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春天万物流传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天:游戏开始

有的游戏可以一代一代传下来,有的则会在一代人手里终结。过家家、打泥炮、走担担棋、区字棋、吃子、攻城、跳方格,是过去泥娃子的游戏,如今看不到了。捉迷藏、敲弹子、斗角、跳远、跳绳、跳毽子,现在的小娃子还热衷其中。还有一类游戏,如打板砖、滚铁圈、走二五八棋、打四角板、铲纸角板,断断续续介于存亡之间。打板砖就是在地上立四块方砖,前面等距一字排开三块,后面居中一块,五人在约二丈远的地方用砖头掷它,掷倒后面那块就是皇帝,前排三块分别是士和太监。一块也没打倒的算输;输者要背着皇帝跑一圈,士和太监们谁也不闲着,一路上捏他鼻子扯他耳朵,各司其职。这游戏始于尧舜,旧时称作击壤。壤父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但这游戏演变到今天,也有了皇帝一角。马新华当过皇帝,当过士和太监,不济的时候也背过皇帝、被捏鼻子扯耳朵。

这次回老家,他是为了扫墓。路边空地上,他见承承和涛涛半蹲着击弹子,想起自己的童年玩过不下五十种游戏。小娃子童趣了得,就地取材随手一来,即是一个非同凡响的游戏。游戏构成童年,也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少记忆:打纸板时,同伴甩铁板铲方格里的纸板,不慎飞歪,命中他的后脑勺。这个疤现在还在,头发剪短了就能瞧见。那时他的伯母前后各举一面镜子,帮他照那个疤。“你看看。”她在镜中指着硬币般大的疤。——五年前伯母得胃癌,走了。那时有个家伙天生好眼力,击弹子时,老远的地方将手中的玻璃弹子定在眼前,瞄准了一抛,啪,就将另一颗弹子不折不扣地击中。他若有机会参加奥运拿个射击冠军不在话下。现在的小孩还乐此不疲,耍着他儿时的游戏。游戏有种种,马新华又想起那些小孩的和大人的,农村人的和城里人的。电子的,最早接触了俄罗斯方块,马新华借初中同学掌上游戏机玩过的。上高中时在学校附近的游戏厅,昏天黑地耍过恐龙世纪、三国志和街霸,对戴黄帽的摩斯塔法?开罗恋恋不忘,玩伴们叫他队长,耗在游戏厅差点玩到视网膜脱落。大学之后网吧里又陆续风靡传奇、CS和魔兽,当下年轻人聚会时喜欢“杀人”。在西人眼里,游戏就是博弈论,视它为一门严肃的学问,我们只当作好耍。鉴于有趣的对称性,游戏就是人生的一个副本吧。譬如小娃子过家家,大人叫结婚。小娃子扮打仗,嘴里叭的一声,游戏中的另一方必须倒地装死。大人死了,要送殡哭丧,送了殡,每年还要选一个日子祭祀他们。也可以说清明节也是游戏一种。

