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现代性的中国面孔(李欧梵季进对谈录)/人民日报名家长篇对谈录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季进:李先生,你好!真高兴又见到你!我们有两年多不见了吧?上次见你还是在苏州,你来参加“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李欧梵:是啊,那次苏州之行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尤其是我太太,她还一直提起呢。

季进:真的?那你和师母什么时候再来?

李欧梵:有机会一定来。

季进:行,我们一言为定。我首先要谢谢你答应加盟我们这套“新人文对话”丛书。你手上的这份访谈提纲是我“凭空捏造”的,不一定合适,只是想为我们的谈话提供一个大概的线索,等谈话展开后,完全不用拘泥于这份提纲。

李欧梵:好啊。我这个人最不喜欢束缚,一谈起话来,就信马由缰,天马行空,恐怕也很难按提纲来发挥。我们就聊到哪儿算哪儿,这样也好,有时候聊着聊着更会来“灵感”。

季进:平时总是拜读你的大作,只读其文不见其人,现在面对面地坐下来谈话,我想会比读文章更加生动感性,也更加方便交流。只是我们之间的距离实在太大了,你是哈佛大学的名教授,名震中外的大学者,我恐怕达不到你那么高的思维层次,对话是需要大概同等的思想平台的,所以这套书名为“新人文对话”,其实我们这本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访谈”。

李欧梵:你可千万不要把我当成什么名家大师,我一直主张人家要“解构李欧梵”,我甚至想我们这本书可以上半部你访问我,我们两个人来谈,下半部由你来写“李欧梵批判”,另外再找毛尖啊,陈建华啊,陈子善啊这些人来写,甚至你可以让我太太也写一篇。我这个人喜欢对话多元,特别对于我的书,对于我的文体,对于我的弱点,就需要大家一起从不同的角度来评论,来批评。因为当我们研究一个人的时侯,就是要把他肢解,把他解构,打散,这样才能达到认识或评论这个人的最大可能性。再说,我跟任何人对话都是平等的,没什么高下之分,你千万不要有什么顾虑,我们随便谈。

季进:好啊,你说的倒是很好的创意,这样的话我们这本书在同一套书中可能更有特色,更有个性。只是作为一套丛书,它可能更多地要考虑整套书的体例,我们回去再认真讨论一下你的意见。如果不行,我将来再专门写“李欧梵批判”吧。

李欧梵:我和陈建华1994年在洛杉矶曾经有过一次长篇访谈,当时傅伟勋为台湾正中书局策划了一套“当代学人学思历程”丛书,邀请我写一点个人的求学经历和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些心得和看法,我觉得不应该用一个呆板说教的方式来写,更不愿意自吹自擂,所以就请陈建华和我做一个对话,另外陈建华有兴趣的就是美国的60年代,从他的不同背景和立场可以一起来参与写作,所以就讲到我怎么样求职,从哪个学校转到哪个学校等等,最后就形成了那本《徘徊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

季进:我知道这套丛书,读过你的这本,还有乐黛云先生的《我就是我》和汤一介先生的《在非有非无之间》,这两本还是去年夏天在北大乐老师和汤先生签赠给我的呢。可惜,这套书因为傅先生的去世没能出齐,真的太遗憾了。

李欧梵:《徘徊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2000年上海三联书店出了简体字本,大家比较容易读到,所以我希望我们现在的这本书和它不一样,以前讲过的就不讲了,讲得不深人的或者有新的想法的,就再“旧话重提”。那本书差不多是10年前的了,这些年来我每天都不停的反省,对于认知、对于人生、对于学术的想法都有所改变,我想这个改变可以说就是从《上海摩登》开始的。

季进: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就从《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谈起?最近《上海摩登》中译本的出版在大陆,尤其是在上海成了一大文化热点,你似乎转眼之间也成了引人瞩目的公众人物,可能你自己都没想到,在“怀旧”浪潮愈演愈烈的上海,你和你的《上海摩登》也会被卷入上海的都市文化流行。你这两天在上海一定深有感触吧?

李欧梵:是啊,真没想到一本学术性的著作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这两天各种媒体的记者来访不断,昨天的演讲中还有一位上海市民对《上海摩登》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要谢谢读者对《上海摩登》异乎寻常的热情。

P3-6

书评(媒体评论)

现代性观念从晚清到五四逐渐酝酿出来,它的时间观念直接改变和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社会、革命与文学。然而,中国的现代性还没有走完,现代性的工程还没有完成,对于现代性与反现代性,我们都要保持相当的反省。

历史就像一个幽魂,以一种阴魂式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一个个的片断进入到我们的世界之中。

所谓的边缘论述,既是西方的边缘,也是东方的边缘,既是地理的边缘,也是文化的边缘。我们只有把不同的边缘连接在一起,对不同的文化都有保持对话的关系,才能看得更深更远,才能真正获得一种国际视野。

——李欧梵 季进

目录

都市文化的现代性景观

互为镜像的“双城记

现代性:从晚清到当代

文化的转向

知识分子与人文精神

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写作

附录:

 杂种·通属城市·公共概念

 视觉文化·历史记忆·中国经验

内容推荐

《现代性的中国面孔(李欧梵季进对谈录)》零距离探寻一代学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面对面感受文化大家雍容大度的学者风范。读懂中国的现代性,从李欧梵、季进的对话《现代性的中国面孔(李欧梵季进对谈录)》开始,读懂现代性的中国,更要从李欧梵的研究开始。

编辑推荐

《现代性的中国面孔(李欧梵季进对谈录)》是著名思想家、学者李欧梵与季进先生的对话录。本书就“都市文化的现代性”“互为镜像的双城记”“现代性:从晚清到现代”“文化的转向”“知识分子与人文精神”“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写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的对话与探讨,堪称当今文坛的一场思想的饕餮盛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现代性的中国面孔(李欧梵季进对谈录)/人民日报名家长篇对谈录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欧梵//季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503015
开本 16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122-53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