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鹭岛儿女
内容
编辑推荐

庄维明编著的《鹭岛儿女》内容介绍: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学生运动被毛泽东称为是与解放战场同时进行的“第二条战线”。在这一时期,东海之滨的厦门大中学校学生举行的抗暴、反美扶日、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斗争是这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发生在1948年5月28日的“反美扶日大游行”还夺全国之先声,有多达2000多名厦门市大中学校师生参加了此次大游行。厦门大中学校地下党党员、共青团团员和进步师生还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分批赴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大田、同安等闽西南、闽中,以及闽北的一些地方游击区参加游击斗争,其中多位学生党员把他们的年轻生命牺牲在他乡。随后,厦门大中学校学生又参加了支援解放军解放厦门的行动,并与一直坚持在厦门进行地下斗争的战友汇合,一起投入厦门解放初期的城市接收、恢复工作。另外一些人则留在游击区或随军挺进西南,为全国解放做出贡献。

内容推荐

《鹭岛儿女》是一首音调高亢的歌;

《鹭岛儿女》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鹭岛儿女》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

它忠实地记录了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学生运动在祖国东南滨海城市厦门是如何像岩熔迸发、地火运行那样,奔突冲击,汇集成巨大火流的过程;讲述了一群有志青年如何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艰苦卓绝的地下斗争中、在上山打游击和带领民工支前的过程里,为理想而奋斗的动人故事;塑造了几位经历不同、性格迥异的厦门大、中学校学生的丰满形象,展现了他们的友情、亲情、爱情;歌颂了在那黎明前的黑暗里,为了厦门的解放与新生而英勇献身的多位烈士的气壮山河的事迹。

庄维明编著的《鹭岛儿女》是每一位想了解那段历史的人不能不读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使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勾起了深沉而温馨的回忆,使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受到教育与激励。

《鹭岛儿女》——每一位想了解解放战争时期厦门地下斗争的人不能不读的一本书!

目录

第一部 风生水起

第二部 地焰奔突

第三部 烽火征程

第四部 曙光黎明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走在最后的那位上了岁数的老农说道:“他们帮我整理箩筐,我箩筐上的一条绳子断了。”这位农民的姓名叫黄根,人称根叔。

黄景榕又看了看天边的云,这会儿的云变成海浪形状,挤挤挨挨的,平添了许多动感。

笼罩在夕照中的这一片地方显得尤为静谧,不时有归巢的倦鸟成群地从头顶上掠过,落在山头的树丛中,嘁嘁喳喳地聒噪个不停。黄景榕首先把担子挑上了肩,那5位农民紧跟其后也挑起箩筐,大家鱼贯下山。路上一位农民对另一位农民说:“阿榕跟他那‘会长老爸’就是不一样,特别有同情心,跟穷苦乡亲打成一片,不像他父亲那样作威作福。”那位农民点了点头道:“说得是!”两人不由自主地朝走在前头的黄景榕背影投去了一瞥。黄根点了点头也说:“这孩子能吃苦,这半个月来跟咱们一起割稻、甩谷子、挑谷子,没少吃苦,我看他都瘦了一圈,双肩也磨肿了。”开头最先说话的那位农民问黄根!“他干吗有福不享,要上山割稻吃苦头呢?”黄根接话道:“他有志气,要自己挣钱当学费,他对我说要去厦门升高中……”这时走在最前面的黄景榕停下了脚步,回头对身后的5位农民说:“走快点,转眼太阳就要落山了!”5位农民连说:“来了!来了!”急步赶了上去。他们把谷子送到了一个大平屋前的晒谷埕去过秤,然后到账房去结账,领了钱后分手。黄景榕从账房先生手中接过钱后,数了数放人裤袋里,跟站在鼓风机前扬谷子的几位乡亲打招呼,又看了看从鼓风机口喷出来的金黄色谷子组成的一股股喷泉后,才往自己的家里走去。

黄景榕一脚刚踏人他家那朱漆大门时,便看到他的父亲黄延嗣,一个长着一颗谢顶圆脑瓜、身材魁梧、脸色红润,约莫40岁光景的汉子正打着芭蕉扇,半躺在天井回廊的一张竹摇椅里假寐。当他一听到黄景榕的脚步声时,霍的一声,便从竹摇椅里挺起上半身问道:“景榕,你回来了?快去冲冲凉,看你一身的汗!”转过头来,他朝回廊后的内屋里的妻子杨秀枞喊道:“儿子回来了,快舀一碗绿豆汤来让他喝啊!”

