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秦人入楚记(外省人看湖北)
内容
编辑推荐

梁相斌的《秦人入楚记(外省人看湖北)》记录的却是他来湖北近两年时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而发出的六个“楚问”。

楚问即是问楚,作为一个秦人,更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他要问湖北什么呢?细观其文,这些问题既有文化问题,也有时政问题,既有战略分析,也有民生思考。

从他的六大“楚问”中,既可看到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睿智,又可看到一个文化人的操守,更能看到一个秦人的认真和朴素。

内容推荐

梁相斌的《秦人入楚记(外省人看湖北)》记录的是作者来湖北近两年时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而发出的六个“楚问”。这些问题既有文化问题,也有时政问题,既有战略分析,也有民生思考。

目录

楚问一:楚文化的代表符号为什么是凤?

 楚人崇凤

 凤文化的特点是变

 凤到底是不是九头鸟

 楚人崇凤主要崇其涅槃精神

楚问二:“三万”“笨办法”能否解决干群关系新问题?

 “进村赶考”会不会被退回来?

 “挖万塘”是不是挖到心坎上?

 “笨办法”能不能解决新问题?

楚问三: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的投资文化能否改变?

 “治庸问责”的由来

 “治唐问责”引起百家媒体报道

 武汉市“治庸问责”的措施

 我的感悟

楚问四:千湖之省何以有大旱之痛?

 老区之行:“红色土地”一片焦黄

 千湖的眼泪

 “有库无水,有水无泵,有泵无渠,有渠不通”

 重写一部水资源的“新版教科书”

楚问五:大武汉到底什么大?

 一道看似简单的“无解”之题

 “大武汉到底什么大”引发深思

 专题调研大武汉之大

 “大武汉有十大”引发社会各界共鸣

楚问六:湖北最具特色优势资源是什么?

后记

试读章节

楚问一:

楚文化的代表符号为什么是凤?——凤是与时俱进的代名词

“楚岫秦云不相隔”。我出生的陕西与湖北山水相连,但在文化和地理上分属南北方。我从陕西出发,到深圳、北京、东北工作,曲曲弯弯绕了大半个中国,谁知绕到与陕西连界的湖北生活。

自古以来,有秦人不过江之说。在我的记忆里,陕西人不惜远足干旱苦焦的甘肃、青海,“走西口"一曲家喻户晓。虽与湖北一江之隔,但到湖北来打工谋生者甚少。有人说“西北狼”斗不过“九头鸟"是这一现象的根源。但我来了后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语言”不通。湖北话和陕西话分属不同语系,就是有了“国语”、“普通话”,民间仍以方言沟通。交往的人少,自然双方文化差异大。

我出生在关中。关中是古秦国的一部分,属黄河文明的发祥地。在中华民族的童年时代,创造了从部落到帝国的发展传奇。秦人的特点用两个字慨括:豪、硬。老秦人吃苦耐劳,性子硬,喜抬杠,恋家;认死理,遇不平,英勇好斗,讲义气,豪爽、豪迈;多不为五斗米折腰,遵“饿死不偷人,冤死不告状"的古训。近十年,受社会商业化影响,已大有改变。尤其过去以血缘及感情为纽带的团结协作,互相帮忙也已商业化,邻里互助收种、修盖已开始变为临时雇工制。

湖北是古楚国的一部分。楚文化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我深知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一样源远流长,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楚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我曾就此请教过许多湖北人和在湖北工作的外地人。

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根脉之一,湖北是长江文明的发祥地。湖北人性格分三种,大别山区人“耿悍”,武陵山区人“厚道”,江汉平原人“慧细"。我来湖北两年发现,楚人“务实聪慧"是其最大的特点。

在全国广为流传评价湖北人的一句话是“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句话包含的内容很复杂,有褒有贬。有领导告诉我,原湖北省委一位主要领导针对湖北存在的不良现象,开玩笑地说,“鄂”字最能体现楚文化的特点:头上两个“口”字,即口舌多;旁边一个“耳”字,即喜欢偏听偏信,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吃“亏"。湖北本地人还自嘲地根据各地不良现象编了一句顺口溜——“奸黄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汉川”。我第一次到武汉时,当时任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的万武义告诉我,武汉文化最能体现楚文化的特征,而武汉文化的特色就是码头文化。对于湖北的文化品质正式见诸于宣传材料的说法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追求卓越,敢为人先”。

综合考察了湖北的建筑、出土文物、典籍史料等,我认为湖北文化的代表符号是凤。凤所代表的含义就是“变”,哲学上讲就是“与时俱进”。

P1-3

序言

梁相斌先生是陕西合阳人。《诗经》的第一篇《雎鸠》便产生在这里。少时读这首诗,觉得很美、很温婉。后来知道这首诗产生于合阳这样没有森林滋养的粗砺之地,心中便生了疑惑。关关的雎鸠与窈窕的淑女,都应是莺飞草长的江南所专有的特产,为何黄土原上的歌谣却传出了这样的韵致呢?

