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压垮世界的泡沫
内容
编辑推荐

《压垮世界的泡沫》不仅在内容上驱散了1929年大崩盘的传统解释,它的一版再版也证明了这一点。本书写于1931年,加雷·加勒特将1929年大崩盘归咎于债务之山的倒塌,以及美联署全力开动印钞机。这一切扭曲了社会生产结构,危机是对这一扭曲的纠正。所以,泡沫破灭后的答案是什么?让纠正发生,并且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这就是伟大的加雷·加勒特的理论,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本书在1932年是一本超级畅销书。也就是说,在富兰克林·斯福将大衰退归咎于资本主义和投机主义并实行破坏性新政的两年前,加勒特已经解释了罗斯福式纠正的真正后果。

几十年后,经济学家穆瑞·罗斯巴德(Murray Rothbard)才让加勒特的真理复兴,当罗斯巴德带来这种复兴的时候,已经是1963年。当时的人们为之震惊,而那时的人们仍然在为1929年大崩盘以及后来的大衰退的原因唇枪舌战。但是,这本出色的著作,现在坦诚的告诉全世界的人们那次大崩盘的真正原因。

对于那些仍对1929年大崩盘不解的人,我们无话可说,但加勒特已经告诉了他们。感谢加勒特的这本经典而重要的著作,他将再次告诉我们过去的以及未来的金融危机的原因。

内容推荐

人们刚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梦中醒来,而经济大衰退正在发挥世人皆知的令人恐怖的摧毁力,这本书诞生了。金融游戏玩家们的名字可能不同了,但是那些关于货币流动性的大规模过剩的警戒性著作今天仍然适用。  

二十世纪初,加雷·加勒特发出了他的呐喊。他的著作是对金融癫痫症的哭泣,是对鲜为人知和错乱如麻的金融史的深刻洞察,是对我们现在所处时代不祥的预兆。

目录

第一章 泡沫的根源

第二章 大泡沫

第三章 拯救欧洲(大冻结) 

第四章 援救德国(八月大危机)

第五章 金鸡下蛋(大冻结之后)

第六章 黄金发明

第七章 债务账簿

试读章节

新秩序来得恰逢其时。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如此轻易地回收欧洲所持有的债券,也不能为战争贸易提供资金以及在早期为战争参与国提供私人贷款。英法的5亿美元贷款便是新秩序力量的第一次明显的考验。而在新体系刚接受这数亿美元的考验时,为美国政府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考验又接踵而至。政府借这笔钱既是为自己而借,也是为我们的欧洲盟友而借。

当战争结束时,美国从两个方面来看是最强大的国家。很明显,它有着无限的工业能力,也有着史上最优越的信贷系统。这些要素无疑是十分强大的;而美国所走过的道路也是很奇怪的。

我们中的少数世界级智者很喜欢这一主题:那就是作为世界公民,我们应该学会“用国际的眼光思考”。此前我们从未做到这一点。而突然,在形势的推动下,没有经验,没有合理升级的政策,没有一丝头绪的我们发现自己处于国际领导地位。“用国际的眼光思考”,如果对它进行定义的话,那么就是不仅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他人,因为大家都属于同一个世界。焦急地接纳这一思想的我们却做得过火了;国际思维变成不优先考虑自己,而是优先考虑世界,考虑世界中的其他人以及我们对他们应负的责任。没有一个国家曾如此思考过。如果一个国家真的如此考虑,那么它将不能长久存活下去。即将到来的这个错觉的第一迹象就是:即便采取这种思维,只要这个国家够理智,那么就能长存。

