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文学一本通(超值白金版)
内容
编辑推荐

6大板块,逐一解读中国文学之精华!

400余幅精彩图片,帮你扫描精彩瞬间!

2000余个中国文学常识,皆是零珠碎玉!

3000年中国文学发展史,且听娓娓道来!

王禹翰编写的《中国文学一本通(超值白金版)》对中国文学知识做了系统梳理,将中国文学作家、作品、文体、术语、名著名篇、社团流派、运动、风格等方面的2000多个基础知识点辑录在一起,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文献性于一体,让你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文学知识,使五千年中国文学精华尽收眼底。

内容推荐

高尔基曾这样说:“文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了解自己本身,提高他的自信心,激发他对于真理的企求,同人们的鄙俗行为作斗争……做一切使人能变得高尚坚强、能用美好圣洁的精神来活跃自己的生活的事情。”因此,对文学知识的渴望是一个人的自然的、健康的愿望。然而,中国文学史上各类知识浩如烟海,广大读者迫切需要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中国文学的脉络,掌握最精华的文学常识。

为此,王禹翰编写的《中国文学一本通(超值白金版)》对中国文学知识做了系统梳理,将中国文学作家、作品、文体、术语、名著名篇、社团流派、运动、风格等方面的2000多个基础知识点辑录在一起,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文献性于一体,让你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文学知识,使五千年中国文学精华尽收眼底。

《中国文学一本通(超值白金版)》的作者是。

目录

第一章 文学理论

第二章 文学体裁

第三章 文学现象

第四章 文学名家

第五章 文学名著

第六章 名篇鉴赏

试读章节

(4)描写。描写是把创作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真实地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它又是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如果运用得好,能产生逼真传神、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般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对王熙凤未见其人而闻其声的描写,使读者眼前分明呈现一个精明能干的“凤辣子”形象。

(5)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时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诗词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尤为重要,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都是常用的抒情方法。

五种表达方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懂得将几种表达方式恰到好处地综合运用,以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叙事方法,也叫叙事方式,常见的叙事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

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顺叙是一种最常见最普通的叙述方法,许多初学写作的人都是从顺叙开始写起的。采用顺叙的叙事方法,沿着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能够清晰地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以便读者对故事一目了然。

顺叙的优点很多,但也有其自身的一些局限。如果当事件线索较多,情节较为复杂时,单用顺叙叙述的话,很难将错综复杂的关系表达清楚,也会显得很单调乏味。

倒叙,即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关键、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部分提到开头来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全部都倒过来叙述。采用倒叙法,能够把情节安排得曲折离奇,从而吸引读者看下去。一篇文章,如果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那就意味着成功的开始。

倒叙有利于突出一个侧面,使读者加深印象,或造成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好奇心。但倒叙法的应用也要慎重,对情节复杂的故事采用倒叙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然而,如果事件单一,情节单一就要慎用。总体来说,是否采用倒叙,要从叙述的故事内容出发作综合考虑,不要为倒叙而倒叙。

补叙,即在叙述过程中,插入少量文字对人物或所叙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在作品的创作过程,觉得叙述不足,作者通常插入一些文字进行补充叙述,以丰富原叙的内容,有助于加深读者的理解。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当中,为了某种表达效果上的需要,帮助开展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入另外一段与主要情节有关的文字。一般用来对人物的身份、性格作一些简要介绍,或对一事物属性或来历作一些说明。插叙的作用是使作品内容更充实。

插叙通常用在材料众多,情节复杂的作品中。它可以避免作品因分开叙述而导致的结构散乱,情节不够严密。这也是插叙多出于中长篇小说而很少有短篇小说采用的缘由之一。

平叙,是指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或多件事件的叙事方法。在两件事或多件事同时而异地发生时,由于作者只有一支笔一张嘴,不可能将所发生的事全部写出来。这时就需要用到平叙,即先叙这件事,暂且放下其他事。待叙完一件事后,再回头将其他事一一叙述出来。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实际上就是平叙的叙述方法。平叙多用于长篇小说中,尤其是历史性质的。平叙的特点是条理十分清晰、不紊乱。

上述各种叙述方法都各有优点,不能简单地说谁优谁劣。在创作时,为了避免单调,应该多种叙述方法相互补充。在现实创作中,一部作品运用多种叙述方法非但并不少见,而且还是一种潮流。到底应该运用哪一种叙述方法,除了从故事的总体上作考虑外,还应在某一细节上思量。

“郑卫之音”,是指春秋战国时期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这一地区早期是商民族聚集区。武王伐纣灭商后,将其一分为二,分别建立了郑国和卫国两个诸侯国,以监视殷商遗民,防其作乱。但武王死后,三国勾结叛乱,周公旦率军镇压,并将该地分封给武王之弟,即康叔永久监管。所以可以说“郑卫之音”,实际上就是保留了商民族音乐传统的“前朝遗声”。由于它表达感情的奔放、热情和大胆,也隐含着某种团聚意识,因而使独宗“雅乐”的周王室及其维护者常常对其加以排斥和否定。

郑国和卫国保存了大量的民间音乐。《诗经·国风》总共有160篇,郑风、卫风合为31篇,约占五分之一。各国“风”诗,多是短小歌谣,而“郑风”、“卫风”中却有一些大段的分节歌,由此可以想见其音乐结构的繁复变化。在一些反映民俗生活的诗篇中,常有对男女互赠礼物、互诉衷肠的爱情场面的描写,隐隐透露出一股浪漫气息,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诗经》中的《郑风·溱侑》。正是由于这种特色,才使能从铿锵呜奏的“金石之乐”中听出钟律不齐,精通音乐的魏文侯,对孔子门徒子夏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而比魏文侯稍晚的齐宣王则说得更坦率:“寡人今日听郑卫之音,呕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他们对于郑卫之音的评价,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对僵化凝固的雅乐的厌弃以及对活泼、清新的俗乐的热爱。相反,力求恢复雅乐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则“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论语·阳货第十七》)。在系统反映儒家音乐思想的·《乐记》中也有:“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正因为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居于极特殊的地位,故“郑卫之音”始终成为靡靡之音的代名词。然而如今看来,《诗经》中的郑风、卫风多是直抒胸臆的优秀作品,尤其是其中的爱情诗,描绘了纯洁、热烈、真挚的爱情,把它们看作是靡靡之音,未免过于偏激了。

《阳春白雪》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据传此曲为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于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表现的是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大地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节奏轻松明快,旋律清新流畅。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难度较大、艺术性较高的歌曲。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关于“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于《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什么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回答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开始吟唱“下里巴人”时,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就只有数百人了:而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与之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比如“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于是宋玉得出结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与之唱和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少,“阳春白雪”由此而来,即曲高和寡。

有关“下里巴人”的记载始见于宋玉的《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P5-7

书评(媒体评论)

人们最高精神的连锁是文学,使无数弱小的心团结而为大心,是文学独具有的力量。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叶圣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文学一本通(超值白金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禹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016121
开本 10开
页数 3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8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
丛书名
印张 38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85
195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