认识梁相斌之后,这种疑惑才慢慢地解开。合阳的地域虽然干涩,但其文化风情却十分丰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合阳的文化养出的梁相斌,热情而又细致。窃以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老人还是孩子,是南人还是北人,差别不在于他们的地位和籍贯,而在于他们是否有心灵的生活。

梁相斌无疑是有着心灵生活的人,滋养他心灵的除了乡情、友情、文学、艺术,还有忧患与思考。他长期在新华社工作,在几个分社担任领导。两年前,他从冰雪北国的黑龙江调任湖北分社当社长。北雁南迁,但他不是季节的候鸟,在“日出江花红似火”的荆楚大地,开始了他“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又一段激扬文字的生涯。

一次茶叙,我将近年出的几本小书送给梁相斌,他翻阅其中的一本《楚人入秦记》,当下眼睛一亮,对我说:“你是楚人,数次入秦,写出了这本书。我是秦人,来到楚地工作近两年,也有颇多感悟,完全可以写一本《秦人入楚记》,对你的书作一个响应。"诗人唱和本是雅事,但用书来唱和,则雅望有加了。五年前,我与历史学家王春瑜先生也是一次笑谈,然后“唱和”了一回。他写了一本《读了明朝就明白》,我写了一本《读了明朝不明白》,一起交给广东人民出版社付梓,成了一起文坛佳话。

梁先生说到做到。不出两个月,就把《秦人入楚记》的打印稿送给了我。我的《楚人入秦记》所记的都是我数十次到陕西与秦人朋友们相聚时留下的诗词及书法作品,而梁先生的《秦人入楚记》记录的却是他来湖北近两年时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而发出的六个“楚问”。

楚问即是问楚,作为一个秦人,更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他要问湖北什么呢?细观其文,这些问题既有文化问题,也有时政问题,既有战略分析,也有民生思考。

陕西与湖北,地实毗邻。但两省风气,却迥然有异。秦人守雄关百二,山河坦荡,故囿于传统,而不擅趋时;楚人守九省通衢,鱼米之利,故讲求商贸,而乐于变通。两相比较,秦人守之太过,楚人变之太速。梁先生以秦观楚,以楚思秦,对湖北的文化及经济发表自己的观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各类时政作出及时的报道与恰当的分析。从他的六大“楚问”中,既可看到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睿智,又可看到一个文化人的操守,更能看到一个秦人的认真和朴素。

前不久,居武汉的二三秦人相聚,梁先生亦约我前去小饮。席间,他拿出一本精心装订成册的资料给我看,原来是他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担任社长期间,所撰写的黑龙江有关文章并附有相关领导批示的影印件。初略浏览,便觉他是一个极为细心的人。往事不忘,可为镜鉴。一册在手,并非一般文人的敝帚自珍,实在是有益于地方史志的灵心慧业。这本《秦人入楚记》放之他日,也可以当湖北编年史的品藻之书了。

熊召政

2012年11月17日旦闲庐

后记

碰撞产生火花,碰撞产生新思想,碰撞是偶然的事件,但碰撞是必然的结果。

《秦人入楚记》写作念头和书名的诞生只用了几分钟。

《请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曾使我年轻时热血沸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张居正》更是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反响,但我与著名诗人、作家熊召政以前从未谋面。

壬辰年盛夏的一天,几位朋友小聚,我第一次见到了熊先生。当时得到了熊先生惠赠的几套书,当翻阅其中一本《楚人入秦记》时,我忽然觉得他竟因钟爱我的故乡而赋诗出书,顿时在这种情感和思想的碰撞下,不假思索地对他说:“您是楚人,数次入秦,写出了这本书。我是秦人,来到楚地工作近两年,也有颇多感悟,完全可以写一本《秦人入楚记》,对您的书作一个响应。"一句脱口而出未加思索的话未曾想到受到了熊先生的肯定,他笑着连说:“好啊,好啊……”我们现场对《秦人入楚记》写什么也作了初步讨论。

自认识熊先生后,随着交流深入,就生出一种相见恨晚的情感,我们时常在一起畅谈世界文明、中华文化、楚文化、秦文化,谈湖北的政治,也谈湖北的人情。

惟楚有才。熊先生思想深邃,表达敞亮,博闻强识,洞悉世事,人情练达,我在和他的交流、交往中收获颇丰。他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

屈原曾在《天问》中一口气对天、地、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发出173个诘问。我初来湖北,也有很多不解,并进行了一些探索。因此,得屈原之启发,受熊先生鼓励,请参加了采访的刘紫凌、俞俭、李鹏翔、皮曙初、王嘉、陈卓琬、周莹殉等同事帮我梳理了六个“楚问”,将我这个秦人对楚文化的不解、粗浅理解和调研答案整理成这本小书,以唱和《楚人入秦记》。

我对楚文化的研究,现在才刚刚开始……

梁相斌

2012年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秦人入楚记(外省人看湖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相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75589
开本 16开
页数 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4
CIP核字 2013022906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9
171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