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深入发掘历史上有积极意义的用人与治吏思想,“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当代所用,是我们策划《朱批(康雍乾用人与治吏)》一书的初衷。著名清史专家刘凤云教授,围绕用人与治吏这一主题,历时两年,潜心研究,在康雍乾三帝上万条朱批中精选出一百一十六条,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诠释和解读。希望广大读者能够跳出康雍乾三帝的历史局限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获得些许有益的启迪和思考。
图书 | 朱批(康雍乾用人与治吏)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以史为鉴,深入发掘历史上有积极意义的用人与治吏思想,“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当代所用,是我们策划《朱批(康雍乾用人与治吏)》一书的初衷。著名清史专家刘凤云教授,围绕用人与治吏这一主题,历时两年,潜心研究,在康雍乾三帝上万条朱批中精选出一百一十六条,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诠释和解读。希望广大读者能够跳出康雍乾三帝的历史局限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获得些许有益的启迪和思考。 内容推荐 《朱批(康雍乾用人与治吏)》由著名清史专家刘凤云教授执笔,系统梳理了清代康雍乾三帝治国理政、选官用人的情况,以皇帝朱批为蓝本,专家释读,用通俗的语言、专家的视角解读盛世方略。同时配有大量朱批原文图片,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广大读者了解清朝政治的重要参考读本。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讲官德 做官之要 莫过公正清廉 第二章 重才能 凡有材具之员 当惜之教之 第三章 崇实政 自古圣贤为治 皆尚实政 最恶虚名 第四章 识大体 封疆大臣 以察吏安民为第一要务 第五章 树模范 若各省督抚皆能如田文镜 鄂尔泰 则天下允称大治矣 第六章 加勖勉 当体朕心以为心 共加黾勉 始终如一 第七章 惩贪腐 贪官之罪 断不可宽 后记 试读章节 官德,是指官员的个人品德,也即职业道德。由于官员手握国家赋予的权力,肩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所以,他们个人的道德,也必然关系到国家兴衰和政权稳定。中国历史上,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官员官德的培养,并对官德应该具备的要素形成一定的认知标准。 “清慎勤”三字最早出自晋武帝司马炎,他曾说:“(官员)修此三者,何患不治理乎?”宋代吕本中再度强调:“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至明清时期,此三字已是居官者第一箴言,并作为统治者权评官员、选拔“治人”的标准而大为倡导,清康熙皇帝曾多次亲笔书写“清慎勤”三字赐予内外诸臣。这说明,“当官三法”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所谓“清慎勤”,概括起来就是,操守清廉、谨言慎行、勤于政事。在“清慎勤”三者中,“清”是第一位的,做到内心“清正”,就“不敢不慎”“不敢不勤”。相反,如果官员操守缺失,就必然贪渎。所以,“清慎勤”虽作为“当官之法”提出,但其强调的是居官者的“官德”。 光绪朝大学士刚毅在《居官镜》中还总结出,“忠、敬、诚、直、勤、慎、廉、明”的八字居官要诀,除了“清慎勤”之外,还要求官员做到忠直、诚敬、公正、廉明等,充实了官德的内涵。 对手握国家与各级政府财政权、司法权的官员,清人还有特殊的要求。诸如金庸斋在《居官必览》中指出,刑狱官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听讼以简者为功,不可屈抑有冤以为简;用刑以宽仁为德,而不可滥释有罪以为宽”。而赋税官应当“催征依法”,上不误公,下不病民。强调的都是执法公正。 为了警示官员自律,地方衙署中大都高悬“天下为公”“清正廉明”的匾额。大堂的正前面立有戒石亭,而戒石上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更是不时提醒官员要洁身爱民。可见,对官员官德的要求已构成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官德的本质是一种政治道德,政治道德始终处于社会道德的核心地位。因此,官德的好坏关涉国家政治成败,所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知耻而后能治。而官员个人品德修养更是一门毕生的学问。孔子日:“修己以安百姓。”朱熹日:“治道必本于正心、修身。”这些思想反映了儒家特别是宋明理学“为政以德”的政治诉求。而理学家的政治抱负又是以个人的道德修为作前提的,所谓“谨守程朱之正轨,体之于心,修之于身,用则著之为事功”。 因此,康熙帝反复告诫官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他说:“但能于(朱熹)性理一书稍加观览,则愧怍之处甚多,虽不能全依此书以行,亦宜勉强研求,明晰义理。”