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梁启超
内容
编辑推荐

果迟所著的《梁启超》以梁启超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梁启超与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等人的交往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重新评估了梁启超及其思想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并以宽广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以梁启超为中心展示了晚清民国大变局中一代知识分子的痛苦、彷徨及艰难求索的历程。

内容推荐

果迟所著的《梁启超》讲述:清朝末年,正值多事之秋,中国向何处去,成了摆在知识份子面前的一大难题。年轻的梁启超开始追随康有为,力主变法维新,因历史的原因,轰轰烈烈的变法失败了,康、梁逃到日本,主张温和改革,反对流血和暴力,随着形势的发展,他又更新立场,撰写“新民说”。辛亥革命成功后,梁启超为民主立宪奔走,不遗余力,当察觉到袁世凯称帝野心后,立刻和学生蔡锷密谋反袁,终于取得了护国运动的胜利。但袁世凯虽死,军阀之间,仍纷争不息,他虽一度追随段琪瑞,不惜与老师康有为翻脸,终于打垮了张勋的复辟,但自觉书生力弱,无力改变这混乱的局面,深感国事不可为,于是,毅然退出政坛,将自己的后半生交与文化教育事业,终于成为有大成就的学者。

目录

引子∥1

一 逃出国门∥3

二 聚首“吾妻国”∥17

三 保皇与革命∥34

四 梦幻夏威夷∥63

五 剩好头颅酬故友∥94

六 新民与革命∥109

七 公民与臣民∥138

八 舆论之骄子∥148

九 国民劣根性∥166

十 改造“旧宅”∥174

十一 群英怒击饮冰子∥193

十二 不屈不挠∥222

十三 万木无声待雨来∥237

十四 悚春雷∥254

十五 不信文章能救国∥274

十六 民国的开场锣鼓∥288

十七 打不过便加入∥307

十八 英雄·独夫∥325

十九 猴戏∥348

二十 乾坤大挪移∥382

二十一 毕竟是书生∥406

尾声∥432

试读章节

一 逃出国门

午后二时许,梁启超只身逃进了东交民巷的日本使馆。

其时,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正在使馆和公使林权助在一起,刚用完午餐,准备去休息,梁启超突然造访,且对使馆的人说,非见林公使不可。

这以前,梁启超在北京士林中十分活跃,林权助自然与他有过多次接触,而且,彼此交谈得很投机,眼下事急来投,林权助当然要出来会见他。

宾主刚刚坐下,梁启超很是焦躁不安,因不懂日语,翻译又不在场,林权助便取出纸笔,双方进行“笔谈”。

梁启超迅速在纸上写下一行字:“仆三日内即须赴市曹就死,有两事奉托,君若犹念兄弟之国,不忘旧交,许其一言。”

林权助立刻写道:“当然,请说。”

梁启超写道:“北京已突发政变,皇上已被幽禁,仆和谭嗣同、杨锐等人都难幸免,另外康有为虽不在京,想必也在追捕之中,如果我们被捕,最长活不过三天,为了早日推行新政,本人一死算不得什么,但请救皇上,使脱险境,并救康氏。所奉托之事,即此二端。”

林权助读完,立刻写道:“可以,此二事我当勉力为之。另外,君为什么要选择死呢?你既然到了我这里,我总要设法救你出险的。”

见梁启超尚在沉吟,林权助只得尽力说服他:根据国际法,国事犯可不被引渡,就像贵国的革命党领袖孙文,眼下就居住在敝国,受敝国进步党资助,生活得好好的。

梁启超见对方很诚恳,不由落泪了,沉吟再三,说暂时尚没有危险,须回去安排后再来。说完,竟不顾林权助的劝阻,离开了使馆。

梁启超一走,林权助立刻去见伊藤博文,说起梁启超来访之事。伊藤博文一听,连连点头说:

“看来,我的猜测没错,清国果然是出事了,简单地说,是光绪皇帝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原来伊藤博文是应清国朝廷的邀请前来作国事访问的,就在前天,在紫禁城的养心殿,他还受到了光绪帝的召见。伊藤清楚清国正在维新,于是向皇帝介绍明治维新的经过,光绪虽耐心地听,频频地点头,但伊藤能看出,皇帝有些心绪不宁,更耐人寻味的是,皇帝面上分明带着戚容,像是埋藏了极大的心事。

