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吴贻芳(金陵女子大学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家庭悲剧

吴守训到当阳任职一年以后,湖北牙厘总局财务科科长一职空缺,吴守训被调任湖北省牙厘总局财务科科长。年底,牙厘总局的局长换了新人。吴守训向新局长汇报工作时,说财务科存放着一大笔现金,尚未上缴国库。局长要求吴守训将那笔公款从财务科提出来,投放在一家私人钱庄生钱。吴守训虽觉不妥,但又不敢拒绝上司,只好违心答应了。开始赚到了不少利息,但好景不长,钱庄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局长要求再从科里拿出一笔钱投进去,使钱庄不至于倒闭。吴守训只好又从科里提出一笔公款,投进了钱庄。他也希望钱庄千万不要倒闭,公款一定要平安收回!但是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钱庄倒闭了!

局长将吴守训派到沙市当牙厘局局长,并要求他多赚钱把亏空补上。吴守训到沙市就任前后,湖北境内盛传政府不久就要建造川汉、粤汉两条铁路。一时间,不少怀有投机梦的人,纷纷在汉口附近买地皮,期待着等铁路开始修建后卖掉,大赚一笔。吴守训为了还上亏空,用沙市牙厘局的公款在汉口丹水口地段买了三十多亩地皮以待增值。哪知,铁路开修一事遥遥无期,土地增值也成为泡影。汉口与沙市两地亏空,吴守训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虑万分,只能发电报给局长,婉转地请示其他补救办法。狡猾的局长不予理睬,这使得吴守训万念俱灰,度日如年。不久,局长调走了!新到任的局长马上发现了财务科那两笔亏空,立即叱令吴守训还上,否则严惩。吴守训回到武昌家中,将挪用公款的事告诉了家人后,登上了去湖南的船,想出去避避风头。1909年11月的深夜,已是阴冷无比,站在甲板上的吴守训,魂不附体,精神恍惚,所有的惊恐、抑郁、愤怒、悔恨,瞬间一下子全部爆发卜他那颗脆弱的心再也承受不住,他纵身一跃,跳入滚滚江水之中,瞬间没了踪影……  贻芬和贻芳接到母亲“立即返家”的电报后,马上坐火车到了上海,又登上了去武昌的船。在船上,姐妹俩竟然遇到了二姨夫陈叔通。等三人赶回武昌家中,丧事已经办得差不多了,因为找不到吴守训的尸首,家人只好做了个衣冠冢,象征性地入土为安。贻芬和贻芳回到家见到的,只是父亲的牌位和家人泪水涟涟的脸。

家中的顶梁柱突然倒了!这个家沉浸在悲痛和慌乱之中!

为了还清欠款,吴家变卖了家中的地产家当,但是离所欠银钱还差很多,朱诗阁一筹莫展了。这时,陈叔通利用自己民选议员的声望,四处疏通关系,尽力平息此事。省牙厘局见吴家实在也拿不出更多钱了,终于答应不再追究,此事就此了结。

等一切都办理妥当,在陈叔通的安排下,1910年,吴家举家搬到杭州,借住在吴贻芳的外婆家。贻芬和贻芳不得不暂时辍学在家照顾长辈和小妹妹。丧父之痛,失学之痛,让本来话就不多的贻芳变得更加少言寡语。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吴贻芳一家随在上海工作的陈叔通移居上海。到上海后,吴家居住在一处很拥挤的宅子里,贻芳的哥哥吴贻榘也从北京来到上海。吴贻榘从小聪明过人,书读得很好,考上了清华学堂。清华学堂是用一部分“庚子赔款”为经费设立的、以留学美国为目的著名学堂。正当他畅想着留美生涯时,辛亥革命爆发了。穷途末路的清政府为了作最后的垂死挣扎,竟然动用了那一年的“庚子赔款”作为镇压革命的军费。学校没了经济来源,只好无限期停课。从小就心高气傲的吴贻榘从清华学堂的高材生沦落到为了生计四处谋差事的境地,内心苦闷,精神抑郁。一天,吴贻榘不小心弄丢了父亲的故交帮忙筹到的钱,性格刚烈的贻芬很是生气,就大声责备了他几句。吴贻榘一句话也没说,默默地回了屋。第二天,心情郁闷的吴贻榘来到黄浦江边,摆脱尘世痛苦的念头强烈地控制了他。他摸出随身带的笔和纸,写下“我走了”三个字,纵身跃入了滚滚的黄浦江中……

