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梁启超家书(赠梁启超家书手迹)(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梁启超的女子众多,个个成才,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国家庭中最为少见的。

  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庄、思忠送到国外学习,他与孩子们有密切的书信往来。梁启超作为一个父亲,用自己的爱,自己的素养,自己的情怀将他的孩子们引上成才之路。

  《梁启超家书》由梁启超之子梁思礼院士撰写前言,梁思成之妻林洙女士亲自整理编辑。书里收录有梁启超与孩子们的家庭照片和极为珍贵的梁启超家书手迹。

内容推荐

《梁启超家书(赠梁启超家书手迹)(精)》由梁启超编著。

《梁启超家书(赠梁启超家书手迹)(精)》简介:

梁启超有子女十人,长大成人的有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九人,但是思忠英年早逝。他们个个成才,这和梁启超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有密切的关系。九人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个家庭中出了三个院士这也是极少见的。

在20世纪的20年代—一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忠、思庄送往国外学习,这期间任公与子女有密切的书信来往。当时思顺与丈夫周希哲住在加拿大,思庄随姐在加,因此任公的信多先寄到思顺处再由子女传阅。

信中表达了任公对子女们深切的关爱,及兄弟姐妹问的亲情。这里我们选了部分有关个人修养及学业方面的内容,供青年朋友们自勉。

目录

内容提要

梁启超简介

前言

梁启超的儿女们——他们个个成才

壹[1912年12月5日——1916年10月11日]

致思顺书——人贵自立也

致思顺书——汝须知汝乃吾之命根

致思顺书——吾实厌此社会

致思顺书——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

致思顺书——汝曹不必远念

致思顺书——吾今舍安乐而就忧患

致思顺书——越南入境如此其难

致思顺书——睡后吾明日必以力自振

致思顺书——而其间却有一极危险之纪念

致思顺书——汝辈学业切宜勿荒

致思成思永书——汝年幼姑勿责也

致思顺书——但做官实易损人格

贰[1919年12月2日——1922年12月25日]

致思顺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致思顺书——已久不得汝书,颇悬悬

致思顺书——他事如常,无可告

致思顺书——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

致思顺书——吾日来极感希哲有辞职之必要

致成、永、忠书——汝等不必着急,吾自知保养也

致思顺书——我且把我的功课表写给汝看

致思顺书——我一面讲,一面忍不住滴泪

叁 [1923年1月7日——1923年11月5日]

致思顺书——思成和徽音已有成言

致思顺书——我想破戒饮一回

致思顺书——看见许多小宝贝,忘记了你这大宝贝了

致思顺书——只要拾回性命,便残废也甘心

致思顺书——小小飞灾,很看出他们弟兄两个勇敢和纯挚的性质

致思成书——读国学书事

致思成书——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

致思顺书——家中大小都好

致思顺书——随意写几句

致思顺书——徽音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

肆 [1925年4月17日——1925年12月27日]

致思顺思庄书——你们走后,我很寂寞

致思顺书——把思成身体实在情形报告我,我才真放下心哩

致顺、成、永、庄书——对着月想你们,也在这里唱 起来

致思顺书——又作一首诗给姚胖子五十寿

给孩子们书——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

给孩子们书——我很想买这所房子,想和你搭伙平分

致思顺书——北戴河房子我实在爱他不过,已决定买了

致思顺书——北大有些人对我捣乱,其实不过少数

致思顺书——我现在觉得有点苦

给孩子们书——盼望老白鼻快来

给孩子们书——庄庄真是白了许多吗

致顺、成、永、庄书——汝等不必以我过劳为虑也

致思顺思成书——写给思顺和思成的诗

致顺、成、永、庄书——祭文本来该焚烧的,我想读一遍

致顺、成、永、庄书——你妈妈真音容永绝了

致思成书——我从今以后,把他和思庄一样地看待

伍 [1926年1月5日——1926年12月20日]

