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职业网球运动员,当今网坛最耀眼的一颗新星。他是公开赛年代以来在四大满贯中全部打进过男单四强最年轻的选手。2011年,他成为公开赛年代以来第六位一年内三夺大满贯的男单选手。在进入2012年法网决赛后,他成为公开赛年代以来第9位在四大满贯中全部打进过决赛的男单选手和第5位连续四个大满贯打入男单决赛的球员。在获得2013年澳网男单冠军后,他成为公开赛年代以来第一位完成澳网三连冠的男子球员。截至目前,德约科维奇已经赢得包括6个大满贯、18个大师系列赛和3个年终总决赛在内的43项ATP单打桂冠。克里斯·鲍尔斯编著的这本《为你而战(德约科维奇的世界)》叙述了这位当今网坛的传奇人物的成长历程。
在《为你而战(德约科维奇的世界)》一书中,作者克里斯·鲍尔斯为我们展现了两幅震撼人心的肖像,一幅是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另一幅是塞尔维亚。他委婉地揭开了这个塞尔维亚男孩隐秘的成长史,他是如何遇到一个伟大的女性,教会他打网球,引导他神奇的生活智慧。疾病和强权的父亲伴随他共同度过弹雨横飞的战争岁月,一个家庭为了他的网球事业四处借贷,这样的生活教会他的不是仇恨和敌视,而是更加热爱这个世界,他由此发现了同胞为进步付出的伟大牺牲,发现一个国家动荡岁月里崛起的希望,因为爱,他甘愿付出远远超出一个网球选手的责任。
2001年7月,德约科维奇刚满14岁就夺得了欧洲14岁组的单双打冠军,皮里奇第一次真正感到他会成为世界顶尖选手,“他已经能够在很高的水平竞争了,他的发球和截击还有很多空间,因为他现在已经很强壮了。和他对练,我看到他反应是多么快,盯球是多么准,追小球很厉害,他可塑性太强了,所有的方面都很职业。”
德约科维奇在皮里奇训练营待了4年,两年是不固定集训,两年是全年集训,戈西奇的决定让他得以经常来回贝尔格莱德,家里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戈西奇说回贝尔格莱德时,他们会在游击队或者格马克斯俱乐部训练,回家的感觉很好,德约科维奇和很多同学一起玩,直到今天那些人还是他朋友,他们让他有机会脱离网球世界。
他的老伙计博佐维奇曾经是双打搭档,赢得过欧洲少年组冠军,博佐维奇说:“他只想当世界第一,心里只有网球,为那个目标去牺牲一切。我记得他赢得欧洲少年组冠军以后,我们有10天假,他还是每天9点多就上床睡觉,因为他不想把生活节奏搞乱了。14岁他就每天要训练6个小时,足球、滑雪这些爱好都顾不上了。现在他还是没有变样,他很有魅力,我可不在乎他是不是世界第一,他就是我的朋友而已,我们肝胆相照。”
泽蒙季奇也很早看见了德约科维奇的前途,“斯尔詹问我他该不该去皮里奇那里,我说当然得去,皮里奇是个伟大的人,带了不少选手。我们这里没有高水平的教练,现在塞尔维亚所有球员都会去国外训练。”
2001年泽蒙季奇仍然是世界双打排名前20的选手,他回忆起和德约科维奇在格马克斯俱乐部训练的情景:“我们玩二打一,他已经很稳定了,只要跑到位决不会丢一个球。凭这样的身体、心理和技术,我不知道他未来会怎样,职业生涯会发生什么。他刚开始跟着基斯,然后是内斯奇,再是奥布拉多维奇,很多本土教练都教他,还有带过我的体能教练格雷博维奇。他们也想看见我作为优秀职业选手会怎么做,然后学起来。接下来的事情是让德约科维奇看看世界顶级单打是怎么做的,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带着理疗师到处跑,那个理疗师是米利安·阿曼诺维奇,国家队的。这可以看出德约科维奇是多么职业,他关注细节,细小伤病也不放过,看他在硬地上滑步你就知道他对身体保护得多么好,伤病很少影响他。”
