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洋强国梦
内容
编辑推荐

李明春、吉国编著的《海洋强国梦》约25万字,重点展示新中国诞生后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历程,将每10年视为一个阶段来讲述海洋事业的变迁:20世纪50年代,反帝反修,新中国国家战略与海洋战略思想;20世纪60年代,以粮为纲,国家战略的优先地位与海洋战略走向;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海洋开发与海洋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经略海洋,海岸带开发利用与东部沿海崛起;20世纪90年代,环境忧患,海洋经济利益与环境的冲突;21世纪,海洋权益,世界海洋与中国海洋梦。该书从新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探寻海洋事业的地位与发展轨迹,深入研究新中国海洋战略思想和海洋战略走向,重塑公众的大海洋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内容推荐

李明春、吉国编著的《海洋强国梦》以中国寻找世界到被世界寻找开启历史的帷幕,重点透视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围绕海洋的发展历程。以每十年视为一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反帝反修,新中国国家战略与海洋战略思想;20世纪60年代,以粮为纲,国家战略的优先地位与海洋战略走向;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海洋开发与海洋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经略海洋,海岸带开发利用与东部沿海崛起;20世纪90年代,环境忧患,海洋经济利益与环境的冲突;21世纪,海洋权益,世界海洋与中国海洋梦。

回顾过去关于共和国海洋的历史碎片,无疑其背后都有着其深刻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从而构成了新中国海洋事业潮起潮落的底床与陆架。该书从新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探寻海洋事业在其中的地位与发展轨迹,深入研析新中国海洋战略思想和海洋战略走向,启迪人们的大思维和大智慧,重塑大海洋的历史观与价值观,实现海洋强国梦。

目录

引言

绪论

一、中华海殇:历史背后中国海洋战略的缺失

 龙.天性变异沉淀民族海洋意识与海洋观的历史底色

 2.历史之鉴:中国海与国运同兴衰

 3.一个人唤醒了欧洲。为什么唤不醒中国?

 4.中国寻找世界

 5.世界寻找中国

 6.为什么会爆发中日甲午战争?

 7.甲午战争与战争意志

 8.甲午战争与洋务运动

 9.痛定思痛:甲午战争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

 10.甲午战争对今日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11.海洋文化对海洋战略思想的影响

二、反帝反修: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国家战略与海洋战略思想

 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金门战役

 4.新中国与海防安全

 5.人民海军

 6.中国海的艰难选择

 7.领海线:毛泽东的决定

 8.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9.面对冷战与威胁的强者对话

 10.“跃进”轮,出师未捷身先死

 11.全国海洋规划与海洋大普查

 12.新中国的海洋战略思想

三、以粮为纲:20世纪60年代,国家战略的优先地位与海洋战略走向

 1.并非地理误区

 2.食为天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3.以粮为纲和备战备荒为人民

 4.“红旗渠”与围海造地

 5.甩到太平洋的帽子

 6.国家安全:东线战事

 7.国家安全:西线战事

 8.国家安全:北线战事

 9.29名科学家的奏折与国家海洋局的成立

 1O.由陆地到海洋的实践与思想感悟

 11.大陆文明的锁链:中国海洋战略思想的禁锢与破冰

四、改革开放:20世纪70年代,海洋开发与海洋发展战略

 1.海洋的诱惑

 2.西沙海战

 3.海水养殖三次浪潮

 4.海洋牧场

 5.世界在召唤中国“向阳红”

 6.“蜗牛事件”与“风庆轮事件”

 7.“渤海2号”:中国海洋石油的悲壮时代

 8.“科学之舟”的渤海涅槃

 9.南海岸边的一个圈

 10.海门:是关卡,也是门户

 11.华夏文明复兴之源

五、经略海洋:20世纪80年代,海岸带开发利用与东部沿海崛起

 1.开放沿海城市

 2.“大中华经济圈”与海洋中国

 3.中国海震撼了世界

 4.远洋科学考察船

 5.进军海洋中的不和谐音符

 6.中国海监巡航四海

 7.无序、无度、无偿的利益之争

 8.“Pss”点燃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希望

 9.海洋国土:国家海洋局的贡献

 10.海洋事业有了独立的“喉舌”

