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万里寻访伍子胥
内容
编辑推荐

《万里寻访伍子胥》由李光荣所著,伍子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名人,其影响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在吴越故地每年端午都有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书稿是关于伍子胥身世、生平较为系统、全面的传记。

内容推荐

《万里寻访伍子胥》由李光荣所著,作者将史籍、方志、家谱和传说、实物相结合,旁征博引,爬罗剔挟,不落窠臼,自成一家,实为对伍子胥一生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第一本书,尤其是填补了伍子胥前半生和其后裔繁衍。的研究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万里寻访伍子胥》对伍子胥曲折多难的一生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论述,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作者站在一个领导干部的独特视角进行思辨,不时闪烁出智慧的光芒,为研究伍子胥的丰功伟绩和弘扬伍子胥的高风亮节,又增添了一本有分量的著述,也是近年来国内外伍子胥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目录

引子 春秋风云

第一章 扑朔迷离前半生

第二章 衔冤亡命异乡路

第三章 一夜白头过昭关

第四章 知恩报德垂英声

第五章 风云际会定乾坤

第六章 千古复仇第一人

第七章 茂绩长勒口碑中

第八章 生荣死哀永流芳

尾声 薪火相传

后记 伍子胥的眼睛

试读章节

在大门口的左侧,有一块“伍奢冢遗址”石碑,为200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保员叫李海军,外出办事去了。其妻子陈明兰,年近不惑,四川人,才来几年。当看到我们来时,她从围墙边搬出一块厚壁缸残片,说是在这里锄草时发现的,问它是做什么用的,我们一行人最终也没有说出一个准确答案。笔者问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大一个土堆,陈明兰毫不迟疑地答道:“伍子胥的爹就埋在这里。”虽然对伍子胥了解不多,但她认为,既然有这么大一座墓,原来还有庙,这个伍子胥,还有他那个爹,一定是了不起的人物,肯定是大官,而且还是清官。她感到自己和丈夫守墓的责任很大。笔者获悉,伍子胥的后裔准备在此立碑祭祖,当地有关部门表示将大力支持。

有其父必有其子。时隔多年后,辗转流亡终于立足吴国并对吴国披肝沥胆的伍子胥,因忠言直谏也被吴王夫差赐剑自杀。发生在伍奢身上因直谏而遭诛杀的悲剧,再次在其子身上重演了。《越绝书·外传纪策考》评论说:“累世忠信,不遇其时。奢谏于楚,胥死于吴。《诗》云:‘谗人罔极[没有标准],交[都]乱四国。’是之谓也。”伍家历代都是忠信之士,却生不逢时。伍奢在楚国直谏而亡,伍子胥也在吴国直谏而死。作者引用《诗经·小雅》中的话说:谗害人的话是没有标准的,会把四方邻国搅得不得安宁。

也许是遗传,也许是家风,先人伍参与其子伍举,后人伍子胥与其父伍奢,都是耿直忠义之人。所不同的是,先人因直谏而显达于明君楚庄王,后人却因直谏而没命于昏君楚平王和头脑发昏的吴王夫差。正如伍子胥在自杀前所言:“吾先得荣,后僇[通‘戮’,杀戮]者,非智衰也。先遇明,后遭险,君之易移[变动,改换]也已矣。坐[因为]不遇时,复何言哉。此吾命也!”(《越绝书·德序外传记》)在那个“家天下”的时代里,这一显一没,直谏者的形式与忠心均未改变,所变者,各自的直谏对象不同罢了。

冒死进谏,似乎一直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阶级所推崇。其实,历代君主只有少数较开明者在其统治还未稳定时才会纳谏如流,绝大多数君主在绝大多数时间是难以听进逆耳忠言的,所以才会有所谓的“死谏”。死谏,以生命来遏制专制君主的肆虐,不惜掉脑袋也要对无法无天的极权主义者尽量进行阻止。无论其出发点与最终目的如何,中华民族历代忠良敢于触怒圣颜、以身限制王权泛滥,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它是民主精神的滥觞,是人性精神的曲折表现。死谏的忠臣,虽然力量微弱,但并不因此而放弃自己认定的真理,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斗争中形成人性的悲剧美与崇高美。所以,直谏而死虽以失败告终,惨遭杀戮或被迫自尽,但它却维护了人格的完整。可以说,冒死进谏实在是黑暗专制制度中一缕人性的闪光。