噩耗传来,一家人痛不欲生。在二姨夫陈叔通和贻芳舅舅的帮助下,吴家处理完了吴贻榘的后事。中年丧夫又丧子,朱诗阁再也难以承受如此致命的打击,终于病倒了,这一倒,就再没能起来。没几天,母亲病逝了,一家人再次陷入悲痛之中。贻芬觉得弟弟的死和自己有直接的关系,现在母亲也因弟弟的死而撒手人寰,虽然无人责备自己,但是贻芬陷入了更深的自责之中,无法自拔。这天晚上,母亲的入殓之事都已准备妥当,只等第二天一早出殡了。半夜里,贻芬趁妹妹熟睡,悄悄起身,面朝母亲的棺椁悬梁自尽了……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兄、母、姐相继离世,巨大的痛苦使贻芳神思恍惚……

P6-8

后记

吴贻芳(1893—1985年)1919年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是在中国本土第一批获得学士学位的女大学生。1928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1979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平与智慧女神”奖。吴贻芳以卓越的社会活动才能和在教育事业上的建树,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人民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杰出的教育家,吴贻芳出任金女大校长23年,以其独特的育人方式和高质量的育人成果享誉中外,将一个教会女子大学办成了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一流女子大学。“厚生树人,德才兼备”,是吴贻芳教育思想的精华。她将造福社会和培养学子、博雅与专才、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教育恰到好处地融合起来,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形成了“全人格”教育模式,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引领风尚,独树一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她历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在幼儿园和学龄前儿童教育、改革中学教育结构、建立师范教育完整体系、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吴贻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实践、她在教育界的卓越建树、她众多学生的杰出表现,使她无愧于杰出教育家的光荣称号。

作为一位誉满中外的社会活动家。吴贻芳参与的社会活动范围涉及国内国际,其影响不仅于教育界、宗教界,也包括政治领域、社会服务等其他领域。吴贻芳的一生历经多次社会变革,目睹中华民族从受屈辱、被欺凌一步步走向独立自主、繁荣昌盛。她以其追求真理的坚定精神和出色的活动能力,投身于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正义事业,勇敢地站在了时代的前列。早在学生时期,吴贻芳就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作为文化界知名人士,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以后又连续担任参政会主席团主席。1943年,她作为著名的“六教授”之一赴美,争取美国朝野对我抗日战争的支持。1945年4月,吴贻芳作为无党派代表,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大会。新中国成立前夕,她毅然拒绝去台湾,在南京迎接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吴贻芳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民进主委、省妇联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南京师范大学名誉校长等职务,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她深厚的爱国情怀支持着她为人民的进步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本书参考并引用了朱学波、张连红、金一虹、孙海英、程斯辉、金生鈜、朱峰、徐海宁、孙建秋、孙明经、周和平等同志对吴贻芳和金女大的诸多研究成果,力图全面、真实地展示吴贻芳作为杰出的教育家的光辉一生。杨浚撰写了荣膺和平与智慧女神奖。孙国锋做了大量的资料采集和整理工作,皇普亚楠、李莹为本书作了资料梳理方面的工作。本书得到金女大南京校友会、北京校友会、上海校友会、海外美加校友会、金女院校友会诸多校友的大力支持和具体帮助,值此付梓之际,一并谨致谢忱。

钱焕琦

2014年3月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

目录

引言

 破落官僚之家

 初涉西式教育

 家庭悲剧

 贻芳复学

 金女大的插班生

 留学密歇根大学

 学生时代展现领袖气质

杰出的教育家

 金女大的新校长

 实践“全人格教育”

 抗日救亡战时服务

 师生在她心中

 硕果累累 精英辈出

 献身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最后的礼物:“再办一个金女大”

吴贻芳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强国梦必须有科教梦做支撑。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体系的顶端,是联结科技与教育的重要桥梁。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和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水平。

