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憨包子与小丫头
内容
编辑推荐

《憨包子与小丫头》——最轻松、最甜蜜、最温暖的艾米作品!这部在海外被热读的书,今天回到了中国。

艾米是调皮鬼,黄颜是憨包子。《十年忽悠》之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们深爱着对方,且拥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在《憨包子与小丫头》这本充满爱的书里,不仅有艾米黄颜的童年趣事,还有他俩的爱情结晶——黄米宝宝和虾头妹妹的故事。前者由几年前那个沉浸在第一次做母亲的快乐中的艾米娓娓道来,于是又了艾米的童年——《儿生母乐》和黄颜的童年——《弟弟小时候》,等到黄米宝宝和虾头妹妹呱呱坠地后,初为父母的两人,一起用他们的妙笔记录了宝宝给全家人带来的快乐,于是就有了《黄米出生记》《长大做个恐龙》《小总理》《小财主》《小情人》……

内容推荐

《十年忽悠》结束,艾米和Allan之间的美好爱情落下帷幕。当二人爱情的结晶瓜熟蒂落,将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成人有成人的世界,儿童有儿童的世界,成人习惯于将儿童带入成人的世界,批评,同化。在《憨包子与小丫头》里,成人喜气洋洋地走进儿童的世界,与儿童平等对话,一起打量这个温馨、自由、民主的世界。没有批评与同化,只有分享和交流,唯一的服从对象是真理。

看《憨包子与小丫头》,听艾米讲述童年趣事!

试读章节

(1)

听妈妈说,她跟爸爸结婚一年多了,还没小孩,很着急。妈妈问爸爸:“如果我不能生小孩,那怎么办?”

“不能生就去领养一个哕。”爸爸心里可能还是很着急的,但看见妈妈这样着急,只好装做不在乎的样子。

“可是——我不仅仅是想要个孩子,我想要的是自己的孩子,我跟你的孩子。我们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爸爸说:“再等一个月,如果还没有,我们就去医院吧。”

谁也不知道爸爸这个“一个月”的期限是怎么决定的,但刚好就在那一个月里,妈妈发现自己怀孕了。两个人不敢相信有这么巧的事,赶快跑到医院去检查,校医院说是怀孕了,两个傻乎乎的家伙还不敢相信,叉跑到市里一家医院去检查,那家医院也说是怀孕了,两个人才兴高采烈地回来庆祝。

两个人都不喝酒,但妈妈那天坚持买了一瓶酒回来庆祝。妈妈说:“我怀小宝宝了,我不能喝,我看一眼酒瓶,吃一口菜,算是喝过了。你喝一点吧,庆祝一下。”

爸爸就倒了一小杯,喝了一口,据说是呛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但还是把那杯酒喝下去了。

爸爸妈妈对艾米感激涕零:“这个孩子可真懂事啊,晚来一个月,我们两个就要到医院去丢人现眼了。”

(2)

妈妈怀了艾米后,就有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爱好。爸爸总是问:“你想吃什么?告诉我,我上天入地也耍弄来你吃。”

还好,妈妈爱吃的东西用不着上天入地去弄。她想吃炒的葵花子,爸爸就买了很多放在家里。妈妈就坐在桌前,一边看书一边吃瓜子。爸爸说她那时一吃就吃出半盆瓜子壳来,把爸爸吓得要死,说吃瓜子费口水,你这样个吃法,不把自己吃死掉了?

妈妈笑着说:“你放心,想吃就是药。如果不是人体需要的,人就不会想吃。我不吃瓜子就想吐,吃了就什么都好了。”

妈妈说如果把她那时吃出的瓜子壳全堆起来,一定能埋住一个人了。

妈妈想吃的另一样东西是荸荠(water chestnuts),也叫马蹄。那时候物质还比较匮乏,街上很少有荸荠卖,爸爸跑很远的地方去买回来给妈妈吃。他总是把荸荠洗干净了,用开水烫过了,放在一个洗菜的塑料盆子里,端给妈妈吃。

妈妈就用一把小刀,削一个,吃一个。妈妈削水果皮的本领很高,削苹果都是从头到尾一条长长的皮,中间不断掉。妈妈说她削荸荠也一样,削出来都是整条的皮,只剩下荸荠上的那个“柄”,可以捏在手里,吃起来方便。

