味淡,易于生厌。又粥内加他物同煮,其方颇多,另载末卷。一家言日:煮饭勿以水多而减,煮粥勿以水少而添,方得粥饭正味。

茶能解渴,亦能致渴,荡涤精液故耳。卢仝七碗,乃愈饮愈渴,非茶量佳也。《内经》谓:少饮不病喘渴。华佗《食论》日:苦茶久食益意思,恐不足据。多饮面黄,亦少睡。魏仲先《谢友人惠茶诗》云:不敢频尝无别意,只愁睡少梦君稀。唯饭后饮之,可解肥浓。若清晨饮茶,东坡谓“直人肾经”,乃引贼入门也。茶品非一,近地可觅者,武夷、六安为尚。

《诗·豳风》云: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书·酒诰》云: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酒固老年所宜,但少时伤于酒,老必戒,即素不病酒,黄昏后亦不宜饮,唯宜午后饮之,藉以宣导血脉。古人饮酒,每在食后。《仪礼》谓之“酯”。注云:酯者,演安其食也。今世俗筵宴,饱食竣,复设小碟以侑酒,其犹存古之意欤?米酒为佳,曲酒次之,俱取陈窨多年者。烧酒纯阳,消烁真阴,当戒。

烟草据姚旅《露书》产吕宋,名淡葩菰。《本草》不载,《备要》增人。其说却未明确。愚按:烟草味辛性燥,熏灼耗精液。其下咽也,肺胃受之,有御寒解雾、辟秽消腻之能,一人心窍,便昏昏如醉矣。清晨饮食未入口,宜慎。笃嗜者甚至舌胎黄黑,饮食少味,方书无治法,食猪羊油可愈,润其燥也。有制水烟壶,隔水吸之者;有令人口喷,以口接之者。畏其熏灼,仍难捐弃,故又名“相思草”。《蚓庵琐语》日:边上人寒疾,非烟不治,至以匹马易烟一斤。明崇祯癸未,禁民私售,则烟之能御寒信矣。盛夏自当强制。

菹菜之属,每食所需,本非一类,人各有宜。文王嗜菖□,孔子不撤姜食,皆审其所宜,故取之。非仅日菖可益聪,姜可通神明也。按:菖□即菖蒲菹。《遁庵秘录》有种石菖蒲法,以辰砂捶末代泥,候其生发,采根食之,不必定作菹也。利窍兼可镇心,据云能治不寐,极为神妙之品。

蒸露法同烧酒,诸物皆可蒸,堪为饮食之助。盖物之精液,全在气味,其质尽糟粕耳。犹之饮食入胃,精气上输于肺,宣布诸脏,糟粕归于大肠,与蒸露等。故蒸露之性,虽随物而异,能升腾清阳之气,其取益一也。如稻米露发舒胃阳,可代汤饮,病后尤宜。他如藿香、薄荷之类,俱宜蒸取露用。《泰西水法》日:西国药肆中,大半是药露。持方诣肆,和露付之。则方药亦可蒸露也,须预办蒸器,随物蒸用。

水陆飞走诸食物,备载《本草》,可考而知。但据其所采论说,试之不尽获验。张文潜诗云:我读《本草》书,美恶未有凭。是岂人之禀气不同,遂使所投亦异耶?当以身体察,各随禀气所宜而食之,则庶几矣。

坐久则络脉滞,居常无所事,即于室内时时缓步,盘旋数十匝,使筋骸活动,络脉乃得流通。习之既久,步可渐至千百,兼增足力。步主筋,步则筋舒而四肢健,懒步则筋挛,筋挛日益加懒,偶展数武,便苦……

……

P5-37

序言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医学朝向健康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我国最早的医学理论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提出了中医“治未病”这一原创理念,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由此而发展起来,并体现出东方文明动静结合的哲学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理念,还创立了独特而多样的保健技术与方法,从而越来越受世界瞩目。

在系统调查研究中医养生类古籍,出版大型养生著作《中医养生大成·第一部》(养生通论)的基础上,我们精选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5种养生古籍,即《养生类纂》、《三元参赞延寿书》、《寿亲养老新书》、《东坡养生集》、《老老恒言》,加以整理校点,分册出版。

一、《养生类纂》

这是一部宋代综合性养生著作,作者周守忠。此书乃周氏收集了136种各类著作中的养生内容,分类汇编而成,故名《养生类纂》。参考文献广泛,且清晰准确地给出文献出处是此书最大的特点。

此书体现了中医养生不同于道家养生的关键之处,即不求长生不老,目的只在于“精神安乎形而年寿长焉”,而所谓“长”者,只是指尽其天年。其养生的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养神、惜气、防疾。养神者,指节制嗜欲、修身养性,做到“外则意不逐物移,内则意不随心乱”,“尊势不能动,乐道而忘贫”,“厚利不能倾,容身以怡情”,使神自宁而养神矣。惜气者,指不能过用。古人认为“病起过用”,因此必须懂得劳逸适度。而所谓“过用”,是指超越承受能力的使用,如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力所不胜而强举之,情绪过激,欲念过当,等等。这些都可能造成身体损伤。然而,防止过用不等于不动。“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以“不伤为本”。“闲心劳形”,才是养生之方。防疾者,指生活要有规律,注意日常调摄,包括适寒温、避邪气、节饮食、慎起居、勤沐浴等多方面的措施。