要不是今年清明节马家要搞什么重大祭祀活动,马新华也不会回来。十多年在外游荡,他极少选在清明节回家。老祖宗在坟墓里骂了无数次,他也毫不在意。

回乡的第一天,朝霞满天。马癫子站在后院的田脊上做早课。马癫子的早课是他自己发明的。向着太阳张开双臂祈祷,碎念着“嗡嘛尼嘛尼訇”。这是独创的仪式,其声嘤嘤嗡嗡,无人会晓。他是他自己的教主,也是他自己的上帝。他充当了大家的“神父”。晒谷镇每天的太阳能照常升起与他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他每天辛勤的早课仪式,太阳早就掉到粪缸里去了,晒谷镇的人休想看到白天,也休想让地里的谷物蔬菜生长;但是晒谷镇的人非但不领情,反而骂他是癫子。马新华提着包和老婆路过街道,房子与房子挤得密密麻麻,中间有一块空地,一排整齐的牙齿缺了一颗似的,大概是软子一家留着砌新屋的。本来请王砌匠修屋的,因为砌匠师傅得了尿毒症,卧病在床,没法出工,而镇东的大工马永强前一个月修屋搭电线时触电死了,所以空出这块地;由于空出了这块地,所以马新华就看到了马癫子;由于看到了马癫子,所以他老婆就吃惊地问:“他在干吗?”由于他老婆吃惊一问,所以马癫子就发现了他们,嘟哝了一声,他的喉咙里扯着痰,乜了他们一眼,叫道:“出来啰!出来啰!”马新华对老婆说:“在做晨练呢。”他抬头看东方,这时太阳还在云层里堵堵塞塞,被挤破了一块,五光十色流淌一地。往远处菜地里看,马癫子老婆正拿着长长的尿档淋蒜苗。马癫子的小儿子甩着一条左胳膊走在二楼阳台边伸懒腰,冷冷地瞟了马癫子一眼。他的右袖管是空的,那条右胳膊的前臂在前年炸鱼时告别了他。手梗子残缺后,年轻的老婆也远走他乡。他瞟完父亲马癫子之后,也看到了马新华。说起来,马新华还是他同学,马新华记不起他的学名,只晓得他叫二猛子,后来人们叫他独臂佬,因为那阵子《神雕侠侣》中的独臂大侠着实流行过一段时间。再后来镇东的花鸡公脑袋灵光一转,更正了这个名字,他说二猛子断的是前臂,不是整个手臂,因此叫独臂佬不够准确,要配得上这个名字,必须将整个手臂炸掉。马二猛子小学留级留了三次,终于和马新华成了同班同学。马新华佩服他的乒乓球打得厉害,可以左右开弓。有一次在镇医院的木质球台上,他和关老爷一样过关斩将连杀了十五番,坐了一个最长的庄,比起那坐龙椅时间最长的康熙帝还要骄傲。

有二十多年他们没有往来了。马新华想喊却张不开口。马二猛子木然地瞅他一眼,咳了一声,然后木然地回到房里。马新华按了按夹克内层口袋里的白沙烟,继续往前走。刚过马支书家,门里蹿出来一个小青年,染着黄发,后面紧跟着马支书家的儿媳,手里扬着扫把骂:“你这个短命鬼,夜里死哪去了。还知道拢屋?住旅社还要登记呢。天天出去打牌,还回来干什么!”马新华认识小青年叫马小列,是马支书儿媳的大儿子。马小列跑得远远地叫道:“不就是打个牌嘛。你看这街上哪个不打牌?而且我还赢了呢。输了你骂,赢了你也骂。”马小列娘扯着嗓子大骂:“以后死出去就莫回来了。喜欢打就让你打个够!”马小列踢着路上的石子,哼哼着往镇东走,遇见马新华也不言不语。他认识马新华。马新华前年曾介绍他到广东进了一个电子厂,想叫他,看他低头不愿与人搭理,只好继续前行。马支书家紧挨着是其堂兄马克俭,马克俭正担着两桶粪从小巷穿过大街。马新华笑脸招呼:“二叔好。”马克俭停下脚步,抬起浑浊的老眼睛说:“新华?从广东回来啦?这是你老婆?发财啦!”言容不由自主捂着鼻子,马新华看了一眼她,又看了看粪桶里翻滚的蛆虫,也有些不好意思。粪面上钻出来不少蛆虫在做蛙泳蝶泳。言容打小生活在城里,受不了这臭烘烘的场面。马新华赶紧掏出那包白沙烟,撕开烟盒塑套,从紧紧的烟支里抽出一支递给克俭说:“哪里。吃根害子烟。”马克俭腾出一只手接烟,指甲盖又粗又黄,有一半萎垂向下,他将烟衔在嘴里说:“精品白沙?这还没有发财?听说你一个月有五千多块是吧。这次回来是挂亲吧?今年我们马家要搞祭祖活动。”马新华打上火机为他点烟:“所以回来看看。你到地里上肥去?”马克俭说:“给观子冲那块地浇肥。”他挑着那担粪穿过另一条巷子,躯干瘦成一张弯弓,驼着背一弓一弓往观子冲的地里走。言容扯着马新华的衣襟说:“快走快走。臭死人了。”马新华笑道:“农村就是这个样。虽然臭,你看这里的环境多好。空气新鲜呢。”言容说:“还新鲜?差点吐了。”

……

P1-5

后记

这一篇原是序言,现在改成后记。读者可以不必理会,如果对小说中所提到的方言还有些兴趣,可以看看,以作商讨。

我是湖南人,一个边缘感较强的湖南人。这种边缘感主要来自于方言。乡土小说是不同程度的方言写作,必须要迈过方言的门槛。很多南方的乡土小说在这上面栽过跟头。我在这个小说中不得不面对这种“小语种”方言写作。