妈妈吃荸荠也是吃出半盆荸荠皮来,爸爸又是胆战心惊,说老人说了,荸荠是“化食”的,不要吃得太多,免得吃出问题来。结果有一天,妈妈吃了很多荸荠之后,发现艾米在肚子里不动了,以为把艾米化掉了,急得大哭起来。

两个傻乎乎的又风驰电掣地上医院,到了医院门口,艾米在肚子里踢打起来了。爸爸妈妈松了口气,打道回府,说咱们这孩子真是体谅父母,又让咱们少丢人现眼一回。

(3)

据说艾米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比较离经叛道。妈妈说:“别人的孩子在肚子里动的时候,都是一会儿在这里顶一只小手起来,一会儿在那里踢一只小脚起来,但你不同,你动起来,到处都有东西顶起来,好像有三头六臂一样。”  妈妈担了很多心,怕艾米是个怪胎,问爸爸:“要是这孩子是个怪胎怎么办?”

爸爸说:“怪胎不也是咱们的孩子吗?只要能活下来,多怪都不怕。”

爸爸觉得艾米不是怪胎,但是古灵精怪,存心捉弄他,因为每次爸爸把手放在妈妈肚子上,想感受一下艾米的踢动,艾米就偃旗息鼓,一动不动。有时爸爸把手放那里几十分钟,艾米都忍着不动,等他的手刚一拿开,妈妈就叫:“动了动了,刚才动了。”

有次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告诉艾米的父母:“这小家伙胎位不正,在里面打坐呢,得想办法让他转过来。”

妈妈回到家,就按照医生的指示,每天做“膝胸卧式”,就是撅着屁股趴在床上。卧了一段时间,才把艾米的头转到下面去了。

后来妈妈总是嗔怪艾米:“你看看,从小就爱捉弄别人,害得妈妈那样狼狈不堪地趴了几个星期。”

(4)

艾米的头转到下面去了,可是脸的朝向不对,本来应该是脸向着妈妈的尾骨的,但艾米是仰面朝天的,叫做“枕后位”,不能顺产,只能剖腹。

医院定了个动手术的时间,但妈妈很担心,说不等到阵痛,就这样人为地把孩子拿出来,怎么知道孩子长好了没有?医生说,你不用担心,做过B超,测量过孩子的头骨,知道他已经长好了,才会这样决定。但妈妈仍然是很担心。

到了预定动手术的那一天,才凌晨四点,阵痛就开始了。妈妈虽然痛,但是放了心,两次阵痛的空隙,不忘感激一下艾米:“我们的baby真懂事呀,知道我担心他没长好,自己就来报信了。”

艾米带来的阵痛也是离经叛道的,没有什么隔半小时痛一次的过程,上来就是两三分钟痛一次,而且羊水也破了,稀里哗啦地流出来,爸爸只好用盆子接着,说黏黏糊糊,像米汤一样。

妈妈急得要命,怕羊水流完了,孩子缺氧会死掉,让爸爸快叫医生。但夜晚只有值班护士,护士来检查了一下,说没问题,孩子挺好的,待会医生上班了再处理。爸爸妈妈都觉得护士太草营人命了,爸爸跑去找这个找那个,但个个都说不用急。没办法,只好等医生来上班。

早上八点多钟,妈妈进了手术室,麻醉师给她打了麻药,过了一会儿,用个带尖刺的小锤子敲她,问她痛不痛。不管敲哪里,她都知道痛。麻醉师小声对旁边的人嘀咕:“这人怎么回事?下了这么多麻药,还是麻不翻。”不知道他又加了多少麻药,才把妈妈麻翻了。

后来妈妈从昏睡中醒来,觉得肚皮上很痛,叫道:“好痛!”

医生说:“马上就好了。”

然后妈妈听到艾米沙哑的哭声,问旁边的医生护士:“我孩子——健全吗?”

一个穿白大褂的人说:“健全。”然后笑着问,“你这人真好玩,只问健全不健全,也不问问是男是女?”

