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荣华主编的《宏观经济学(第3版)》在“国民收入核算”的内容中删去了MPS核算体系的大部分内容,对SNA核算体系做了新的补充;适当增加了“国民收入流量循环”的内容,以利于其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阐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内容,所以花了较多的篇幅对它进行了阐述。在叙述方法上也作了改进:先后运用了四个模型(凯恩斯“简单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IS—LM—BP模型),依次引进了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外市场),就四个因素(消费、投资、政府收支、进出口)对封闭和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决定作用,进行了系统阐述;对通货膨胀、就业、经济增长在内容上作了若干补充,但在叙述次序上没有大的改动;对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决定的内容进行了一些修改;在每一章的最后,都增加了相关的思考和练习题以及将相关的报刊文摘作为案例,供读者联系实际阅读、思考和讨论。
《宏观经济学(第3版)》是编者吕荣华多年来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成果,其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简要发展历史;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货膨胀和就业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内容,《宏观经济学(第3版)》在阐述该理论时用了较多篇章,先后运用四个模型(简单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IS—LM—BP模型),依次引入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外市场),对于四个因素(消费、投资、政府收支、进出口)在封闭和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决定作用,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宏观经济学(第3版)》可作为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历史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民收入概论
第一节 什么是国民收入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第三节 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四节 我国国民收入核算制度的演变
第三章 国民收入流量分析
第一节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
第二节 国民经济各部门
第三节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第四节 均衡的国民收入
第五节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中的四种市场?
第四章 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一):“简单模型”原理
第一节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概论
第二节 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的假设条件
第三节 收入—支出模型
第四节 总支出和总需求
第五章 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二):两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决定国民收入的两类因素
第二节 消费
第三节 储蓄
第四节 投资
第五节 乘数理论
第六节 两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
第七节 “简单模型”中的动态模型
第六章 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三):三部门及四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三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二节 四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七章 国民收入决定的IS—LM模型(一):投资函数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投资需求函数
第八章 国民收入决定的IS—LM模型(二):利率的决定
第一节 货币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货币需求
第三节 货币供给
第四节 利率的决定
第九章 国民收入决定的IS—LM模型(三):建模与应用
第一节 IS曲线
第二节 LM曲线
第三节 IS—LM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第四节 IS—LM模型是宏观需求管理的有效工具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总需求函数(曲线)
第三节 总供给函数(曲线)
第四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五节 宏观经济均衡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和失业
第一节 通货膨胀
第二节 失业
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源泉
第三节 经济增长理论
第四节 有关经济增长前途的争论
第五节 经济发展
第十三章 经济周期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经济周期波动图像分析
第三节 经济周期的分类
第四节 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第五节 乘数—加速理论
第六节 经济周期的预报和熨平
第十四章 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决定(IS—LM—BP模型)
第一节 开放经济基本知识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均衡
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的均衡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第三节 需求管理(一):财政政策
第四节 需求管理(二):货币政策
第五节 供给管理政策
第六节 对外经济管理政策
第七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