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其章编著的《晚清社会思潮演进史》论述了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以前,在中国先后出现的四种近代思潮,即海防思潮、洋务思潮、维新变法思潮和民主革命思潮。所论颇有与众不同之处,于平实中有精思,在众说中有新意。
图书 | 晚清社会思潮演进史(大学用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戚其章编著的《晚清社会思潮演进史》论述了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以前,在中国先后出现的四种近代思潮,即海防思潮、洋务思潮、维新变法思潮和民主革命思潮。所论颇有与众不同之处,于平实中有精思,在众说中有新意。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晚清近代思潮的早期形态——海防思潮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关系 一西力东渐 二禁海与开海贸易 三制定防范外夷章程 四从马嘎尔尼使团来华看清朝的闭关政策 五鸦片贸易与英舰叩关 第二节 海防运动的肇始与林则徐 一林则徐的经世思想 二近代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 三林则徐的海防思想 第三节 海防思潮的兴起 一林则徐海防思想的总结之作——魏源《筹海篇》 二魏源《海国图志》的增补及其主要内容 三海防思潮激荡下掀起的研究“海国”热潮 第二章 洋务思潮的勃兴和发展 第一节 来自不同营垒的近代化方案 一洪秀全早期思想的发展 二人间“小天堂”的蓝图——《天朝田亩制度》 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化方案——洪仁玕《资政新篇》 四“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近代化方案——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 第二节 洋务思潮的勃兴 一千古变局与洋务思潮的发生 二洋务思潮的两大口号——“自强”和“求富” 三洋务思潮的本末观 第三节 洋务思潮发展中的一波三折 一洋务派与封建顽固派的思想分歧 二设天文算学馆引起的辩论 三造船工业的兴废之争 四修筑铁路的风波 第三章 维新变法思潮的发展及其理论基础 第一节 洋务思潮向维新思潮的过渡 一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思想分野 第二节 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 一早期的大同思想——《人类公理》 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三理想与现实——维新变法纲领的调整 第三节 维新变法思潮的重要理论著作 一鼓吹维新变法的力作——梁启超《变法通议》 二《天演论》与严复的维新变法理论 三谭嗣同的激进维新变法思想 第四节 维新变法思潮与“中体西用”论 第四章 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和高涨 第一节 孙中山的早期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民主革命思想的理论体系——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 一民族主义与“反满”和反帝 二民权主义与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民生主义与“平均地权” 第三节 民主革命思潮进入“初盛时代” 一“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二与保皇派决裂书——章太炎《论革命书》 三杰出的民主革命思家陈天华 四檀香山革保大辩论 五革保大辩论的继续 第四节 民主革命思潮“弥漫全国” 一“革命论”与“立宪论”之初次交锋 二关于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论战 三革命派与立宪派全面交锋后的持续论战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晚清社会思潮演进史(大学用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戚其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8852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7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2-09-01 |
首版时间 | 2012-09-01 |
印刷时间 | 2012-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092.5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5 |
宽 | 14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