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文化之精华,集众家之所长。
“大师说”系列图书由汤一介先生任名誉主编,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任主编,并集合国内各领域之大家,多角度精确阐论儒释道史等中国传统文化。
大师说系列共三辑,第一辑以儒为主,第二辑以佛为主,第三辑以道为主。本书是第三辑《大师说(第3辑道)》。
图书 | 大师说(第3辑道)/三智文化书院 |
内容 | 编辑推荐 采文化之精华,集众家之所长。 “大师说”系列图书由汤一介先生任名誉主编,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任主编,并集合国内各领域之大家,多角度精确阐论儒释道史等中国传统文化。 大师说系列共三辑,第一辑以儒为主,第二辑以佛为主,第三辑以道为主。本书是第三辑《大师说(第3辑道)》。 内容推荐 “大师说”系列,由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任名誉主编,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先生任主编,汇集了国内诸多著名大师如汤一介、王守常、楼宇烈、王尧、王小甫、陈鼓应、李中华、徐小跃、苏叔阳等大家之讲课、演讲之教义,现分三辑,涉及儒、释、道、史等各方面,包括对儒家、道家经典著作的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中国历史的讲解与阐释,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等。书中作者均为某一专业研究领域的专家,阐释到位,虽精简却深刻,蕴含丰富,意义重大。本书是第三辑《大师说(第3辑道)》。 目录 全球视野下的道家文化 陈鼓应 生命的哲学 王守常 中国的品格 楼宇烈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当代应用 于丹 道的智慧 任法融道长 《道德经》解读 徐小跃 感悟庄子思想 张松辉 和合学撮要 张立文 全球视野下的道家文化 陈鼓应 性命双修 长生久视 于德润 老庄道家哲学的深刻魅力 强昱 庄子的生命之道 强昱 建立大生命观是养生首要 于德润 《黄帝内经》东方理念的光华 杨志勋 明史·朱元璋 王天有 武则天与盛唐时代(节选) 王小甫 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郑炳林 解读艺术美 苏叔阳 儒家、道家与日神、酒神:中国与西方文明的结构性比较 陈炎 后记 试读章节 对于全球视野,现在有不同的观点。所谓全球化,是近100年西方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思潮、意识形态、强势文化主导下,西方价值重心向全球推进的过程。现在,也有学者提出“一体化”的说法。实际上所谓全球视野如果以中国的视野来看,用庄子的概念就是“以道观之”。如果说中国文化可以用一个概念来代表,那就是道的概念。从这点看,先秦诸子中最有全球视野的,我个人认为就是庄子,或者是半个老子和一个庄子。 儒家的道指的是人道,老子则由人道扩大到天道,并且有一个道是统摄人道和天道的。庄子讲以道观之,是具有宇宙意识的,中国与西方的以上帝为价值准则的区别也就在这里。西方可以说是“以帝观之”,这个“帝”一是帝国主义,一是上帝。中西方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以上帝为价值准则,有宗教意识,中国则是有人文意识、人文精神。 再者,虽然西方的强势文化作为中心向全世界推行,但要真正获得影响也必须和当地主体文化有结合之处。佛教能够入主中原,在印度式微,却在中国落地生根,就是因为很好地与中国主题文化结合。近代以来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无论是严复推崇自由、民主,章太炎奉行平等,都是与老庄主体文化寻找结合点。 从尼采追溯到庄子,都推崇视角主义。不同的视角就有不同的看法,在全球化时代,视角主义是值得讨论的。借用苏东坡的诗句形象化地来说,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庄子·逍遥游》中,“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等庄子和惠子的故事都体现了视角的意义。人类是有共性的。当看到新闻镜头中的不幸、不合理事件,全世界任何地区的人都会感到悲痛、感到愤怒,不同地区的人也会为同一部电影而感动落泪。儒家讲究修齐治平,从天下到全球,到国家,到家庭,再到个人,家庭对中国人很重要。中国文化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典籍文化,另一个则是世世代代传递的生活中的文化。周公以来的宗法伦理,不识字的老弱妇孺也在应用着,所以比起很多学者教授,有时候没有读过孔孟之书、《老子》《庄子》的人,其敦厚、信实、血气爱心等行为表现上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类有共性,同时又有着特殊性。人的道德观、审美等等,都拥有殊异性。从这几个层次,我想可以说明“全球视野下的道家文化”这个命题。 什么是常道 《老子》的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一段话表达什么样的主旨?说明什么哲学问题?主要的概念、命题是什么? 尤其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用了三个“道”字,这三个“道”字属于不同的语境,分别有不同的含义。第二个“道”是言说、用语言表达的意思。第一个“道”包含了天道和人道的双重含义。简单来说,日月星辰的运转和四时的交替,都有着其中的规律,这就是天道;人间有需要共同遵守的规范,这就是人道。第三个“道”是“常道”,与第一个“道”不同,老子认为第三个“常道”可以统摄天道和人道。也就是,第一个“道”是现象界,经验世界建立一个规、法则。 我是念哲学的,只注意本体本根,在教学中也总是崇尚第三个道。近些年来,我发现前两个“道”也至关重要。第一个“道”就像地球村,这个经验的世界,有很多的不同的纷争,可以通过第二个“道”讨论、对话来沟通。 第三个道是常道,永存之道。我们现实世界的事物就是它的变动体。以前我把“常道”翻译为永恒不变的道,其实,永恒是对的,不变是错的。老子的“道”是一个变体,所以老子有一些话比如“反者道之动”,道是恒动的,是周行而不殆的,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有和无都是道体的一体两面。所谓物固有形,形固有名,虽然无形但是存在。