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叔本华的心灵咒语
内容
编辑推荐

叔本华,欧洲近代著名哲学家、唯意志论者。出生于德国,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而意志是世界的核心与本质。人生苦痛,美的观照可以消除物我之间的差别,达到物我合一以至“忘我”的境界。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后期的散文式论述对此后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著作有《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论视觉和色彩》、《论处于自然界中的意志》等。

《叔本华的心灵咒语》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内容推荐

《叔本华的心灵咒语》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在人生观上,叔本华主张禁欲忘我,提出人生的智慧就是幸福愉快度过一生的艺术。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在内的人类美好素质。

《叔本华的心灵咒语》这些文章主题鲜明,论述清晰,条理分明,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体系,充分展示了叔本华作为一位伟大哲学家的精神魅力。

目录

译者序

人生的苦恼

世界是我的表象

世界是我的意志

生存的痛苦与虚无

意志与痛苦

天才的哲学

天才论

哲学与智力

独立的思考

论历史

生活的美学

美的存在

奇妙的音乐

书籍与阅读

道德的天平

伦理与道德

健全的人格

女性的价值

财富欲

试读章节

因此,作为表象的世界——我们在此方面考察的这个世界,有着本质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两个半面——客体和主体。客体的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杂多性即是通过这些来表现的。主体却不在空间和时间里,因为在任何一个进行表象的生物中,主体都是完整的、未被分裂的。因而无论是这些生物里单独的一个客体,还是现有的亿万个生物与客体,都同样一道完备地构成这作为表象的世界;一个单独的生物消失了,其作为表象的世界同样跟着消失了。所以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半面;甚至对思想也是这样,因为任何一个半面的意义和存在都只能通过另一个半面来体现:共存共亡。二者又互为界限,客体的开始即是主体的终止。这是双方共同的界限,这也同样体现在下列的事实中:一切客体所具有的本质而普遍的那些形式——时间、空间和因果性,不用认识客体本身,只从主体出发就能够发现,能够充分地认识;就像康德说的,这些形式已先验地在我们的意识中。康德发现了这一点,这是他主要的功绩。现在我再进一步地说明,根据律就是我们先天所意识到的,客体所具备的一切形式的共同表述。由此可知,我们先天知道的正是这一定律的内容,别无其他。事实上,这一定律都已经把我们先天明确的“认识”说尽了——这便是由此产生出的结果。

对于我们而言,直观表象和抽象表象间的区别就是一切表象中的主要区别。后者只构成表象的一个类别,即概念——这也只是地球上的人类所专有。这区别于动物且达到概念的能力,即被称为理性。在此我们单就直观的表象展开论述,以后再考察这种抽象的表象。直观表象包含整个可见的世界或者说全部经验以及经验可能达成的条件。这是康德十分重要的一个发现——前面已经提到,他的意思就是:经验的这些条件和形式即是世界的知觉中最普遍的事物,世上的一切现象存在于一种方式共有的东西——时间和空间,当单独离开它们的内容时,不仅能够被抽象地思维,还可被直观。而这种直观并非是从什么经验的重复假借得来的幻象,而是毫不依赖任何经验,甚至会设想经验反过来依赖这直观;这是因为空间和时间的一些属性——比如直观先经验所认识到的,都能够作为一切可能的经验的规律;不管在哪里,经验都须遵照这些规律而取得效果。我曾在讨论根据律的那篇论文里将时间和空间——倘若它们是纯粹而毫无内容地被直观的——看成隶属于表象的、特殊而单独存在的一个类。