对于“小语种”,方言写作是一种风险写作。我在小说中运用的原则是,在文本叙述中尽量保持汉语的规范,在人物对话或心理活动中采用方言。如何通融方言与标准汉语,这种通约性需要作者去掂量。上帝阻止人类建造通天塔,扰乱了人类的语言.使之不能沟通合作。假使地球人都说同一种语言,情况会是怎么呢?每一种语言都有局限性。人的思想是复杂的,从想到说,每一种语言所表达出来的,都是一种有选择性的过滤和习惯性的翻译。多一种语言,就多了一种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反过来,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影响了思维。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简约多义的汉语也造成了中国人的含蓄隐忍和委婉深沉。方言是地方口语,恰恰是对标准化的语言世界的一种丰富和平衡,是一种更个性的表达。

就纯正性而言,南北双方都经历了民族融合和时代变迁。除了殷墟里的甲骨文,没有哪里存在纯正。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格局,汉语向来以北方为准,北方方言与标准汉语通约性更大。其方言写作一直居于优势。南方方言是先民南迁和本地居民融合的结果。南方地形阻隔,土著繁杂,在被汉语同化过程中造成“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这里的方言太像方言,无法进入更广泛的流通领域。从一个乡到另一个乡,说话可能不同。严重的,村东村西,各操一语。同时北族不间断南迁.使得南方方言反而保留了不同时期的古汉语特点。这些造成了南方方言难登现代文学舞台。

我的老家居边鄙之地,总的来说归属西南官话,算是一种好懂的方言。

简单总结这种方言的特征,就个人的理解大致有:一、爱颠倒词语。“热闹”说成“闹热”,“公鸡”说成“鸡公”.“不晓得”说成“晓不得”。二、重叠造词。比如“这里”说成“这这”,“那里”说成是“那那”,“旁边”叫“边边”,“渣子”叫“渣渣”。又如“杆杆”、“盖盖”、“袋袋”、“壳壳”。三、类似于北京话的儿化音,这里喜欢用“子化音”。事物名称通常后坠“子”字,像嘴子(嘴)、屁子(屁)、杠子(杠)、楼子(楼)、竿子(竹竿)、尺子(直尺)、卷子(试卷)、手梗子(手臂)、脚梗子(腿)等等。四、和北京话吃字的现象一样,带有省略的习惯。譬如“要不要的”说成“要要的”.“是不是的”说成“是是的”“晓不晓得”说成“晓晓得”。一般在疑问句或反问句中用到。这种句式其实也算作叠词的一种。如“是是的”,第一个“是”同第二个“是”是同一个含义,都含有“是的吗”的疑问,通过叠词达到或增强这种疑问语气。

有的地方读者诸君能否看懂,我心里也打鼓。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冒险。为了平衡一般读者,除了大致遵循如上所说的原则,在人物对话中尽量用方言,对文本叙述中尽量用标准的汉语。我还在后面加了一点尾注。方言是写作的一个资源,同时单个方言也是有限的资源。原则上这是我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方言小说。

另外,提一提女书。女书是永州地区的一种特有的文字,其实是脱胎于汉语,这文字主要传播于妇女之间。现在还有。如今做成了一种旅游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可去江永一带观摩。在小说中提出,也顺便给女书做做广告。当然也另有深意。至于蚯蚓入肴,大约也是永州南六县的做法,我未见过,只是曾听闻初中语文老师讲了他的亲身经历。最近网上有传“干煸地龙”这道菜。吃货们可以记记这个。

顺便说下,2007年写作时恰逢北京版语文教改,有人提出以金庸代替鲁迅。金庸的小说,我中学时也痴迷过。反观五四时期,武侠小说是旧小说,严肃文学是新文学。在网络盛行的今天,一切又倒过来,严肃文学是传统文学,网络通俗小说成了新潮。万物都有本我,各种写作都要为自己寻求存在的合理性,同时这种合理性又少不了排他性。我们大可以包容,也要相互学习,但是包容不是放弃。大道分流,雅俗共存,总会有人坚守。

最后,谨以此献给故乡,也祭奠逝去的时代。献给某某的东西未必是其所爱,多半是出于献者的一厢情愿。我只能说,献给家乡的蓝天,献给那条默默无闻的小河。它们总不至于拒绝。也希望读者不要拒绝。

