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富强以后,自然会思考一些以前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自己是凭借了什么样的力量源泉富强起来的?今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换句话说,它的前进道路是什么?然后还有,作为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员,它应该担负的使命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与一个民族的未来命运息息相关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日本当然也不例外。

作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在实现了“富国强兵”,保持了国家的独立,登上了自封的“东方世界的指导者”的宝座以后,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它所应该担负的使命又是什么呢?还有,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日本人自身是在一种什么样的伦理逻辑之上来认识自己富强起来的原动力、摸索自己民族的前进道路、探求自己民族应该担负的使命的呢?这就是野村浩一编著的《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一书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内容推荐

作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在实现了“富国强兵”,保持了国家的独立,登上了自封的“东方世界的指导者”的宝座之后,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它所应该担负的使命又是什么呢?比这更重要的是,日本人自身是在一种什么样的伦理逻辑之上来认识自己富强起来的原动力、摸索自己民族的前进道路、探求自己民族应该担负的使命的呢?这就是野村浩一编著的《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国观,特别是知识阶层的中国观,其主要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些中国观的形成过程中,其主体——人的思想、行动的轨迹是如何的?这种种的中国认识中,其缺陷、误区又在哪里?这也是本书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目录

中文版序

第一部

 第一章 近代日本国民的使命观,其诸类型及特质——大隈重信、内村鉴三、北一辉

一 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方法

二 日英同盟和大隈的东西文明融合论

三 内村鉴三

四 北一辉

五 结语

 第二章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大陆问题”的构想及其实态

一 问题之所在

二 国权主义空想家——以内田良平为中心

三 支那学者内藤湖南世界里的“中国”

四 开放性的中国认识——吉野作造

五 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洞察——北一辉的眼睛

六 大正知识分子周围的“中国”

七 社会主义者与中国革命运动

八 尾声

第二部

 第一章 走向亚洲的航踪——宫崎滔天的思想和行动

一 问题的所在——滔天的悔恨

二 官崎家的人——混沌的能量

三 滔天的出发——前进与诀别

四 世界革命与社会革命

五 对近代文明的控诉

六 滔天的“欣慕”与“悔恨”

七 从辛亥革命到大正时代

八 愤怒与警告

九 “支那革命”与日本的改造

十 日本的改造与民藏的轨迹——日中两国的关系性构造

十一 情念的亢进——亚细亚主义与翻译社会主义

十二 滔天的回归

 第二章 尾崎秀实与中国

一 序言

二 中国研究的方法论

三 日中全面战争的爆发——亚细亚与日本的构想

四 日中关系的夹缝之间——日本、中国、世界

 第三章 橘朴——亚细亚主义的彷徨

一 序言

二 问题的所在——橘朴与中国

三 走向中国研究——来自民众世界的观点

四 从“中国社会论”到“中国革命论”

五 对“国民革命”动态的分析——其高涨与结论

六 “国民革命”的冲击

七 “方向转换”——向亚细亚主义的转折

八 “日中战争”——光与影

九 亚细亚主义的彷徨与寿终——代结尾

后记

译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野村浩一
译者 张学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127723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2014104334
中图分类号 K207.8
丛书名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28
15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10-2013-600
版权提供者 Kenbunshuppan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