妈妈无力地笑着说:“不管是男是女,健全就好。”

(5)

护士把艾米送到妈妈手里的时候,艾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爸爸说:“呵,这丫头好生了得,我修炼了一辈子,还没达到这样超脱的地步。”

艾米有一头浓黑的头发,躺在医院的婴儿车里,在一横排八九个婴儿中独树一帜。别的产房的几个产妇都来向妈妈打听她怀孕时吃了什么,怎么孩子头发这么好。妈妈说可能是吃了很多瓜子吧,因为想不起吃过什么特殊的东西。

跟妈妈同产房的那位产妇姓郝,生的孩子几乎没头发,总是不客气地对妈妈说:“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这么黑的头发,看着——怕人。”  妈妈不吭声,找条手绢,在四个角上挽个疙瘩,做成个小帽子,给艾米戴上,遮住黑发。爸爸说艾米戴着那个小花帽,又睁只眼,闭只眼,活像个耍猴把戏的。

艾米的吃桕很不淑女,可能是太用劲,或者太惬意,总是边吃边哼,吸进了很多空气。吃完了,妈妈就把艾米竖抱着,拍她的背,每次都能拍出一个很大很响的嗝来。

奶奶来看望妈妈和艾米,听见艾米打嗝,吓一跳,惊叹道:“我的儿啊,你小小的人儿,怎么打的嗝比奶奶的嗝还响?奶奶也是媳妇熬成婆了才敢打嗝。你要是在夫家也这样打嗝,你公婆要骂你了。”

妈妈就好像艾米马上耍出嫁了一样,抱紧了说:“我坚决不让任何人欺负我女儿。”

爸爸无可奈何地摇头:“生下来才几天呀,就在愁出嫁的事了。”

奶奶反驳说:“这还不是一转眼的事吗?你小时候,拉尿要妈跟你扶着小鸡,就跟昨天的事一样,你这不一下子就有了自己的孩子了吗?”

爸爸着急地叫:“妈!说话也不看场合——”

奶奶就再加一句:“这里是产房,小鸡不小鸡,谁不知道的几件事?”

(6)

护士把艾米一送到妈妈床前,艾米就埋头苦干猛吃奶,人称“憨吃”。郝阿姨的孩子一送到她面前,就眯眼不睁使劲睡,人称“傻睡”。

“傻睡”光睡不吃,郝阿姨的奶就很胀,医生叫她丈夫帮着把奶挤出来,挤不出来就吸出来,不然会得乳腺炎的。她丈夫不好意思吸,就使劲。挤,挤得郝阿姨大喊大叫,还是挤不出来。后来又去买了一个吸奶器,仍然是没用。

医生建议说,让“憨吃”帮你吸一下吧。大家都不相信一个刚生几天的婴儿会比一个几十岁的男人力气还大。医生说:“你们没听说过‘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说明小孩子吃奶劲头大嘛。”

郝阿姨把“憨吃”放到她奶头上,“憨吃”是个有奶便是娘的家伙,不问青红皂白就猛吸起来。郝阿姨叫了一声“轻点呀”,就觉得奶通了,疼痛减轻了,人也舒服了。她又让“憨吃”去吸另一个,“憨吃”如法炮制,把那个也吸通了。

吸通了就行了,郝阿姨就想把“憨吃”嘴里的奶头拉出来,但“憨吃”坚决不肯,吸紧了不放,郝阿姨的奶头被扯得老长,也没把“憨吃”从奶头上扯开。

爸爸开玩笑说:“国计民生大问题,你们要夺人饭碗,人家怎么舍得放?”

艾米的妈妈很担心,怕艾米舍己救人的时候吸进了有炎症的奶水。过了几天,好像什么事也没有,才放了心。

(7)

四岁之前,艾米感冒不断,经常上医院。艾米怕打针,一听说打针就开始哭,一直哭到打完了还凄凄惨惨地抽泣很久。自从会说话了,就开始跟爸爸妈妈谈判,不愿打针,吃什么苦药都可以,就是不打针。

听说艾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艾米不打针”,爸爸说这个句子主谓齐全,结构严谨,主题鲜明,堪称简洁文风之典范。妈妈说这个句子既可主动,又可被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确定。

妈妈说艾米哭的时候,不是那种大喊大叫的哭,如果是那样哭,她还、可以忍受,可以狠心让医生给艾米打针。艾米总是怯怯地哭,睁着一双浸满泪水的大眼睛望着她,好像知道大难临头,而自己无处可逃,只好央求她保护一样。所以妈妈总是不忍,总是代替艾米跟医生讨价还价,说能不能不打针,就吃药?  医生总是摇头,说你这样迁就孩子,是害她呀。打一针,马上就退烧了,不比慢慢吃药强吗?她病不好,多痛苦呀。

妈妈说,我也知道这一点,但是她心灵上的痛苦我不能不考虑呀。她是个小孩子,她有她的逻辑,她不能理解打针跟治病之间的关系。她打不过我,说不过我,只能求我。如果我强迫她,她心里不是很难受吗?也许她老不退烧,自己也知道只有打针了。

医生每次都是无可奈何地让步,对妈妈说:“先给她开药吧,你一看不对就马上送孩子来打针,听见没有?”