黄景榕先回到二进左耳房自己的房间里去,拿着换洗的衣服又回来,在天井那口整身黏着无数白色蛤壳的古井里打水,哗哗一桶一桶地往自己的头上倒,冲着凉。黄延嗣调转了身子,像在欣赏一幅人物画似的,双眼盯着黄景榕看,脸上便流露出一丝笑意,他在心里说道:“身子骨满结实的,良驹栋梁材啊!”

在漳州城外赤峰这一带方圆10多公里内,黄氏宗亲会会长黄延嗣家境之殷实是出了名的。黄氏祖先原本世代当塾师坐堂授徒,可到了黄延嗣的父亲黄寿彝这一辈,他不愿再做穷教书匠了,便一个人跑入安溪大山里去做起贩茶“生意人”。黄寿彝这人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又工于心计,会盘算。春、秋茶开摘前两个月,他就摸上山去给茶农下“订金”;到了新茶上市时,他才进山去收茶,再稳稳当当地押着装茶的马车下山,回漳州城家里囤起茶来;再在行情看涨时,估摸茶价即将到达临界点时猛地甩出手去,把钱赚到了腰包里。这样干了七八年后,黄寿彝便挣下了一份大家业,到了黄延嗣接钥匙当家的时候,黄家已在泉州、漳州开了3间茶行,成了做茶生意这一行的知名人士了。后来,黄延嗣子承父业,又更上一层楼,他不但继之在石码、海澄相继又开了两间茶行;另又瞄准“民以食为天”之首的米业,在漳州芗城开了两间碾米厂,购置了两部洋碾米机,做起机碾米生意,更把家业撑大了。地窖里的银两多起来后,两年前黄延嗣便在赤峰山脚买了3亩4分地,盖起黄家大宅来。这大宅建在一块高地上,左青龙临近一条公路;右白虎是一条从赤峰顶流下来的溪流;后玄武正好靠着赤峰山;前朱雀是一个水塘。大宅用花岗岩砌墙脚,用青草石垒围堰,包铜皮的半尺厚的大门,锃光闪亮。大院共有三进,一进是天井、厢房,住着杂役团丁;二进是主人房,住着黄延嗣一家和婢女、老妈子;三进是家祠,正对着门的那块白壁上,挂着黄家列祖列宗的多幅画像,大厅正中央搁置着一张香案,常年点香燃烛,供奉时果、糕饼。大宅四周设有4个炮楼,常年有团丁持枪守护。早年在泉州清源山学过几年南少林功夫的黄延嗣还亲自训练了12名团丁,他们个个身手不凡。黄延嗣还嘱咐儿子每天放学回来也跟着舞枪弄棍,跟着练武,故黄景榕连带着也学了不少武功在身。后来又教他使枪。黄延嗣说,“一枪傍身,既可救人又可防身”,黄景榕便因此练就了好枪法。平时黄延嗣好读兵书,手头有一本《三十六计》。儿子读初中以后,他开始教他一些攻防谋略:“围魏救赵”、“声东击西”、“里应外合”、“暗度陈仓”、“打草惊蛇”、“假道伐虢”、“釜底抽薪”、“走为上计”等等。黄景榕因此也学了一些谋略在身。P4-5

后记

厦门是福建省地下党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是闽西南革命的策源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中共厦门地方组织成壹85周年之际,《鹭岛儿女》出版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

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学生运动被毛泽东称为是与解放战场同时进行的“第二条战线”。在这一时期,东海之滨的厦门大中学校学生举行的抗暴、反美扶日、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斗争是这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发生在1948年5月28日的“反美扶日大游行”还夺全国之先声,有多达2000多名厦门市大中学校师生参加了此次大游行。厦门大中学校地下党党员、共青团团员和进步师生还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分批赴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大田、同安等闽西南、闽中,以及闽北的一些地方游击区参加游击斗争,其中多位学生党员把他们的年轻生命牺牲在他乡。随后,厦门大中学校学生又参加了支援解放军解放厦门的行动,并与一直坚持在厦门进行地下斗争的战友汇合,一起投入厦门解放初期的城市接收、恢复工作。另外一些人则留在游击区或随军挺进西南,为全国解放做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亲身参加厦门地下斗争的一群地下党人,十多年来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能有一部长篇小说来讲述这一段难忘的历史,以作为以史为鉴,资政育人,服务发展和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教材。他们对“存史育人”有着深厚的感悟,对这段经历的重要意义达成共识。2009年下半年由福、厦、漳、泉10多位地下党党员发起,并用一年时间收集了大量当年解放战争期间地下斗争史料,选定由我负责完成此长篇小说的创作任务。