致思成书——今天谁也料不到明天的事,只好随遇而安罢了

给孩子们书——全家都变成美国风实在有点讨厌

给孩子们书——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

给孩子们书——我所望于思永、思庄者,在将来做我助手

给大小孩子们书——活到五十四岁,儿孙满堂,过生日要挨饿

给孩子们书——我近来真是无所用心

致思顺书——我受手术十天之后,早已一切如常

致思忠书——病虽未痊愈,比前次确减轻许多

给大小孩子们书——这封信专报告病之肃清

给孩子们书——但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

给孩子们书——“劳于用人而逸于治事”

致思顺书——小小的病何足以灰我的心

给孩子们书——你们又添一个小弟弟

给孩子们书——我很不愿意全家变成美国风

给孩子们书——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证婚

给孩子们书—— 天天被王姨唠叨,逼着去睡

给孩子们书——“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致思永书——怕你悬望,先草草回此数行

给孩子们书——我实在想你们,想得很

陆 [1927年1月2日——1927年7月3日]

给孩子们书——“乡音无改把猫摔”

致思永书——把中国考古学的常识弄丰富一点

给孩子们书——万恶的军阀,离末日不远了

给孩子们书——现在我要做的事,在编两部书

给孩子们书——中国病太深了,症候天天变

致思顺书——你们看着一定欢喜得连觉也睡不着

给孩子们书——“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给孩子们书——小白鼻病得甚危险

给孩子们书——那小同同已经死了

给孩子们书——思永说我的《中国史》诚然是我对于国人 该下一笔大账

给孩子们书——总是老守着我那“得做且做”主义

给孩子们书——北京正是满地火药,待时而发

给孩子们书——我现在心很乱

致思顺书——老白鼻平安,真谢天谢地

致思顺书——南海先生忽然在青岛死去

致思顺书——国内太不安宁

致思忠书——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

致思顺书——我自审亦一无把握,所以不敢挑起担子

致思顺书——生当乱世,要吃得苦

给孩子们书——这两天北方局势骤变

给孩子们书——你们在外边几个大孩子,总不要增我的忧虑才好

致思顺书——决俟秋凉后,乃着手工作

致思顺书——这病岂不是“老太爷病”吗

柒 [1927年8月29日——1927年12月24日]

给孩子们书——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

给孩子们书——思永天天向我唠叨,说我不肯将自己作病人看待

给孩子们书——我最不放心的是他,偏是他老没有消息来安慰我一下

给孩子们书——昨日又得加拿大一大堆信,高兴得我半夜睡不着

给孩子们书——你们个个都是拿爹爹当宝贝,我是很知道的

给孩子们书——这几天家里忙着为思成行文定礼

致思顺书——你虽是受父母特别的爱,但你的报答也算很够了

致思成书——这几天为你们聘礼,我精神上非常愉快

致思顺书——好孩子,切须听爹爹的话

捌 [1928年1月12日——1928年10月17日]