妈妈千恩万谢,拿了药回家,边倒喝药的水,边对艾米说:“你今天听见医生的话了吧?要乖乖吃药,快快好起来,不然妈妈就后悔没给你打针了。”

艾米就乖乖地吃药,病也似乎就好起来了。妈妈总是说,这完全是精神的作用,我女儿怕妈妈为难,自己就好起来了。

P9-15

序言

在艾米码字的“艾园”,有许多像我这样“无帖来三遭,有帖来九遭”的读者、普普通通的艾园“知傻”。艾米称我们为知傻,是因为她在写《十年忽悠》时,觉得自己爱得很傻,但却有很多人为她的傻爱而感动,于是她称这些人为“知傻”,因为大家理解她的傻。今天,看到我们的《憨包子与小丫头》终于出版,我这个知傻心情很激动,也码下一篇阅读感想在这里,代表普通读者向我们热爱的作家表达祝贺与祝福之意。

我看过很多描写童年的书,因为我是一个童书编辑。那些带着纯真的情感回忆童年趣事的,好比图书中间的珍珠,不但很宝贵,而且散发出柔和的光芒,让人爱不释手。我看这类书常常一个人看得笑出声,看得在沙发上打滚。近年在国内很风靡的回忆童年的《窗边的小豆豆》,就是我书架上的珍藏。甚至当年上大学时,因为在网上看到一个名叫钟丽思的女士写的《顽童时代》,觉得非常好看、太好看了,就忍不住想打印一份给自己,好捧在手里一遍一遍地看。那时候打印费相当贵,挤挤挨挨地在Word文档里排了半天版,还是排出了六七十页,最后花了差不多30元在学校的打印店里打了出来,放在床头当宝贝一样看。后来我才知道,钟丽思上世纪80年代定居法国,《顽童时代》是她的自传体小说。据说在出版前就已在海外华人中广泛传阅,被誉为一部真正意义的“中国人自己的《爱的教育》”。

多年后,远在美国的艾米黄颜回忆童年的《憨包子与小丫头》也出版了,这部同样在海外被热读的书,今天回到了中国。除了《窗边的小豆豆》和《顽童时代》,我的收藏中又多了一颗珍珠。

一个是调皮鬼,一个是憨包子,如今已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们深爱对方,且拥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在这本充满爱的书里,不仅有艾米黄颜的童年趣事,还有他俩的爱情结晶——在美国出生成长的黄米宝宝和虾头妹妹的故事。前者由几年前那个沉浸在第一次做母亲的快乐中的艾米娓娓道来,于是有了艾米的童年——《儿生母乐》和黄颜的童年——《弟弟小时候》,等到黄米宝宝呱呱坠地后,初为父母的两人,一起用他们的妙笔记录了宝宝给全家人带来的欢乐,也记录了女儿出生后小哥哥与小妹妹的成长趣事:《黄米出生记》《憨包子是怎样炼成的》《长大做个恐龙》《黄米卖疼》《小总理》《小夫子》《小丫头》《小财主》《小情人》……这一串串可爱的小故事,令人时而捧腹不已,时而泪盈于睫。

艾米2005年开始在网上创作小说,迄今已有7部完结,并陆续在国内出版。我从《山楂树之恋》开始成为艾米的忠实粉丝之一,那本书给我的震撼,让看得泪流满面的我几乎不知如何是好,遂又买了四五本,送给了爸爸妈妈、闰蜜好友们。而我自己也常常在包里装一本,在上下班的地铁上,随便抽一段看。从那以后,《十年忽悠》《至死不渝》《不懂说将来》《三人行》等艾米作品,让我成为艾园的忠诚读者。直到现在,每天早晨我一般都提前10分钟上班,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倒一杯白开水,打开电脑,去看看艾园里的新帖子。等同事们都来了,帖子看完,正好开工。