2010年6月26日,大家首次在厦门老干局招待所召开暂名《地火》的长篇小说创作会议;同年8月8日又开了第二次会。两次会议均对小说的主题做了讨论,一致同意小说要以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7月一1949年10月)厦门地区爱国进步学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参加第二条战线斗争,开展学运、工运、农运,诸如夺取学生自治会领导权作为领导合法斗争的平台,运用罢课、罢教、罢工、游行示威、请愿、静坐、义演义卖等形式以及举办阅览室、合唱团、工人夜校和办墙报等工作,举行反美扶日、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活动,驱逐驻校国民党海军要塞司令部宪兵,抗议、抵制国民党海军强占侨师附小校舍,策反国民党军、警、政、邮电、银行人员,以及上山打游击,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支援解放军解放厦门,参加厦门接管工作等等为背景,创作成一部有血有肉、激动人心的长篇小说。两次会议还提出这部小说要有别于文史写作,要遵循文学作品创作规律、模式、要素,着重于塑造几位,乃至一批出身不同、性格迥异的文学典型。因此一致同意除敌我双方高级领导人、社会贤达和革命烈士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一律用化名,是一群人、一部分人的典型塑造;有原型人物做参考,但不是那个原型人物本人,并非完全是在写某人之某事也!会后,大家陆续寄给我20多本相关的小说、史料、回忆录以及图集、歌集等,加上我自己原来收藏的一些资料,一并作为写作的参考。

动手写初稿时的七、八、九3个月,时当盛暑,我闭门谢客,潜心研读材料,反复构思,渐渐地便在脑海里浮现出了这部长篇小说的轮廓和主人公的大致形象来,并为此写了一个故事梗概和一个8万字左右的缩编版小说初稿,于当年10月间提供给大家讨论。初步确定这部长篇小说分为“风生水起”、“地焰奔突”、“烽火征程”、“黎明曙光”四部;分别写几次发生在厦门的学运,以及地下党组织厦门大中学校党员上山打游击、支援解放军攻打厦门以及厦门解放初期参加厦门接管工作,等等,成为较全面反映解放战争时期厦门“第二条战线”斗争的一部编年史式的纪实体文学作品。

在两次讨论会上,大家提了许多宝贵意见,再次明确这部小说着重写解放战争时期厦门的学生运动,主角是厦门的一群大中学校学生。大家还一再鼓励我要多了解相关资料,从塑造典型人物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处理好相关史料,不要过于拘泥于史实的完整记叙。会后,特别是在辛卯年春节期间的半个月时间内,我根据大家的意见、看法,再采访、再构思。框架没有变,仍为“风生水起”、“地焰奔突”、“烽火征程”、“黎明曙光”四部,其中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反映也没有变,但更为倾注心血于小说中主人公的神、形的塑造上,使主要人物的思想变化历程更合逻辑性,更为合理,更为合情了。终于在写第五稿时完成了任务,写出今天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这部名为《鹭岛儿女》的长篇小说来了。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参考了韩真的《民国福建军事史》,陈炳三的《囊萤之光》,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的《火红的青春》,厦门市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的《鹭江春雷》,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社科联的《口述历史:身历厦门解放》,解放战争时期省立厦门中学校友编写的《追求与奉献》,洪卜仁主编的《厦门60年纪事》,胡冠中的《鹭岛春秋》,彭一万的《友谊地久天长》等著作。当年亲历地下斗争的老党员也提供了大量史实与线索,使得作者在事件经过的叙写上更符合实际情况。完全可以这样说,《鹭岛儿女》是一部集体劳动的结晶,采用当事人与作家合作创作文艺作品这种方法,可能是写带有史实性文艺作品的一种比较有益的做法。因此作为本书作者,于此,我要对始终关注这部长篇小说创作的所有领导、同志、同仁们表示热忱的、深深的谢意!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中共厦门地方组织成立85周年,我和参加《鹭岛儿女》这部长篇小说创作的诸位同志们愿以共产党员的名义,将这部长篇小说作为献礼敬献给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同时借此对解放战争时期曾经参加“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礼!对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献身的英烈们致以深深的、永远的缅怀之意!

庄维明

2011年6月1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鹭岛儿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庄维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539675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