皮里奇算是德国网协的教练老大,他不但是11500个教练的头,还掌握着一些德国境内赛事的外卡。2003年他给了德约科维奇一张慕尼黑希望赛的外卡,德约科维奇两盘输给了德国选手拉杜勒斯库,对于一个15岁孩子来说,这样的开始不算坏。
然后皮里奇又发挥能量,又给了他4张德国之外的希望赛外卡。当费德勒正准备在2003年温网夺得他第一个大满贯的时候,德约科维奇也在贝尔格莱德红星俱乐部希望赛决赛中击败了对手,这是他第一个职业比赛冠军。许多人付出的努力注定会在塞尔维亚的土地上开始收获。
P42-43
只有710万人口和8.8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塞尔维亚近年来涌现了6名世界级的网球选手,其中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安娜·伊万诺维奇、叶莲娜·扬科维奇和内纳德·泽蒙季奇都曾跻身世界第一的阵营,泽蒙季奇则是双打世界第一。另外还有蒂普萨维奇打入过世界排名前十,特洛伊基一度到过前十二。这足以和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瑞典相提并论,当时瑞典涌现过一批优秀的选手,在大满贯中频频夺冠。
伊万诺维奇赢得2007年法网冠军和世界第一的荣耀,美丽迷人的伊万诺维奇足以代表塞尔维亚,但成绩限制了她。她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仅仅待了短短几周时间,就再也未能接近她的第二个大满贯冠军。扬科维奇是3个从未夺得大满贯单打冠军却成为世界第一的女子选手之一,她凭借2008赛季和2009赛季的勤奋获得巨大成功,但从此再未复制那两个赛季的辉煌。无疑,这6个塞尔维亚人中最成功的是德约科维奇。
和他们相比,德约科维奇已经赢得了6个大满贯单打冠军(译者注:加上2014年的温网冠军应为7个),并一直在为全满贯而努力。和费德勒、纳达尔相比,他在网球运动中的地位同样重要,正是他树立起了一个王者和君子的典范。他的职业生涯充满趣味,他天生的魅力总伴随着插曲——模仿其他选手,不停在比赛中喊医疗暂停(现在已经不这么做了),还有他的刺头老爸。他的故事从太多的角度可以讲述,但没有人会把目光聚焦到他20世纪90年代饱经磨难的祖国,这正是本书想要的角度。
这是一种挑战,尽管不完全对——2010年9月这个念头萌芽,就让我们从这个时候说起吧。
以观看戴维斯杯半决赛塞尔维亚对阵捷克的名义,我第一次来到贝尔格莱德。周三晚上抵达之后,我联系上了伙伴,发现他们在“诺瓦克”餐馆安排了晚餐。这样的安排太周到了,我在贝尔格莱德的第一顿饭竟然能在德约科维奇开的餐馆享用,它离19000个座位的戴维斯杯主场只有一个街区。
早晨我对德约科维奇进行了电视采访,调试摄像机的时候我告诉他昨天的晚餐,他问我感觉如何,我犹豫着,是不是该把味道不错但上菜很慢这回事说出来(我后来才知道在塞尔维亚这个餐馆算是快的了)。我还来不及说,德约科维奇就发言了,“别告诉我那里烟雾腾腾,是这样吧?”我马上承认了,他又加了一句:“我们正努力改进,但见效甚慢,还得继续努力啊。”