一系列互不协调的影响力一起造成了这个错觉。首先是情感上的影响力。在停战将近两年后,美国政府继续向欧洲国家提供贷款,来救济它们的各种困难,甚至对先前的敌人也提供贷款。而且这种做法得到公众的支持。许多地方采用欧洲的乡镇模型。我们对欧洲复苏的担忧远不只体现在经济帮助的层面上,我们还背负着情感上的焦虑。作为当时的政治思潮,国际主义思想在善于接纳的国民中广为流传。亲欧洲的朋友们组成诸多杰出的团体,来支持以牺牲美国纳税人利益为代价取消欧洲战争债务的诉求。欧洲的直接影响是非常有力的。正当它推动“我们对欧洲复原有着无限的道德和经济上的责任”这一思想时,只有一种旧世界的声音在响起。这个声音用所有的欧洲语言在耳边萦绕,无论有意或无意,它宣传了一种虚假的信贷来源。就像可能预测到的一样,最终美国的金融带着非常与众不同的学说走向世界,其中一些是不合理的,但却受到只关注自身利益的美国工农业的热捧。当时的工农业陷人产品过剩的梦魇中,于是轻易地相信外贸困境唯一的解决方案是用美国信贷来购买美国产品。

农业和工业都不管买家是如何购买它们产品的,似乎只要有人在付钱就好。最终每个人都为这些产品买单。整个国家承受着私人投资者所承受的损失。我们非常渴望通过出口摆脱过剩产品,可最终这却让我们耗资巨大。

说我们无法处理过剩产品只能通过放贷的方式处理等于在说这时候我们的幻想破灭了。我们一直考虑的是为过剩产品提供信贷。其实根本不存在产品在满足全体人类后过剩这回事。我们确实生产了自己吃不完的食物,或者制造了自己用不完的汽车,但是这并不是产品过剩的迹象,除非你用一种特别的、呆板的思维考虑。生产力本身有着无限多样的用途。如果我们的生产力的产出超出我们的当前需求,那么我们可以用它来建造用于将来的大型公共工程,而不是用于制造过剩产品然后在外贸中卖给他国。或者通过经济和金融上的策划,我们可以把它转化成存款进行储存,就像用大坝储存水资源,来应付未来的饥荒一样。其中转化并储存这种生产力的方式就是偿还公债,以便在将来的紧急情况中,,政府能有巨大的自由借贷能力,不必担心其财政预算。但是一直以来,像释放水库之水一样释放生产力却更容易办到。

我们一直想着过剩的产品,以及为了摆脱这些过剩产品被迫提供过多的信贷,而这个国家中的那些低收入城市居民却没有足够的合适住房。对这些房子的需求仍然巨大,购买这些住房的信贷却很难获得。然而美国的信贷却随意地借给其他国家,帮助它们达到这个目的,尤其是德国,它用政府信贷借来的资金来建造模范经济住房,以取代贫民窟,也许这样做不会有收益,或者从来都没有过。但是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资金用于同样的目的,即使这是笔赔钱的买卖,我们仍旧有模范公寓在。如果我们用自己的信贷来建造金字塔,起码我们有金字塔可以一饱眼福;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信贷投人到私人营利目的的项目中,项目亏本的话,债权人可以让司法长官出售项目财产来收回资本。虽然我们会损失一些信贷额,但我们起码还保有其外部躯干。P8-10

序言

本书中谈到的事情大多数在过去的12个月中曾出现在<星期六晚间邮报》上,虽然在叙述形式上有些许差异。本书以倒叙形式描述,以便读者能从现在往回看。通常来看,已出炉的杂志文章本身不能作为连贯的整体为书籍所用;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一本书的各部分可能需要拥有即时性价值,恰好杂志文章有这一特性。如果说这种布局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你可以看到一本由未胶合的各部分组成的书,每部分可以独立成形。或者把它视为一本小册子系列集,每册都因一个话题的特点而夺人眼球,其特点部分是来自话题自身的特性,部分是我们还没有留意的一些内容,事实上,这些内容无关形式。

加雷·加勒特

1932.6.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压垮世界的泡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加雷·加勒特
译者 译科//杨崇献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814098
开本 16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3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71.244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