回顾大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校长的水平。世界著名大学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都铭刻着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正如艾略特之于哈佛大学,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研究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是管窥一所大学兴衰成败的途径,而专门研究大学女校长,则独辟蹊径,别开生面。

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大学校长虽以男性居多,然而成就卓著的女校长也不乏其人。她们推动了大学的变革,丰富了大学的精神内涵,如金陵女子大学老校长吴贻芳,复旦大学前校长谢希德,东南大学前校长韦钰,同济大学前校长吴启迪,等等。女校长人数虽然屈指可数,但其业绩丝毫不逊于男性同行。大学女校长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做出了贡献。大学女校长的治校理念、办学风格乃至传奇的职业生涯,确实值得深入研究和细致品味。

女子大学是高等院校序列中的一种特有形式,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著名的女子大学,如韦尔斯利学院、史密斯学院、淑明女子大学、日本女子大学、御茶之水女子大学,以及中国历史上的金陵女子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华南女子大学等,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是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世界各国女子大学,总结提炼女子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形式,对于寻求符合女性特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应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由中国传媒大学承担的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中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群体研究”课题,对以上两个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就是这一课题的主要成果。这套丛书分为四个系列:女子高等教育系列,考察全球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呈现其办学传统和教育特色;中外大学女校长个案研究系列,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深度追踪大学女校长的人生经历,剖析她们的成长历程、心智历练、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女校长群体研究系列,群像式描绘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大学女校长群体,彰显女校长个性的同时,探寻她们的共性;“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图文集锦系列,汇集展示了大学女校长在历届论坛上的真知灼见和绚丽风采。四个系列,四十余本,蔚为大观。

“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也是“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历时十三年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及女性培养结出的硕果,是深化论坛主旨、促进女性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学术行动。丛书的写作,依托“论坛”这一平台,深度访谈和研究了参加历届论坛的大学女校长,系统整理了多年积累的学术成果,可以说,“论坛”既是女校长们交流合作的舞台,也是本套丛书得以出版的重要基础。

自1995年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以来,世界妇女运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性别平等的高端主题——女性领导力,也已经是全球关注的议题,与女性学相关的课程在中国高校已经四处开花。今天,有识之士都深刻认识到,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创造力和领导力,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对于提升女性领导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知识女性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大学女校长是高等教育、女性、领导力的集结点,是知识女性的杰出代表,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典型,她们不但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更以自己坚韧顽强、宽厚包容、无私奉献的品质与情怀,阐释了女性领导力的独特内涵。对于广大女性来说,她们是教育典范和女性楷模,具有榜样的力量和示范的价值,定能引领青年女性沿着正确的道路勇敢前行。

女性的发展,既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女性自身具备积极进取的意志和宽广博大的胸怀。希望丛书的研究成果能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为女性高等教育提供宝贵借鉴,为精英女性的成长与成功给予智力支持;促进全社会更加重视女性平等的教育接受权和职业发展权;激励正在为打破“玻璃天花板”而奋斗的新一代女性,为女性领导力的培育与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是为序。

陈玉立

2014年7月

内容推荐

吴贻芳在金陵女子大学掌校23年(1928—1951),以其独特的育人方式和高质量的育人成果享誉中外,将一个教会女子大学办成了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一流女子大学。

“厚生”树人,德才兼备,是吴贻芳教育思想的精华。她将造福社会和培养学子、博雅与专才、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教育恰到好处地融合起来,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形成了“全人格”教育模式,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引领风尚,独树一帜。

吴贻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践、她在教育界的卓越建树、她众多学生的杰出表现,使她无愧于杰出教育家的光荣称号。

钱焕琦所著的《吴贻芳(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引言部分介绍了吴贻芳的家庭与教育背景、人格特质、心理类型以及情感特征,正文部分分别从多方面介绍了吴贻芳作为杰出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人生历程。

编辑推荐

钱焕琦所著的《吴贻芳(金陵女子大学校长)》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深度追踪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的人生经历,剖析她的成长历程、心智历练、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本书可读性强,传主的真知和作者的匠心历历可见,读者能够在图文并茂中感受到智慧和灵感的融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吴贻芳(金陵女子大学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钱焕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710148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2014114918
中图分类号 K825.46=74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5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