让我吃惊的是他的双重身份:爱国者和运动员。以健康的名义,北美和西欧的公共场所已经全面禁烟,这一举措赢得了爱国者的赞同,同时也有些争议,他很享受那种环境。同时他也享受塞尔维亚的生活,而且还会在这种生活中添加一些小小的改造——他有点鹰派作风,喜欢加入民族歌曲合唱和参加传统文化活动,袒露他的爱国之心。这是我得来的印象,他自己却不承认,“不管在哪里,我对来自任何国家的人都抱着友好尊重的态度,对我的同胞也是一样。”这是他的观点,但从用禁烟来改造家乡生活的细节中,我得到了另一种感受。
短暂的交流不足以催生出这本书,但是,当2012年约翰·布雷克出版公司问我是否想写一本德约科维奇传记的时候,这种交流就起作用了。我首先联系了德约科维奇的经纪人,探讨本人授权出版,或者雇人代笔。他告诉我这些都不行,因为德约科维奇想等挂拍之后亲自执笔。于是,我只有写独立传记这一条路可走了。我已经为费德勒写过一本这样的传记,再版了好几次,我告诉出版公司我不想写德约科维奇的传记了。
可出版公司说,他们实在太想出一本关于德约科维奇的书了,让我再考虑一下吧。我反复思量,对德约科维奇融合两种文化的领悟抓住了我:塞尔维亚和全世界。我感到西方世界对塞尔维亚的了解是那么少,于是我告诉出版公司,这将是一本德约科维奇的故事和塞尔维亚的故事交织在一起的书。他们跳了起来,这正是他们想要的。
完成这样的工作得交点好运,我很走运地交了两次好运。
……
对于传记,很多人都在乎是否经过了授权,我可不喜欢“授权”的定义,它只适用于官方,意味着内容被目标掌控。我也不想写一本内容完全被德约科维奇掌握的传记——如果他自己想写,凭他的聪明完全可以自己做到,他可以拣自己喜欢的说(在一些场合他也是这样)。他自己写出的可能会有一些内幕和赛事的猛料,但这只是他想说的故事。本书还有很多其他人想说的故事。
因此,这是一本关于德约科维奇和塞尔维亚的传记,我的角度是他和他的国家。和德约科维奇相熟的人愿意和我交流,我由衷地感激他们。德约科维奇也帮了我的忙,关于体育大使的角色他谈了很多。
因为他是巨星,撰写他的传记也显得举足轻重。我找到BBC驻贝尔格莱德记者劳内,请他谈谈塞尔维亚,他说:“你知道德约科维奇比赛时,这个国家有多少事情会停止吗?”德约科维奇的朋友维米奇说:“每当德约科维奇参加大满贯比赛的时候,大街小巷都空无一人,所有人都在家里为他加油。”他在塞尔维亚简直达到了圣人般的境界,而他的出色表现也配得上人们对他的追捧,但冷静看待他依然很重要。这就是本书在某些方面批评他的原因——没有恶意,毕竟他是有血有肉的人,在这样一个遍地名流的时代,看清人性的两面性非常重要。
没有大家的帮助,我是不可能独自完成这本书的,以下是他们的名字,排名不分先后,也许会有一两个遗漏,我仍要表达我的无尽感激:
埃杜阿杜·阿塔尔迪,西蒙·钱伯斯,伊戈尔·科托杰维奇,艾斯特尔·寇德尔奇,迈克尔·达文波特,盖伊·德·劳内,叶莲娜·戈西奇,米特兹·因格拉姆伊文斯,戈让·伊万尼塞维奇,安娜·伊万诺维奇,莫米尔·杰洛瓦奇,凯西·杰金斯,乔纳森·乔布森,拉迪斯拉夫·基斯,安吉拉·拉文斯基,大卫·劳,伊万·柳比西奇,斯蒂文·卢奇科,珍妮丝·麦金莲,内达·米勒迪奇,海伦·麦卡锡,乔安娜·马瑟,皮特。迈尔斯,斯图尔特·米勒,泽让·米罗萨夫耶维奇,安娜·米奇克,弗拉基米尔·德约科维奇,博丹·奥布拉多维奇,德扬·佩楚维奇,理查多·皮亚迪,尼基·皮里奇,莫妮卡·塞菜斯,格雷格·萨尔科,戈多米尔·索斯奇克,托普利卡·斯帕索耶维奇,沃津·维利科维奇,加文·维西,内博萨·维斯科维奇,乔纳森·威尔逊。
同时向托比-巴肯致意,他是约翰·布雷克出版公司的编辑,我由衷地感激他卓有成效的合作。
克里斯·鲍尔斯
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