2013年6月

目录

第一天:游戏开始

第二天:乡村里的乡村,巴别城和女书

第三天:祖宗,捕蛇者

第四天:阴阳两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第五天:前世今生

第六天:拳头的故事

第七天:乡村爱情

第八天:创世纪

第N天:新青年

第N+1天:清明上河图

最后一天:尘归尘,土归土

附晒谷镇方言选注

后记

序言

今年经济形势不好,我所在的公司年初开会,大谈转型。某手机公司的大佬说,在风口上,母猪也能上天。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进入生活,时代变了。过去,我是不屑于或无动于衷于这种变化。村上春树说,只看死了三十年以上的作家写的小说。我也持经典阅读的态度。时下流行的一概不理。但是深究细想之下,时代切切实实地变了,写小说应该也要变了。没有标准的小说做法。我原来崇尚的那种宏阔幽深的小说做法,似乎跟不上节奏了。你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思维来思考。

现在企业有个标准,谁不跟互联网挂钩,谁就是传统,必将落后时代。我们做小说的,的确要想想,要给大脑松土。在鲁院的一个讨论会上,有位同学说,孔子驾牛车周游列国,那牛车就是他的述言立世的平台。言语间,真理在握,极不屑于网络文学。媒介方式虽是工具,但也改变了思维。孔子固然伟大,VIP收费阅读也伟大。

现在的叙事节奏讲究短怪快,要YY,要搞笑,要离奇,要死人,且死得残酷。怪力乱神,越乱越好。就像影视剧,不管是什么题材,你定要套上爱情和搞笑这两条,所有的古典小说人物都有了恋爱对象,爱情大于一切,必有一个会插科打诨的无厘头角色——娱乐至死嘛。雅极则俗,俗极则雅。纯雅会成为模式,庸俗也会。当庸俗成了唯一模式,我于是又不屑一顾了。这篇小说还是传统小说,最早却以网络面貌出现,2007年入围深圳的一个网络大赛,虽未斩获,但得到了评委萧夏林老师的赞赏。那时我是一个刚出道的不折不扣寂寂无名的毛头小子,他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他拿给朋友策划出版,中间有了变故,终未成行。2010年经朋友徐东推荐和马牧野编辑,小说在《宝安日报》连载。马编是北人,与小说里众多人物同姓,他说仿佛走进了故乡的马家屯。2013年1月15日下午接到花城出版社编辑老师的电话,拟出我的小说,就是现在的《春天万物流传》。那时叫《清明》。这小说写于2007年,掐指来算要用掉六根手指。在此感谢上面的师友。

这些年,越来越意识到干写作这行的悲剧性。它似乎被时代的潮流抛弃了。一个作品完成与读者见面,这过程叫熬。你须有超常的耐性,要静静地等,不声不响守在那里,不怕沉到底,即便出版了,你还要静静地等,你一急,就没法更好地继续。同时也感谢这六年的延宕,能让我现在有机会以成熟的心态去完善它。从2007年到2013年,无论写作的心境和趣味都已不同,以现在对小说的看法和做法,如从头再来肯定不是这样。当时以为自得的东西,今天再来看它就顿感惭愧。现在来修改,对语言和细节从头重新捋了一遍。尽管是细节的改动,却也耗了不小精力。啰嗦的地方剪掉,简陋的地方再添两笔。反复斟字酌句,整个相当于重写一遍甚至多遍,修改的过程是痛苦的。其时数事叠加,精力不济,工作之余连续熬夜,有时改得想吐。不无自怜地说,改得我脱了几层皮,几层头皮。有的地方总也不满,直到现在,也不敢说满意。我认同前辈的一个比喻,修改有如在泥人身上搓泥,总也搓不完。

作家毕飞宇有个感慨,“我很在意短篇小说的调性,在我的小说主张里,没有调性就没有短篇。可是,什么是短篇小说的调性呢?我其实也说不好。唱歌的人都知道,任何一首歌都有它的调式,E调或者F调。”不惟短篇,长篇中篇也是如此。每个小说都有个调,如果是从中硬插一手,或者改头不改尾,跑调了便成作品致命的伤。六年前,我是那样写的,六年后,我还得照那样的气息和调性来修改。我曾在塑胶厂待了三年,车间里注塑成型的塑胶品,在出模之后如需返工,顶多是批批锋,擦擦油,再矫正一下细微的变形度,这一切只是在局部细节上调整,如果还不合格,只有报废重来。对这个作品而言也是如此。全部推翻重写,仅是一个企图。大刀阔斧有大刀阔斧的难度,精雕细琢也有精雕细琢的挑战。我想它大致接近我所要的模样了,可以拿出手了而不至让自己羞愧。希望下一个作品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

