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智之编著的《汉唐于阗佛教研究》描述西域佛教的历史时,首先依靠的是西行求法的中国僧侣留下的记载,尤其是玄奘《大唐西域记》中最为详细而可靠的记载。有关这些记载,前人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它们涉及到版本、翻译、史地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下面的论述,就是在西行纪的基础上,参考出土佛教写本的记载,讨论各个时代于阗佛教的一些关键问题。正文分为三章,分别讨论相当于两汉以前、魏晋南北朝、隋唐(吐蕃占领以后从略)三个阶段的于阗佛教史内容。
图书 | 汉唐于阗佛教研究/新疆通史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广中智之编著的《汉唐于阗佛教研究》描述西域佛教的历史时,首先依靠的是西行求法的中国僧侣留下的记载,尤其是玄奘《大唐西域记》中最为详细而可靠的记载。有关这些记载,前人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它们涉及到版本、翻译、史地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下面的论述,就是在西行纪的基础上,参考出土佛教写本的记载,讨论各个时代于阗佛教的一些关键问题。正文分为三章,分别讨论相当于两汉以前、魏晋南北朝、隋唐(吐蕃占领以后从略)三个阶段的于阗佛教史内容。 目录 序 荣新江/001 导论 /001 一、小引 /001 二、于阗佛教研究之传统材料 /002 1.汉文史籍 /002 2.藏文文献 /003 3敦煌文书 /005 三、和田出土佛经写本 /006 1.考古发现经过与所在地概观 /006 2.梵文佛典 /017 3.于阗文佛典(部分包括敦煌文书) /018 四、于阗佛教研究回顾 /021 五、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024 1.羽溪了谛《西域之佛教》的问题 /024 2.佛教的中亚化与大乘佛典成立之问题 /030 小引 /034 第一章 佛教传入于阗的传说与史实 /035 第一节 于阗建国传说 /035 第二节 佛教传人于阗的传说 /045 第三节 犍陀罗语《法句经》及其意义 /052 第二章 于阗的佛典传译与中原的西行求法 /057 第一节 朱士行西行求法与于阗出土的大小乘文献 /058 第二节 行像、传法与讲经——法显等人所记的于阗佛教 /066 第三节 佛牙与《法华经》——法献在于阗的收获 /076 第四节 于阗瑞像与葬俗——宋云所记佛教对于阗的影响 /090 第五节 简论梵文佛典的流行和于阗语的翻译 /099 第六节 于阗人自己编纂的佛典——《赞巴斯塔书》 /115 第三章 于阗与隋唐朝的佛教交流与相互贡献 /120 第一节 于阗与隋朝佛教——以大兴善寺为中心 /121 第二节 玄奘逗留于阗的意义 /126 第三节 长安的尉迟氏王族对唐朝佛教的贡献 /131 第四节 武则天与于阗《华严》新思想的传人 /135 第五节 慧超所见于阗大乘佛教的戒律 /144 第六节 于阗佛教在西域的影响——悟空和赵彦宾的记录 /158 结语 /163 研究文献目录(Selecteti B.bliography) /164 缩略语(Abbreviations) /217 后记 /224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唐于阗佛教研究/新疆通史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广中智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疆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815968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新疆 |
长 | 240 |
宽 | 172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