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康有为思想研究(精)/萧公权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康有为思想研究》是萧公权先生最后一部长篇学术巨著,原为英文撰写,先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学术期刊,后再汇集成书,补写家世与生平两篇以及教育改革一章,分为四编。今由汪荣祖译成中文,列入《萧公权文集》第七册。

萧先生深入研究康有为,文长四十余万言,缘起于大批康氏未刊稿的出现。资料既备,萧先生以其精湛的哲学素养来治思想史,自如探囊取物,而且源源不绝。这批康氏未刊稿微卷即由萧先生赠与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而流传台湾的。萧先生以“平心”阅读康有为的未刊稿之后,对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巨子,有新的理解与论断。当英文原著出版后,有些读者认为作者于康虽有批评,然大体而言过于同情康氏,甚至有左袒之嫌。此种观点多少受到民国以后革命史观的影响。事实上,萧先生本人早年撰写《中国政治思想史》有关康有为一章时,亦有所不免。这些观点经深入验证后,都有所修正,斯乃史家忠于文献、实事求是的态度。故所谓过于同情云云,不过是以“公心述”而己。

目录

第一编 家世与生平

 第一章 家世

 第二章 生平

第二编 哲学思想

 第三章 儒学新诂

第一节 尊儒还是叛儒?

第二节 作为儒者的康有为

第三节 康氏对他前辈和同辈的态度

第四节 对群经之解释

 第四章 以儒变法与以儒为教

第一节 以儒学为变法之哲学

第二节 以儒学为宗教

第三节 康有为在儒家传统中的位置

 第五章 哲学的整合

第一节 早期:道德之世界

第二节 超乎人世之外

第三编 变法蓝图

 第六章 政治改革

导言

第一节 理论立场

第二节 戊戌君主立宪之议

第三节 政治转变的因素

第四节 君主立宪之议

第五节 康有为与孙逸仙比较观

第六节 保皇与君主立宪(一八九九至一九一)

第七节 从事反对不成熟的共和主义(一九一一至一九二五)

 第七章 行政改革

第一节 重整行政效能与民主(一八八八至一八九八)

第二节 义和团乱后的行政改革(一九一至一九一)

第三节 《官制议》

第四节 集权制对联邦制(一九二至一九二二)

 第八章 经济改革

第一节 经济现代化的建议及其内涵

第二节 同时代人的见解

第三节 西学与经济改革

第四节 明治日本为经济现代化的模式

第五节 中国的情形:发展迟滞之一例

第六节 有关的政治因素

第七节 一个备取的途径

第八节 对极权方式的看法

 第九章 教育改革

第一节 康氏提出的建议

第二节 基本设想

第三节 戊戌政变之后

第四节 作为改良派的康有为

第四编 大同理想

 第十章 到大同之路

第一节 思想的层次和阶段

第二节 世界化与西化

第三节 在两个世界中摸索

第四节 到乌托邦之路

“大同”与“新文化”

大同与社会主义

《大同书》与乌托邦传统

附录:《大同书》与《佐治刍言》

 第十一章 到工业社会的迂回路

第一节 言论随时变而易轻重

第二节 工业化的论点:理论趋向

第三节 工业化的计划

第四节 现代化问题:对中西文明的评价

跋:现代中国与新世界

引用书目

 甲、康有为编著之部

 乙、中日文著作之部

 丙、西文著作之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康有为思想研究(精)/萧公权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公权
译者 汪荣祖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70312
开本 16开
页数 41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94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58
CIP核字 2014151205
中图分类号 B258.5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4
165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1-5689号
版权提供者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