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话本研究》为中央民族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李渔话本研究”的最终成果。《李渔话本研究》分为李渔话本综论、《无声戏》解读、《十二楼》赏析等三大部分,对明清之际著名小说、戏曲家李渔及其话本作品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李渔话本研究》由傅承洲等著。
图书 | 李渔话本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渔话本研究》为中央民族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李渔话本研究”的最终成果。《李渔话本研究》分为李渔话本综论、《无声戏》解读、《十二楼》赏析等三大部分,对明清之际著名小说、戏曲家李渔及其话本作品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李渔话本研究》由傅承洲等著。 目录 上编 李渔话本综论 一 商业型文人与文化型商人 ——李渔的人生角色 二 明清鼎革对李渔话本创作的影响 三 李渔的人生哲学与话本创作 四 李渔的无声戏理论与话本的戏剧化特征 五 李渔话本议论的出新与尚趣 六 李渔话本的创新与因袭 七 李渔话本与冯梦龙话本比较 八 李渔话本的戏曲改编 中编 《无声戏》解读 一 新奇的故事庸俗的思想 ——《丑郎君怕娇偏得艳》解读 二 “清”官之惑 ——由《美男子避祸反生疑》引发的思考 三 命中注定 ——《失千金福因祸至》解读 四 李渔笔下的同性之爱 ——《男孟母教合三迁》解读 五 天下之恶莫过于赌 ——《鬼输钱活人还赌债》解读 六 逃不掉的社会责任 ——《儿孙弃骸骨僮仆奔丧》解读 七 女人的立身之本 ——《妻妾抱琵琶梅香守节》解读 八 真爱之美 ——《谭楚玉戏里传情 刘藐姑曲终死节》解读 九 妒妇之惑 ——《妒妻守有夫之寡 懦夫还不死之魂》解读 十 人不风流枉少年 ——《寡妇设计赘新郎 众美齐心夺才子》解读 下编 《十二楼》赏析 一 道学风流两不误 ——《合影楼》赏析 二 说教与娱乐 ——《夺锦楼》赏析 三 戏耍之中的正经与不正经 ——《夏宜楼》赏析 四 恶人回头就是善 ——《归正楼》赏析 五 龙阳复仇及其他 ——《萃雅楼》赏析 六 《十卺楼》的艺术新生命 七 惜福延年乐极生悲 ——《鹤归楼》赏析 八 守节与存孤的悖论 ——《奉先楼》赏析 九 买人为父的道德思考 ——《生我楼》赏析 十 李渔的居乡梦 ——《闻过楼》赏析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李渔话本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傅承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61912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6 |
出版时间 | 2013-11-01 |
首版时间 | 2013-11-01 |
印刷时间 | 2013-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8 |
CIP核字 | 2013271911 |
中图分类号 | I207.41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