但如果将时间和空间分开单独来审视,即便令其没有物质,也还能够直观地加以表象,然而物质就不能没有这两者。物质与其形状是不能分割的,是形状的就必以空间为前提条件。而物质的全部存在也不可能游离于其作用之外,作用总是变化的,且只是在某个时间里的规定。但时间和空间并非分割开来作为物质的前提,物质的本质是由二者的统一构成的,正因为这样,如上所述,其本质是存于作用和因果性中的。倘若所有能够想到的现象和情况,可以在无限的空间里排列而不致拥挤,或是在无尽的时间里先后继起而不致紊乱,那么,在这种现象和情况之间就没什么必然的关系可言了。而依据这些关系对这些现象和情况所做的规则就更无必要,或者说没法得到应用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空间中有一切的并列,时间中有一切的变化,但只要这两者各自独立,而没有在相互的关系中有其过程和实质,因果性就无从谈起;而物质真正本质的构成又离不开这因果性,由此可知,没有因果性,就没有物质。但因果律获得意义和必然性的原因在于变化的本质不仅仅是情况本身的变化,更是空间中同一地点上情况随时间的变化,即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情况;是同一特定时间上情况随空间的变化,也就是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情况。二者只有这样相互地制约,才能使照此变化的规则具有意义且具必然性。因而,因果律所规定的不是只在时间中的情况相继起,而是就一特定空间而言的;情况的存在不是在一特定的地点,而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变化即是依此因果律发生的变更,每次都会同时且统一地涉及到空间和时间的某个部分。由于因果性,空间和时间才得到了统一。

虽然直观须经由因果性的认识而成立,但就此以为客体与主体间存在着原因和效果的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这一关系只存在于直接的和间接的客体问。正是由于存在上述的误解,才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有关外在世界的实在性的愚蠢争论,在争论中才会出现独断论与怀疑论相互对峙的情况,前者一会儿是实在论,一会儿又是唯心论。在此要对争论双方说明的是:首先,客体就是表象;其次,它的作用就是能够直观的客体的存在,在其作用下,事物的现实性随即产生。但想要不同于其作用,在主体的表象之外实现客体的实际存在,要求真实事物有一个存在,那是毫无意义并相互矛盾的。所以只要直观的客体是客体——表象,那么,认识了直观客体的作用方式即是完全认识了这一客体,除此之外,就再没有什么是为这认识而留存于客体上的了。就此而言,存于空间和时间里的直观世界,纯粹通过因果性实现自身,因而也就是实在的,它即为它显现的东西,且完整而毫无保留地作为表象,按因果律而联系着。这即是它经验的实在性。另一方面,一切因果性又只对悟性而存在,因而整个现实的世界——发生作用的世界总以悟性为条件;倘若没有此条件,这样的世界毫无意义。但不仅仅是为这,而是因为想象一个不存在主体的客体根本就不可能不是矛盾的,所以我们才会否认独断论所宣称的那种在主体之外的实在性。表象就是整个客体的世界,无可移易,因而只能以主体为条件,这也就意味着其具有先验的观念性,但并不意味着这一切是假象。它是什么就显现出什么,即显现出一连串的表象,根据律就是穿起这一系列表象的韧带。对于具有健全的悟性的人而言,这样的世界——即便从这世界最内在的意义上讲,也是能够理解的,对悟性而言,这是完全清晰的语言。P3-7

序言

亚瑟·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与狗为伴。著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等作品。晚年时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以格言式的文体阐述了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使他获得了声誉,瞬间成了名人。

本书收录了叔本华的主要著作,其中包含了作者对世界、人生、社会、文学、艺术等诸多问题的广泛思考。从中可以看出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哲学观和悲观主义主张,更有一些惊世骇俗的思想言论。通过这本书,读者会对叔本华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由于作者受到所处时代和立场的限制,其对一些事物的评价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局限性,今天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如叔本华认为“这个世界是所有可能当中最糟糕的”,“不用多久就会完蛋”,反对乐观主义,认为“乐观主义就是生存意志毫无根据的自我赞扬”;认为生命本质上就是痛苦,人“一降生便己背负着罪责”;对女性怀有偏见,认为女性缺乏理性和智慧,“关于诚实、正直、正义感等德行比男人差”,虚伪、庸俗,不能产生“任何一项富于独创性或真正伟大的成就”,等等。

为了保证作品的完整,全面反映叔本华的思想,译者在编译过程中,如实地保留了叔本华的理论,相信读者能够用现代的眼光和正确的观点来看待、分析该作品,汲取精华,剔除糟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叔本华的心灵咒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叔本华
译者 陶然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20065
开本 16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9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3234858
中图分类号 B516.41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