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孙中山著作传播研究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现状

 第二节 概念及研究范围

一 概念的界定

二 研究范围

第二章 孙中山著作的神圣化

 第一节 孙中山形象的演变

一 “逆首”、“孙汶”与“孙大炮”

二 “中山”与“国父”

 第二节 “圣经”地位的确立

一 恭诵总理遗嘱

二 胡适与孙中山著作

 第三节 群体化与时代化的孙中山思想

一 从个人思想到党义

二 从党义到意识形态

第三章 孙中山著作的学术化

 第一节 初期的党义研究会

一 党义研究会的成立

二 党义研究会的成果

 第二节 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 国民党的重视

二 学术团体的建立

 第三节 孙中山著作的研究成果

一 主义学术化

二 主义学术化成果

第四章 孙中山著作的教育植人

 第一节 从党化教育到三民主义教育

一 党化教育的缘起

二 党化教育在广东

三 教育方针的确立

 第二节 课程的设置与教科书的编审

一 课程的设置

二 教科书的编纂

三 教科书的审查

 第三节 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 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 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五章 孙中山著作的宣传渠道

 第一节 孙中山著作的传播主体

一 孙中山对其学说的宣传

二 国民党政要对孙中山学说的宣传

三 基层国民党党员对孙中山学说的宣传

四 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宣传

五 国际友人对三民主义的宣传

 第二节 孙中山著作的传播方式

一 建立宣传机构,培养宣传人才

二 宣传书刊的编印

三 传单的散发

四 宣传品的审查

五 演讲宣传

六 社会教育宣传

七 叛变人员现身说法

八 艺术宣传

九 读书运动

 第三节 宣传工作的弊端

一 宣传经费的短缺

二 宣传工作的缺陷

三 宣传技能的低劣

四 宣传渠道的阻塞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何建国编著的《孙中山著作传播研究》主要关注南京国民政府利用宣传孙中山的著作,来构建意识形态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探究出版物与国家政治活动的相互关系。通过梳理中国国民党对孙中山著作在学术界、教育界等不同场域的推广与渗透,揭示国民党对孙中山著作宣传的具体途径与策略,展示中国国民党建构意识形态的面相及其意识形态建构的最终效果,进而透视孙中山的思想如何由最初个人的思想演变为群体(党)的思想,最后确立为一个时代(国家)的思想。

编辑推荐

何建国编著的《孙中山著作传播研究》以孙中山著作的传播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孙中山著作在民国时期的传播情况及相关问题。从时段来看,主要集中于五四运动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1919年到1949年这30年的出版状况。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段,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因为孙中山较为系统的著作大多是在此期间完成;二是中国国民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以后,孙中山被尊为“国父”,他的著作被奉为“圣经”,大量编辑出版。研究一个执政党领袖著作的传播是本书的主旨。因此,本书重点关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孙中山著作的传播活动。汪伪政权时期以及1949年以后国民党在台湾的出版情况则暂不列入本书的考察范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孙中山著作传播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建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43346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9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2014113055
中图分类号 D693.0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