 11.中国海洋石油

 12.海洋战略与中国崛起

六、环境忧患:20世纪90年代,海洋经济利益与环境的冲突

 1.海洋生态物语

 2.“向阳红16”船沉东海

 3.百万虾农的黑色之夏

 4.“绝户网”的罪恶

 5.围海潮的忧患

 6.变异的海岸线

 7.消失的滨海湿地

 8.黑色灾祸

 9.“血色”四海

 10.海难幽灵

 11.浒苔浒苔

 12.海星也疯狂

 13.大江东去海纳百毒

 14.海洋国土的法律地位

 15.从海洋法律建设看海洋战略

七、海洋中国:21世纪的中国海

 1.中国海洋行政诉讼第一案

 2.中国海洋油污染生态污损索赔第一案

 3.大洋环球科考与深海资源勘查

 4.海洋国土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涉海法律法规

 6.南海风云

 7.钓鱼岛

 8.中国海权与中国崛起

八、海洋权益:21世纪,世界海洋与中国海洋梦

 1.重返海洋

 2.海洋:世界霸权之剑

 3.中国国家海洋战略地理形势

 4.海洋权益与国家利益

 5.海权的启示

 6.文化决定民族的命运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龙:天性变异沉淀民族海洋意识与海洋观的历史底色

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什么?这个图腾被人信仰的最初心理又是什么?

龙,生于神话,行于水天,敬仰于民间,称王于四海。

龙,是一种自然力的神话形象,由最初的雨神到水神,再到海龙王,由此成了刚健、勇毅和力量的象征。最后登上了至尊的官化宝座,终于铸就了傲视天下、主宰万物的天性。

“官化”了的中国龙,作为海神,便不再以管海事为主,兼职替玉帝做起了陆神的生意。因而正是这条中国龙成为了联系中国人与海洋的主线,从它身上可以一窥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和中国王朝的海洋观。

人类的童年是神话的盛年,神话是先民思维的工具和内容,先民在神话中表述他们的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用神话来解释世界的所以然;对未知世界,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创造性地做出解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诞生了,这体现的是我们先民最初认识水和海洋的心理。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诞生于水(海),而后走上陆,从一种信仰,最终成为至尊无上的最高权威这一演进,中国龙的命运基调以尊儒为主,以敬海为辅,翱翔于世界之上,是独一无二的。

这独一无二的现象延续至今,会不会令我们尴尬?

深究其历史根源,我们的先民最初的海洋心理其实就是“龙的心理”,因为他们最初信仰和长期崇拜的海神就是龙。时至今日,中国人有谁不认为自己不是龙的传人!

在中国人眼里,龙比上帝(玉皇大帝)要近一些,因为神话中龙是直接管辖海洋之王。但后来渐渐地,龙不仅是海洋之王,连陆地上王朝的统治者——皇帝也自称起龙来,而且还要加上“真龙”之特称,以示自己不是“假龙”。这恰恰说明中国人自古便把海洋看得比大陆更高,海洋之王不仅可以统治海洋,还可以统治陆地。然而,这一演进导致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海洋心理:眷恋陆地的亲情,对海洋存有畏惧,所以海洋之王——龙王可以在名义上居于首位,但手下之众却并不愿意去龙王管辖的疆域——海洋,因为中国王朝是大陆上的王朝,对海洋是陌生的。

龙,从海走上陆,被完全异化了,这应验了中国的一句老话: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这种异化改变了先民最初对水(海)的崇拜和信仰,直至改变了后人的海洋思想观念。所以,中华大地上的古人便把海或水与苦难或荒蛮联系在一起,如对茫茫沙漠,称之为瀚海;对北方西伯利亚荒凉苦寒的不毛之地称为北海;把深重的灾难称之为苦海;对远离文化中心的边塞称之为边海;对处于不同文化形态中的民族地区则称之为海外,对中原之地称为内海。尽管我国古有所谓“祭海之乐,同于祭天”之说,但这正是证明了对自然力的祭祀和崇高越隆,越说明对这种自然力的畏惧。由此可见,中国人对海洋的畏惧是深深扎根于传统的文化心理之中。

龙,在中国封建王朝出现之前作为神话出现。之后,在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演进中,龙的地位被渐渐提高,最终被供奉在了中国人的龙王庙中。

生在神化,嫁于现实;生在大海,嫁于陆地,这是中国“龙”的命运。“龙”,被“官化”了。当古人受封建帝王的影响,尽管也认为龙王是海洋的统治者,但依然会觉得生活在陆地也好,生活在海洋也好,都不能由自己掌握命运,其命运不是由陆上的皇帝决定,就是由海里的龙王决定,相比之下,陆地比海洋更安全,于是对海洋渐渐淡漠了。历史上中国尽管一度有过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但却缺席了世界大航海时代,正如黑格尔所言:“尽管中国靠海,并在古代可能有着发达的航海事业”,但中国“并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于他们的文化。”

龙的“官”化,自然而然成了儒学之外的附属品,并逐渐沉淀为民族海洋意识与海洋观的历史底色,这直接影响和束缚了中华民族征服海洋的欲望。崇儒为本,敬海为辅,成了“官化”的龙从海走上陆后命运的基调。但无论如何抬高儒学,龙的原本形象从未被淡化,在中国人的心中都清楚地感到它的存在。

