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图书 | 老子与道家/中国读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内容推荐 汉朝初年,统治者用黄老思想治国,开启了老子哲学的黄金时代;到汉武帝宣布“独尊儒术”,道家就离开了朝廷,转向了民间;到魏晋时期,又一度通过玄学家的研究,使道家思想得以发扬光大……老子、庄子和其他道家人物,以他们过人的智慧,创立了非常深刻的哲学。和古代任何民族相比,他们的哲学都毫不逊色。 目录 第一章 老子和他的哲学 一 隐君子和《道德经》 二 没落的社会,悲苦的心情 三 老子的治世方略和处世态度 四 自然、无为之道 五 矛盾和不可掌握的命运 六 道 七 结语 第二章 庄子和他的哲学 一 庄子和他的时代 二 庄子眼里的世界 三 庄子的处世哲学 四 一个看透了生与死的达人 五 庄子的功过得失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其他道家人物和道家思想的影响 一 春秋战国时代其他道家人物 二 道家和法家 三 和道家柔弱、退让相对立的刚健、日新的哲学 第四章 汉初道家 一 老子哲学的黄金时代 二 《黄老帛书》 三 《淮南子》和《文子》 四 《论六家要旨》——汉初黄老学的尾声 第五章 独尊儒术以后道家人物和道家学说的命运 一 老子成了太上老君 二 老子与玄学 三 《老子》成了养生(气功)书 四 太上老君的坎坷道路 五 道家思想在道教中的浮沉 六 《老子》和中国的士大夫 七 把《老子》、《庄子》视为洪水猛兽 第六章 《阴符经》 一 一部奇书 二 深刻的哲学,自强的精神 三 《阴符经》与中国古代的科学传统 第七章 结束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老子与道家/中国读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83293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5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3.1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4 |
宽 | 150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