比如手机响了,但是电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的生存需要空气,而空气也是抓不到的。 万事万物尤其源头,本源、本根。老子第三个“道”有本源本根的意思,作为本源本根的“道”跟现象界是一个整体,不是分割的,这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之处。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开始就是本体界与现象界分开的,宗教上也有所谓彼岸、此岸,超自然与自然,等等。用怀海德的话说就是自然两极化,是西方哲学犯了两极化的谬误。中国的宇宙观则是有机的联系的整体。P1-3 序言 当前书院教育的兴起是中国文化复兴的一个标志。晚清学者章学诚说过,私学的发展是学术自由发展的必经之路。季羡林先生也一直主张官学、私学要共同发展。从教育制度上来说,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最大贡献就是创办了私学。 古代书院具备讲学、藏书和祭祀等功能,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教育的方法。老师和学生是一个交流对话的状态,教书育人,教学相长。书院传承了一个师生之间共同切磋、因材施教的传统,老师是道德楷模,不仅传授知识,更多的是教给你做人的道理。所以,《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韩愈的《师说》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首位。因此中国古代推崇“人师”,认为“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而今天制度化的学校就缺失了这些,学校过多关照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道德人格与理想价值的培养。因此,现代书院对于这些传统的传承,要“温故知新”。 如今学习国学的企业家非常多,我自己也去全国各地几个有名的商学院讲课,可以说现在出现了一个“企业家学国学”的热潮,这大概也说明了企业界需要一些国学方面的知识,来理解自己、认识自己。 三智道商国学院通过自己独特的课程结构和修习方式吸引了众多学员。在课程架构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还有道德理念培训,除了道德理念培训还有养生概念的一个传授。同时还开设了史学相关课程,以史为鉴,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最终使学员通过在国学院的学习与实修达到“转识成智”是三智道商国学院的办学目标。 三智道商国学院成立五周年以来,已有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的教授、专家、学者为学员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学员们进入国学院学习之初,一般都希望提高自己,使企业得到继承和发展,达到基业长青。这对大部分人而言,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之后,企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最大的苦恼与困惑了,而最主要的目标就变成了自我人格的培养和完善。 为此,我们将五年内诸位专家、教授、学者们在不同的课程项目中,通过授课、讲座、论坛等形式的授课内容进行整理,编辑成“三智书院丛书”,以期对学员能有所帮助,也希望可以泽惠更多的读者。 王守常 后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张载的传世经典名句,也是三智道商国学院的办学宗旨。正是秉承着这样的宗旨,三智道商国学院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继承和发扬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智道商国学院隶属于北京三智文化书院。自2009年8月18日成立以来,三智道商国学院已经走过了五年历程。五年来,三智道商国学院始终担负着对社会、历史的责任,走在传统文化培训业的前沿,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积极地做着贡献。 先哲智慧,今师体明,旧邦新命,众友德馨。五年来,三智道商国学院依托中国文化书院深厚的学术背景,汇聚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等单位及港、澳、台和海外的著名教授、学者担任导师,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这些传道授业的解惑者和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构筑了三智道商国学院辉煌的文化殿堂。他们心忧天下、胸怀世界、思虑国是、指点当下的襟怀与关切,显示了今天的国学研究和我们所处时代之不可或离的紧密关系。 值此之际,能够把五年来为学院辛勤付出的老师们的授课内容、历次论坛的演讲稿做以细心地整理,这是对先生们的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崇高的敬意。相信,随着该系列图书的出版,先生们的学术思想,会对更多的读者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水平等原因,整理的文章难免有不当或疏漏之处,敬请老师、读者谅解并提出指导意见。 本书编委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师说(第3辑道)/三智文化书院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守常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07674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9 |
出版时间 | 2014-08-01 |
首版时间 | 2014-08-01 |
印刷时间 | 2014-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24 |
CIP核字 | 2014178634 |
中图分类号 | C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