二、《三元参赞延寿书》

这是一部元代的综合性养生著作,作者李鹏飞,内容涵盖精神道德修养在内的生活各个方面。其书名的意思是:天地人三元相参,赞化育之功,而成延寿之书。

书中将人之寿命分为天元、地元、人元。“天元之寿”为“精神不耗者得之”。讨论与人欲生殖相关的内容,提出了欲不可绝、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强、欲有所忌、欲有所避等关于调节健康性生活的高明主张,这些主张可谓是此书最为引人注目的精彩部分。同时,书中还提出了生病、大醉、忍尿、忿怒或恐惧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以及妇女月经期等情况要避免性生活。“地元之寿”为“起居有常者得之”。讨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情绪与起居,包括调情绪、慎起居、顺天时三个方面。主要观点是节护精气、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强调保持平和的心境、平稳的生活状态,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人元之寿”为“饮食有度者得之”。主要讨论饮食养生,提出很多值得参照的饮食养生方法,如“有饥即食,食勿全饱”,“当候已饥而进食,……无待饥甚而后食”,“觉微渴而省饮,饮不欲太频”,“色恶不食,臭恶不食”,“人之当食,须去烦恼”,等等。书中李氏还将食物及最为常用的部分药物分为果实、米谷、菜蔬、飞禽、走兽、鱼类、虫类七大类来分析,讨论各种食物的利弊,而着重于避害。

三、《寿亲养老新书》

这是一部专门论述老年养生的重要著作,与我国古代其他养生著作己的就寝体会,总结了治疗老年人失眠的多种方法。用于就寝之前者,有“夜坐”与“行步”;用于就寝之后者,有“操”与“纵”。他还指出,老年人身体功能减退,精力有限,应该以“养静为摄生首务”。要清心寡欲,少视听,寡言笑,节俭度日,节俭度日,间习吐纳导引之法,使身体气_血畅快,这才是“却病良方”。老年人因肝血渐衰,性情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特别要注意戒躁戒怒。老年人脏腑功能日渐衰退,调理脾胃首先要饮食有节,因此提倡老年人以少食为宜。菜品少盐使淡,五味要适度,品种宜简单,才能适口适胃。曹氏主张老年人无论是保养,还是偶染小恙,不可轻易服药,只要加意调停饮食,“微病自可勿药有喜”。

综观以上五书,均是中医养生史上具有相对重要地位的各个时代养生通论之代表作,而且各书之特色鲜明。《养生类纂》成书于宋代,第一次将此前分散于各类著作中的养生相关内容汇集到一起,分类编纂,一改此前养生类内容零星分散的状态,形成一部专著。《养生类纂》所收内容涉及136种书籍,并严格标注文献出处。无论是从养生理论方面,还是从分类编排方式方面,都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三元参赞延寿书》成书于元代,是一部著述与类编相结合的养生著作。作者李鹏飞很有可能见过并参考了《养生类纂》,两书的编排特色有些类似,内容也有所借鉴。如其书之“天元”、“地元”、“人元”之说,有可能是借鉴了周氏之“天文”、“地理”与“人事”的三部编排法。但是两书比较,此书分类编排明显更为清晰严谨,选材也更具鉴别眼光。比如,在古代较受重视的“服饵”,则完全被作者弃除,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寿亲养老新书》由宋元两代著名养学家共同完成。其卷一为宋代陈直所撰《养老奉亲书》原文,这应该是现在所知我国最早的老年养生专著。而后三卷为元代邹铉增补。此书将老年养生问题作为一个专题来讨论,并与儒家孝道相联系,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后世响应者很多,逐渐使之形成一个专门的学问。《东坡养生集》为明末文人王如锡广搜众刻,汇集宋代文豪苏轼诗文杂著中有关闲适颐养的内容而成。此书以明人的眼光来审视宋人的养生观点,以文人的角度来讨论医家养生之事,呈现出时代穿越与领域跨越的精彩。由于苏轼豪放独特的人格魅力、豁达乐观的处世态度,以及妙笔生花的文字修养,使一部养生著作显出无穷的阅读趣味。现全书校点出版,在全国尚属首次。《老老恒言》成书于清代,作者曹庭栋撰写此书时,本人就已经是一位75岁的老人,他说:“今吾年七十有五,又忽忽不觉老之及吾,宜有望于老吾者之使吾克遂其老也。”因此,他特别能够抓住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阐述日常起居寝食的养生方法。

虽然,养生学科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著作很多,但鱼龙混杂,读者选择起来比较困难,希望我们这套小丛书能为喜欢养生的朋友提供帮助。

张志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老恒言(中医养生名著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曹庭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542849
开本 16开
页数 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5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16
CIP核字 2013096736
中图分类号 R161.7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35
169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