出版之前,编辑建议给原作改一个名字。绞尽脑汁想了十多个名字,中间我曾钟意《重返巴别》这个名,巴别是变乱之义,其义结合精神现状读者应自知。又认为西化风格与原作不妥,最终定名为现在这个名字。

这是一个回乡的故事。高潮自然是最后的那场洪水。这洪水我是亲身经历过的,可惜我只能表现它的七分之一。乡土作家需要脱离故乡才能构建乡土概念。我在深圳构思遥远的故乡。一千八百万名外来人员有一千八百万个故乡。再加上,中国文学大半是从乡土出发的。我寻思,这主题早已被他人写过多遍,我这个故乡有何存在意义。我想,这里是城乡结合部的现代进程的片段,放弃部分传统的做法,尽量加入一些现代元素。

就现代化进程而言,中国所有的故乡都是千篇一律的,流行风吹入,年轻人出走。逢年过节我们又从遥远的城市回来,带来一些新鲜,用Iphone,追时尚,哈韩哈日,崇尚美国大片,看港产警匪片、武侠片,喜欢拖沓造作的情感肥皂剧,消费观念和处世态度也迥异于上一辈。年轻人自以为豪,老一辈却看不惯,哀叹或嘬着牙骂这个世道。

时下把这个叫城市化。了解城市化,有一个出发原点,有一个目的地,还有一个所谓的“人的城市化”。简单的统计公式是,从事非农业的城镇人口除以人口总基数,就是城市化的一个指标。在我看来,城市不是容器,而是一个像筛子的分数符号,合适的立在分子上,不合适的筛到分母里去。分子也罢分母也罢,关键在于年轻一代是否真的在城市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是否真的理解城市文明。在老家他们一身时髦,被视为新生代,但是城市管他们叫“农民工”或“外来工”。他们的未来会怎样呢?二十年后,城市榨干他们的青春,这些分母绝大部分只有回到土地,他们还能适应原有的乡土生活和效益低下的传统农业吗?出发点和目的地终将丧失。几十年后“两不靠”的他们,究竟该往何处去。谁来安顿这些灵魂。谁会给他们答案。这问题对下一个百年进程又将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呢。也许是我庸人自扰。这年代没事一边凉快去。不凉快的人于是要饮冰了。前辈的小说家说,小说不负责给答案。我认为,问题就是答案。

新旧碰撞的时代,故乡遂成高度热议的伪美的命题。七年之后,小镇又起变化。有的地方七年前是小说,七年后成了现实。当然反言之,也能找到反例。我也像小说中的马新华一样,在深圳干上了内刊编辑。马新华是一个迷惘的人,无奈的人。我也是。马新华离乡时,人们在叫“蛇蛇蛇!”于是蛇年计划了出版它。

2014年2月

内容推荐

萧相风的《春天万物流传》是一个回乡的故事。我在深圳构思遥远的故乡,一千八百万名外来人员有一千八百万个故乡。就现代化进程而言,中国所有的故乡都是千篇一律的,流行风吹入,年轻人出走。逢年过节我们又从遥远的城市回来,带来一些新鲜。年轻人自以为豪,老一辈却看不惯,哀叹或嘬着牙骂这个世道。

时下把这个叫城市化。了解城市化,有一个出发原点,有一个目的地,还有一个所谓的“人的城市化”。在我看来,城市不是容器,而是一个像筛子的分数符号,合适的立在分子上,不合适的筛到分母里去。分子也罢分母也罢,关键在于年轻一代是否真的在城市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是否真的理解城市文明。

谁来安顿这些灵魂?谁会给他们答案?

编辑推荐

一堆鸡零狗碎。一场梦牵魂绕。一篇流年不利的乡土叙事。

萧相风的《春天万物流传》主角马新华从深圳回到湖南,在十余天里遭遇故乡人事悲欢,他苦苦追寻的精神家园,终被一场洪水摧毁。这是水乡从春节到清明关于家族纠葛、万物流传、新旧裂变的故事。

小河深处波澜乍惊,大地内部洪流突现。乡土之草木情深,故园之若即若离。在南方方言的娓娓叙述中,倾注了作者的啼血情怀和对未来的思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春天万物流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相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1810
开本 32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2014153882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