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的《郑成功》文字流畅,内容扎实、准确,对人物的叙述和评价客观公允,写作风格统一,记录了郑成功由少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详细记述了他的生活经历,并对人物的成长和性格进行了透彻分析,尽可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讲述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着重于探讨人物的平凡生活,研究人物个性的形成和人物走向伟大和成功的历程。
图书 | 郑成功/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的《郑成功》文字流畅,内容扎实、准确,对人物的叙述和评价客观公允,写作风格统一,记录了郑成功由少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详细记述了他的生活经历,并对人物的成长和性格进行了透彻分析,尽可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讲述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着重于探讨人物的平凡生活,研究人物个性的形成和人物走向伟大和成功的历程。 内容推荐 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的《郑成功》是“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之一。 郑成功从小喜爱读书,对所读之书有精辟见解,绝不人云亦云。他心忧天下,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他忠君爱国,宁肯牺牲亲人,绝不叛国降敌;他奋力驱除荷兰侵略者,用生命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他是济世的雄才,民族的英雄。 《郑成功》生动客观地叙述了郑成功的一生,把他心怀天下、忠君爱国、维护国家主权的英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目录 一波三折回到中国 “成功”的神奇出生 006 历经波折回故乡 009 年少有志投学访师 013 立志反清的忠臣猛将 显才华赐名“成功” 018 凭子贵母子团圆 021 父降母死誓为明亡 026 与清政府多年对峙 重整军队奋抗清军 036 “成功”智夺根据地 042 复得失地赏罚分明 048 施琅降清失英杰 052 增强力量大战连捷 056 巧拒“议和”为己解难 063 反清复明的高潮时期 把握时机准备北伐 076 北伐四大战役 084 驱除荷虏收复台湾 下定决心收复台湾 100 奋勇抗战除荷虏 104 壮志未酬身先死 111 试读章节 年少有志投学访师 郑芝龙年轻的时候玩心很重,从不肯好好读书,如今对郑成功却寄予厚望。郑芝龙想起这个孩子出生时的异兆,一心想好好地培养他,因此郑成功回来后就为他聘请了最好的老师教他读书。郑芝龙觉得虽然自己在官场和商场上十分威风,但还是改变不了自己的出身。他寄望于郑成功能在他晚年时带来更大的荣耀,能够得意科场,光宗耀祖。 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看相的人,郑芝龙当时兴致很高,一定要请这个人替他得意的儿子算算命。那人看了郑成功之后大为赞赏。郑芝龙对他的称赞虽然满心欢喜,但是还觉得不过瘾,希望他能讲得更为清楚一点。因此,他对看相的人说:“我是一个粗人,没读过什么书,很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够在科举上成名,为我郑家争光,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看相的人听到郑芝龙这一番话,反而猛摇头。郑芝龙疑惑不解,心想:“我夸奖我儿子科举中第,你不同意,难道要他像我一样吗?” 看相的人明白郑芝龙心里想的是什么,他说:“令郎是济世的雄才,岂是科举中人。”后来也证明了那个看相人所说的话。郑成功十分喜欢读《春秋》和《孙子兵法》。由于他喜欢读《春秋》,儒家给他的影响非常大,忠君爱国的思想深植于心;又因为他喜欢读《孙子兵法》,使他能够成为一个才能卓越的将军。郑成功用兵打仗最大的特色,就是兵力不足的时候采用智取,因此他非常精于间谍之术,并建立了灵通复杂的情报网。只要清军有一点动静,郑成功马上就知道,而且这个情报网,一直到清朝结束仍然存在着。由此可见,他的影响力之深远。 郑成功喜欢读书,但从不读死书,而是能把书中的精神完全发挥出来。这样的好习惯,从他的少年时代就开始累积了。郑成功自幼头脑聪明,读书写文章绝不拘泥古人的陈见。他写的文章往往都是自己的见解,有时候都会令老师感到惊讶。 有一天,老师给11岁的郑成功,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郑成功一挥而就。他在文章中很简洁地说:“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 一篇文章的好坏,最重要的就是文中的思想。老师是以《论语》中的一句话出的这个题目,这句话本意是说,子夏的门人弟子在洒扫庭院、应对宾客、进退礼仪方面,做的不错,堪称典范。年幼的郑成功在这样一个有关日常生活礼仪的题目上,发挥了一番政治的联想,不能不令人赞叹。 除了读书之外,郑成功还不忘练习剑法,对骑马射箭也有很大的兴趣。他希望能成为一个文武兼修的人。虽然他花了很多时间练习剑法和骑射,但是他的功课仍然是学得非常好。 在郑成功15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了福建南安县学生员,这可以说是他科举的第一步,郑芝龙感到非常的高兴。 当时有一位老先生见到郑成功之后,就对郑芝龙说:“你这个儿子的将来,绝对不是你能比得上的!”这位老先生的话确实一点也没有说错,郑芝龙在历史上的地位当然是不能和郑成功相提并论的。 郑成功1 9岁那年,郑芝龙就欢欢喜喜地替他安排婚事。新娘是礼部侍郎董飚先的侄女,比郑成功年长一岁。郑芝龙并没有考虑儿子的意愿,其实郑成功并不十分同意这门亲事,他不想和没有感情的女子结婚。迫于父亲安排,也只好听从。 虽然郑成功并不中意他的新娘,可是这位董夫人却是位贤慧的女子。她对丈夫的不满意一点也不怨恨、不计较,而是谦恭柔顺地侍候着郑成功。妻子的这种宽容和一般人难及的涵养最终感动了丈夫,使丈夫对她产生了一份敬意。在他们结婚的第二年,董夫人就为郑成功生下一子,取名郑经。 娶妻生子,对郑氏的祖先也有了交代。郑成功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南京游学,增长见识。南京是当时明朝的政治中心,六朝遗风、人文荟萃之地,福建这样的边远之地是无法比及的。郑成功提出到南京游学的要求后,郑芝龙欣然答应了。不久以后,郑成功便辞别了父亲,前往南京游学去了。 当时在南京甚至在东南沿海一带,钱谦益的诗是出了名的。郑成功也读过他的诗,对他非常仰慕。郑成功到了南京后,就以弟子之礼,拜到钱谦益门下。 钱谦益看了郑成功写的诗后非常欣赏。想不到年纪轻轻的郑成功,写起诗来一点也不沾尘气,颇有才能。郑成功认为,读书人应以天下为己任,尤其是国家处在多难之秋,不应该成天吟诗弄月,而要心忧天下,因此他常常喜欢和他的老师讨论一些国家大事。 钱谦益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国情,却不敢有乐观的想法。郑成功不这么认为,他相信事在人为,自己将来一定会大有可为的。钱谦益听了郑成功的一番话后,认为他过于年轻,对世事知之甚少。任何事情,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是非常的困难。 郑成功很不赞同老师的话,他认真地对老师说:“做事也有区别,能不能做是一回事,愿不愿意做又是一回事。只要下定了决心,哪怕只有将士三千,也能干出一番大的事业!” 钱谦益听到年纪轻轻的学生竟能说出这番话,不禁对他刮目相看。他知道这个学生不论是从胆识、节操还是谋略上都胜过自己,将来肯定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因此对他的言行大加赞赏。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郑成功在年轻的时候便表现出了他的理想和抱负,以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P13-1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郑成功/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50380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1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1 |
出版时间 | 2012-11-01 |
首版时间 | 2012-11-01 |
印刷时间 | 2012-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2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5 |
宽 | 155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