在“修身”中,康雍乾三帝都多次强调,为官者“操守甚为紧要”。雍正帝任官虽有偏重才能的倾向,但前提是操守廉洁。他说:“凡居官者,必当端其操守以为根本,乃可以勉为良吏。”乾隆帝则进一步指出,官员只有“砥砺清操,用使大法小廉”,方能使贪墨者畏惧。 …… 序言 戴逸 在清代官员的上奏文书中,除了题本、奏本之外,就是奏折。奏折是作为君臣之间以信函方式进行私密性交流的一个途径,它最早出现在康熙朝,是康熙皇帝为了解地方真实情形所采取的非常规手段。作为信息的回馈,皇帝有时会在奏折上表达自己的意见,需要进行批示,因使用红笔,故有了“朱批”的称谓。此后,朱批在雍正朝得到了高效使用,朱批的运用也被发挥到极致。雍正帝曾说:“本章所不能尽者,则奏折可以详陈,而朕谕旨所不能尽者,亦可于奏折中详悉批示,以定行止。”所以,清朝的康雍乾三帝虽都有朱批,而以雍正帝的朱批最多。现在保存下来的雍正《朱批谕旨》有三百六十卷,是在雍正十年(1732年)由允禄、鄂尔泰等人编刻的,全书收录了七千余件奏折,对应的也就有七千多条朱批。有人评价说,雍正帝“对朱批运用的巧妙和有效,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了”。 朱批作为清代皇帝处理国家事务的重要记录,也是国家行政部门的原始档案。因奏折有请安折、谢恩折、奏事折、庆贺折等,朱批也必然涉及当时社会方方面面的事情,皇帝的行政理念在朱批中均有生动的反映。又由于奏折具有很高的保密性质,往往包含诸多不为外界所知的信息。尤其在康熙和雍正时期,皇帝要求具折人亲自书写奏折,内容不得让皇帝以外的人知晓,奏折中有关地方衙门的通报多不见于《实录》《起居注》等官书。所以,朱批是最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朱批往往表达的是没有修饰过的历史,它剖开的社会断面,可以拉近我们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距离,甚至会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君臣之间的关系、皇帝的个性都会在缺乏掩饰中流露出来,皇权也由此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它正可告诉我们,清朝的权力者是怎样借助朱批实施政治方针的,又是怎样将整饬吏治、监察民情直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朱批的价值毋庸置疑,它的历史通鉴功能尤不可小觑,可以作为我们今天宝贵的历史遗产。 此书所编朱批是有历史资鉴作用考虑的,而选取康雍乾三帝用人内容,并将其梳理了七个部分,更是抓住了三位帝王政治理念的核心思想,正如乾隆皇帝所说,“用人乃政治之大端”“用人尤为行政首务”。同时,此书也关照到古代官箴中对官员品德及素质的要求,或可成为为官者的一面视镜。 清代帝王酷爱书法,且皆为书法大家,康熙帝崇尚宋代米芾、明代董其昌等名家,其手书也酷摹董法。雍正帝是清代帝王中书法水平较高的一位,亦崇尚董其昌书法,乾隆皇帝则爱元代赵孟頫书。是书以图片的方式直接将康雍乾三帝的墨宝展示出来,也可作为一次书法的饕餮大餐以飨读者。 风云是我的学生,是书编成后向我索序,故记之。 2014年6月 后记 有幸参与《朱批》的编写,实是受党建读物出版社王英利总编辑之托,本书从设计、编写到出版,出版社的诸位编辑都给予了倾心的关注,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特别是,我的博士生江晓成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本书汇集了众人的智慧与努力。如今,历时两年,书稿即将付梓,除了欣慰之外还有着更多的期待。 康雍乾三帝开创了清代盛世,朱批作为清代帝王处理国家政务的一种方式,其中表达着他们用人、治国的思想。皇帝通过批示奏折的方式,了解地方官风民情、雨雪粮价等信息,对地方发布指令。三位帝王所开创的盛世,也透过朱批,将最为真切的政治过程展现在我们面前,皇帝的一喜一嗔都是那样的直观。历史从来都是一面镜子,期待此书能发挥它的镜鉴功能。 最初对本书的设想,只是一部能够反映清代帝王如何用人、治国的史学通俗读物,但撰写的过程中,我们也被书中散发的学术气息所吸引。由此,如何能使学术为更多的非专业读者所喜爱,也成为我们此次对历史书写进行努力的方向。 刘凤云 2014年6月于北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朱批(康雍乾用人与治吏)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刘凤云 |
绘者 | |
出版社 | 党建读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90532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4-06-01 |
首版时间 | 2014-06-01 |
印刷时间 | 2015-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76 |
CIP核字 | 2014142149 |
中图分类号 | K249.065 |
丛书名 | |
印张 | 21.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71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