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之外的法,在当代德国的学说和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当下德国法哲学的核心概念,它和关乎理性实践法律的法律方法论、法律论证理论之间也存在难解难分的关联。学者们的有关努力,正是希图让法律实践更多地被理性化,更多地以法和正义为依归。本书的目的,正是引介当代德国(德语区)学者对如何理性实践法律,法或正义如何在作出法律裁判时发挥作用所做的思考。因此命名为《理性实践法律——当代德国的法之适用理论》,由张青波所著。
图书 | 理性实践法律(当代德国的法之适用理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法律之外的法,在当代德国的学说和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当下德国法哲学的核心概念,它和关乎理性实践法律的法律方法论、法律论证理论之间也存在难解难分的关联。学者们的有关努力,正是希图让法律实践更多地被理性化,更多地以法和正义为依归。本书的目的,正是引介当代德国(德语区)学者对如何理性实践法律,法或正义如何在作出法律裁判时发挥作用所做的思考。因此命名为《理性实践法律——当代德国的法之适用理论》,由张青波所著。 内容推荐 张青波所著的《理性实践法律(当代德国的法之适用理论)》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引介和探讨了当代德国和德语区关于法律方法论和法律论证理论的重要作品,它们的作者是埃塞尔、菲韦格、克里勒、菲肯齐尔、吕斯曼、科赫、比德林斯基、帕夫洛夫斯基、米勒、克里斯滕森等声名显赫的一代学者;而且,《理性实践法律(当代德国的法之适用理论)》还涉及司法裁判中的后果考量、经济学对法学的可能贡献、违背法律的正当裁判、法律适用中的权衡决定这样较为新颖和具挑战性的问题。通过本书,读者能够了解上述理论在德语世界中的讨论现状,为开展相关研究收获启发。 目录 自序/001 第一部分 背景 第1章 法学方法论前史/003 1.1 萨维尼的方法论/003 1.2 概念法学/006 1.3 实证科学概念影响下的法律理论/009 1.3.1 比尔林的心理学法律理论/009 1.3.2 耶林转向实用法学/010 1.3.3 早期利益法学/011 1.3.4 自由法学/013 1.3.5 转向法社会学/014 1.3.6 凯尔森的纯粹法理论/015 1.3.7 魏因贝格尔的制度法实证主义/017 1.4 20世纪前半期脱离实证主义的法哲学/018 1.4.1 施塔姆勒的“法学理论”和“正法”学说/018 1.4.2 “西南德意志”的新康德主义和价值理论/020 1.4.3 客观理想主义和辩证法/024 1.4.4 现象学法理论/028 1.5 总结评论/030 第2章 法哲学法社会学法律方法论/033 2.1 法律方法论为何需要法哲学与法社会学?/033 2.2 哲学进路与法学立场/034 2.3 作为法之适用的法律人之业/038 2.4 法律方法论之发展与现状/04l 2.5 法与法哲学/047 2.6 法与法社会学/049 2.7 总结评论/050 第二部分 经典 第3章 前理解与法律方法论/059 3.1 理论梗概/059 3.2 法之发现工作的对象和涵摄过程/063 3.3 法律理解与从法律中发现法/070 3.4 解释、正确性信念与法之续造/074 3.5 法官在法之发现过程中的自由与约束/086 3.6 总结评论/087 第4章 论题学与法学/096 4.1 两种思维方式/096 4.2 论题学要点/097 4.3 法史中的论题学/100 4.4 论题学、公理与体系/101 4.5 论题学与民法/102 4.6 论题学、情境、语用学/103 4.7 总结评论/104 第5章 法之获取理论/113 5.1 对法之获取理论的批判/113 5.2 法之获取/116 5.3 法之获取中的先例/121 5.4 法之获取与法官责任/123 5.5 总结评价/124 第6章 个案规范、公正与法/129 6.1 法秩序、法条和个案规范/129 6.2 法律与法官法:个案规范的作用方式/135 6.3 总结评论/142 第7章 演绎式法律证立/150 7.1 司法裁判的演绎图式/150 7.2 证立演绎前提之一:法律解释与续造/153 7.3 证立演绎前提之二:事实的认定/158 7.4 证立演绎前提之三:法律之外的规范/161 7.5 总结评论/163 第8章 法之概念奠基的法律方法论/169 8.1 法律基础讨论之现状/170 8.1.1 法教义学/170 8.1.2 方法论的主要流派/172 8.2 法概念的方法论意义/174 8.2.1 法实证主义与方法论/174 8.2.2 自然法与方法论/177 8.2.3 法理念作为方法论基础/177 8.3 法之获取的方法/182 8.3.1 获得前提之概览/182 8.3.2 解释/184 8.3.3 补充性的法之续造/186 8.3.4 先例与其他新型思维/188 8.3.5 顺位问题/190 8.3.6 法之变迁在方法上的意蕴/191 8.4 法律咨询与立法的方法/193 8.5 总结评论/195 第9章 规范和法律:法律人之方法论/202 9.1 规范的理论/203 9.2 法律的理论/210 9.3 法教义学理论/216 9.4 先例的理论/220 9.5 总结评论/221 第1O章 构造性法理论中的法律方法/226 10.1 法律方法学的任务、功能与基本要素/227 10.2 宪法方法学的当下状况/228 10.2.1 联邦宪法法院的实践/228 10.2.2 文献中对宪法方法学的讨论/231 10.2.3 对讨论状况的总结/236 10.3 法律方法学的构思/236 10.3.1 法律方法学的基础/236 1O.3.2 规范具体化(规范构造)的要素/245 10.3.3 具体化要素的顺序/253 10.4 总结评论/255 第三部分 新锐 第11章 以裁判后果论证裁判/263 11.1 基础问题/263 11.2 传统理论与后果取向的方法/264 11.3 后果的预测、评价与考量的正当性/266 11.4 总结评论/269 第12章 经济学对法学的贡献/272 12.1 作为实证分析法规范之工具的经济学/273 12.2 经济学和法学中的各个评价标准/278 12.3 作为形式概念的效率/284 12.4 作为效率之目的的宪法价值/286 12.5 总结评论/287 第13章 违背法律地正当裁判/291 13.1 法官依宪法所受之“法”的约束/291 13.2 何谓法官受法律之约束?/295 13.3 宣布法律无效的可能性和界限/299 13.4 总结评论/302 第14章 权衡的方法与规则/307 14.1 权衡的三个层面与四种规则/307 14.2 权衡过程与权衡之理性/311 14.3 权衡负担/316 14.4 对权衡的实质控制/318 14.5 权衡主管权/322 14.6 总结评论/325 文献/330 后记/34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理性实践法律(当代德国的法之适用理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青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83836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9 |
出版时间 | 2012-10-01 |
首版时间 | 2012-10-01 |
印刷时间 | 2012-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外国及港澳台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51.6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7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