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的道教/中国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为《中国读本》系列之一,介绍了中国的道教史,全书共分为五章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读本》系列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本书是该系列中的一本,介绍了中国的道教史,书中包括了:东汉时期道教的创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隋唐时期的道教、宋元时期的道教、明清时期的道教等内容。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东汉时期道教的创立

 一 《太平经》的成书及其宗教学说

 二 张角与太平道

 三 五斗米道与《老子想尔注》 

 四 《周易参同契》与汉代的方士

 五 道教的出世与中国古代文化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一 魏晋时代风气与道教的发展

 二 葛洪与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建立

 三 寇谦之对天师道的改造

 四 陆修静对道教发展的贡献

 五 陶弘景与道教的神仙世界

 六 楼观道与佛道之争

第三章 隋唐时期的道教

 一 隋代的道教

 二 唐王朝与道教

 三 唐代符■派道教

 四 唐代道教炼丹术的兴盛

 五 唐代著名道教人物

 六 唐末五代的道教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道教

 一 宋王朝与道教

 二 道教符■派的发展

 三 道教内丹成仙信仰的流行

 四 道教尊神信仰的演变

 五 全真道的兴盛

第五章 明清时期的道教

 一 明王朝与道教

 二 《道藏》的编修

 三 明清流行的道教俗神信仰

 四 明清两派道教与民间宗教

 五 道教的衰落

结语

试读章节

这部“神书”就是后来人称的《太平经》。唐时人见到的这部书,是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分部的,每部17卷,共170卷。现今保存在《正统道藏》(明代官修的道教经典总汇集)中的《太平经》,是一个残本,只有57卷。不过,已有人根据引用过它的其他古代书籍资料,加以校刊整理,使我们能够了解它的基本面貌。

从内容看,这部书不是某一个人所写,而是经过多人不断增补扩充而成的。宫崇说是从他师傅于吉那里得到的,其实他自己也可能参与了这部书的编造。于吉、宫崇这些人为什么要编造这样一部书?大致看看书的内容,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太平经》着力宣扬的是“治国之道”,它假托神人降世,要帮助最高统治者“去乱世,致太平”。针对东汉晚期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它开出了一剂宗教药方,希望挽救濒临崩溃的刘姓王朝的封建统治。书中提出很多具体政治改良主张,如统治者应先讲仁义道德,不得已再用刑法手段,以免冲突扩大;皇帝应当知人善任,疏远奸险小人,重用有能力的正派人;制订政策措施时应考虑老百姓的利益,贯彻时注意沟通老百姓的意见;反对官府横征暴敛,搜刮无度;提倡周济穷人,救度危难;劳动者自食其力,不劳而获有罪,等等。其中既有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的内容,也有批判社会现实的言论,同时也在很多问题上反映了农民的一些愿望和实际利益要求。

这部书把帝王比作人体的心,把百官大臣比作大腿臂膀,把老百姓比作手和脚,说心要是愁苦不安,大腿臂膀就会胡来,手脚就要乱动不止,也就是“百姓流荡”,社会不稳。它要使帝王欢乐无忧,“君、臣、民相通,并力同心,共成一国”。书中宣称,只要君、臣、民三者齐心合力,上下配合,“使同一忧,合成一家,立致太平”。在政治上主张缓和阶级矛盾,搞和平共处。

《太平经》反复强调,一种神秘的“太平之气”就要来到,天下即将太平。以这种神秘信仰为核心,它大量吸收儒家伦理道德说教及其治理国家的一些思想,还吸收了秦汉道家学说。在解释宇宙起源,万物的生成,社会运行的兴衰治乱,人性的善恶等问题时,它运用的即是经过宗教神学改造后的道家关于气的思想材料。书中还充斥着大量的原始宗教巫术和方术内容。比如用好几个字组成一个文字图案,即它所说的“复文”,用这些复文能“令尊者无忧”,得到神灵保佑,还能辟邪除害,等等。

作为一部宣扬宗教神秘主义的著作,面对某些现实问题如人的病痛疾苦时,虽然它总是要寻找一种宗教的解释,但同时也不能完全放弃现实的态度。《太平经》说:“天地病之,故人亦病之;人无病,即天无病也;人半病之,即天半病之;人悉大小有病,即天悉病之矣。”人生病,是因为老天爷病了,人病得厉害,是因为老天爷病得厉害。汉代人喜欢讲“天人感应”,天圆地方,所以人的脑袋就圆,脚板就方;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所以人有双手、双腿、四肢,等等。老天爷要是高兴,太阳和月亮格外亮,行星运行也正常。要是不高兴,就会出现地震灾变,等等。老天爷高兴,是地上人们办事称他的心;要是不高兴,那就是在向人们示以警告,就得当心。这套东西属于谶纬神学,汉代十分流行。但是,头痛脑热这些人体疾病又是实实在在的,不能光靠这些说教解决。所以,《太平经》中吸收了秦汉医学中很多抵抗疾病的方法。当然,它也有符水治病、念咒驱邪这套巫术。

《太平经》重视人的生命价值,认为生必有死,人死不得复生,所以对死亡问题马虎不得。它说上天世界有很多很多吃了使人不死的药物,人们应该为自己的父母和皇帝去寻求,但不大讲如何修炼。人究竟能不能成仙不死?它回答说,命中注定能成仙即有仙命的人才能成仙。这种有仙命的人很少很少,“百万之人乃出一人”。没有仙命的人,即使怎样勤修苦炼,到头来也不过能够享尽天年罢了。

听了它这番话,大概最初想学道成仙的人中不少是要打退堂鼓的了。事实上,《太平经》确实主要关心怎样帮助帝王治国,达到天下太平。它讲长生,但并不真正关心成仙不死的问题。它的全部宗教说教,带有十分浓厚的神学政治色彩。

就在襄楷上书的第二年(168),汉灵帝即位了。他在位共20余年,在此期间,中原大地上酝酿并爆发了一场暴风雨般的大事变,它是农民起义史上的一件大事。这就是著名的太平道起义,又称“黄巾起义”。

太平道的创建者是河北钜鹿(今河北省巨鹿)人张角。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张宝,一个叫张梁。张角的手下还有八名大弟子。在组建太平道的过程中,这些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史书记载,身为太平道领袖的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他派八位弟子到各地宣传群众,组织太平道起义。经过10余年的活动,信徒总数达到数十万之多,史称太平道势力“连接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后汉书·皇甫嵩传》),传播范围很广,声势十分浩大。

太平道的组织单位为“方”。大方有信徒10000余人,小方也有六七千,每方立部帅统领。大小方共有36个。

关于太平道的宗教活动,历史文献记载不多。原因很简单,起义前,太平道处于地下秘密传播状态,不能轻易为人知晓。起义后,它又转向以军事活动为主。不过,根据史书中一鳞半爪的资料,我们对太平道为什么能够兴起,又为什么能迅速发展壮大的问题,仍然可以大致了解。P8-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的道教/中国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正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831849
开本 16开
页数 1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1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59.2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6
150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