龙的被“官化”,儒家思想的鼻祖孔子老先生有着杰出的贡献。因为他对原始海洋采取了不宽容的冷漠态度,谈及天时,他只是强调天的永恒不变,要人们对天遵从和敬畏,“不违天命”。孔子从天命观和其最基本的“仁”、“礼”学说出发,淡化了原始海神。儒学对海洋的排斥是中华民族海洋意识长时期淡薄的文化的根源。

儒学对龙的改造,是在神话中树立了以龙为统治者的统治秩序,以便使神的世界再现“礼秩”,而这个统治秩序显然是模仿人间王朝来设立的。所以在龙登上陆地尊者的宝座以后,便不如以往那么自由潇洒,当它最后被锁在“君权神授”这座“监狱”里时,在相对封闭大陆与开放的海洋的天平上,大陆一端被投入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其实,龙神、海神被“官化”、帝王化后,渐渐地失去了神性,成为了一堆抽象的名称官号。这也进一步反映出中国帝王个性被儒学所抹杀,儒学思想笼罩了帝王的现实。龙如此被规范成帝王本身,那还能指望它体现海神的自然力吗?还能反映帝王走向海洋、征服海洋的勃勃雄心吗?还能使帝王们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吗?

显然,龙的帝王化显示了中国封建王朝海洋道路的尽头,封建社会被稳定到了极致,也显示了帝王个性化的丧失。

从历史来看,一方面,“龙”的王朝一味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逆时代潮流而行,且一直顽抗到20世纪才终于破灭。这使中国失去了几百年的发展时机,迎头赶上世界的最好时光丧失了。另一方面,当资本主义经历了大航海时代后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时,中国人陆上活生生的“龙王”们却在封建主义的束缚下,两千年一成不变,即使有时有点变化也只是个性的丧失与皇帝们的千面一孔。中国苍老的“龙神”以至落到了令老百姓们只有崇拜而无信仰的地步,逐渐演变成了民族海洋意识和海洋观的底色。

信仰是人心灵的产物,是个人的意识行为,同时也是自身价值的所在。

信仰一词是这样定义的:它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对自身之外的物质或精神的信任和依赖。是人类否定自身获得救赎的产物。人类能够认识自身天然的不足,有机会正视自己。对自身不足的认识,人类大胆否定自身,寻求帮助和联合,人类才有机会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否定自我,寻求依赖,是信仰的开始;否定自我,获得拯救是信仰的归宿。在信仰中,人摆脱了的实在的困苦和困惑,获得了精神宁静,实现了对自身和生命的超越。P10-12

序言

中国神话叹:精卫填海。

千古一帝秦始皇叹: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求长生不老之药。

一代枭雄曹操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大清乾隆帝叹:渤海:一勺之多。

革命先驱孙中山叹:海权,握之在我则存,握之在人则亡。

伟人毛泽东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中国海,作为门户,承受了太多的炮火洗礼,尝尽了旷世之耻辱。

自1840年至1946年的100多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近百次,仅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的60年间,帝国主义通过战争索赔和劫掠中国白银达13亿两,残杀我同胞数以千万计。

在这些海上入侵中国的战争中,令国人最为扼腕痛惜的当属中日甲午战争。

黄海上的刘公岛——中国海权的生死碑。

刘公岛,中华民族的海权之心。

公元1894年,随着大清朝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轰然倒在刘公岛上,宣告亚洲第一的中国海军全军覆灭。同时告诉了世界中国成为了一个没有海权的国家。

世界近代史,中日甲午战争把中华民族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书写历史的人魂已逝,评论历史的人最绝情。但东西方过来的一辈辈人都这样回答历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120年了,又是一个甲午轮回。

当120年前,最后一颗日本炮弹的爆炸,中国一代英杰“师夷之林”的强国之梦随着哭不出的泪和北洋水师巡洋舰的桅顶一同沉入了大海……

这不是故事,更不是一场噩梦,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120年前的一段历史,一段令中华民族不堪回首的回忆和耻辱天下的思考。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每一代人都用自己的思考去对照昨天和今天。我们今天看到的陈腐,或许正是昨天前人感到的新鲜;今天艰难的发现或许将被明天嘲笑为轻浅。

现今儿,人们都在寻找自我价值,其实每一代人都在寻找……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在一个见了面顺口便说:“发了吧”的幸福年月,还是有人一次次走进福州马尾海军学堂,走进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走进中国第一艘铁甲巡洋舰,走进硝烟蔽日的黄海大海战,走进绝望的刘公岛,走进悲壮的北洋水师……

一代人在寻找一代人的价值,他们那时也在寻找……

整整120年了,一群拖着长辫子的少年学子列队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白色方阵中,他们负民族之未来,求洋人之科学,赴万里之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因为他们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不可他求!

