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进诺贝尔奖名人堂(与物理学对话)/科学就在你身边/科普图书馆
内容
试读章节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出现的光盘带来了数据存储的革命,它能够将兆字节级的数据存储到一张直径只有12厘米、厚度大约1.2毫米的圆盘上。1997年,一种被称作数字多功能光盘(DⅧ)的增强版CD推出,它能够在一张光盘上存储一整部电影。CD和FVD是音乐、软件、个人电脑数据以及视频的主要存储方式。一张CD能够容纳783MB的数据,相当于1小时15分钟的音乐。但是索尼公司计划推出一种1.3GB的大容量CD。一张双面双层的DVD能够存储15.9GB的数据,相当于8小时的电影。这些传统的存储介质满足了当前的需要,但是存储技术必须不断进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CD、DVD和磁存储器都是将信息的比特数据存储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

与目前的存储技术相比,全息存储在容量、速度和可靠性方面都极具发展潜力。由于全息存储器是以页作为读写单位,不同页面的数据可以同时并行读写,理论上其存储速度将相当迅速。业界普遍估计,未来全息存储可以实现1GB/s的传输速度,以及小于1毫秒的随机访问时间!使用全息存储技术后,一块方糖大小的立方体就能存储高达1TB的数据,这么高的容量并不是空穴来风。由于一个晶体有无数个面,我们只要改变激光束的入射角度,就可以在一块晶体中存储数量惊人的数据。打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可以把全息存储器看成像书本一样,这也是其用小体积实现大容量的原理所在。与传统硬盘不一样,全息存储器不需要任何移动部件,数据读写操作为非接触式,使用寿命、数据可靠性、安全性都达到理想的状况。

他们是半导体产业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发明家,他们和众多天才的科学家一起,开创半导体产业历史上激动人心的“发明时代”。他们是集成电路之父,他们是硅谷的开创者,他们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如今,他们已经全部远去,然而,他们创造的半导体产业仍在他们开辟的大路上高速前进,为这个世界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的故事已经成为传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师和掘金者……

1947年12月23日,科学家肖克莱、巴丁和布拉顿组成的研究小组在贝尔实验室证明了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第一只真正的晶体管。从此人类步入了飞速发展的电子时代。

20世纪最初的10年,通信系统已开始应用半导体材料。20世纪上半叶,在无线电爱好者中广泛流行的矿石收音机,就采用矿石这种半导体材料进行检波。半导体的电学特性也在电话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晶体管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1929年,当时工程师利莲费尔德就已经取得一种晶体管的专利。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制造这种器件的材料达不到足够的纯度,而使这种晶体管无法制造出来。

由于电子管处理高频信号的效果不理想,人们就设法改进矿石收音机中所用的矿石触须式检波器。在这种检波器里,有一根与矿石(半导体)表面相接触的金属丝(像头发一样细且能形成检波接点),它既能让信号电流沿一个方向流动,又能阻止信号电流朝相反方向流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贝尔实验室在寻找比早期使用的方铅矿晶体性能更好的检波材料时,发现掺有某种极微量杂质的锗晶体的性能不仅优于矿石晶体,而且在某些方面比电子管整流器还要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实验室在有关硅和锗材料的制造和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这就为晶体管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为了克服电子管的局限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贝尔实验室加紧了对固体电子器件的基础研究。肖克莱等人决定集中研究硅、锗等半导体材料,探讨用半导体材料制作放大器件的可能性。P3-5

目录

从实验室走进社会——改变生活的物理学

沟通无极限——无线电通信的发展

火眼金睛——全息照相术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从晶体管到集成电路

用光纤牵动世界神经——高锟痴梦成真

数字成像领域的贡献——CCD传感器

用光打造一把利刃——激光

打开微观世界之门——显微术的发展

诺贝尔奖的宠儿——超导技术

从天然放射性物质到原子弹——几代物理人的努力

平板电视的思考——液晶技术

电脑硬盘的革命——巨磁电阻

小心翼翼的追寻——基本粒子面面观

第一个粒子的发现——电子纪元的开创者

来自脑海中的灵感——云室的发明和改进

对称的美——反粒子的发现

打开原子核的大门——中子的发现

奇妙的现象——中子散射的妙用

旋转中的能量——回旋加速器的身世

量身定做的容器——形形色色的探测器

预言成为现实——捕捉到兀介子

难以理解的粒子——J/□粒子和中间玻色子

不同寻常的粒子——从夸克谈起

严谨的科学艺术品——测量与检测技术

绝妙的艺术品——迈克耳孙干涉仪

检测技术的革命——光散射和拉曼效应

最准的时钟——时间的精确计量

微观世界的抓捕——俘获自由原子历程

穿越晶体的秘密射线——X射线趣谈

是偶然还是必然——穆斯堡尔博士的回忆

二度垂青的荣耀——霍尔效应

微观拍案惊奇——物理的完美与缺陷

太空中的一朵乌云——量子论的诞生

经典理论的尴尬——原子理论及其实验验证

波与粒子的争论——波粒二象性

群星荟萃的时代——量子力学的创立

超越诺贝尔的成就——个性独特的泡利

华人的骄傲——守恒是相对的

冰山一角的收获——天体的奥秘

捕捉宇宙中的信息——射电望远镜

追寻天体的轨迹——脉冲星的发现

强大的引力波——脉冲双星和引力辐射

宇宙大爆炸的证据——微波背景辐射

太阳的一生——恒星的结构和演化

太空中的法则——宇宙磁流体力学

营养丰富的太空——宇宙化学元素合成

挖地三尺的决心——宇宙中微子的捕获

天外神秘来客——宇宙X射线源

序言

你知道吗?从X射线透视到光纤通信,从液晶显示到数码相机,这些看似司空见惯的应用技术都曾经获得了分量最重的奖项——诺贝尔物理学奖。

你知道吗?正是一代又一代、一位又一位的物理学家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如此多姿多彩。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吧:伦琴、爱因斯坦、巴丁、高锟……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来吧,让我们一同推开神圣的诺贝尔奖之门,与物理学对话,分享科学巨匠们获得成功时的喜悦,感受他们遇到挫折时的坚韧,使内心的人生之灯、希望之火在我们前行的路上照得更明亮、更耀眼吧!

内容推荐

《不同寻常的粒子——从夸克谈起》、《严谨的科学艺术品——测量与检测技术》、《绝妙的艺术品——迈克耳孙干涉仪》、《检测技术的革命——光散射和拉曼效应》、《最准的时钟——时间的精确计量》、《微观世界的抓捕——俘获自由原子历程》、《穿越晶体的秘密射线——X射线趣谈》、《是偶然还是必然——穆斯堡尔博士的回忆》……朱焯炜编写的《走进诺贝尔奖名人堂(与物理学对话)》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编辑推荐

一代又一代、一位又一位的物理学家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如此多姿多彩。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吧:伦琴、爱因斯坦、巴丁、高锟……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朱焯炜编写的《走进诺贝尔奖名人堂(与物理学对话)》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进诺贝尔奖名人堂(与物理学对话)/科学就在你身边/科普图书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焯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759122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物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2013252392
中图分类号 O4-49
丛书名 科学就在你身边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5
16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9: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