艾米的书中,除了那些动人的故事和可爱的人物,故事叙述者清爽自然的文风和率真的情感,也是我这个书虫极为喜爱的。可能因为自己大学在外语系学英美文学时,跟导师学了一些叙述学的皮毛知识,总喜欢研究作者的文笔文风,导致现在养成了个毛病,对人家讲故事的方式很敏感,类似的故事,如果一个讲得清新、平和、实在,而另一个矫揉造作或笔端刻薄,就极爱前者,极忍受不了后者。我还发现,艾米除了故事讲得很舒服,有一个写作习惯是在描述主人公做某件事之前,把导致他/她做这件事的心理机制分析一下,有时甚至把外界环境也捎带分析一下,这个写作习惯隐在流畅的叙事中,一般情况下,读者只会因此非常理解主人公,觉得他们之所以那么做是合乎情理的;但当你看久了,也可能会冒出这样一个想法,咦,这个作者心眼儿挺好的,她喜爱这个主人公,也很懂得怎样爱护她的主人公。这种感觉,让我一颗敏感的心很是激动了一家伙,因为现在下笔刻薄的人真是不少。

《憨包子与小丫头》是艾米已出版作品里最轻松、最甜蜜、也最温暖的一部。一个又_个小故事,读来不仅觉得津津有味,也油然而生一股羡慕的心情。童年艾米、童年黄颜、黄米宝宝、虾头妹妹,这四个宝宝两代人,共同的特点是个个都是在蜜罐里泡大的,他们享受无限丰足的爱,在温馨快乐的氛围里自在地成长,那样大量的爱,大量的自由,是很多孩子错过了的,比如我。我生在农村,妈妈在生活的重压下难免脾气大,怨气多,我有时候不幸地就成了靶子,现在自己过于腼腆拘束的性格,怕就是童年时代的阴影造成的。因此我常常暗暗鼓励自己,一定要做个超级爱孩子的妈妈,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切记切记。

可见这本书对还没有做父母、即将做父母的人是更加值得一看的。我们做童书的编辑体会最深的,就是父母比孩子更需要“爱的教育”,那些只把孩子当作一个“小人儿”,动辄认为孩子不听话的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孩子们无论做什么事,背后的原因常常都是可以理解、值得尊重的。如果父母强加臆测,反而会因为误解把孩子推向误区。其实,爱不仅仅是令人愉悦的情感,也是恒久的包容和理解。像网友们说得那样,在《憨包子与小丫头》里,正是由于父母全力去保护孩子的童真,孩子才能快乐地成长,始终保留天性里的乐观和率真。看到“闰蜜”妈妈担心地对艾米说:“你别瞎写啊,别误导大家呀,我们娇惯你,你没成坏人,那是你自成人,是我们运气好,不是每个小孩子都惯不坏的,如果别的父母看了你写的东西,都使劲惯小孩子,惯坏了怎么办”,我和网友们一样忍不住微笑,“闺蜜”妈妈不仅是个体贴女儿的好妈妈,也是一位负责任的好妈妈,但事实上,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被描述为具有童稚气,也就是人们说的“赤子之心”,这是因为他们像孩子一样,往往带着天真、毫无挑剔的眼光观察世界,这样的人拥有一颗开放的心,不容易产生成见,对自己真诚,对别人也坦然,能够善待自己,也能够善待别人。

我想,这也是艾园如此吸引我们的原因吧,在这里,“码字的以码字为乐,看字的以看字为乐,灌水的以灌水为乐。一切顺其自然,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开心。”(黄颜语)我不能更同意了,对我来说,这里是我的精神乐园,在我天天为五斗米而累得贼死的时候,这里是一个休憩的好地方。我希望艾米黄颜一直在艾园码下去,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快乐,而我们知傻也会一直呵护这块乐土。希望时间就这样过去……呵呵,我老是盼望生活可以悠闲一点,再悠闲一点,于是就展望到退休以后了:希望艾米黄颜的儿女、儿女的儿女在源源不断的爱意中长大,知傻们也和艾米黄颜一起慢慢变老,到那时,我们都白发苍苍,艾园里的一切也将成为了不起的财富,代代相传。

Tandy

2009年2月2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憨包子与小丫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艾米//黄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012505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7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