P31

序言

伍子胥故里的传说之一,是湖北省监利县伍家场。李光荣先生就是土生土长的监利人,而且是一位领导干部,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更是一位传播伍子胥文化的学者。因为同样对伍子胥的崇拜、敬仰和研究,我们有幸相见、相识与相知。

国史、方志、家谱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宝库。二十余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汉唐《伍氏宗书》特别是春秋《伍姓世本》的抢救、挖掘、考证与研究工作,每有所得,聊以告慰先祖。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中,姓氏文化源远流长,伍是一范。伍姓为神农嫡裔,芊、雍、焦、伍一脉相承。春秋时,参、举父子,传承焦侯,孝周匡楚,平淮镇南,不王汉淮,宁为“五服大夫”,周以“五服至尊”,宠‘仁”嘉“人’赐姓,“五”与“伍”同授。

初考,先祖伍公名员,字子胥,袭明辅上将,号南神将军,周谥忠孝英烈王。诞辰为公元前555年正月廿六日,忌辰为公元前484年八月十八日,天降“潮神”。

伍子胥的一生,与钱塘江潮一样,大起大落,波澜壮阔。遗憾地是,伍子胥没有采纳孙武“攫得三国焉,统一中华矣”的奉劝,而“胥执忠信,死贵于生”。我正酝酿于2016年伍子胥逝世2500周年大祭前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伍子胥》,以便用最权威、最有价值的伍姓绝学成果解读一些历史课题。

伍子胥不仅是伍族承先启后的显耀先祖,更是彪炳千秋的历史名人。作为历史学家、文化学者或伍氏传人,都有责任与义务进行抢救、挖掘、研究和光大伍子胥文化,使之传承后世,启迪后人。

李光荣先生特立独行,潜精研思,万里寻访,八方求教,十年磨剑,笔耕不辍,字斟句酌,九易其稿,凝结成了50万字的煌煌巨著,作为了解或传播伍子胥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无疑是一本难得的书籍。作者将史籍、方志、家谱和传说、实物相结合,旁征博引,爬罗剔抉,不落窠臼,自成一家,实为对伍子胥一生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第一本书,尤其是填补了伍子胥前半生和其后裔繁衍的研究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

伍姓开宗两千多年来,传承“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中华传统文化,演绎感人肺腑、绵延不绝的姓氏文化灿烂篇章。让我们以南北朝《武陵古志》作者之一鲍侍郎在伍氏古谱中的评论,来慢慢品读伍子胥的一生吧:“伍姓是始终信行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民族,是信行永不屈服外强压力、永不结派反叛朝廷的氏族,是信行永不争权争利、永不称王称霸的家族。其悠悠世传是十分坎坷、十分曲折、十分光荣而又十分令人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代表。其忠魂前仆后继,源远流长。”

是为序。

伍颖

伍子胥后裔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后

伍姓绝学真传人与开拓者

书评(媒体评论)

《万里寻访伍子胥》没有门户之见,广纳百家之言,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探颐索隐,对伍子胥曲折多难的一生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论述,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作者站在一个领导干部的独特视角进行思辨,不时闪烁出智慧的光芒,为研究伍子胥的丰功伟绩和弘扬伍子胥的高风亮节,又增添了一本有分量的著述,也是近年来国内外伍子胥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苏州伍子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史建华

李光荣先生特立独行,潜精研思,万里寻访,八方求教,十年磨剑,笔耕不辍,字斟句酌,九易其稿,凝结成了50万字的煌煌巨著,作为了解或传播伍子胥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无疑是一本难得的书籍。作者将史籍、方志、家谱和传说、实物相结合,旁征博引,爬罗剔挟,不落窠臼,自成一家,实为对伍子胥一生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第一本书,尤其是填补了伍子胥前半生和其后裔繁衍。的研究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后伍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万里寻访伍子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光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72007
开本 16开
页数 4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98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25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50
18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0: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