致思达书——总之必回家过年

给孩子们书——你们这些孩子真是养得娇,三个礼拜不接到我的信就撅嘴了

致思成书——我盼望你每日有详细日记,将所看的东西留个影像

致思成夫妇书——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我们须终生不许他侵入

致思顺书——我正天天盼平安喜电哩

致思顺书——我生性爱管闲事,尤其是对于你们的事

致思顺书——我极舍不得清华研究院

致思顺书——你们弟兄姊妹个个都争气,我有什么忧虑呢

致思成书——我觉得为你前途立身计,东北确比清华好

致思顺书——我想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路上走

给孩子们书——新人到家以来,全家真是喜气洋溢

致思顺书——我平常想你还自可,每到病发时便特别想得厉害

致思成书——我在病中想他,格外想得厉害

梁仲策追述先生得病逝世的经过

梁思成等追述先生得病逝世的经过

附录

为学与做人

梁先生北海谈话记

1923年梁先生小释“玄学”与“科学”的关系

后记

试读章节

19l2年12月5日致思顺书

十二、十三号禀皆收。

祖父南归一行,自非得已。然乡居如何可久,且亦令吾常悬悬。望仍以吾前书之意,力请明春北来为要。前托刘子楷带各物,本有虾油、辣椒两篓(津中尤物也,北京无之),后子楷言放在车中恐有气味为人所不喜,故已抽出矣。又小说两部呈祖父消闲,有摹本缎两段,乃赏汝两妹者,人各一套。问思庄何故写信与二叔而不与我。岂至今尚未得闲耶?其外国缎一段则赏汝者也。汝三人将所赏衣服穿起照一像寄我。金器两件赏汝,汝两妹亦各一件,此次汝姊妹所得独多,汝诸弟想气不忿矣。然思成所得《四书》乃最贵之品也。可令其熟诵,明年侍我时,必须能背诵,始不辜此大赉也。吾游曲阜可令山东都督办差,张勋派兵护卫。吾亦极思挈汝行,若国内一年内无乱事,吾又一年内可以不组织内阁,则极思挈汝遍游各省。俾汝一瞻圣迹,但又不欲汝辍学耳。津村先生肯则诲汝中央银行制度大善大善,惟吾必欲汝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宪法所讲比较尤妙),经济学亦必须毕业,而各课皆须于三月前完了。试以商津村何如?经济学吾曾为汝讲生产论,故此可稍略,交通论中之银行货币既有专课尤可略,然则亦易了也。荷丈月入已八百,尚有数部,力邀彼往,其职约当前清之三品京堂。若皆应之则千余金可得。但今者报馆缺彼不可,印刷局在京非彼莫办也。而鼎父至今无着落,汝诸表兄日日来嬲我求差事,小四小八皆不自量,指缺硬索已四五次矣。吾亦无能为助甚矣,人贵自立也。

示娴儿。

饮冰十二月五日

1912年12月16日致思顺书

十四、十五号禀均收。吾前为汝计学科,竟忘却财政学,可笑之至。且法学一面亦诚不欲太简略(国际法实须一学),似此非再延数月不可,每来复十四小时大不可,吾决不许汝如此。来复日必须休息,且须多游戏运动。(可与诸师商,每来复最多勿过十时。因自修尚费多时也,可述吾意告之,必须听言,切勿着急。)从前在大同学校以功课多致病,吾至今犹以为戚。万不容再蹈覆辙,吾在此已习安,绝无不便。汝叔沪行亦未定(此事须俟荷丈一到沪乃定),即行后吾亦能自了,得汝成学,吾愿大慰,诸师既如此相厚,尤不可负。且归后决无从得此良师。今但当以汝卒业为度,不必计。此间请商诸师,若能缩短数月固佳,否则迳如前议至明年九月亦无不可,一言蔽之,则归期以诸师之意定之。汝必须顺承我意,若固欲速以致病是大不孝也。汝须知汝乃吾之命根。吾断不许汝病也。前已合寄四千谓夙逋可耳,何尚需尔许耶?此间已无存(有万金存定期不能取出),本月收入须月杪乃到手,明日只得设法向人挪借,若得当电汇以救急耳。子楷带去各物已收否?祖父想已旋南耶。

示娴儿。

饮冰十二月十六夕

19l2年l2月20日致思顺书

得书知添一幼弟,甚喜慰,想母子平安耶?祖父命以何名,想有书在途矣。大版《通鉴》不须汝索,已嘱擎一购寄,非久或将寄至矣。王姑娘…赏品必给之,但无便人,恐难寄耳。汝母耳珰,则俟归来自置何如。读报见米价落,疑必小有所获,但兹事总极险,终以戒断为善,可仍常谏汝母也。吾昨夕因得须磨书。烦躁异常,又见国事不可收拾,种种可愤可恨之事,日接于耳目,肠如涫汤,不能自制,昨夕大雪,荷丈与汝叔皆外出游乐,吾独处不适,狂饮自遣,今宿酒未解,得汝书极慰耳。因思若吾爱女在侧,当能令我忘他事,故念汝不能去怀,昨夕酒后作一短简,今晨视之乃连呼汝名耳,可笑之至,今不复寄,以乱汝意,吾须欲汝侍我,然欲汝成学之心尤切也。几欲东渡月余,谢绝一切,以自苏息也,大抵居此五浊恶世,惟有雍乐之家庭,庶少得退步耳。吾实厌此社会,吾常念居东之乐也。汝求学不可太急,勿贻吾忧。