120年后,中国自己敞开了大门把心和血再一次接上了世界的脉搏,13亿人在寻找13亿个属于自己的价值。

无可否认,随着时代的推进,“英雄”的价值标准会不断改变,但那个时代无数人为了民族强盛而付出了生命,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今天价值观的改变而否定他们在历史上的价值,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今天的追求,但没有权利否定他们昨天的追求。因为,我们未必是历史的英雄,而他们已经是民族的英雄;他们已经用行为证实了自己,而我们还没有用行为证实自己什么,虽然有些“我们”好像比已逝去的他们聪明似的。

北洋水师,这个对现代青年人极生疏的名称,常常会使上代人的心头为之战栗。这似乎是压在几代人心头的一块巨石,作为上代人谁都不愿意将这块巨石压到下一代人的心头上。且无意去中断KTV里的乐声和流行歌星的嘶吼,也不愿去扰乱人们清点手中大把钞票时的贪婪眼神,只是想寻求一丝历史的解脱,毕竟120年前我们的铁甲舰队全军覆灭了,毕竟今天世界海洋上驰骋着一支支别人的强大的航母编队……

我们拥有中国海,但我们能用心去体会中国海在急切地期盼着什么?

曾听到今天有个别“土豪”这样说:“如果中国当年不抗日,中国现在早就现代化了!”

如此说,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都该撕了重写?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以来的几千万民族英雄都成了历史的罪人?那两千万被日本军刀砍下的同胞的头也都是活该?

这里想说:“这样的人该去补课,健全一下那颗多余的不会思考的脑袋。”也许他的思维还未发育健全,连最起码的历史常识还未读过,面对自己民族的历史知识的高度贫乏和狂妄的幼稚恐怕使他的脑袋里长满了铜锈。正是这铜锈散发的气味,让人们发现了善与恶,美与丑在今天的被扭曲倒转。

北洋水师英烈当年决非想过日后要去教育谁,深埋在黄海海底的忠骨只是警示后人不要忘了从母亲河走来一直向东的中华民族,不要忘了中国海!

托尔斯泰说:“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要经过一个历史阶段后才能比较深刻地反映它。”

今天,中日甲午战争深刻地反映是什么?

北洋水师覆灭120年了,尽管一代英魂早已化为海底枯骨,但他们自身没有失败,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就像今天的我们费力寻找的一样。

海明威说:“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英雄主义。

这是北洋水师的,中国海在期待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表明: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有海无防的历史!新中国今天有海有防,未来还要有疆。

2013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就在这一天,人民大会堂传出这样的声音: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这铿锵之语,一扫五千年之诘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闪现出蔚蓝色的灵光。

这是历史的必然,中华民族要全面走向海洋,实现海洋强国梦。

后记

这是灵感冲动而动笔写就的一本书。

那是2012年秋,接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交代的创作任务,撰稿大型纪录片《走向海洋》第二部《中国近海探秘》(暂定名)。在脚本创作过程中,一个困惑一直被思考着,走向海洋也好,近海探秘也好,还有其他,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无论文学的、艺术的、科学的或政治的,虽然都是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服务。

物质社会彰显的主流是富裕,但富并不等于强,富与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古镜今鉴,富与强撞击的结果往往是富有在强大的面前失去了价值与光彩。思之当今,传之来叶,这不能不引人深思,对建设海洋强国的深思。

写作《海洋强国梦》的目的很简单,不想过多赘述已逝去了的中国海洋史,只想鉴览前古,重点从新中国国家战略中寻找海洋事业在其中的地位与发展轨迹,深入研析新中国海洋战略思想和海洋战略走向,提出一管之见与人商榷。

不被思考的历史是不具有现实意义的。本书研析观点旨要指出:在经济繁荣的社会里,应该如何认识财富,又应该如何诠释求强以及如何理解富与强的关系及其意义与深远的影响,而不至于有暴发户之讥。

这是一本小书,与其说是书,倒不如说是一种探讨,研析和思考。

书稿用时四月有余。2013年8月出差去福建惠安崇武,同香港港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福建港德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少煊谈起此书稿,感谢他思想深邃并富有责任感,表示愿为建设海洋强国尽微薄之力,作为书的出品人。感谢福建港德集团董事局主席林则钦、港德水产集团总经理郭炳坚,副经理李纪忠为本书出版关切有佳,倾力支持。

诚敬,献给中日甲午海战120祭年,以示祭奠。祈愿建设海洋强国,告慰北洋水师忠烈不屈之英魂。

因是一本小书,书中观点多为作者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没有把引用观点一一加以注明,只是列出了主要参考书目,供读者进一步参考之用。由于作者的阅历和思想认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偏颇和错误之处,恳与读者共同商榷,期待指教。

李明春  2014年6月于青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洋强国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明春//吉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788773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8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2014105395
中图分类号 P7-092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3: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