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译学史
内容
编辑推荐

陈福康所著的《中国译学史》是译学理论史研究的开创之作,从古代的孔子直到当代的翻译家,设专节研究的有65人,另外提及的有188人,本书希望通过记述评说历代有代表性的或有较大影响和意义的译论家和译学流派的观点,大致勾画出中国译学理论的轮廓和梳理出其流变的线索,或至少为研究者提供一点资料和管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译论

 一 最早的译事及零星论说

 二 支谦的佛经译论开篇

 三 道安论“五失本三不易”

 四 鸠摩罗什论西方辞体

 五 慧远主张厥中之论

 六 僧睿论翻译名实问题

 七 僧祐论胡汉音义同异

 八 彦琮的《辩证论》

 九 玄奘的“五种不翻”

 十 道宣批评历代译经

 十一 赞宁总结译经理论

 十二 少数民族零星译论

 十三 传教士的翻译议论

 十四 徐光启论翻译与超胜

 十五 李之藻请译西洋历法等

 十六 杨廷筠呼吁翻译西书

 十七 王徵的翻译资用思想

 十八 魏象乾的《缙清说》

 十九 章末片谈

第二章 晚清民初的译论

 一 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

 二 冯桂芬的《采西学议》

 三 洋务派的翻译主张

 四 傅兰雅论科技翻译

 五 马建忠《拟设翻译书院议》

 六 康有为的翻译思想

 七 梁启超对译学的重大贡献

 八 严复杰出的译论建树附吴汝纶

 九 林纾的翻译理论

 十 孙诒让论译学附成本璞

 十一 章太炎论翻译

 十二 张元济论翻译附孙毓修

 十三 蔡元培论译学

 十四 高凤谦《翻译泰西有用书籍议》

 十五 罗振玉的《译书条议》

 十六 王国维论哲学著作翻译

 十七 周桂笙与徐念慈的译论

 十八 周氏兄弟的译论

 十九 章士钊《论翻译名义》等

 二十 胡以鲁《论译名》

 二十一 胡怀琛论译诗

 二十二 章末片谈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译论

 一 胡适、刘半农的翻译论

 二 罗家伦、傅斯年的翻译论

 三 郑振铎的译论贡献

 四 茅盾的译论贡献

 五 蒋百里借鉴西方译史

 六 朱自清论译名和译诗

 七 郭沫若的翻译论

 八 郁达夫论“学、思、得”

 九 成仿吾论译诗

 十 闻一多论译诗

 十一 邹韬奋的翻译论

 十二 鲁迅对译学的重大贡献

 十三 瞿秋白的译论贡献

 十四 曾虚白论神韵与达

 十五 陈西滢论形似、意似、神似

 十六 林语堂的《论翻译》

 十七 朱生豪、朱文振谈翻译

 十八 艾思奇的《翻译谈》

 十九 贺麟的《论翻译》

 二十 陈康论哲学著作翻译

 二十一 朱光潜的《谈翻译》

 二十二 金岳霖论译意与译味

 二十三 章末片谈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译论

 一 董秋斯论翻译理论建设

 二 焦菊隐论翻译批评和直译

 三 茅盾的纲领性报告

 四 国家领导人谈翻译

 五 傅雷的翻译观

 六 周作人的译论新贡献

 七 五六十年代其他译论家

 八 钱钟书的译学贡献

 九 旅居海外的翻译理论家

 十 香港、台湾地区的翻译研究

 十一 姜椿芳论新时期翻译

 十二 黄龙的《翻译学》

 十三 七八十年代译学概况

 十四 章末片谈

余话

翻译文论参考篇目

初版序(胡孟浩)

后记一

后记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译学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福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623773
开本 32开
页数 4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3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59-09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7
14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