示娴儿。

饮冰十二月二十日

前书索全家相片,想已寄出,汝近顷照相否,吾极欲见汝近影。

乡书仍寄艺新否?一禀可加封寄。

1916年1月2日致思顺书

王姨今晨已安抵沪,幸而今晨到,否则今日必至挨饿。因邻居送饭来者已谢绝也(明日当可举火,今日以面包充饥)。此间对我之消息甚恶,英警署连夜派人来保卫,现决无虞。吾断不致遇险。吾生平所确信,汝等不必为我忧虑。现一步不出门,并不下楼,每日读书甚多,顷方拟著一书名日《泰西近代思想论》,觉此于中国前途甚有关系,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两年来所境较安适,而不知不识之间德业已日退,在我犹然,况于汝辈,今复还我忧患生涯,而心境之愉快视前此乃不啻天壤,此亦天之所以玉成汝辈也。使汝辈再处如前数年之境遇者,更阅数年,几何不变为纨绔子哉。此书可寄示汝两弟,且令宝存之。

民国五年一月二日

1916年1月7日致思顺书

数日未得书报,而母近状甚念,甚念,比已出院否?体复元否?曾发见他病否?若因此而更除杂病,益健康,则未始非福耳。此间甚安,吾每日早睡早起,眼病亦渐痊,可每日读书作文甚多,此时暂不他行,一切饮食起居皆王姨一人料理,闻彼曾寄一和文信已收否?至为稳便,汝曹不必远念。

民国五年一月七日

来书总宜外加一封电日邮发。

19l6年2月8日致思顺书

书及禧柬并收,屋有售[买]主速沽为宜,第求不亏已足,勿计赢也。此著既办,冰泮后即可尽室南来,赁庑数椽,蕾盐送日,却是居家真乐。孟子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汝辈小小年纪,恰值此数年来无端度虚荣之岁月,真是此生一险运。吾今舍安乐而就忧患,非徒对于国家自践责任,抑亦导汝曹脱险也。吾家十数代清白寒素,此乃最足以自豪者,安而逐腥擅而丧吾所守耶?此次义举虽成,吾亦决不再仕宦,使汝等常长育于寒士之家庭,即授汝等以自立之道也。吾近来心境之佳,乃无伦比,每日约以三四时见客治事,以三四时著述,馀晷则以学书(近专临帖不复摹矣),终日孜孜,而无劳倦,斯亦忧患之赐也。

民国五年二月八日

19l6年3月l8日致思顺书

寄去《从军日记》一篇,共九页,读此当详知吾近状。书(此问无书不拆故不敢付邮)辗转托递,恐须一月后乃达,其时吾踪迹当暴露于报中矣。此记无副本,宜宝存之,将来以示诸弟,此汝曹最有力之精神教育也。文辞亦致斐宴可观矣。吾尚须留此六日,一人枯坐,穷山所接,惟有佣作,然吾滋适,计每日当述作数干言也。王姨计已返津,汝等见报知我已入粤时(粤事定时),即当遣王姨来港(到港住家中,问永乐街同德安便知港家所在),候我招之。盖到粤后不便久与陆同居。一分居后,非王姨司我饮食不可,彼时之险,犹过于居沪时也。越南入境如此其难,汝母归宁只得从缓一两月后,局面剧变,彼时或可自由行动也。