伊藤当时就有预感,想不到今天即得到了证实,二人由此感叹不已。不想就在这时,王照也寻到使馆来要求保护了。

关于王照,林权助也是熟悉的,且清楚他不久前,曾一道奏疏参倒了礼部六堂官。眼下,林权助又在王照口中,听到了和梁启超一样的消息。

像安慰梁启超一样,林权助也竭力安慰王照,并答应一并保护。黄昏时,梁启超终于再次回来了,且夹了一大包东西。林权助见状,让二人安心住下来,然后来和伊藤博文商量营救的方案。

伊藤说,此二人都是优秀青年,是中国的希望,所以,我们有必要帮助他们,所谓救人须救彻,帮忙帮到底。看来,他们在国内已无立足之地了,只能送到日本去,到了日本,政府一定会资助他们生活的,只是——怎样才能送出去呢?

二人思来想去,林权助终于想到,就在大沽口河中,日本西海舰队的“大岛号”正停泊在那里,把他们送上“大岛号”,二人就可平安无事了。可是,从北京出发,到登上“大岛号”,中间有多少阻隔啊!

考虑再三,林权助一边拍电报与国内联系,并要求军部派军舰接应,一边把刚从天津来京的领事郑永昌叫来,向他布置工作。

郑永昌本是华裔,先祖即明末遗臣郑成功,他们早已人了日本国籍,但仍能操一口纯正的华语,日本政府用作外交官,永昌的兄弟郑永邦做过驻华公使大鸟圭介的秘书,而郑永昌则为驻天津领事。

第二天,经过精心准备,郑永昌和梁启超化装成猎人,身穿猎装,背着火药枪。梁启超且戴一顶日式遮阳帽,把辫子藏在里面;王照和郑永昌的随员则扮成仆人,着粗布衣,带了网兜及食品,跟在后面,出门就坐上插着日本国旗的马车直奔前门车站,车站已有人代他们购好了车票,车站的士兵认作日本人,不敢阻拦,一行人得以顺利登上开往天津的火车,数小时后,安全抵达天津。

天津形势显然也很紧张,车站有士兵在盘查行人,郑永昌尚未在意,下车后,站台上有报童在卖报,郑永昌掏出三个铜子,买了一份报纸,正要展开来看,不想就在这瞬间,身边的随员小野次郎轻轻地拉了他的衣袖一下,又凑在耳边说:

“不好了,那人像是认出了我们。”

顺着随员的手势,郑永昌隔着多条铁轨看见对面站台上,有人正指着他们,向旁边一人作耳语,此人立刻跳下站台往这边来,显然不怀好意。

郑永昌见状,匆匆将报纸往包中一塞,拉起梁启超的手,又向身后的王照做了个手势,四人迅速跑出车站,连转几个弯,一步跨上泊在白河边的一条木船,交代几句,木船立刻驶向大沽。

木船靠双桨划行,速度很慢,出城不久,背后就传来一阵急骤的马蹄声,仔细一看,堤岸上,一队士兵骑着马正朝这边飞奔。一在岸上,一在水中,他们还心存侥幸,不想走了一段,后面传来隆隆的机器声,回头一望,只见远远地有一条小火轮,桅杆上飘着一面黄龙旗,正加速向这边赶来,一名头戴红缨帽的水师军官,立在船头,向他们摇手,像是让他们停船接受检查。

这情况太突然了,郑永昌一边让随员掏出一面日本国旗,迅速升上桅杆,一边掏出两块大洋,丢在船家脚下,鼓励他们用力摇桨。可双桨毕竟比不上涡轮,眼看小火轮越来越近了,船上的人都有些惊慌失措,就在这时,河道转弯处,出现了一艘军舰,舰首插的是一面日本国旗。郑永昌一见,正是那艘“大岛号”,不由大喜,低头对梁启超说:

“好了,他们果然赶来了!”

说着,从怀中掏出了一条白色的丝手绢,拼命向军舰挥舞示意,军舰本是接到军部的电令前来接应的,眼下发现这艘木船,估计梁启超等人就在船上,立刻放下一只快速小汽艇向他们飞速驶来,转眼间,汽艇就靠上来,将四人接到了军舰上,回头望去,小火轮已靠上他们刚坐过的木船,正无可奈何地望着他们……

梁启超回望这一切,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惊魂甫定,蓦然瞥见头上飘扬一面巨大的日本国旗,不由想起目前的处境——就这么一走了之吗,这可不是自己的初衷啊!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梁启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果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56548
开本 16开
页数 4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0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7.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39
171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