民国五年三月十八日自越南帽溪P20-27

序言

我的父亲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也是一位大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宗师。他的著作涉及史学、文学、政治、经济、哲学、法学、社会学、图书文献学、新闻学、宗教学、金融学、科技史、国际关系、中外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一部《饮冰室合集》反映了他广博的学术文化知识和高深的学术造诣。他的著作和思想在20世纪初对整整一代知识分子产生过启蒙和激励的重大影响。

世人称梁启超“多变”,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是他一生不变的追求。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始终想使孱弱贫困的中国变成富强不再受欺辱的中国。他的“变”用现代的眼光看是“与时俱进”的“变”。在戊戌变法前后他和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制,在辛亥革命后民国成立他主张共和立宪制,特别是在袁世凯称帝之后,他和蔡锷一文一武发起倒袁的“护国保卫共和”运动,说明他的“变”是随着社会环境之变而变。

梁启超是一位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不仅他的笔锋带有富于“魔力”的感情,对老师、对朋友、对我的两位母亲、对我们这些儿女们都倾注了深厚的爱。从本书所刊的他给儿女们的信中可以看到他对子女的教育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孩子们读书、写字、学习课程,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职业等等各方面都给予指导,但从不强迫命令。他与孩子们之间除父亲与子女之情外还是知心的朋友。孩子们也向他坦诚地诉说学习和思想上的困惑,并发表自己的政见,提出不解的问题及个人前途的选择,这一切父亲均能逐个给以详尽的解答并予以鼓励。除了以上谈及之外,他更关注对子女们对人格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在这方面他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循循善诱。他总是谆谆教导我们把个人的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报效祖国。

我出生时父亲已51岁。虽然他非常爱我,但我没有机会能像我的大兄姐们那样亲身从父亲那里获得直接教导。父亲曾说过他60岁以后将放下别的工作,专心致志地教育儿女,可是他不幸在56岁就撒手人寰了。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之一。有人曾问我:“你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我回答:“爱国!”“爱国”也是我们全体兄弟姐妹们所继承下来的宝贵遗产。我们9人中有7人在海外学习,个个学业优秀,但是我们没有一个留在国外,个个都学成归国,报效祖国。当然,父亲对我们的影响不仅只此。他的伟大的人格、博大坦诚的心胸、趣味主义和乐观精神,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梁启超一生写给他的孩子们的信有几百封。这是我们兄弟姐妹的一笔巨大财富,也是社会的一笔巨大财富。在本书中我们选了部分他晚年的信件献给广大的青年朋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

后记

年轻时,我曾读过一些名人伟人的传记,但像任公先生这样热爱和关心子女并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的人还没有看到。任公一生给子女的信自1911年一1928年约有400多封。其中给长女思顺的信就有344封。在1911年一1916年致思顺信的内容主要涉及他的政治活动及行迹。1918年以后给思顺的信,内容涉及较多的家务事,这部分信本书只选了少量的几封,因为本书编辑的宗旨不是为了研究梁启超这个人物,而仅仅是供青年人修身养性,治学方法等方面的参考。

1924年一1928年任公将几个大的子女都送往国外学习,因此在这个时期他与孩子们的信件往返十分频繁,内容着重在子女们的个人修养及学业方面,这批信是梁氏家族的一个宝藏,也是本书所辑录的重点。其中除了给思顺的信外,计有给思成、思永的20封,给诸儿女共读的61封,单独写给思忠、思达的各两封。但是即便是给个人的信对其他孩子也都有教育意义。

我很荣幸接受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委托给我的这一重大任务,遗憾的是这里只有任公致儿女们的信,而儿女们给他的信,过去任公曾将一部分交思顺保管,但经过抗日战争及1946年-1949年的内战,接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梁思顺惨遭迫害亡故。这批书信也杳无踪影了。另外任公信中涉及的人物限于个人水平不能一一注明,亦请读者原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梁启超家书(赠梁启超家书手迹)(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启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17809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34
CIP核字 2013152340
中图分类号 K825.1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2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